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古代诗歌四首
第一课时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与感情,并结合朗读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诗歌情境。
2.品读写景诗句,体会诗人情感,学习欣赏古诗。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能够熟读成诵。
教学目标
1.自由诵读四首古诗,也可同桌间互读,交流感受。
2.思考:和本单元三篇现代文相比,本课的古诗在诵读上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自由诵读古诗,初步感受声韵之美
①诗歌体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自由诵读古诗,初步感受声韵之美
诗 歌 朝 代 诗 体
《观沧海》 汉魏 四言诗
《次北固山下》 唐 五言律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七言绝句
《天净沙·秋思》 元 散曲
1.自由诵读四首古诗,也可同桌间互读,交流感受。
2.思考:和本单元三篇现代文相比,本课的古诗在诵读上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自由诵读古诗,初步感受声韵之美
②古诗有相对固定的节奏,但节奏不是死板的,根据内容与情感的表达,它也是有变化的。
小结:
中国诗人很早就有意识地运用句式、节奏、韵脚等方式来寻求声韵的美,使古诗成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朗诵古诗,我们首先要注意它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读出古诗特有的诗意与滋味。
自由诵读古诗,初步感受声韵之美
1.形象连连看:品读《观沧海》,圈出诗中出现的形象。任选其中一个,展开联想与想象,分享你感受到的这一形象的特点。
我用 打开诗人的心灵世界
2.结合写作背景,选择两个形象进行“连连看”,根据诗句,想象当时曹操眼中见到的景象,感受面对这样的景象时诗人的所思所想。
我用 打开诗人的心灵世界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纤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削平了北方群雄,七月出卢龙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原解除了后顾之忧。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写下了这首诗。
3.请将诗中所有形象“连连看”,概括景物的共性特点,关联“这样的景”“这样的情”。
我用 打开诗人的心灵世界
沧海
海水
山岛
星汉
日月
洪波
秋风
百草
碣石
树木
3.请将诗中所有形象“连连看”,概括景物的共性特点,关联“这样的景”“这样的情”。
我用 打开诗人的心灵世界
沧海、百草、树木、洪波等是诗人看见的,而日月、星汉是诗人登上碣石山想象到的,这是虚实结合。不论是实景,还是想象之景,围绕“沧海”的景物都有生机、有力量、博大开阔。这些都是诗人心境的外在体现,和他的豪情壮志一致。景中见情,情融于景。这是诗歌很重要的一种写作手法。
4.齐读《观沧海》。
我用 打开诗人的心灵世界
我用 打开诗人的心灵世界
小结:
诗歌中的形象蕴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诗人心灵的外化。抓住形象,关联多个形象进行品读,我们就能快速找到打开诗人心灵世界的钥匙。
作业布置
1.圈画其他三首古诗中出现的形象,反复诵读,分析形象的特点,感受它们和诗人情感之间的联系。
2.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歌。
再 见(共10张PPT)
古代诗歌四首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用形象“连连看”的妙招打开了《观沧海》中曹操的心灵世界。今天,我们继续交流另外三首古诗中的形象与情感。
导入
形象“连连看”
诗 歌 形 象
《次北固山下》 青山、舟、绿水、潮、岸、风、帆、日、归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子规、明月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诵读诗歌,在朗读中,加深对诗歌情景交融特点的感受。
形象“连连看”
小结:
我们反复诵读诗歌,感受到了古典诗词不同的声韵美感,也学习了运用感受形象、关联形象的方法打开诗人的心灵世界。
1.布置任务:小组合作,反复诵读、细读,体会诗人的心灵世界。小组提炼本组读诗方法,并为其命名。
2.班级交流:各组面向全班,分享本组找到了什么方法,感悟到了诗人哪些情感。
我还用 打开诗人的心灵世界
我还用 打开诗人的心灵世界
研读字词
(关注精妙的诗歌用词)
打开诗人的
心灵世界
知人论世
(联系注释,借助作者生平经历、写作背景)
形象解读
(解读形象,关联形象,进入诗人心灵世界)
联想想象
(基于诗歌,展开联想与想象,进入诗歌情境)
……
我还用 打开诗人的心灵世界
小结:
和现代文不同,古代诗歌篇幅很短小,所以特别讲求语言文字的选择和表达,追求在有限的字数和诗行里传达情感。我们需要运用多种方法,慢慢打开诗人丰富的心灵世界,感受其深厚绵长的情感。
作业布置
1.运用整理的古诗阅读方法,品读课后“思考·探究·积累”中的一句诗句,休会诗人情感。
2.根据第一单元的学习,个人完成“朗读整理册子”。
作业布置
朗读整理册子 我在第一单元中学到的朗读技巧有: 。 角度 我的发现 举例说明
处理朗读技巧的过程对我理解文章的帮助 (温馨提示:可以关注单元导语、课后“思考·探究·积累”等助学系统) (分点概括)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