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鸭子拌嘴(片段)》教学设计
一、课时:1课时(40分钟)
二、教材分析
本课《鸭子拌嘴(片段)》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这是一首生动有趣的描绘性音乐作品,通过巧妙的音乐手法模仿了鸭子拌嘴的场景。该作品节奏鲜明,音色丰富,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欣赏学习。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表现力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年龄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模仿和表演。在音乐方面,他们已经具备基本的聆听能力,能够感受音乐的情绪和节奏,但对音乐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大多数学生喜欢有趣、生动的音乐,特别是与动物或自然有关的作品。然而,他们可能还缺乏耐心去仔细聆听音乐的细节,需要教师的引导来深入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能够感受《鸭子拌嘴》音乐的有趣性和生动性。
能够识别音乐中模仿鸭子叫声的不同音色。
2. 艺术表现
能够用简单的声音或动作表现音乐中鸭子拌嘴的场景。
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身体反应。
3. 创意实践
能够根据音乐创造性地表现鸭子拌嘴的场景。
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如绘画、肢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4. 文化理解
了解音乐可以描绘生活中的场景和动物的特点。
认识到音乐是表达情感和描绘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的描绘性和趣味性。
理解音乐如何通过不同的音色和节奏来模仿鸭子的叫声。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细节,如不同乐器的音色变化。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现实场景之间的联系。
六、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 引导聆听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聆听音乐。
3.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分享听音感受,培养表达能力。
4. 游戏教学法:通过模仿游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5. 创造性教学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
七、教具准备:
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
2. 《鸭子拌嘴》音频文件
3. 鸭子图片或视频素材
4. 简单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小鼓等)
5. 绘画工具(彩笔、纸张)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声音,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播放鸭子叫声)
生:(听后)是鸭子的叫声!
师:没错!大家真棒。(展示鸭子图片)看,这就是鸭子。谁能告诉我,鸭子有什么特点呢?
生1:鸭子有扁扁的嘴巴。
生2:鸭子会游泳,脚上有蹼。
师:说得很好。那如果鸭子们吵架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生3:可能会互相追着叫。
生4:它们的嘴巴会一张一合,发出"嘎嘎"的声音。
师:大家想象力真丰富!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描写鸭子吵架的音乐,它的名字叫《鸭子拌嘴》。
环节二:讲授新课(25分钟)
(一)感知(10分钟)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这段音乐。(播放《鸭子拌嘴》片段)
(音乐结束后)
师:听完这段音乐,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音乐很热闹,好像真的有鸭子在吵架。
生2:我听到了很多"嘎嘎"的声音,像鸭子在叫。
师:非常好!这首音乐确实生动地描绘了鸭子拌嘴的场景。现在,我们再听一遍,这次请大家注意听,音乐中有哪些乐器在模仿鸭子的叫声?
(二)探究(10分钟)
(再次播放音乐)
师:刚才的音乐中,你们听出了哪些乐器的声音?
生3:我听到了小号的声音,像鸭子在叫。
生4:还有长笛,发出了尖尖的声音。
师:观察得真仔细!确实,作曲家用了小号和长笛来模仿鸭子的叫声。小号的声音浑厚,像大鸭子;长笛的声音尖细,像小鸭子。那么,音乐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呢?
生5:节奏很快,像鸭子在追来追去。
师:没错!快速的节奏让我们感觉鸭子们在激烈地争吵。现在,让我们来玩个游戏。我们把教室分成两组,一组做大鸭子,一组做小鸭子。当你们听到属于自己的声音时,就做出鸭子拍打翅膀的动作,好吗?
(三)示范(5分钟)
师:(示范动作)大鸭子听到低沉的"嘎嘎"声时,就这样拍打翅膀;小鸭子听到尖细的"嘎嘎"声时,就这样拍打翅膀。大家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播放音乐,学生们跟随音乐做动作)
师:太棒了!你们表现得真像一群在争吵的鸭子。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来模仿鸭子叫,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那么,大鸭子组就发出低沉的"嘎嘎"声,小鸭子组就发出尖细的"嘎嘎"声。跟着音乐来,开始!
环节三:巩固延伸(8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用声音和动作表现了鸭子拌嘴的场景。现在,请你们想一想,除了鸭子,还有哪些动物的声音可以用音乐来模仿呢?
生1:可以模仿小猫的"喵喵"叫。
生2:还可以模仿青蛙的"呱呱"叫。
师:这些都是很好的想法!音乐可以模仿很多动物的声音,甚至可以描绘它们的动作和性格。让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每个人选择一种动物,用声音或动作来模仿它,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出来。
(学生们轮流表演,其他同学猜测)
师:太精彩了!大家不仅猜对了动物,还能用声音和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来。这说明我们身边的世界充满了音乐元素,只要我们用心去听、去感受,就能发现音乐无处不在。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2分钟)
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鸭子拌嘴》这首有趣的音乐作品。通过聆听和表演,我们了解了音乐可以生动地描绘生活中的场景,特别是动物的声音和动作。我们还学会了用不同的乐器来模仿不同的声音,用节奏来表现动作。记住,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一起去发现更多有趣的声音吧!
作业:
1. 仔细聆听身边的声音,选择一种你觉得有趣的声音。
2. 想一想如何用音乐来表现这个声音,可以画一幅画或写下你的想法。
3. 下节课我们将分享大家的发现和创意。
十、设计意图
(1) 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播放真实的鸭子叫声和展示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为欣赏音乐作品做好铺垫。
(2) 探究音乐环节:
采用多次聆听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不同元素,如音色、节奏等。通过小组活动和游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巩固延伸环节: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讨论和表演其他动物的声音,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强化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十一、板书设计
欣赏《鸭子拌嘴》
1. 聆听与感受
有趣的场景
生动的描绘
2. 音乐特点
模仿鸭叫的乐器:小号、长笛
特殊的节奏:快速、热闹
3. 表现手法
音色变化:低沉vs尖细
节奏对比:快慢交替
4. 音乐与生活
观察周围声音
用音乐表现生活
十二、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和互动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鸭子拌嘴》这首音乐作品。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我发现他们对于模仿动物声音和动作的活动特别感兴趣,这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参与度。然而,在引导学生识别不同乐器音色时,一些学生还是显得有些困难。未来,我会考虑引入更多具体的乐器示范,或者使用视频材料来辅助教学。此外,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创造性表达方面略显羞涩,需要更多鼓励和引导。总的来说,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欣赏这首特定的音乐作品,还培养了对生活中声音的敏感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如何更好地将音乐欣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