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第五单元 理性思辨 善待生命-【大单元教学设计】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学评一体化】第五单元 理性思辨 善待生命-【大单元教学设计】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30 11:0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理性思辨 善待生命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教材安排了“体会人与动物的关系”“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记叙与动物的相处”三大任务,在阅读教学板块,以“人与动物的关系”为核心主题,精心选取了四篇风格迥异、内涵丰富的文章,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人与动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同时深刻体会人类对动物及自然界的深厚情感与责任态度。通过这四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升文学阅读与鉴赏的能力,更能在心灵深处播种下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进一步增强生态保护的意识与责任感。《猫》一文,通过作者郑振铎细腻的情感笔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写出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我的白鸽》则是陈忠实先生以第一人称深情讲述的一段人与鸽之间的温馨故事,展现了超越物种界限的深厚友谊与信任。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是真挚情感的流露,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人与动物间那份纯粹而美好的情感纽带。《大雁归来》作为一篇观察手记,利奥波德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大雁季节性迁徙的壮丽景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对生态平衡重要性的深刻思考。此文不仅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是对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情呼唤。《狼》作为一则经典的古代寓言,通过屠夫与狼之间斗智斗勇的紧张情节,生动展现了狼的狡黠与凶残,同时也凸显了人类在危机面前的智慧与勇气。这篇富有哲理的文章,不仅情节引人入胜,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启发他们探索共存之道。所以品析感受作品中人与动物相处的句段,感受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是本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同时,亲近动物、留心搜集并记录生活中与动物的相处点滴,尝试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感悟是活动的重点;将二者合二为一,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记录、保留自己与动物的相处是本单元活动探究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单元设计的核心任务是:班级开展“我为动物发声”主题交流分享活动,完成作文写作“我的动物朋友”。这一核心任务立足阅读、聚焦学生写作、贯穿探究活动。基于此,单元学习过程按照“单元导读”“单篇精读”“整合联读”“读写共生”“单元小结”五种课型展开学习,逐层深入,学以致用。
【单元知识建构】
【课标导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学生“能够养成默读习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要引导学生“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建构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中,应关注阅读鉴赏与写作表达两个方面的内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已经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基础,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基础知识。他们能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对文章的主旨、结构和细节有一定的把握能力。在阅读方法上,学生们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巧,如预览、精读、总结等,这些技巧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理解和分析文本。与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七年级学生的视野和兴趣也在逐渐拓宽。他们开始关注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等,对生态环境问题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在人与动物的关系方面,学生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和思考,这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七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例如,他们能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表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学生可能阅读速度较慢,理解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另一些学生可能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障碍,无法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知内容、新知需求、学习能力以及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采取创设生动情境、分层教学、合作学习、及时反馈以及拓展延伸等策略,以突破学生的学习障碍,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并培养生态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
【单元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默读文章,摘录并分析与行文脉络、思想情感、动物特性有关的语句。
2.通过多样化的文本阅读和实践活动,能深入理解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记叙与动物相处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二、思维目标
1.通过梳理和归纳四篇课文中所反映出的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种类,认识人与动物之间既有和谐相处的一面,也有冲突争斗的一面,初步学习从多维角度看问题,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2.通过阅读、对比、分析找出四篇文章在语言风格、行文构架等方面的异同,并将其灵活运用到作文中,训练学生的归纳与应用能力。
三、价值目标
1.通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反思人与以动物为代表的自然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人与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冲突。
2.学生能被唤起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在生活中能够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单元学习任务】
核心任务 课型安排 学习任务 课时安排
班级开展“我为动物发声”主题交流分享活动,完成作文“我的动物朋友”。 单元导读课 任务一:布置预习任务任务二:发布单元任务任务三:讨论完成任务的策略 1课时
单篇精读课 任务一:《狼》精读任务二:《猫》精读 4课时
整合联读课 任务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任务二:圈点勾画,揭秘故事任务三:抓关键语句,探析作者情感任务四:品析细节描写,学赏析式批注任务五:研读教材中的问题式批注任务六:设计问题式批注,深入探究 3课时
读写共生课 任务一:还原典型场景,了解观察角度任务二:观察中体验生命的神奇美好任务三:在记录中思考任务四:课文引路,体会写法任务五:写作练习,学以致用 2课时
单元小结课 “我为动物发声”主题活动 1课时
【教学实施】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
学习目标:
1.通过任务驱动,能整体了解单元内容,明确学习重点。
2.通过小组讨论,掌握完成任务的策略。
学习任务:
任务一:布置预习任务
任务二:发布单元任务
任务三:讨论完成任务的策略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人和动物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实际上又是怎样的 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和动物相处 我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起来探索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方式。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布置预习任务
请运用前面几个单元学到的默读策略,依据本单元起始页中的“活动任务单”,整体阅读四篇课文。按步骤完成预学任务:
1.组成学习小组,围绕“预习分享任务单”展开学习,将讨论成果填写到“讨论成果记录表”中。
2.将小组成员在阅读过程中的其他发现,填写在“话题三”中。
3.讨论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发表见解,也可以参考教材“任务一”的导读部分展开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一次全班交流。
预习分享任务单
小组成员 发言人
讨论时间
话题一 说说课文中人与动物相处方式的类型
话题二 分享你阅读课文的策略方法
话题三
讨论成果记录表
小组成员 发言人
讨论时间
话题一 示例:有和谐共生的,如《我的白鸽》中“我”悉心呵护白鸽,感受生命的活力、纯洁与美好。
话题二 示例:可以结合旁批阅读课文,启发思考;可以抓住细节,感受动物的特点。
话题三
任务二:发布单元任务
为深入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班级将举办一场主题为“我为动物发声”的主题交流分享活动。各小组通过阅读讨论,确定分享的议题,选择交流对象与分享形式,参加活动。
任务描述 阅读是与文章对话、与作者对话的过程。请你选择相应的角色和对话方式,小组合作,完成“我为动物发声”分享任务。(提示:可以是动物与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作者、读者与相应的动物或人物之间的对话)
交流对象 我选择 ( ) 与 ( ) 对话
我的议题是:
备选角色:
动物:猫、白鸽、大雁、狼 ……
人物:“我”、张妈、屠户 ……
作者:郑振铎、陈忠实、利奥波德、蒲松龄
分享形式 感谢信、道歉信、倡议书、日记、回忆录、经验分享、控诉书
任务三:讨论完成任务的策略
小组讨论:完成以上任务,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准备
明确:
首先要了解文章内容,聚焦于“人与动物的关系”,把握作者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其次,运用圈点勾画、写批注、做摘录等方法细读文本,关注细节描写和一些重要语句,体会文章中个性化的思考和情感表达。
再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深化自己对人与动物关系的认识。
最后,选择一种表现形式,将自己的认识表达出来。
三、 课后延学
再次熟悉单元课文,重点预习课文《狼》。
第二课时 《狼》精读
学习目标:
1.初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不同视角讲述故事,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学习任务:
任务一:反复诵读
任务二:讲述故事
任务三:精读研析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的小说——蒲松龄的《狼》。在这篇小说里,狼和人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反复诵读
课件上的《狼》和课文不一样,句中标点缺失。下面请同学们对着投影屏幕读。
要求:读准字音,并断句。
【屏显】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举手发言,逐段试读。
3.全班交流朗读。
师生点评,明确:
(1)读音:缀(zhuì)行甚远 屠大窘(jiǒng) 乃悟前狼假寐(mèi)
学生发言时,教师引导关注字词读音并注意字词的书写。
眈眈(dān)相向 目似瞑(míng) 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
学生发言时教师可以从造字法尤其是形声字的角度分析字的读音和意思。
(2)断句。
小贴士:
文言文常常省略主语,断句时要先分析句子的主语,根据主语来断句;还可以根据句末语气词来处理句读,如“之”“也”“矣”“耳”等。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担)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屠)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句中停顿: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其一/犬坐于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教师通过句子、段落、篇章的个读、范读、品读等来指导学生通过重音、停顿来读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波澜。
任务二:讲述故事
1.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的是“奇异的故事”。《狼》这个故事“异”在何处呢 请同学通过合作学习,分别从“狼”和“屠
户”的角度来讲述故事,讲述中注意呈现屠户和狼的心理活动。
小贴士:
狼:级行甚远—并驱如故—兵分两路—顷刻两毙
屠户:屠惧狼—屠大窘—屠暴起—屠方悟
预设1:狼的角度(要讲出狼的贪婪与狡猾)。
一天傍晚,我们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屠户,他挑着担子回家,担子里有我们喜欢吃的肉。我们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很远,他把骨头全扔给了我们。我们交互吃,继续追赶着。他的骨头已经扔完了,可骨头并没有什么肉,我们想吃的是他,他才是我们真正的美餐。
他越走越快,还偶尔回头看看我们,跑到了一个柴草堆前,他放下了担子,拿起了刀,对着我们。我们可不会被他吓倒,我们俩还对付不了他吗!我们兵分两路,我在前面假装睡觉欺骗他,我的同伴从柴草堆后面钻过去偷袭。他哪里想得到!嘿嘿嘿!正当我闭眼假睡时,突然一把刀向我劈来,来不及向同伴发出警告,我已死于屠户的刀下。
预设2:屠户的角度。
一天傍晚,我卖完肉挑着担子回家,不知何时,两只狼鬼鬼祟祟地尾随着我走了很远很远,看来,它们是盯上我了。天色已晚,我孤身一人,实在是害怕,干脆把担子里的骨头扔给它们,也许它们吃饱了就走了。可是没想到它们交互吃着、继续不停追着我,看来,我不能有侥幸心理了,万一它们一前一后夹击我,我就完了。慌张中我正好看到了一个柴草堆,我连忙跑过去靠在上面,放下担子,拿起刀,对着狼。它们好像吓怕了,不敢行动了。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在我的而面,闭着眼睛好像在睡觉。说时迟,那时快.我突然跳起,劈儿刀劈死了它。还有一只呢 我绕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它正在钻洞,打算从后面偷袭我,我又劈几刀杀了它。我才明白原来它们打算兵分两路袭击我。幸好我果断出手,否则就完了。
2.同学互评。从故事完整度、角色心理、“异”的表现等角度给予评价。
任务三:精读研析
1.故事中的狼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请用一个词来概括,可以用文中的词,也可以自己概括,并在文中圈画出相关字词句。
示例:
文中:狼亦黠矣 止增笑耳
学生自己概括,如:怯/自以为是/愚/贪……
2.小组交流,举手发言。
预设:
(1)“黠”:“一屠晚归”中“晚”可以看出狼专门选择晚上时间出动,而且专挑那些晚上回家的势单力薄的人下手,说明狼很狡猾。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两只狼,分头行动,一前一后,前面的假装睡觉,后面的挖洞,准备进攻。兵分两路,互相配合,狡猾。(成语拓展:好整以暇)
(2)“怯”:“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看见屠户拿起了刀,不敢贸然进攻,表现出既胆怯又狡诈的特点。(成语拓展:虎视眈眈)
(3)“贪”:“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说明狼不着急下手,在寻找机会。“甚”,是“很”的意思,说明狼跟着屠户走了很远,既狡猾,又贪婪。
(4)“自以为是”:“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发现狼假装睡觉,以迷惑自己。以屠户恍然大悟的心理活动侧面表现狼的“黠”,但是狼的诡计还是被屠户识破了,说明狼是自作聪明,自以为是。
(5)“贪”“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交相吃骨,交相追赶,下一个目标是找到机会就对屠户下手,这都表现了狼的狡猾,以及不知足。
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联系上下文,品味句中加点字词,体会狼狡猾、贪婪、凶残的形象特点及屠户由怯懦妥协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心理变化过程。
如:一屠ˇ晚归,担中ˇ肉尽,止有ˇ剩骨。途中ˇ两狼,缀行甚远。
第一句平静讲述,第二句要读得急速,两狼出现,气氛紧张。“止有”“缀行”读重音,“甚远”两字一字一顿,“远”字拖音延长,造成“远”的感觉。
骨已尽矣,而ˇ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是故事的发展。重音放在“尽”和“故”上。“矣”和“而”,两个虚词烘托出危急的形势,“矣”拖音,“而”重音轻读。前句慢,后句快,读出紧张、焦虑的心情。
3.狼很狡猾,可是它们的结局却是“而顷刻两毙”,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课文谈谈。
预设:屠户勇敢无畏、聪明机智、细心谨慎等。
(1)“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动作描写,写出屠户的勇敢机智。趁着狼的力量分散,“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抓住时机,干脆利落。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人物形象: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也是屠户的动作描写。“暴起”“劈”“毙”重读,读出快速、激烈、眼疾手快。
(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户不再妥协,巧借积薪抵抗,巧用地利。(成语拓展:倚马千言)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说明屠户细心谨慎。(成语拓展:杯水车薪)
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句中塑造的屠户形象。
教师引导:屠户不再恐惧,放弃妥协,巧妙利用有利的地势,趁着两狼分开的时机果断出手,识破狼的阴谋。扫除后患最根本的原因是“智”。这正是:两强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
三、 课堂小结
概括狼和屠户的对抗变化:
狼占上风(第1、2段)——双方相持(第3段)——屠户灭狼(第4段)——作者议论(第5段)
四、 课后延学
查字典,理解课后“思考·探究·积累”五题中成语的意思,思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
第三课时 《狼》精读
学习目标:
1.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2.初步感受《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了解狼在传统文化中的形象特点,并能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习任务:
任务一:研析探讨
任务二:拓展阅读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文言字词,让我们来温习一下:
请说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并用一个成语来印证。
并驱如故——依然如故 一见如故
恐前后受其敌——腹背受敌
一狼径去——拂袖而去 去国怀乡
自后断其股——悬梁刺股 割股疗亲
乃悟前狼假寐——梦寐以求 夜不成寐
目似瞑———死不瞑目 一瞑不视
并驱如故——并驾齐驱 长驱直入
意暇甚——应接不暇 力不暇供
积薪其中——抱薪救火 杯水车薪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研析探讨
1.成语是经过长期运用、凝练而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包含“狼”的成语。
【屏显一】读读下列成语,思考狼的形象。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学生谈谈成语的意思,思考中国文化中狼的形象。
预设:
狼的形象多是贬义的,通常是狡猾凶残、忘恩负义的形象,是恶势力的代表。
2.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故居题写的一副对联,联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对蒲松龄及其作品作了评价。请同学们结合老师补充的资料思考,郭沫若先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
【屏显二】蒲松龄《除日祭穷神文》。
穷神!自从你进了我的门,我受尽无限窘,万般不如意,百事不趁心,朋友不上门,居住在闹市无人问。我纵有通天的手段,满腹的经纶,腰里无钱难撑棍。你着我包内无丝毫,你着我囊中无半文,你着我断困绝粮,衣服俱当尽,你着我客来难留饭……
通过朗读讨论,使学生了解蒲松龄生活拮据、穷困潦倒的状况。
【屏显三】马瑞芳《马瑞芳讲聊斋》。
蒲松龄最犯愁的就是怎样按时交税,不让催税的人登门。当时官吏为了催税,搞所谓“敲比”,就是把欠税人拖到公堂上打板子,有时活活打死。蒲松龄为了交税,要卖掉缸底的存粮,卖掉妻子织的布,甚至卖掉耕牛。他抱怨土地:怎么谷穗不直接长银子
通过圈点勾画,使学生了解蒲松龄生活的时代官吏残暴、百姓生活艰难的状况。
【屏显四】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
开史氏曰:“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狠,况有猛于虎者耶!夫人患不能自顾其后耳;苏而使之自顾,鬼神之教微矣哉!”
邹平李进士匡九,居官颇廉明。常有富民为人罗织,门役吓之曰:“官索汝二百金,宜速办;不然,败矣!”富民惧,诺备半数。
役摇手不可。富民苦哀之。役曰:“我无不极力,但恐不允耳。待听鞫时,汝目睹我为若白之,其允与否,亦可明我意之无他也。”少间,公按是事。役知李戒烟,近问:“饮烟否 ”李摇其首。役即趋下曰:“适言其数,官摇首不许,汝见之耶 ”富民信之,惧,许如数。役知李嗜茶,近问:“饮茶否 ”李颔之。役托烹茶,趋下曰:“谐矣!适首肯,汝见之耶 ”既而审结,富民果获免,役即收其芭苴,且索谢金。
呜呼!官自以为廉,而骂其贪者载道焉。此又纵狼而不自知者矣。世之如此类者更多,可为居官者备一鉴也。
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当时社会贪官污吏比比皆是,肆意欺侮凌辱百姓的现象随处可见。
明确:《聊斋志异》题材非常广泛,很多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进行批判和宣泄,通过鬼妖的故事映衬着人性的光芒与丑陋,彰显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狼在古代文化中是贪婪、凶残的象征;贪官污吏同样贪婪、凶残;批判、讽刺狼,即批判、讽刺贪官污吏,可谓入木三分。
3.在课文中,狼虽狡猾凶残,却被屠户“顷刻两毙”,作者借屠户杀狼的故事想要表达什么呢 文章的主旨体现在作者的议论中,请找出并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作者认为狼只是增加人们的笑料罢了,是嘲讽轻视的态度。作者以屠户的经历告诉人们,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不能存有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议论句点明主旨,作者嘲笑的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终将会被消灭。
任务二:拓展阅读
阅读《聊斋志异》中另外两则“屠户智勇杀狼”的故事(可选其中一则),比较其与课文写法的相似之处。
狼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矣。
狼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明确:先叙事,后议论说理。
三、 课堂小结
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如何看待狼。
四、 课后延学
推荐阅读蒲松龄《聊斋志异》、姜戎《狼图腾》。
第四课时 《猫》精读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点。
3.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任务:
任务一:训练默读,整体感知
任务二:聚焦故事,精研探析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你们养过小动物吗 相信每一位养过小动物的同学,都有一段你与小动物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的《猫》,读一读其中记叙的“猫和人”的故事。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训练默读,整体感知
1.故事写了“我”家养猫的经历。请默读课文,根据你的初读印象,给“我”家养的几只小猫取名并说明理由。
提示:
(1)圈画并揣摩细节,把握猫在色彩、外形、性格等方面的特点。
(2)取名要凸显个性,形象生动。
预设:
第一只猫:花球、球球……第一只小猫的颜色是花白的,它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一个“球”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它的活泼憨态。
第二只猫:皮皮黄、小黄豆……第二只小黄猫性格活泼可爱,“皮皮”两字前置,又巧用叠词,更添俏皮之感。
第三只猫:小可怜、小忧郁、懒胖……这只小猫因为长得难看,性格忧郁,人们不喜欢它,最后,还因为被冤枉而死,实在是太可怜了,所以叫它“小可怜”。
2.那么,这三只小猫和我们家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根据下面的提示再次默读课文,注意圈点勾画。
称呼 情感态度 心情 结果
第一
只猫
第二
只猫
第三
只猫
预设:
称呼 情感态度 心情 结果
第一
只猫 小侣 感到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一缕辛酸 向别处要一只
第二
只猫 亲爱的同伴 为它提心吊胆;饭后的娱乐 怅然地,愤恨地,诅骂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
只猫 若有若无的动物 不大喜欢;愤怒 十分难过,难过得多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任务二:聚焦故事,精研探析
猫的可爱,让“我”感到生命的新鲜与愉悦,猫的亡失又让“我”难过。但实际上,第三只猫的遭遇才是让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动机。那么,就让我们来聚焦第三只猫,读一读“我”和它的故事。
1.读“我”眼中的它。
(1)“我”眼中第三只猫的形象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第三只猫的形象随着情节发展剧烈变化着,从可怜的小猫到难看的懒犯为可恨的“罪犯”,最后成了含冤而死的生命。
(2)用朗读来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情感、态度,并说明朗读设计的理由。
朗读建议:
①关注句式、修辞、关键词、标点等,注意圈点勾画。
②读好重音、停连,表达“我”的情感与态度。
预设:
难看的懒猫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读好关键词,“仍”“也不”读重音,强调猫个性上的缺点,表现“我”对猫的嫌弃。
可恨的罪犯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一定是猫,一定是猫!”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宜读得快而急促;感叹号,要读出强烈的语气。这样更能凸显“我”怒不可遏,表现出“我”主观臆断的盲目。
被冤屈的动物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关注倒装句,读出情感的转折,“我以为”三字的倒装表现了“我”的自责和反省,应读得沉缓,读出与“真是‘畏罪潜逃’了”的反差来;此外,分句之间可短暂停顿,表现懊悔之情。
被冤杀的生命 ①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②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③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关注关键词和标点。第①句重读“更”字,表现猫的含冤而亡,令“我”后悔;第②句重读“永”字,读出悔恨的深长,感叹号表达了小猫冤死、无可弥补的忏悔;第③句宜读得沉缓,读出沉重的反思,尤其要重读“永”字。
2.读“我”心中的痛。
(1)通过朗读,我们读出了“我”悔恨的深长。这种悔恨不仅要读出来,更值得反思!请在文末找出表达“我”反思的议论性语句。
明确: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2)为什么第三只猫的死,会让“我”永恒忏悔
预设1:“我”为自己的暴怒之行而忏悔。因为是“我”的盲从、偏私、主观臆断酿成了猫的悲剧。
例句: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上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分析:面对无辜的生命,“我”没有判断明白,就妄下判断,粗暴地挥棒惩戒。一声“咪呜”有着无法辩解的悲楚,是主观臆断酿成了这场悲剧。
预设2:“我”为第三只猫蒙冤受屈、孤独死去而忏悔。是“我”的暴行,夺走了它的清白、尊严;夺走了它对人们的信任、温情;夺走了它辩解的机会、内心的安宁、生存的权利……
例句: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分析:长期流浪,猝然离世,客死屋脊,可以想见其濒死时刻内心的悲苦和绝望。“我”夺走了猫安宁的生活、生存的权利。
例句: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分析:一个“常”字体现频率之高,“蜷伏”这个动作表达着信赖,第三只猫多么渴望陪伴与温暖啊!然而,猫所期待的美好最终被人的偏私和盲目夺走了。
小结:猫的死是首无声挽歌,它无法辩诉,只能孤独离去;“我”的痛是无言的忏悔,只因主观臆断,冤屈了无辜的生命。
3.读作者笔下的“我”。
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作者为什么写“我”最心痛,而不是妻子、三妹等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作家、作品知识,说说你的发现。
出示作家、作品资料。
郑振铎,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1921年到上海,主编《文学旬刊》;1923年1月,他接编《小说日报》。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大量的文学评论,是“为人生而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猫》是其作品集《家庭的故事》的首篇。如果把这个集子里所描绘的中国旧式家庭在其行将灭亡之际的形形色色的生活比作一出戏剧的话,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猫》就是这出戏的序幕。
明确:这篇作品中,“我”的职业、文化背景、思想意识都很贴近作者。作者是以“我”为替身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三、 课堂小结
文中的“我”是一个善良的、正义的、严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作者借“我”的悔恨,呼吁人们,不要主观臆断,妄下结论,要理性客观,弄清事实,要善待生命,关爱弱小者。文章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剖析的精神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四、 课后延学
小练笔:谁都有可能误会别人,或者被别人误会。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关注过相关的新闻事件 请你动笔写一写、评一评,并和同学们交流你的想法。
第五课时 《猫》精读
学习目标:
1.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2.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任务:
任务一:梳理关系,理解主题
任务二:代入角色,反思故事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发现,作者讲述故事,重点聚焦了“我”与第三只猫的矛盾冲突关系。那么,围绕第三只猫,作者还写到了哪些关系
明确:众人与猫的关系,妻子与张妈的关系,猫与猫的关系等。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梳理关系,理解主题
1.审视众人和第三只猫的关系。为什么行文多处强调“大家都”呢 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
示例:
例句:①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波,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
②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分析:活泼美丽者受偏爱,平凡渺小者被忽视乃至被淡忘,集体盲从给弱者带来伤害……这些现象并非个案或特例,而是很普遍地存在于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2.审视妻子和张妈的关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妻子和张妈的冲突呢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 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明确:张妈和妻子是主雇关系,身份地位有高低;面对妻子的责怪,张妈也是“默默无言”“不能辩护”,就像不能说话辩护的猫。猫与人的形象巧妙地形成了勾连,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3.审视猫与猫之间的关系。三只小猫、三段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三只猫、三段故事构成了对比关系,并且有着因果关联。
对比关系:从三只猫的来历、个性看,构成对比关系,第一只猫是“要”来的,活泼可爱;第二只猫是怂恿去“拿”来的,更加活泼;第三只猫则是张妈“拾”来的,样貌性格都不讨喜。前两者是殷勤索取,惹人怜爱的宠物,后者则是施舍怜悯却又终被嫌弃的对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因果关联:三个故事的先后,也构成了一定的因果关联。前两只猫活泼可爱,惹人怜爱,第三只猫相形见绌,显得丑陋、懒惰、不讨喜,使得人的偏私偏见最大化,为众人的臆断和其悲剧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当然,第三只猫“拾来”的背后也有留白,文中说“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好像”一词似乎暗示着,在流浪的日子里,它也许早已遍尝冷暖悲戚,这为第三只猫性格和行为的特点做了铺垫,这潜藏的因果关联也让人唏嘘不已,平添许多深思。
4.故事结尾,作者为什么要安排黑猫的出现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预设:
黑猫闪现是作者的匠心安排,使得情节陡然急转,交代了凶手,洗刷了第三只猫的罪名,也为“我”后面的反思和忏悔做了铺垫。黑猫的黑色鲜明区别于前面几只猫儿的色泽,让人本能地联想到了凶残和邪恶。
任务二:代入角色,反思故事
阅读一篇作品,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但我们并不是旁观者,我们也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如果让你代不能申诉的第三只猫说话,你会选择和谁对话 你会说些什么
预设1:
对“我”和妻说:你们并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忧郁,你们曾经那么喜欢猫,为什么就不能给我投来一丝怜爱的目光呢 我跳到桌上凝望鸟笼,是因为我羡慕这对黄色的芙蓉鸟啊,它们那么美丽,那么可爱,你们给予了它们那么多的关爱。
预设2:
对张妈说:冬日里,菩萨心肠的你把我从霜雪里轻轻抱起,我还清楚地记得你粗糙掌心的温热;你我都是寄居在主人家里,你是每天走近我,给我端来饭的那个人。周遭寒凉,你的恩情,让我感到弥足珍贵!
预设3:
对第一只猫、第二只猫说:我也在反思我自己,虽然我长得不好看,但我是不是也可以像你们那样活泼一点 至少不要总是忧郁。我也可以像你们那样玩游,和三妹逗乐,我也要学点特长和本领,比如捉老鼠……说不定还能减肥呢。有时候,“爱”不是靠蜷伏着去乞求,而是用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值得被爱。
三、课堂小结
文学表现生活,我们从猫的世界看到人世百态,人们往往喜欢活泼可爱美丽的猫儿,但命运为难人的地方是,我们多数人并不是大家眼中的“花球”“皮皮黄”。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一定会更加关注心灵,学会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理解生命之间的平等相待。也许这就是这一只极普通的小猫留给读者的警醒与思考。
四、 课后延学
1.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在《我是猫》一书中说:“得来不易的机会,会让所有的动物去做原来不喜欢做的事。”结合课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课外阅读夏丐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与课文比较,体会这些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六课时 整合联读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把握课文《我的白鸽》《大雁归来》的主要内容。
2.结合前面所学,梳理《我的白鸽》《大雁归来》中人与动物的关系。
学习任务:
理清内容,关注人与动物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默读的方法导入。
(1)默读时关注文章开头、结尾、过渡句。
(2)默读时关注文章中的议论抒情句。
(3)默读时关注表现作者情感色彩的字词、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二、任务开展:
任务:理清内容,关注人与动物的关系
选择一种方式,梳理《我的白鸽》和《大雁归来》文章内容,体会人和动物的关系。
预设:
1.《我的白鸽》是一篇叙事散文,我们梳理了作者在饲养白鸽过程中的情绪变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和白鸽之间产生了相互信赖的关系。
2.《大雁归来》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记录了自己对大雁生活习性的观察和思考。我们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亲近大雁、亲近自然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这两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课后延学
总结如何快速理清文章内容的策略,以阅读策略清单的方式与同学分享。
第七课时 整合联读
学习目标:
1.通过抓关键语句,能分析作者的情感。
2.通过品析细节描写,学写赏析式批注。
学习任务:
任务一:抓关键语句,探析作者情感
任务二:品析细节描写,学写赏析式批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分享快速理清文章内容的策略。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抓关键语句,探析作者情感
阅读四篇文章,结合课文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探究导学单中的问题。
默读策略导学单
关注标题 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标题非常简洁,如《猫》《狼》;有的却颇有意味,如
《我的白鸽》《大雁归来》。
问题1.你能通过标题推测四篇课文中人与动物的关系吗
关注开头 “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猫》)
“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大雁归
来》)
问题2.这两篇课文的开头对理解全文内容起什么作用
关注结尾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猫》)
“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我的白鸽》)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
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大雁归来》)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狼》)
问题3.课文结尾的议论抒情句,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关注关键句 ……
预设:
1.《猫》《狼》的标题没有加任何修饰语,作者借猫、狼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态度。《我的白鸽》是叙事散文,“我的”表明了作者对白鸽的情感态度;《大雁归来》是科学性散文,“归来”表明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大雁归来给大自然带来生机和活力,透露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这两个题目写出了人与动物亲密的关系。
2.《猫》的开头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内容,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大雁归来》的开头用诗意的语言照应了文章的标题,也饱含着作者对大雁和春天的喜爱。
3.《猫》结尾的议论句表达了作者无可弥补的悔恨和沉重的反思。《我的白鸽》结尾的抒情句饱含了作者对白鸽的喜爱和赞美,对白鸽飞翔于故乡山原河川之上的景象的陶醉,对生命孕育、诞生、成长的礼赞。《大雁归来》结尾的句子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大雁迁徙带来的馈赠,抒发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狼》结尾的议论句表达了作者对狼一样的恶势力嘲讽轻视的态度。作者以屠户的经历告诉人们,面对恶势力,我们不能存有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任务二:品析细节描写,学写赏析式批注
1.什么是细节描写和赏析式批注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主要表现在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既有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有对所写动物的形态、行为的描写,还有对环境、气氛的描写。
赏析式批注主要是针对文章词句、段落、表达技巧等进行欣赏,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和布局谋篇的精妙。
2.借鉴教材的赏析式批注,补写赏析式批注。
(1)借鉴课文,得出方法。如:《大雁归来》中抓取描写大雁鸣叫的细节,做赏析式批注。
明确:可以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修辞等赏析。
(2)默读《我的白鸽》,补写赏析式批注。
边默读边圈点勾画,关注文章的细节描写,并完成不少于3处批注。
预设1:
预设2:
预设3:
三、 课堂小结
细节描写让文章更生动、更细腻,也让文章的意蕴更丰富,我们可以从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四、课后延学
朗读写下批注的语段,理解语段中表现出的人与动物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第八课时 整合联读
学习目标:
1.通过研读教材中的问题式批注,深入理解作者的感情。
2.通过设计问题式批注,思考文中“人与动物”的关系。
学习任务:
任务一:研读教材中的问题式批注
任务二:设计问题式批注,深入探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默读贵在可以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做笔记,能够在思考中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本单元的课文有不少批注,其中有些是以问句的形式呈现的,旨在引导我们深入阅读,这样的批注就是“问题式批注”。这节课我们将跟着《猫》《我的白鸽》《大雁归来》三篇课文的旁批,学作问题式批注,进一步思考人和动物的关系。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研读教材中的问题式批注
小组合作,梳理《猫》《我的白鸽》编者设计的问题式批注,填写探究卡,分析编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提出疑问的,讨论并解决这些疑问,填写在“合作答疑”栏中。完成后,思考探究这些问题对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有哪些启发,将启发填入“学习反思”栏中。
问题式批注探究卡
小组选择的课文及文体:
批注角度 批注示例 合作答疑
学习反思:
预设:
《我的白鸽》问题式批注探究卡
小组选择的课文及文体:《我的白鸽》 散文
批注角度 批注示例 合作答疑
言语表达
的独特处 (1)这里的“奇迹”是指什么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奇迹”是指原来一直不敢面对作者的白鸽居然飞落到作者的手臂上、肩上,啄食作者手心里的玉米粒,经过一段时间,白鸽终于对作者产生了信赖。
作者情思
的流露处 (2)“终于”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作者面对幼鸽的“本真之美”,心灵受到了怎样的触动 (2)“终于”表达了作者盼望幼鸽破壳而出的急切而又激动的心情。(3)作者感到心灵的震颤和畏怯,他认为人可以直面威胁、阴谋、困难、诋毁甚至丑恶,但面对美,却要有一颗敬畏之心、一颗真正爱美之心。
个人体验
的共鸣处 (4)“寂寞”一词在这一段两次出现,你能体会这种“寂寞”吗
(5)作者惊讶于初生幼鸽的“丑陋”,期盼白鸽成长的心情更加急切,你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4)(5)强调的是学生自己的体验。
学习反思:
可以体验作者的情感经历,并引发联想,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文本阅读体验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白鸽、对生命的本真之美的钟情。
《猫》问题式批注探究卡
小组选择的课文及文体:《猫》 散文化小说
批注角度 批注示例
聚焦人物关系 大家对前两只小猫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关注因果情节 第三只猫的亡失最让“我”难过,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
思考小说主题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情感意味
学习反思:这些问题引导读者深入探究大家对三只小猫的态度、造成第三只猫亡失的真正原因,从而理解作者借猫的故事表达了要善待生命、关爱弱小者,不要主观臆断、妄下结论的主题思想。小说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剖析的精神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任务二:设计问题式批注,深入探究
阅读《我的白鸽》和《大雁归来》两篇文章,小组合作设计问题式批注,并合作探究答疑。
预设:
1.《我的白鸽》
批注:作者为什么想到能有一对白色的鸽子,心里便生出“一缕温情一方圣洁”?
探究:白鸽不仅团结和睦,更具有高洁的品质。因此,正困于寂寞的作者想到有白鸽相伴,心中便生出一缕温情一方圣洁;当他看到白色幼鸽时,也感受到神圣而纯洁的生命本真之美。由此可见,作者是热爱白鸽的,同时,他也有朴素的价值观:自然的美才是真实的美,是最有力量的美,最震撼人心的美。
2.《大雁归来》
批注: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多次出现“我们的大雁”“我们的沼泽”等用“我们”作修饰的短语?
探究:在作者眼中,大雁、沼泽都是“我们家庭”中的成员。"我们”这个称呼亲切且有力量,表明在作者的心中, 论是有生命的动物,还是没有生命的沙滩沼泽,都是地球上的成员,应予以热爱与尊重。
三、课堂小结
批注是阅读中经常用的方法,当我们读文章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都可以做批注。做好批注之后,再重新阅读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产生新的收获。
四、课后延学
积累一些与鸟类相关的古诗,说说诗人借这些禽鸟表达了怎样的感受,从中可以看出“人与动物”是怎样的关系。
第九课时 读写共生课
学习目标:
1.梳理本单元中人与动物相处的场景、细节,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
2.多方面观察动物,增进对它们的了解,感受生命的神奇与美好。
3.做好记录,既要客观、详细地记下观察所得,也要及时记下自己的真实感受。
学习任务:
任务一:还原典型场景,了解观察角度
任务二:观察中体验生命的神奇美好
任务三:在记录中思考自然、生命以及人类自身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本单元四篇课文围绕“人与动物”的主题展开,四位作者基于不同的写作意图,分别表达了不同的主题思想,今天我们便从课文中去学习写作。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还原典型场景,了解观察角度
为了突出中心,郑振铎详写了第三只猫被冤枉的事件,陈忠实详写了他与两只白鸽和谐相处的场景,利奥波德描摹了春雁从玉米地回来的场景,蒲松龄详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
请自选一种支架(也可自己提炼),阅读本单元课文节选内容,说说你对人与动物的关系的理解。
学习支架:
描写动物的角度与方法
(1)细节描写
(2)议论、抒情的穿插
(3)连续动作描写
(4)多感官描写
(5)运用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6)……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棍,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郑振铎《猫》)
示例:选文中,作者通过“很安详”写出了第三只猫的状态,呼应了前文它经常是“蜷伏”的,只不过在盛怒之下的“我”看来,它好像在享受。“好像”“一定”,也是成见之下的主观臆断。猫叫得“很悲楚”,我却还是“愤愤”,此时此刻,“我”对猫的情感态度,连原先的同情也荡然无存,剩下的都是成见之下的憎恶。可见,一些很有意味的关键词可以很好地再现画面,传神地刻画细节,展现人物内心感受。
那天早晨,一个美丽的乡村的早晨,我刚刚走出后门扬起右手的一瞬间,扑啦啦一声响,一只白鸽落在我的手臂上,迫不及待地抢夺手心里的玉米粒儿。接着又是扑啦啦一声响,另一只
白鸽飞落到我的肩头,旋即又跳弹到手臂上,挤着抢着啄食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四只爪子掐进我的皮肉,有一种痒痒的刺疼。然而听着玉米粒儿从鸽子喉咙滚落下去的撞击的声响,竟然不忍心抖掉鸽子,似乎是一种早就期盼着的信赖终于到来。
(陈忠实《我的白鸽》)
示例:选文中,两只白鸽连续的抢食动作,体现了它们对“我”的信赖。从视觉上的“落”“抢夺”“跳弹”到听觉上的两次“扑啦啦”,再到触觉上的“爪子掐进我的皮肉”,最后到白鸽吞咽玉米粒儿的声响,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与带有抒情意味的议论,都写出了“我”沉醉于与白鸽亲近相处的快乐与感动中。
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它们现在所吃的玉米遗穗在整个冬天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所以才未被那些在雪中搜寻玉米的乌鸦、棉尾兔、田鼠以及环颈雉所发现。
(利奥波德《大雁归来》)
示例:选文中,春雁既有“高声而有趣的辩论”,也有响亮的“争论”,还有“低语”,拟人手法的运用,突出了春雁的活泼,充满灵性,也有像“凋零的枫叶”般从空中落下的迅疾和无所顾忌,充满着生命的快乐。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休战期内春雁的特点,也洋溢着对大雁的喜爱与赞叹。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蒲松龄《狼》)
示例:选文中,蒲松龄用分镜头的方式,分别写了二狼的伎俩,凸显了狼的狡诈凶狠。当屠户意识到狼的伪装后,他不仅“暴起,以刀劈狼首”,又“转视积薪后”,“自后断其股”,连续的动作描写,精彩展现了屠户勇杀二狼的机智勇敢。
任务二:观察中体验生命的神奇美好
1.选择观察对象。
①牛马羊等牲畜,②鸡鸭鹅等家禽,③猫狗等宠物,④动物园里的动物,⑤水族馆里的动物,⑥郊外鸟类栖息地的鸟,⑦……
2.集体讨论,根据生活和阅读经验,说说观察记录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预设:
(1)外形特征,(2)生活习性,(3)环境特点,(4)互动片段,
(5)精彩细节,(6)典型表现,(7)……
3.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角度,设计观察记录表。
示例(1):蜗牛的观察记录表
蜗牛的观察记录表
外形特征 观察方式 形态结构的作用
感官功能 观察(探究)方式 结论
示例(2):家鹅的观察记录表
家鹅的观察记录表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体型 活动范围
毛色 食物
头 叫声
喙 栖息
脖子 繁衍
蹼 性格
对家鹅的印象:
示例(3):与家鹅互动的观察记录单
我与家鹅互动的观察记录单(场景描摹法)
时间: 地点:
难忘的互动场景:
我的感受:
任务三:在记录中思考自然、生命以及人类自身
1.近距离观察,完成观察记录表(单)。
示例(1):蜗牛的观察记录表
蜗牛的观察记录表
外形特征 观察方式 形态结构的作用
外壳 肉眼观察 保护自己
眼、口、触角和足 用放大镜观察到触角有两对,眼睛在上面那对触角顶上,口在头部的腹面,腹足(翻过来看)有足腺分泌黏液 寻找食物,感知并躲避天敌等
感官功能 观察(探究)方式 结论
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变化光的强度可知蜗牛怕强光,喜欢弱光或暗处。在蜗牛附近滴米醋,蜗牛会主动爬开;滴蔗糖溶液,蜗牛会主动靠近。用铅笔等轻轻触碰蜗牛,尤其是触角,蜗牛反应明显 蜗牛具备视觉、嗅觉、味觉、
触觉等感官功能,却不具备
听觉
听觉 近距离发出拍手等响声,蜗牛无反应
示例(2):家鹅的观察记录表
家鹅的观察记录表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体型 大 活动范围 池塘、湖泊、或屋边、草地
毛色 白或灰 食物 杂食:谷物、蔬菜、青草、鱼虾、螺蛳等
头 大,前额有肉瘤 叫声 高亢、雄浑
喙 扁阔 栖息 水边,窝棚
脖子 灵活 繁衍 卵生
蹼 橘黄色 性格 警惕性高,领地意识强
对家鹅的印象:远观轩昂健美,靠近易被攻击。如能看透鹅攻击的“三板斧”,其实它不是村霸,而是萌宠。
示例(3):与家鹅互动的观察记录单
我与家鹅互动的观察记录单
时间:春节
地点:农村
难忘的互动场景:
鹅一看见我手里的青菜,一边洪亮地“我哦……我哦……”叫着,好像在说“我的,我的”,一边撕咬青菜。对!是撕咬,撕下一大口,像猛禽吃肉。它用力吞咽,长长的脖子立刻由上而下陆续鼓出一块块,充满了食物下咽的既视感。
我的感受:明明只是一棵青菜,却吃出饕餮的霸气;明明是休闲散步,却要支棱起翅膀扑向一切假想敌;明明可以做一只普通低调的家禽,却不管不顾冲向前方。初看凶狠可怕,再看呆萌可爱。
三 课堂小结
亲近动物,通过细节描写、多感官多角度记录和场景描摹等手法不仅可以观察到生命的种种神奇美好,也能丰富同学们的生命体验。
四、课后延学
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记录表。
第十课时 读写共生课
学习目标:
1.借助本单元中具有典型写作指导意义的文本,学习记述故事的方法,如记述时要围绕中心来选材,要扣住人和动物两个方面来构思,应适当运用细节描写等。
2.在观察和记录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实践,生动地叙写与动物相处的故事,真实地表达情感态度。
学习任务:
任务一:课文引路,体会写法
任务二:写作练习,学以致用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在学习了四篇有关动物的课文以及体验了与动物的相处之后,同学们也来尝试记述你和动物相处的故事吧。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课文引路,体会写法
1.采用“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的方式概括第五单元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讨论明确:
课题 主要内容
(写什么) 思想情感
(为什么写)
《猫》 一个家庭和三只猫之间发生的故事 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地反省自我的过失
《我的白鸽》 “我”从老舅那里要来一对白鸽,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小白鸽诞生、成长的故事 对生命的珍视和美好祝愿,同时还寄寓了“总要告别过去,才能重新开始”的人生哲理
《大雁归来》 写了大雁回归的情形,介绍了大雁的日常生活及其联合的观念 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同时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把动物当成朋友,与它们共生共荣
《狼》 记述了一个屠户在归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最后杀狼的故事 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定能取得胜利
小结:
写人与动物相处的故事,这是“写什么”;表达作者不同的思想情感或立场态度,这是“为什么写”。“写什么”和“为什么写”是写作的关键点,写作前应该思考清楚。
2.借鉴课文,探讨写作方法。
四人小组讨论,一人执笔,记录值得借鉴的写作技法和例证。
各小组推荐代表分享。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教师以倾听为主,可适时点拨。
预设(1):注意多角度叙写,丰富故事内容。例如,《猫》在记叙三次养猫的经历时,既写了三只猫的情态,也写了家里人特别是“我”对猫的情感态度;《我的白鸽》既描写初生雏鸽的“丑陋”和白鸽长成后的“本真之美”,又详细描写了白鸽带给“我”的心灵触动,表现了“我”对白鸽的深厚情感。
小结:记叙时不要只从动物一个方面来写,而要注意扣住人和动物这两个方面,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预设(2):适当运用细节描写,使表达更生动,主旨更明确。
例如:我刚刚走出后门扬起右手的一瞬间,扑啦啦一声响,一只白鸽落在我的手臂上,迫不及待地抢夺手心里的玉米粒儿。接着又是扑啦啦一声响,另一只白鸽飞落到我的肩头,旋即又跳弹到手臂上,挤着抢着啄食我手心里的玉米粒儿。(《我的白鸽》)
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白鸽见到“我”喂食时的动作,再配上拟声词,不仅给读者一种如见其景的画面感,还能让人感受到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的美好情感。
再如: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大雁归来》)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初归的大雁,既贴合时令的特点,又表现出了大雁的灵性,展露出作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小结:本单元的文章里有许多生动贴切、含义丰富的细节描写值得我们品读和借鉴,如用特写镜头的方法,把特点细化,把动作具体化;用拟人等修辞方法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预设(3):在记叙中适当加入议论性句子,可深化主旨。
如:《我的白鸽》中“人可以直面威胁,可以蔑视阴谋……然而在面对美的精灵时却是一种懦弱”,作者表达了对生命、对美的畏怯,对生命由丑到美的蜕变和成长过程的敬畏。
《大雁归来》中“历史不曾预料到,大国将会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发现一个各国的联合体……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这一段议论表明大雁用生命来实现联合的信念,而人类却无法实现,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赞美和钦佩,也提醒人类要反思自己的行为。
《狼》一文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来结尾,意在表明邪不胜正。
小结:议论性句子或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或表达作者的某些观点,或揭示文章的主题。记叙中加入议论是升华文章主旨的重要手段,但表达要注意适时适度。
预设(4):有真实的记录,也要有恰当的联想与想象。
PPT呈现以下一段文字:
真实记录绝不等同于真实的生活,我们可以进行文学的剪裁、拼接、修补、加工和润色。从某种角度而言,想象可以展示我们对生活更为深层的情感。
《我的白鸽》中就有多处联想与想象,可以采用“先找再删”的对比阅读方法。
“先找”相关句子:“那种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类陌生和新奇而表现出的胆怯和羞涩,使人顿时生出诸多的联想……”“小白鸽飞起来又落下去,似乎对自己能否翱翔蓝天缺乏自信……”
“再删”分析效果:删掉了这些联想和想象的句子后,文字表达的张力明显减弱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也难以体现。
预设(5):用结构图或思维导图理清写作思路,再落笔成文。
例如,郑振铎的《猫》叙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在内容上做了详略处理:前两只猫的亡失出于偶然,对“我”的情感冲击较浅,所以略写;第三只猫的死亡引起“我”深深的自责和反思,所以详写。文章从素材来看比较庞杂,我们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就能对所发生的“一切”一目了然。
《猫》
小结:在创作时,还可以把思维导图中的几个板块再进行分解,除了标明事件、情感、详略等信息,还可以把重要的部分再细化,例如把怎样开头、如何结尾的想法写上去。
任务二:写作练习,学以致用
同学们已经完成了“亲近动物,体验丰富生命”的观察记录活动,在此基础上,以《我的动物朋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尝试运用课堂上教过的写作方法。
2.从人与动物这两个角度来构思组材,不用面面俱到,要学会取舍,做到中心明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
3.不少于500字。
写作提纲:
标题 《我的动物朋友》
中心
材料
写法
示例:
标题 《我的动物朋友》
中心 (1)“我”和动物之间从陌生到熟悉,相处非常融洽,表达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2)“我”和动物之间相互信任,“我”常常和它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人与动物相互依存。(3)“我”向来不喜欢家中的某个动物,一直嫌弃它,但它毫不在意,还处处包容“我”的坏脾气。相处久了,“我”发现动物其实很可爱。(4)“我”很喜欢某种动物,对它颇有研究,彼此情感也很好,但它最终离开了“我”。世界上的所有生命都是宝贵的,人和动物要和谐共处,互相尊重。
(5)“我”和动物朋友合力帮助了他人,动物是善良、聪明的。
(6)通过“我”与动物之间的几件小事,“我”明白了反思自己的重要性。
材料 一起玩耍的乐事;展现关爱的温馨小事;产生矛盾冲突的糗事;彼此合力帮助他人的大事
写法
(1)以小见大,突出中心。如:写的都是家庭日常琐事,但处处洋溢着和谐温馨的美好情感,可谓小事中蕴藏大爱。
(2)抓住细节,展现特点。如:叙述中关注描写对象的神态、动作等,采用特写镜头,用放大、延时等方法,突出其特点。
三、课后延学
修改完善作文。
第十一课时 单元小结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回顾,完成“我为动物发声”的任务。
2.通过作者合作,完成专题交流分享。
学习任务:
“我为动物发声”主题活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关注人与动物相处共存的方式,表达了对于动物、人类以及彼此关系的感悟,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来表达阅读收获。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准备“我为动物发声”主题活动
任务描述:阅读是与文章对话、与作者对话的过程。请你选择相应的角色,采用相应的对话方式,小组合作,完成“我为动物发声”的任务。
(提示:可以是动物与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作者、读者与相应动物或人物之间的对话)填写下面的表格,做好交流准备。
交流对象 我选择 ( ) 与 ( ) 对话
我的议题是:
备选角色:
动物:猫、白鸽、大雁、狼 ……
人物:“我”、张妈、屠户 ……
作者:郑振铎、陈忠实、利奥波德、蒲松龄
分享形式 感谢信、道歉信、倡议书、日记、回忆录、经验分享、控诉书
任务二:小组讨论,形成评价量表
1.小组讨论,基于阅读收获,讨论评价维度。
2.基于评价维度,讨论细化评价标准,并说明理由。讨论后形成活动评价量表。
预设:
维度 评分细则 得分
内容
理解 A.立足角色身份,准确依托文章的内容,合理地表达。(25分)
B.能初步立足角色身份,能依托文章的内容,较合理地表达。(20分)
C.角色身份较为模糊,文章的内容体现不充分,表达不够合理。(15分)
细节
融入 A.能基于文本细节,合理展开想象,真切地表达。(25分)
B.能基本依据文本细节,较合理地展开想象,有情感地表达。(20分)
C.未能结合文本细节,表达较为平淡。(15分)
主题
理解 A.能精准把握作者写作意图,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有力地表达。(30分)
B.能考虑作者写作意图,聚焦人与动物的关系,表达有一定深度。(25分)
C.未能立足作者视角,思考较浅。(20分)
创意
表达 A.能调动生活经验,反思自身与动物的相处,有创意地表达。(20分)
B.能调动一定的生活经验,思考自身与动物的相处,表达较有创意。(15分)
C.较少调动生活经验,与自身联系较疏远。(10分)
任务三:小组汇报,完成主题任务
参考评价标准,回顾阅读历程,进一步完善小组任务,确立分享主题,优化分享形式,盘点阅读心得,学习收获。
班级组织一场“人与动物”主题分享会,分小组进行展示,借助评价量表开展互评,评选出最佳小组。
示例:
分享主题 猫眼看世界
分享形式 猫语独白,情境演绎
文案设计 画外音旁白:
阅读小说,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但我们并不是旁观者,我们也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如果让你代不能申诉的第三只猫说话,你会选择和谁对话 你会说些什么
生1:(悲楚地)对“我”和妻说:你们并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忧郁,你们曾经那么喜欢猫,为什么就不能给我投来一丝怜爱的目光呢 我跳到桌上凝望鸟笼,是因为我美慕这对黄色的芙蓉鸟啊,它们那么美丽,那么可爱,你们给予了它们那么多的关爱。
生2:(感恩地)对张妈说:冬日里,菩萨心肠的你把我从霜雪里轻轻抱起,我还清楚地记得你粗糙掌心的温热;你我都是寄居在主人家里,你是每天走近我,给我端来饭的那个人。周遭寒凉,你的恩情,让我感到弥足珍贵!
生3:(若有所思地)对第一只猫、第二只猫说:虽然我长得不好看,也不像你们那样活泼可爱,甚至连捉老鼠这种天生就会的事也没有去做。但我也可以像你们那样游玩,和三妹逗乐,我也要学点特长和本领,比如捉老鼠……说不定还能减肥呢。“爱”不能蜷伏着去乞求,而要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值得被爱。
小组倡议宣言:
小说表现生活,我们从猫的世界看到人世百态。活泼可爱美丽的人总是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喜爱,而那些不那么美丽、不那么活泼、不那么有趣、不那么有才华的人总是被忽视。
学会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理解生命之间的平等相待,也许这就是一只极普通的小猫留给读者的警醒与思考。
学习感悟 可以运用视角转换的方法,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人和动物的关系,往往会有更深的领悟和发现。
三、课后延学
阅读推荐:《沙乡年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