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30 16:5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题西林壁
知作者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墙壁
西林寺
书写、题写
书写
1、听读古诗,标注生字字音
2、看视频,思考诗中描写的景物
名家范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shì
yuán
古诗诵读
认读大战
我会写
(缘份)
(缘故)
一头小猪
站在下边
两钩相扣
左丝相牵
请同学们结合古诗后面的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
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处在什么位置看庐山的?
角度:
正面
侧面
位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思考:正面看庐山和侧面看庐山,有什么不同呢?
远近高低各不同
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庐山,样子会有变化吗?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明明是同一座庐山,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呢?
横看
侧看
远看
近看
低头俯视




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作者“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思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在庐山之中。
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用“之所以……是因为……”来回答。)
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的
“真面目”?
9 古诗三首
通过学习古诗,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我们又获得了哪些启发呢?
9 古诗三首
从前,有几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盲人摸象
同学们,他们说的对吗?
悟诗情
  日常生活中面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客观地、冷静地、多角度的进行调查分析,就容易被局部的事物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客观的对这个事物作出合理的判断。
写景明理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背诵默写
9 古诗三首
一、填空。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代诗人(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的感觉。
课堂演练

苏轼






二、俗话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