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三9月质量检测卷
A,南北经济的不平衡性加刷
B.社会治理力度逐渐松弛
C,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提升
D.人口隐瞒问题基本解决
4.西汉时期,官员遵“礼”乘马车,“犊车"被视为“贫者之车”。而“自灵献以来,天子至土遂以(牛
史
车)为常乘”:魏晋时期,牛车被纳人奥制之中,作为“皇家乘奥”,摇身一变成了“资者之车”。
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
B.重农崇耕思想的兴起
C,豪强势重的玫治现实
D.动茜不安的时局景象
考生注意:
5.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其若作《史通》中批判了《史记》,认为三晋与田氏“君臣相杂,升降失序”,
1.本试卷分选择題和非选择题两那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认为陈胜“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明,社稷靡闻,无世可传,无家可宅”。这表明刘知几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圣水签宇笔将密封战内项目填写济楚,
A注重探究历史发展规律
B深受封建正统理念影响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章答在答題卡上。选择题每小趙速出答章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C.历史研究角度全面拓展
D.以秉笔直书为记事原测
需
应題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老米黑色墨水签宇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战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察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6.宋神宗元丰改制前,当有“差除及改更事件”经过门下封驳司时,封驳司将其关报御史台和谏
显
4本卷命题范田:人救版《中外历史钢受》(上)第一至七单元。
院。而改制后,封毁权转归门下省,给事中舒查因“恐内省无关报外司之理”上报神宗裁决,得
敢
到神宗批示“更不关报”。这一改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A旨在增强士大夫政治影响力
B削弱了台谏机构的监察权
部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C对封建皇权形成一定的约束
D.使中央决策权力发生转移
7.下表所示为北宋中后期部分书价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长
1.新石器时代,部分地区文明呈现出“中心聚落”的形态,如甘肃秦安大地湾第四期出现了多间
式大房子,房前是用来举行染会议事、布政等重大集体活动的广场,广场上还立者带有部落图
项
每部盛刑
哥数
出蔗地
召
腾的立柱,这反映出当时
书名
数颜
百分比
A私有制度已经产生
B部落组织日益复杂
《社工断集》
o
苏州
数千塔
热近100%
C,社会矛盾逐渐加剧
D.劳动分工逐渐细化
《小言集)
党州
2780文
233%
2.管仲认为,工匠应“群萃而州处,相良材…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旦夕
《大易种言】
20
所州
4520文
130%
福
《议隽》
从事于此,以此教其子弟”,而商人应“群苯而州处**相语以利,相示以赖,相陈以知贾”。管
2
象山
2A4文
69%
御
仲的这一主张
A区域间文化产业水平差距不断缩小
B.新兴市民阶层成为社会主导力量
A.将国家治理蛮于职业教化之中
B.意在全面限制人口的流动
C政府重祝引导杜会文化的多元发展
D.商业因素成为文化发展的推动力
C.致力于对工商业实行宜府笼断
D.强调了基层治理因地制宜
8.元朝至元年间(1264一1294年),政府规定市舶“抽分抽税”后符合“检视”标准即可:此外由政
3.下表所示为西汉部分地区户数变化情况(单位:户)。据此可推蜘,这一时期
府“官自具船、给本,选人人番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
的方法也十分普及。据此可知
国徐
田无
所在那回
A政府谋求对外贸易的巨大利润
B市舶司发挥完全垄断贸易的职能
年份
户数
年份
户数
C.外贸税成为了国家的主要税源
D.游收民族对外征伐政策有所调整
平阳
河东
前20110600
前91
23000
9.相比于康乾时期,嘉庆年间编修的“嘉庆志”将新疆、蒙古等统部直接列于“贵州统部”之后,与
曲递
中山
片201
5000
前13016000
其余省份并列同称:并突破了“康震志”“乾隆志”中只有省、府、直隶厅图,增加划界与边疆统
沛
前201
8000
前15526000
部辖境内容,呈现“金瓯无缺”的全貌。这表明当时
阳都
城阳
前201
7800
前15517-000
A.地方割据的隐患得以根除
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已然具备
东武
琅那
前201
3000
前15110100
C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凸显
D.华夷一体思想得到广泛认可
【高三9月质检测卷·历史
第1页(共6页)】
25-X-0260
【高三9月质量检测卷·历史第2页(共6页)】
25-X-0260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那左用的扫搭APP2024~2025学年高三9月质量检测卷·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考查新石器时代文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心聚落”形态反映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部
落内部的活动和事务逐渐增多,需要一个专门的场所来举行公共活动、处理公共事务,这表明部落的组织架
构和功能不断发展和细化,不再是简单的群居状态,反映了这一时期部落组织在建筑,政治管理和文化信仰
等方面日益复杂,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2.A考查百家争鸣与先秦社会转型。根据材料可知,管仲认为工匠应集中居住,可通过“相语以事,相示以
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事”,使他们的子弟掌握制作的技巧:商人集中居住,可通过“相语以利,相示以赖,相
陈以知贾”,使他们的子弟懂得经商的要领。通过分业定居的环境影响,运用职业教化的方法,使工、商后继
有人,进而满足齐国政治统治的需求,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出管仲提倡分业定居,而非限制人口流
动,或强调基层治理根据地方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故排除B、D两项;材料未反映出国家对工商业的垄
断政策,故排除C项
3.C考查西汉中央集权巩固的影响。古代人口及其分布折射出多种作用因素间的关系,材料所示时期人口的
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郡国并行和削藩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有助于研究政治、经济的互动关系,故C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出南北经济差异的加大,故排除A项:户口的增加反映出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增
多,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增强,故排除B项:D项材料无法体现,且“基本解决”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4,D考查东汉及魏晋时期社会风尚。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乘坐牛车成为社会风尚,牛车已经成了皇帝日常
出行的候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期的战争导致马的数量极具减少,马匹大量被用于军事、资源相对匮乏
从而造成马车也随之减少,贵族开始重新选择交通工具。牛车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并被上层人土所接受
此外,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导致人们更加追求宁静、闲适的生活,牛车缓慢的节奏与这种氛围相契合,故D项正
确。这种变化是马匹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并非主要因为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和豪强势重的现实,故
排除A、C两项;重农思想自先秦时期便已产生,故排除B项。
5.B考查古代史学思想。根据材料“君臣相杂,升降失序”“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无家可宅”可知,刘
知几认为《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在体例中安排欠妥,在封建正统观念中,强调君为臣纲,等级秩序不可乱,而三
晋与田氏的行为被认为是违反了正统的等级秩序;同时,陈胜农民起义从封建正统观念的角度看是不符合正
统的,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刘知几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故排除A项:司马迁与刘知己间的差异源
于其历史叙述原则受正统思想影响,而非研究视角,故排除C项;“秉笔直书”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排除
D项
6.B考查北宋监察制度。根据材料“封驳司将其关报御史台和谏院”“更不关报”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驳
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封还皇帝的失宜诏令或驳正臣下的失误奏章,宋初设封驳司,负责封驳工作,而北宋台谏
官员对封驳工作具有监察权力。元丰改制后,封驳之职转归门下省,台谏机构无法在第一时间得知朝廷的最
新政令,这种信息上的延迟增大了台谏官监察职能发挥的难度,削弱了台谏的监察权力,故B项正确。御史
台和谏院是士大夫参与政治监督的重要机构,而这一改制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故排除A项:这种改
制实标上起了强化皇权的作用,牧非除C项:材料反映出封数权力的转移,而非决策权力转移,中书省承担了
决策的主要职责,故排除D项
7.D考查宋代印刷与商品经济。北宋中后期部分书价情况表中的册数、出版地、每部盈利等信息,充分体现
了商业因素在书籍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说明商业因素成为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故D项正
确。材料仅反映出书籍刊刻地不再局限于少数中心城市,但不能体现出不同区域间文化的发展水平差距缩
小,故排除A项:书籍价格和产量利于适应市民对文化的需要,但材料无法体现出市民阶层的壮大,且“成为
社会主导力量”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材料信息未涉及政府引导社会文化,故排除C项
8.A考查元代海外贸易。根据材料可知,政府规定市舶在“抽分抽税”后,只要符合“检视”标准即可放行,这
一制度不仅确保了政府从海外贸易中获得稳定的税收来源,还确保贸易的合法性和商品质量,维护了市场秩
序和国家的经济利益。而由政府提供船只和资金,选拔人员前往海外进行贸易,这种官方主导的海外贸易模
式,不仅加强了国家对海外贸易的控制,还确保了国家从海外贸易中获得大部分的利润。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对于海外贸易的高度重视,以及将海外贸易视为国家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市舶司是管
理海外贸易的机构,且“完全垄断”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主要税源”说法不符合史实,元朝的经济仍以
农业经济为主,因此主要税源为农业税,故排除C项:D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
9.C考查清朝疆域的奠定。根据材料可知,将新疆、蒙古等统部直接列于“贵州统部”之后,并与其余省份并列
同称,这一变化凸显了“嘉庆志”中的藩部内地化,将它们视为国家疆域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现了边疆与
内地一体化的国家观念。“嘉庆志”增加了划界与边疆统部辖境的内容,这强调了清朝对这些地区的实际控
制权和主权。这种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和明确标注,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边靈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故C项
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已然具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出嘉庆时期,清朝统治
者的国家观念,不能体现华夷一体思想在整个社会中的认可度,故排除D项
10.C考查明清时期土地兼并。根据材料可知,政府承认不加盖官印的土地典卖契约的合法性,白契广泛存在
促使土地买卖手续简便,这是因为明清时期土地买卖更加频繁的缘故,故C项正确。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
出政府对土地流转管理的放松,故排除A项;B、D两项不是白契得到政府认可的主要原因,故排除。
11,A考查晚清思想启蒙与西学东渐。根据材料可知,《瀛寰志略》起初被批评为“颇张大英夷”,这实际上反
映了当时国人对于西方国家的偏见和不了解,在封闭自守的晚清社会,多数人对外部世界持有一种排斥和
警惕的态度,《瀛寰志略》中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描述和赞誉,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和反感。然而,在政治危机
和民族危机的双重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该著作在晚清时期经历了从被误解
排斥到最终被接受、利用的转变过程,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国人对西学态度的转变。可以说晚清国人思
想启蒙是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下被“倒逼”出来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压力使得国人不得不放弃传统的
【高三9月质量检测卷·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5-X-02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