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计 划
课 题 认识木刻版画 课 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造型表现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技能: 教 具 木刻版画范画、雪弗板、刻刀工具
学生了解木刻版画的发展历史,学习木刻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学习刻刀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
学生学会木刻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学习刻刀的使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细致耐心地学习态度,丰富审美多样性,增加对自己故乡版画艺术的了解。
教 学 内 容 在课堂结构中首先欣赏木刻版画印制,了解木刻版画的历史与发展;对比感受木刻版画的独特魅力; 介绍木刻版画的工具与使用;最后拓展阿城版画,使艺术结合生活,引发学生对地方美术的兴趣。。 板 书 设 计
重 点 学生初步了解木刻版画刻与印的制作特点,学会制作一幅木刻版画。 难 点 学生对刻刀的掌控,对不同形状的刻痕,进行想象并装饰画面。
教 材 分 析 从整体教学体系上分析,木刻版画经过小学时期五节课的铺垫,学生已经认识到版画的多样性和基本操作流程。版画课程形成一套符合逻辑发展,递进关系的课程体系。 木刻版画位于六年级上学期第6课,位于中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承接小学阶段的版画课程,加深对版画的了解;一方面提高操作难度,学习简单的刻制方法,为本学期第二十课《木版年画》做准备。
时间 教 学 步 骤( 要 求 与 方 法 ) 二 次 备 课
—、创设情境 同学们大家好,在课程开始前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礼物,请你们耐心等待。 我选择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呈现,它结合了绘画与雕刻。独特的制作手法让他具有特殊的艺术表现力,黑与白之间的交错节奏让画面变化丰富,情感饱满。它的出现与发展也像线一样穿梭于中华璀璨的民族历史中,他就是木刻版画。(粘贴范画、标题) (教师操作木刻版画拓印过程 3分钟) 二、中国木刻版画的发展与影响 木刻板画属于版画的一种,我们对他已经不陌生了,回顾我们之前的学习,你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版画吗? 学生互动:纸版画、吹塑纸版画、综合版画 版画的发展与中国渊源流长的历史息息相关,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出示印刷术)它由文字印刷和图像印刷两部分组成,而图像印刷即是最初的木刻版画。 制版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时期的出土文物。(出示甲骨、陶器、玉石、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和纹样雕刻(出示秦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和石碑)等,都是利器在各种材料上镌刻而成。流传已久的印章艺术更是与制版流程相差无几。 印刷术的成型一般认为在于唐代。宋人朱翌的《猗觉寮杂记》(下卷)便说:"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出示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放大局部)唐懿宗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现存最早的木板印刷品,卷中含有不少制作精美的木刻扉页。 中国的雕板印刷始于佛教传播的契机,但很快便漫布世俗生活。 及至宋代,书籍及其插图的印刷工艺已经相当娴熟(出示宋代纸牌纸币)在民间流传最广的纸币和纸牌就是一些小型的木版画。尤其是纸币,因有防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止伪造的要求,刻工更为细密繁复。这些深入民间、流传范围极广的小版画,正是印刷术西传的先锋。 在中国,由于木刻版画接近生活,又价廉物美,至明清年间,(出示民间木刻年画)民间木刻年画异军突起,河南朱仙镇、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的木刻年画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木刻年画。 它们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去到日本、英国和西德。 (出示地图动画) 在世界艺术史上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日本将这种技术运用于装饰领域,(出示浮世绘作品)创造了珍奇璀璨的浮世绘文化,为一些耳熟能详的画家提供了艺术灵感。 (出示莫奈、文森特·梵高、马奈、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 三、木刻版画线条表现 在我国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版画仍然是复制版画。 (出示鲁迅、新青年运动、宣传)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开始有了我国创作的版画。新兴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在民族文化觉醒上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出示《怒吼吧 中国》日军侵华、华北事变后李桦创作于1935年) 新兴木刻内容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这幅作品的名字叫做《怒吼吧 中国》你在这幅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你觉得这幅作品中的内容象征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一:不甘、愤怒、挣扎 问题二:人物的动态是?跪着、身体前倾。挣扎着想要站起来,而且在怒吼。 人物的形象是?光头、肌肉遒劲;被怎样束缚着?蒙眼、捆绑 画面中的线条化繁为简,用少而富有变化的粗线条来增强画面张力,让观者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调动情绪。从绘画语言上分析,这幅图巧妙的运用刻刀与木版的特性。在图中我们很少能够找到曲线,画家用大刀阔斧的直线表达人被情绪主导下的肢体趋向性。 大家可以尝试着调动自己的情绪,用温柔温暖的情绪用手掌碰触你的桌面,动作轻柔;再试试调动愤怒委屈的情绪重复刚才的动作呢?这次可能就是直直的拍下去了。直线在这里的表现也是画家情绪的外在表现。 四、创作练习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木刻版画的制作流程吧! 视频演示木刻版画制作流程 制作木刻版画过程与其他版画过程大同小异,分别是:备版-刻制-印版 (出示备版操作方法-刻制-印制) 木刻版画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主要体现在刻制环节中对刻刀的灵活控制上。 这样的直线是怎么刻出来的呢?是通过特殊的版画刻刀角刀表现出来的。(出示角刀),不同的刻刀在版画上有着不同的线条表现。(出示圆刀)这种截面半圆形的刻刀叫做圆刀,擅长刻制流畅的曲线;(出示平刀)看上去是长方形刀头的刻刀称之为平刀,他的作用是铲出大面积的空白;(出示斜刀)这种最常见的刀头称之为斜刀,用法灵活多变,主要是辅助与修饰。 学生操作(出示刻刀使用方法)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正确的持刀。右手持刀,食指轻轻按压,均匀有控制的向前推,保持刻刀刻下线条的深度宽度一致;左手按住版面,在右手后面。 老师为大家准备好了版面,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木刻版画的乐趣啦 (出示刻制视频,还剩3分钟时注意提醒学生) 五、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互动环节:我们来一起欣赏同学们的练习作品吧。 (出示展示) 同学们初次练习刻刀的使用,能够安全的使用,能够完成直线和曲线的雕刻,有些同学已经可以结合斜刀对线条进行修饰了。 老师问:流畅的线条离不开重复的练习,在刻制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问题了吗? 预设学生回答:1、出头;2、推不动;3、不流畅; 老师问:在不断地尝试中你发现怎么改善了吗? 预设学生回答:1、控制力差,慢慢推;2、刀角度过大,越扎越深;3、手腕灵活慢慢推,多练习。 教师总结注意事项:用刀的力度与角度(出示说明) 六、课外拓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木刻版画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哈尔滨也慢慢演化出独具魅力的特色版画。其中最出名的就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阿城版画,(阿城版画代表画家)其深受北大荒版画的影响,具有新颖别致的北国风光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师演示木刻版画拓印过程:学生观看教师拓印版画,让学生进入情境,感受版画制作的乐趣,体会到版画独特的审美意趣。 回顾回顾小学时期我们学过纸版画、吹塑版画、综合版画。回忆版画的艺术表现和制作流程。 介绍版画的起源,结合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建立时间线,了解版画的发展。 学生感受不同时期对版画的社会需求,演化出不同的主流版画内容。 认识版画在艺术史上的影响力,感受不同文化下诞生的版画艺术。不同视觉角度下的版画带来的创作灵感。 结合新青年运动,感受艺术品对社会的影响。 分析作品的内容、造型、线条表现,结合社会环境用美术的语言感受画面隐藏的内容。 用生动的肢体语言感受画家要表达的情绪,感受不同线条是如何传递情绪的,带领学生观察线条变化,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 结合多媒体演示,教师按照操作流程讲解版画工具,并示范刻刀的使用方法,包括刻刀的握法,如何根据刻刀的特性进行线条表现。叮嘱学生注意用刀安全。 规定作品尺寸,保证当堂完成,学生体验木刻版画的刀具使用方法即可。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反思操作流程。 引发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记忆 教师进项总结加深记忆,肯定学生的发现。成就感提升学生继续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结合地方特色,欣赏阿城版画。将美术作品结合地方风土人情,引发学生的共鸣,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荣誉感与热爱。
小 结 学生回顾版画的种类,了解版画的历史发展。在国内学习版画的起源、发展环节让学生感受版画对世界艺术史的影响,进一步感受绘画艺术中的互相影响与促进,感受不同艺术表现力对版画独特造型艺术的理解。 操作环节中提前构思整体画面效果,增加教师示范,使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解决学习难点。并着重在线条节奏上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