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30 10:2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1课,包括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两个子目,子目之间关联性强,且有时间顺序。孙中山早年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图强,遭到拒绝,失望之余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有了创建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等等举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本课设置为三个篇章,分别是:救国思想的转变——从改良到革命、革命实践的进行——早期革命活动、革命力量的汇聚——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通过先前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都没有挽救国家危亡的史实,这为学生学习本课的革命背景打下了很好的铺垫。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历史逻辑和历史分析等能力,也都能够坚定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能够通过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事迹感悟革命艰辛和家国情怀,因此教师在教授中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善用教学方法,力求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 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掌握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的史实;(时空史观、史料实证) 2.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能够从孙中山的生平经历中认识到孙中山救国思想的转变;通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三民主义的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形成历史观点的能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通过了解孙中山思想的转变,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孙中山救国思想的转变、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同盟会成立等基本史实。
五、教学难点 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影响,感悟革命先驱的爱国精神。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讨论法、表格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研读。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孙中山吗?你们知道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吗? 回答创建中华民国,建立黄埔军校等等 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壹·救国思想的转变——从改良到革命
1.人物介绍——孙中山 出示视频,布置任务,请学生阅读p40页根据视频总结孙中山的人生经历?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总结孙中山的人生经历。 【过渡】17岁的孙中山还认为大清尚可救,但后来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出生在广东翠亨村一个衰落的农村家庭,入村私熟读书接受传统教育。少年时代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13岁前去夏威夷,接受西式教育,后归国在香港学医,此时认为大清尚可救。 了解孙中山的人生经历,为接下来的知识作铺垫。
思想转变 出示两则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孙中山的思想态度发生了什么转变? 材料研读 【回答】从医人转变为医国。 培养学生材料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道路抉择 出示图片,讲授1894年,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 出示文字材料,请学生思考: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什么思想?结果如何? 【过渡】同学回答得很好!由此可见,李鸿章并没有帮助孙中山。 继续出示第二则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的思想有什么转变? 【回答】材料一反映孙中山希望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李鸿章未给予回应。 【回答】孙中山从变法自强变成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从主张改革到进行革命。 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历史解释的能力,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等历史核心素养。
贰·革命实践的进行——早期革命活动
1.成立兴中会 【提问】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就这样从改革转变成了革命,早期孙中山都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呢? 出示课件,讲明兴中会地位: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回答】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 观看课件,做好记录。 通过问答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广州起义 【提问】除了成立兴中会之外,孙中山还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 【回答】1895年,孙中山到香港,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同时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等秘
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告诉同学陆皓东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密工作,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结果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通过史实知道革命并非一帆风顺的,并且在其中也很多爱国任士会流血流汗,培养家国情怀。
3.流亡海外宣传革命 【提问】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缉,被香港当局驱逐出境。后来,他放弃革命了吗?他做了什么? 【回答】从此,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做准备。 有助于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学习孙中山的爱国精神。
叁·革命力量的汇聚——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同盟会成立的条件 【提问】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领导成立了同盟会,接下来我们来共同探究同盟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出示材料1: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图片、代表作及名言,提问他们的著作有什么共同思想? 出示材料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立示意图和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立列表(部分)。 出示材料3:孙中山图片和章士钊说的话。 【回答】建立共和制度、宣传革命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为同盟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回答】华兴会、光复会等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为同盟会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回答】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这为同盟会成立奠定了领导基础。 培养学生材料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2.同盟会成立 出示两幅漫画,请同学观察漫画,结合课本回答同盟会成立的概况,包括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革命纲领、性质等等内容。 【过渡】出示中国同盟会会徽、纲领和机关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为三民主义。 【回答】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自主归纳同盟会成立的概括,培养学生分点归纳的能力。
3.三民主义 【讲授】出示课件。孙中山所阐述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与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民族革命是前提;政治革命是核心;社会革命是补充和发展。 依次出示三则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分别归纳三民主义的含义。 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概括三民主义的地位。 【回答】民族主义是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是核定全国地价,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 【回答】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分析三民主义的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形成历史观点的能力。
(三) 课堂小结 出示三则文字材料和两张图片。 【小结】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生奔走,倡导民主,反对独裁,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具有愈挫愈奋的斗争精神;从“医人”到“医国”,提出“天下为公”“民生主义”思想,关注民生第一人,具有心系大众的人民情怀;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遭拒绝,遂创兴中会,开始革命;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从驱除鞑虏到追求民主共和,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思想。 回顾先前所学孙中山的各项革命活动,感悟孙中山的美好精神品质。 小结升华,有助于学生回顾所学,感悟爱国精神。
九、随堂练习 4道选择题(详见配套课件)
十、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