(共24张PPT)
欢迎走进历史课堂
学习目标
1
2
3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掌握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的史实;(时空史观、史料实证)
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能够从孙中山的生平经历中认识到孙中山救国思想的转变;通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三民主义的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形成历史观点的能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通过了解孙中山思想的转变,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家国情怀)
壹
救国思想的转变
——从改良到革命
壹·救国思想的转变——从改良到革命
1.人物介绍——孙中山:
阅读p40页根据视频总结孙中山的人生经历?
壹·救国思想的转变——从改良到革命
1.人物介绍——孙中山(名文,号逸仙):
01
02
03
04
1岁
出生在广东翠亨村,一个衰落的农村家庭
入村私熟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农民家庭
初入学堂
9岁
13岁
新式教育
前去夏威夷,接受西式教育
香港学医
归国在香港学医,此时认为大清尚可救
17岁
少年时代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自诩“洪秀全第二”
壹·救国思想的转变——从改良到革命
2.思想转变: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材料一:孙中山为清政府一个提督的家治病。他看见一批衣衫褴褛的犯人正要被处决,他们的身上拴着铁链,都在凄惨地喊冤,几个刽子手站在一边准备行刑。孙中山问一个官员,他们都审问了没有?为什么喊冤?“这些人还用得着审问,再杀几个也不多!”孙中山不忍再看下去……
第一次转变:医人→医国
壹·救国思想的转变——从改良到革命
3.道路抉择:
甲午战争
1894年,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思考: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什么思想?结果如何?
希望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①
找大佬
求支持
政治思想的转变
李鸿章未给予回应。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思想转变:变法自强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思考: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的思想有什么转变?
第二次转变:改革→革命
贰
革命实践的进行
——早期革命活动
贰·革命实践的进行——早期革命活动
1.成立兴中会:
檀香山兴中会旧址
兴中会成员合照
兴中会会旗
发起:
时间:
地点:
宗旨:
口号:
地位:
孙中山
1894年11月
振兴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檀香山
贰·革命实践的进行——早期革命活动
2.广州起义:
1895年
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孙中山到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同时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等秘密工作,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
陆皓东(1868-1895)
孙中山为筹集革命经费而发行的中华民务兴利公司债券
时间:
准备:
结果:
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陆皓东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孙中山评价陆皓东
陆皓东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
第一人
贰·革命实践的进行——早期革命活动
1896年断发易服后的孙中山
1896年10月,在伦敦被清驻美使馆人员绑架,险丧命。
1900年,在新加坡被告发,驱逐出境。
1904年,在美国旧金山被拘留。
1906年,在日本政府被驱逐出境。
1908年,在越南被当局驱逐出境。
1908年,在曼谷被勒令离境。
1910年,南洋英属殖民当局不许居留。
流亡期间,孙中山创办报刊四处演讲、宣传动员革命、募捐筹集经费、筹建学校交…4次横渡太平洋、4次横渡印度洋、6次横渡大西洋、4次到马来西亚、4次到美国、4次到英法、6次到越南、9次到新加坡、2次到泰国、15次到日本……总计行程达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圈。
3.流亡海外宣传革命: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叁
革命力量的汇聚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叁·革命力量的汇聚——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同盟会成立的条件:
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
公历未名,即以革命明之,
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
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革命军》
我们要想拒洋人,
只有讲革命独立。
——《警世钟》
他们的著作有什么共同思想?
宣传革命思想
建立共和制度
①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叁·革命力量的汇聚——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立示意图
革命团体 时间 领导人 地点
兴中会 1894年 孙中山 檀香山
公强会 1901年 梅际郇、童显懋 重庆
华兴会 1903年 黄兴、宋教仁 长沙
光复会 1904年 蔡元培、陶成章 上海
易知社 1904年 张惟圣、虞维煦 江西
岳王会 1905年 陈独秀、柏文蔚 安徽
日知会 1906年 刘静庵 武昌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立列表(部分)
②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华兴会、光复会)
1.同盟会成立的条件:
叁·革命力量的汇聚——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同盟会成立的条件:
③领导基础: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
叁·革命力量的汇聚——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2.同盟会成立:
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革命纲领
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叁·革命力量的汇聚——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会徽
中国同盟会纲领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2.同盟会成立:
叁·革命力量的汇聚——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3.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到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孙中山选集》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选集》
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选集》
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定全国地价,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
民族革命(前提)
政治革命(核心)
社会革命(补充和发展)
叁·革命力量的汇聚——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3.三民主义:
地位: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
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叁·革命力量的汇聚——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866年—1925年3、12日
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材料一:近30年的革命生涯,11次举行武装起义,3次建立革命政权;一生奔走,倡导民主,反对独裁,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
材料二:从“医人”到“医国”,提出“天下为公”、“民生主义”思想,关注民生第一人。
材料三: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遭拒绝,遂创兴中会,开始革命;1905年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从驱除鞑虏到追求民主共和;到1924年开始联俄联共。
愈挫愈奋的斗争精神
心系大众的人民情怀
与时俱进的时代思想
课堂小结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早期革命活动
1、个人简介
2、思想转变
3、革命先行
(1)成立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
(2)组织广州起义
1、建立革命政党
——同盟会
2、提出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1)成立条件
(3)流亡海外宣传革命
(2)概况
(3)影响: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
明确的奋斗目标
(1)内涵:民族、民权、民生
(2)地位
随堂练习
1.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指出“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材料意在号召( )
A.推翻清政府 B.变法自强 C.发展资本主义 D.建立革命政党
2.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写道:“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州起义
D.领导华侨支持维新运动
A
A
随堂练习
3.《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这里的“大团体”是指(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4.“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民生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领导人,他在三民主义中提出的“民生主义”,实际就是中国同盟会纲领中的 (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