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专项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专项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30 11:38:51

文档简介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专项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一、选择题
1.(2024八上·诸暨月考)如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取用固体 D.过滤粗盐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点燃酒精灯的正确方法: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注意瓶塞的放置、标签的朝向等;很多药品有腐蚀性,不能用手摸药品,也可能造成药品被腐蚀;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解答】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A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B操作正确;
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故C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D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B。
2.(2023八上·安吉期中)西苕溪是安吉的母亲河,安吉人民因西苕溪而生,因西苕溪而旺。然而有些人的环保意识不强,随意向河道乱扔垃圾。为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这种方法的原理最接近(  )
A.沉淀 B.结晶 C.蒸馏 D.过滤
【答案】D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过滤的操作要点: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见图)一贴:即使滤纸润湿,紧贴漏斗内壁,不残留气泡。(防止气泡减慢过滤速度。)二低:1.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2.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过滤不净。)三靠:1.倾倒时烧杯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上。2.玻璃棒下端抵靠在三层滤纸处。3.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解答】 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这种方法的原理最接近过滤,属于固液分离的方式;
故答案为:D
3.(2024八上·南浔期末)如图是茶水分离保温杯示意图,按压茶杯按钮,泡好的茶水便会从隔离层缝隙间流出,茶叶留在茶仓从而实现茶水分离,得到一杯香醇的清茶。这种功能类似于物质分离方法中的(  )
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馏法 D.结晶法
【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固液分离的常用方法分析。
【解答】经过上述操作,实现茶叶与茶水的分离,达到固液分离,与过滤法类似;
故选:B。
4.(2024·浙江)下列图示的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过滤 B.沉淀
C.蒸馏 D.吸附
【答案】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 据净化水操作的原理及在净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操作后水的组成,判断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
【解答】 A.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所得水还会含有可溶性杂质等;
B.沉淀只能沉降掉较大的固体颗粒,所得水中还会含不可溶、可溶性杂质等;
C.蒸馏,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
D.吸附可除去水中色素、有异味杂物,所得水仍含有其它可溶性杂质。
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故选C。
5.(2024八上·武义期末)下列混合物的分离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海水淡化得到淡水——蒸馏
B.泥水除去泥沙——过滤
C.分离食盐和糖——加水溶解并过滤
D.海水中提取食盐——蒸发结晶
【答案】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考查物质分离的方法和过程。
【解答】A. 通过蒸馏可以将海水中的水分离出来,所以A正确;
B.泥水通过过滤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泥沙去除,所以B正确;
C盐和糖都是易溶于水的,过滤不能将它们分离,所以C错误;
D.海水是混合物,通过蒸发可以结晶得到固体食盐,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C。
6.(2024八上·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的生命吸管是一种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装置。图乙为其结构示意图,其中滤网可去除大部分颗粒物;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加碘树脂可除去重金属离子和99.99%的细菌与病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还可除尽水中可溶性杂质
B.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属于混合物
C.双层纺织滤网的作用相当于过滤作用
D.若无生命吸管,将污水煮沸所得蒸气冷凝后得到的水也可饮用
【答案】A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C、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蒸馏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故A说法错误;
B、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因此属于混合物,故B说法正确;
C、滤网可去除大部分颗粒物,其作用相当于过滤,故C说法正确;
D、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因此若无生命吸管,将污水煮沸所得蒸气冷凝后得到的水也可饮用,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7.(2018八上·温州月考)下列关于粗盐提纯实验操作要领,其中错误的是(  )
A.溶解、过滤和蒸发时都要用到玻璃棒
B.引流的玻璃棒应该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漏斗中的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D.蒸发结晶食盐时,一直要加热到水分完全蒸干
【答案】D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蒸发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D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D。
8.(2023八上·平湖期末)如图所示,在“观察结晶”实验中,将饱和硫酸铜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所用的饱和硫酸铜最好是常温下的溶液
B.该实验主要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
C.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可以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D.滴到玻片上的溶液,需要10滴以上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 根据将饱和硫酸铜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可利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由于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实验时所用的饱和硫酸铜最好是高温下的溶液,以利于硫酸铜晶体的析出,故A错误;
B.该实验主要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故C错误;
C.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可以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故C正确;
D.滴到玻片上的溶液,需要1滴即可,故D错误。
故选C。
9.(2023八上·长兴期末)某小组开展自制净水器的项目化学习,如图是项目小组同学制作的净水器,用到小卵石、活性炭、石英砂三种材料,为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则图中的a、b、c三处的材料依次是(  )
A.小卵石、活性炭、石英砂 B.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
C.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 D.活性炭、石英砂、小卵石
【答案】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净水方法分析。【解答】为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可以先用小卵石除去水中较多难溶性杂质,再用石英砂除去较小的难溶性杂质,最后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因此,图中的a、b、c三处的材料依次是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
故选C。
10.(2023八上·诸暨月考)下列关于水体净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B.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而进行分离
C.沉淀法、过滤法等净化方法都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D.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答案】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净水中氯气杀菌分析;
B、根据蒸馏的原理分析;
C、根据蒸馏和过滤原理及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分析;
D、根据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分析。
【解答】A. 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及细菌等,符合题意;
B. 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不符合题意;
C. 沉淀法净水是利用物质密度不同,过滤法净水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密度和溶解性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不符合题意;
D. 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得到的水中仍含可溶性杂质,仍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2023八上·鹿城期末)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构成氯化钠的微粒因为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而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如图QM-3)。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
C.“筛掉”氯化钠的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
D.“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D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该过程能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钠,可应用于海水淡化,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海水流过该膜后,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海水中氯化钠含量减小,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23八上·萧山月考)由太湖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处理过程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上述处理过程应包含“蒸馏”
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仍是混合物
【答案】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净化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上述处理过程应不包含“蒸馏”,一来成本太高,而来蒸馏得到的水对人体没有任何好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中存在可溶性的物质,仍是混合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3.(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中不含有杂质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在蒸发池中,海水中的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加
【答案】B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A、根据海水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蒸发池中,溶剂不断减少,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在蒸发池中,溶剂不断减少,有氯化钠析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中含有泥沙等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蒸发池中,水分蒸发,溶剂不断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蒸发池中,溶剂不断减少,有氯化钠析出,海水中的氯化钠质量逐渐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4.(2023八上·诸暨期中) 如图所示,小滨在学习“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后,取一小块硫酸铜晶体作为晶种,用一根线绑住放入一杯硫酸铜溶液中静置。第二天小滨发现,晶种消失了。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及室温的变化,有关这次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入晶种前的硫酸铜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B.放入晶种后的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硫酸铜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放入晶种前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放入晶种后的大
【答案】A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分析。
C、根据冷却热饱和溶液制取过饱和的硫酸铜溶液,说明硫酸铜的溶解度为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D、根据晶种消失,溶质变多进行分析。
【解答】A. 加入晶种后,晶种消失,说明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B. 加入晶种后,晶种消失,说明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C. 冷却热饱和溶液制取过饱和的硫酸铜溶液,说明硫酸铜的溶解度为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错误;
D. 放入晶种后,晶种消失,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错误;
故答案为:A。
15.(2020八上·柯桥月考)如图,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砝码为5g,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分析即可;
(2)根据溶解、过滤和蒸发结晶中玻璃棒的作用分析;
(3)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步骤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即可;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A.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选①④⑤,除去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过滤,故A错误;
B.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均匀受热,故B错误;
C.配制氯化钠溶液的基本步骤为:天平称量氯化钠→量筒量取水→加水溶解,故选②③①。需要食盐的质量为:50g×10%=5g,需要水的质量:50g-5g=45g,也就是水的体积为45mL。根据③可知,水的体积为42mL,偏小,因此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故C正确;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那么水的质量会偏大,会使配制出的溶液浓度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16.(2021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可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固体
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管进出水的方向是a进b出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
【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而食盐溶于水,不能得到食盐固体,故A错误;
B.进行结晶操作时,可以用蒸发皿的余温将剩余的固体结晶析出,故B正确;
C.在蒸馏操作中,冷凝水的方向从下面的b管进入,从上面的a管流出,故C错误;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不会用到蒸馏操作,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7.(2023八上·兰溪月考)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三个步骤。请给这些步骤排序   。(填字母)
(2)玻璃棒在A操作中的作用是   。
【答案】(1)CAB
(2)引流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 (1)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分析解答。
【解答】 (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氯化钠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 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精盐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B。
(2)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18.(2023八上·东阳期中)阳阳对红糖的制作非常感兴趣,参观红糖厂后其知道了制作工序:
(1)从制作工序甲到乙的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将如何变化    。
(2)由甘蔗汁获得红糖晶体的方法是   。
【答案】(1)先不变,后减少
(2)蒸发结品(蒸发溶剂)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加热时,溶剂减少,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达到饱和时蒸发溶剂会析出晶体分析。
【解答】(1) 甲加热后变成乙,并析出了固体,说明是蒸发溶剂先达到饱和,再析出晶体,则从制作工序甲到乙的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先不变然后再减小。
(2)由此可知,由甘蔗汁获得红糖晶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1)先不变,后减少;(2)蒸发结晶(或蒸发溶剂……
19.(2024八上·南浔期末)用所学科学知识,并结合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浙江夏季多台风。其登陆属于图甲水循环中的   环节。
(2)图乙水电解实验的结论是:水是由   组成的。
(3)图丙冷凝管中,冷水应从   (选填“A进B出”或“B进A出”)。
【答案】(1)水汽输送
(2)氢和氧
(3)B进A出
【知识点】水循环;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进行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1)浙江夏季多台风,台风登陆会带来大量的水汽,因此属于水汽输送的环节;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得到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得到氢气;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3)水蒸气与冷水相向而行,使冷凝效果更好,因此图丙冷凝管中,冷水应从B进A出。
20.(2023八上·长兴月考)目前我县里的学校都安装了直饮水机,其工作过程如上图所示。
(1)①的作用是____.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蒸馏 D.过滤
(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答案】(1)B
(2)混合物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考查水净化原理和方法。
【解答】(1) ① 是活性炭,它的作用是吸附杂质;
(2) 直饮水水经过来吸附,紫外线和高温杀菌,基本不含微生物 ,但是含有可溶性物质,所以还是混合物。
21.(2023八上·萧山月考)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一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其原理是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请回答:
(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   操作相似。
(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可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   结晶(填降温或蒸发)。
【答案】(1)过滤
(2)增大
(3)蒸发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溶质质量分数=;
(3)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时,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膜相当于滤纸,则膜分离技术相当于过滤操作;
(2) 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水流入左侧,则右侧海水中溶质质量不变,而溶液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3)根据图二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因此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的方法为蒸发结晶。
三、解答题
22.(2023八上·平湖期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操作进行粗盐提纯实验。
(1)图②有一明显错误,按该操作将造成的后果是    。
(2)改正图中的错误操作后,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答案】部分液体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导致滤液依然浑浊;③②①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
【解答】(1)图②有一明显错误,即没有利用玻璃棒引流,按该操作将造成的后果是部分液体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导致滤液依然浑浊;
(2)改正图中的错误操作后,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故填③②①。
23.(2023八上·义乌期中) 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口号是:“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
(1)小红发现学校附近的河水因含有泥沙等固体杂质而显得浑浊,你认为此浑浊的河水属于   (填“溶液”“乳浊液”或“悬浊液”)。
(2)小红利用如图装置对浑浊的河水进行净化,下面有关净化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能杀菌消毒
B.其中的小卵石、石英砂起到过滤的作用
C.处理后的水是纯净物
D.活性炭能除去水中所有可溶性杂质
(3)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时,   (填“能”或“不能”)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欲将40℃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有:   。
A.升温 B.降温 C.加固体M D.恒温蒸发水
【答案】(1)悬浊液
(2)B
(3)不能;BCD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在溶剂中的分散状况可分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净水常用的方法有过滤法、蒸馏法、沉降法、吸附法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1)浑浊的河水有不溶的固体,属于悬浊液。
(2)小卵石和石英砂之间有小孔隙,可以分离大颗粒的杂质;活性炭起到吸附杂质的作用;通过该装置不能完全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所以净化后仍是混合物。
(3)当溶液中无固体剩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时恰好饱和;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蒸发溶剂、溶解更多溶质、降低溶解度的方法。
24.(2022八上·舟山月考)食盐是我们烹饪美食时的必需品之一,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食盐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粉末,可溶于水,味道咸。食盐又叫做盐巴。古时候,如果人们想要得到食盐,就必须通过海水来提炼;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通过高科技手段就能得到更细腻的食盐,或者更多种类的食盐。盐场中经过长时间日晒往往会长出形状各异的“盐花”(主要成分为食盐)。盐花属于粗盐,下图是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操作。
(1)一定质量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2)盐池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试分析原因   。
(3)提纯的精盐可用于一定质量分数食盐溶液的配置。现需要配置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100克,理论上需要25%的盐池溶液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ABCD
(2)食盐溶液已经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3)理论上需要25%的盐池溶液的质量为:100g×10%÷25%=4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分析解答;
(2)在温度不变时,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即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且此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3)首先用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100g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再根据“溶液质量=”计算出25%的溶液质量。
【解答】(1)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如下:
A.用天平称量规定质量的粗盐;
B.将食盐倒入烧杯,并倒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直到全部溶解;
C.对得到的食盐溶液进行过滤;
D.将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
则正确顺序为ABCD。
(2)盐池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原因:食盐溶液已经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25.(2022八上·义乌期中)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
(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 利用其    性,可以出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过氧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现要配制
500 克质量分数为 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 要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过氧乙酸溶液多少克? 加水多少克?
【答案】(1)吸附
(2)设需要20%的过氧乙酸的质量为x,
500g×5%=20%x;
解得:x=125g;
需要加水的质量:500g-125g=375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解答;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从而计算20%的过氧乙酸的质量,而前后溶液的质量之差为加水的质量。
【解答】(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 利用其吸附性,可以出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1 / 1(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专项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一、选择题
1.(2024八上·诸暨月考)如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取用固体 D.过滤粗盐
2.(2023八上·安吉期中)西苕溪是安吉的母亲河,安吉人民因西苕溪而生,因西苕溪而旺。然而有些人的环保意识不强,随意向河道乱扔垃圾。为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这种方法的原理最接近(  )
A.沉淀 B.结晶 C.蒸馏 D.过滤
3.(2024八上·南浔期末)如图是茶水分离保温杯示意图,按压茶杯按钮,泡好的茶水便会从隔离层缝隙间流出,茶叶留在茶仓从而实现茶水分离,得到一杯香醇的清茶。这种功能类似于物质分离方法中的(  )
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馏法 D.结晶法
4.(2024·浙江)下列图示的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过滤 B.沉淀
C.蒸馏 D.吸附
5.(2024八上·武义期末)下列混合物的分离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海水淡化得到淡水——蒸馏
B.泥水除去泥沙——过滤
C.分离食盐和糖——加水溶解并过滤
D.海水中提取食盐——蒸发结晶
6.(2024八上·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的生命吸管是一种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装置。图乙为其结构示意图,其中滤网可去除大部分颗粒物;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加碘树脂可除去重金属离子和99.99%的细菌与病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活性炭还可除尽水中可溶性杂质
B.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属于混合物
C.双层纺织滤网的作用相当于过滤作用
D.若无生命吸管,将污水煮沸所得蒸气冷凝后得到的水也可饮用
7.(2018八上·温州月考)下列关于粗盐提纯实验操作要领,其中错误的是(  )
A.溶解、过滤和蒸发时都要用到玻璃棒
B.引流的玻璃棒应该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漏斗中的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D.蒸发结晶食盐时,一直要加热到水分完全蒸干
8.(2023八上·平湖期末)如图所示,在“观察结晶”实验中,将饱和硫酸铜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所用的饱和硫酸铜最好是常温下的溶液
B.该实验主要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
C.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可以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D.滴到玻片上的溶液,需要10滴以上
9.(2023八上·长兴期末)某小组开展自制净水器的项目化学习,如图是项目小组同学制作的净水器,用到小卵石、活性炭、石英砂三种材料,为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则图中的a、b、c三处的材料依次是(  )
A.小卵石、活性炭、石英砂 B.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
C.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 D.活性炭、石英砂、小卵石
10.(2023八上·诸暨月考)下列关于水体净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B.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而进行分离
C.沉淀法、过滤法等净化方法都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D.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11.(2023八上·鹿城期末)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构成氯化钠的微粒因为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而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如图QM-3)。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
C.“筛掉”氯化钠的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
D.“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2.(2023八上·萧山月考)由太湖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处理过程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上述处理过程应包含“蒸馏”
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仍是混合物
13.(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中不含有杂质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在蒸发池中,海水中的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加
14.(2023八上·诸暨期中) 如图所示,小滨在学习“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后,取一小块硫酸铜晶体作为晶种,用一根线绑住放入一杯硫酸铜溶液中静置。第二天小滨发现,晶种消失了。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及室温的变化,有关这次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入晶种前的硫酸铜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
B.放入晶种后的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硫酸铜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放入晶种前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放入晶种后的大
15.(2020八上·柯桥月考)如图,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砝码为5g,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16.(2021八上·兰溪月考)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可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固体
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管进出水的方向是a进b出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
二、填空题
17.(2023八上·兰溪月考)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三个步骤。请给这些步骤排序   。(填字母)
(2)玻璃棒在A操作中的作用是   。
18.(2023八上·东阳期中)阳阳对红糖的制作非常感兴趣,参观红糖厂后其知道了制作工序:
(1)从制作工序甲到乙的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将如何变化    。
(2)由甘蔗汁获得红糖晶体的方法是   。
19.(2024八上·南浔期末)用所学科学知识,并结合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浙江夏季多台风。其登陆属于图甲水循环中的   环节。
(2)图乙水电解实验的结论是:水是由   组成的。
(3)图丙冷凝管中,冷水应从   (选填“A进B出”或“B进A出”)。
20.(2023八上·长兴月考)目前我县里的学校都安装了直饮水机,其工作过程如上图所示。
(1)①的作用是____.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蒸馏 D.过滤
(2)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1.(2023八上·萧山月考)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一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在其左侧得到淡水。其原理是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请回答:
(1)采用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与化学实验中常见的   操作相似。
(2)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图二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可知盐场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方法是   结晶(填降温或蒸发)。
三、解答题
22.(2023八上·平湖期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操作进行粗盐提纯实验。
(1)图②有一明显错误,按该操作将造成的后果是    。
(2)改正图中的错误操作后,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3.(2023八上·义乌期中) 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口号是:“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
(1)小红发现学校附近的河水因含有泥沙等固体杂质而显得浑浊,你认为此浑浊的河水属于   (填“溶液”“乳浊液”或“悬浊液”)。
(2)小红利用如图装置对浑浊的河水进行净化,下面有关净化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能杀菌消毒
B.其中的小卵石、石英砂起到过滤的作用
C.处理后的水是纯净物
D.活性炭能除去水中所有可溶性杂质
(3)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时,   (填“能”或“不能”)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欲将40℃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有:   。
A.升温 B.降温 C.加固体M D.恒温蒸发水
24.(2022八上·舟山月考)食盐是我们烹饪美食时的必需品之一,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食盐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粉末,可溶于水,味道咸。食盐又叫做盐巴。古时候,如果人们想要得到食盐,就必须通过海水来提炼;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通过高科技手段就能得到更细腻的食盐,或者更多种类的食盐。盐场中经过长时间日晒往往会长出形状各异的“盐花”(主要成分为食盐)。盐花属于粗盐,下图是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操作。
(1)一定质量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
(2)盐池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试分析原因   。
(3)提纯的精盐可用于一定质量分数食盐溶液的配置。现需要配置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100克,理论上需要25%的盐池溶液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25.(2022八上·义乌期中)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
(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 利用其    性,可以出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过氧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现要配制
500 克质量分数为 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 要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过氧乙酸溶液多少克? 加水多少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点燃酒精灯的正确方法: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注意瓶塞的放置、标签的朝向等;很多药品有腐蚀性,不能用手摸药品,也可能造成药品被腐蚀;过滤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解答】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A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B操作正确;
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故C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D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过滤的操作要点: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见图)一贴:即使滤纸润湿,紧贴漏斗内壁,不残留气泡。(防止气泡减慢过滤速度。)二低:1.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2.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过滤不净。)三靠:1.倾倒时烧杯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上。2.玻璃棒下端抵靠在三层滤纸处。3.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解答】 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这种方法的原理最接近过滤,属于固液分离的方式;
故答案为:D
3.【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固液分离的常用方法分析。
【解答】经过上述操作,实现茶叶与茶水的分离,达到固液分离,与过滤法类似;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 据净化水操作的原理及在净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操作后水的组成,判断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
【解答】 A.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所得水还会含有可溶性杂质等;
B.沉淀只能沉降掉较大的固体颗粒,所得水中还会含不可溶、可溶性杂质等;
C.蒸馏,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
D.吸附可除去水中色素、有异味杂物,所得水仍含有其它可溶性杂质。
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考查物质分离的方法和过程。
【解答】A. 通过蒸馏可以将海水中的水分离出来,所以A正确;
B.泥水通过过滤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泥沙去除,所以B正确;
C盐和糖都是易溶于水的,过滤不能将它们分离,所以C错误;
D.海水是混合物,通过蒸发可以结晶得到固体食盐,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C、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蒸馏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故A说法错误;
B、经过生命吸管净化后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因此属于混合物,故B说法正确;
C、滤网可去除大部分颗粒物,其作用相当于过滤,故C说法正确;
D、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因此若无生命吸管,将污水煮沸所得蒸气冷凝后得到的水也可饮用,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7.【答案】D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蒸发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D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D。
8.【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 根据将饱和硫酸铜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可利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由于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实验时所用的饱和硫酸铜最好是高温下的溶液,以利于硫酸铜晶体的析出,故A错误;
B.该实验主要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故C错误;
C.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可以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故C正确;
D.滴到玻片上的溶液,需要1滴即可,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净水方法分析。【解答】为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可以先用小卵石除去水中较多难溶性杂质,再用石英砂除去较小的难溶性杂质,最后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因此,图中的a、b、c三处的材料依次是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
故选C。
10.【答案】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净水中氯气杀菌分析;
B、根据蒸馏的原理分析;
C、根据蒸馏和过滤原理及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分析;
D、根据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分析。
【解答】A. 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及细菌等,符合题意;
B. 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不符合题意;
C. 沉淀法净水是利用物质密度不同,过滤法净水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密度和溶解性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不符合题意;
D. 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得到的水中仍含可溶性杂质,仍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D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该过程能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钠,可应用于海水淡化,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海水流过该膜后,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海水中氯化钠含量减小,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净化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上述处理过程应不包含“蒸馏”,一来成本太高,而来蒸馏得到的水对人体没有任何好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中存在可溶性的物质,仍是混合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B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A、根据海水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蒸发池中,溶剂不断减少,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在蒸发池中,溶剂不断减少,有氯化钠析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中含有泥沙等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蒸发池中,水分蒸发,溶剂不断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蒸发池中,溶剂不断减少,有氯化钠析出,海水中的氯化钠质量逐渐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4.【答案】A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分析。
C、根据冷却热饱和溶液制取过饱和的硫酸铜溶液,说明硫酸铜的溶解度为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D、根据晶种消失,溶质变多进行分析。
【解答】A. 加入晶种后,晶种消失,说明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B. 加入晶种后,晶种消失,说明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C. 冷却热饱和溶液制取过饱和的硫酸铜溶液,说明硫酸铜的溶解度为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错误;
D. 放入晶种后,晶种消失,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错误;
故答案为:A。
15.【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分析即可;
(2)根据溶解、过滤和蒸发结晶中玻璃棒的作用分析;
(3)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步骤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即可;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A.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选①④⑤,除去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过滤,故A错误;
B.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均匀受热,故B错误;
C.配制氯化钠溶液的基本步骤为:天平称量氯化钠→量筒量取水→加水溶解,故选②③①。需要食盐的质量为:50g×10%=5g,需要水的质量:50g-5g=45g,也就是水的体积为45mL。根据③可知,水的体积为42mL,偏小,因此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故C正确;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那么水的质量会偏大,会使配制出的溶液浓度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而食盐溶于水,不能得到食盐固体,故A错误;
B.进行结晶操作时,可以用蒸发皿的余温将剩余的固体结晶析出,故B正确;
C.在蒸馏操作中,冷凝水的方向从下面的b管进入,从上面的a管流出,故C错误;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不会用到蒸馏操作,故D错误。
故选B。
17.【答案】(1)CAB
(2)引流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 (1)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分析解答。
【解答】 (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氯化钠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 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精盐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AB。
(2)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18.【答案】(1)先不变,后减少
(2)蒸发结品(蒸发溶剂)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加热时,溶剂减少,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达到饱和时蒸发溶剂会析出晶体分析。
【解答】(1) 甲加热后变成乙,并析出了固体,说明是蒸发溶剂先达到饱和,再析出晶体,则从制作工序甲到乙的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先不变然后再减小。
(2)由此可知,由甘蔗汁获得红糖晶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1)先不变,后减少;(2)蒸发结晶(或蒸发溶剂……
19.【答案】(1)水汽输送
(2)氢和氧
(3)B进A出
【知识点】水循环;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进行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1)浙江夏季多台风,台风登陆会带来大量的水汽,因此属于水汽输送的环节;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得到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得到氢气;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3)水蒸气与冷水相向而行,使冷凝效果更好,因此图丙冷凝管中,冷水应从B进A出。
20.【答案】(1)B
(2)混合物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考查水净化原理和方法。
【解答】(1) ① 是活性炭,它的作用是吸附杂质;
(2) 直饮水水经过来吸附,紫外线和高温杀菌,基本不含微生物 ,但是含有可溶性物质,所以还是混合物。
21.【答案】(1)过滤
(2)增大
(3)蒸发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溶质质量分数=;
(3)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时,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膜相当于滤纸,则膜分离技术相当于过滤操作;
(2) 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水流入左侧,则右侧海水中溶质质量不变,而溶液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3)根据图二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因此从海水中得到食盐晶体的方法为蒸发结晶。
22.【答案】部分液体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导致滤液依然浑浊;③②①
【知识点】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
【解答】(1)图②有一明显错误,即没有利用玻璃棒引流,按该操作将造成的后果是部分液体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导致滤液依然浑浊;
(2)改正图中的错误操作后,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故填③②①。
23.【答案】(1)悬浊液
(2)B
(3)不能;BCD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在溶剂中的分散状况可分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净水常用的方法有过滤法、蒸馏法、沉降法、吸附法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1)浑浊的河水有不溶的固体,属于悬浊液。
(2)小卵石和石英砂之间有小孔隙,可以分离大颗粒的杂质;活性炭起到吸附杂质的作用;通过该装置不能完全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所以净化后仍是混合物。
(3)当溶液中无固体剩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时恰好饱和;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蒸发溶剂、溶解更多溶质、降低溶解度的方法。
24.【答案】(1)ABCD
(2)食盐溶液已经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3)理论上需要25%的盐池溶液的质量为:100g×10%÷25%=4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分析解答;
(2)在温度不变时,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即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且此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3)首先用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100g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再根据“溶液质量=”计算出25%的溶液质量。
【解答】(1)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如下:
A.用天平称量规定质量的粗盐;
B.将食盐倒入烧杯,并倒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直到全部溶解;
C.对得到的食盐溶液进行过滤;
D.将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
则正确顺序为ABCD。
(2)盐池中食盐的质量分数始终保持在25%左右不再升高,原因:食盐溶液已经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25.【答案】(1)吸附
(2)设需要20%的过氧乙酸的质量为x,
500g×5%=20%x;
解得:x=125g;
需要加水的质量:500g-125g=375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解答;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从而计算20%的过氧乙酸的质量,而前后溶液的质量之差为加水的质量。
【解答】(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 利用其吸附性,可以出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