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秋天的怀念 分层作业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 秋天的怀念 分层作业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1 18:5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基础诊断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瘫痪(    )  烂漫(    )  絮絮叨叨(    )
侍弄(    )  憔悴(    )  唰唰啦啦(    )
整宿(    )  豌豆(    )  泼泼洒洒(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pí(  )气 mǐn(  )感 jué(  )别 喜出wàng(  )外
hūn(  )迷 zá(  )碎 jiān(  )难 bào(  )怒无常
chuí(  )打 淡yǎ(  ) yāng(  )求 翻来fù(  )去
3.本文作者__________,生于北京,__________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B.“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C.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D.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综合训练题
1.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C.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D.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2.下列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母亲的伟大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是以从“平淡”中提炼出高度浓缩的情感感动人。
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说:“我得劳动。”这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⑥所有的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⑦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与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选自史铁生《老海棠树》,有删改)
(1)请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
(2)作者在第①段说“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从全文看,这里的“张望”是什么意思?体现了奶奶怎样的心理?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②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4)文中多次出现“老海棠树”,《秋天的怀念》中也多次出现“菊花”,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个物象有哪些共同作用。
[链接材料]
材料一:“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材料二: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材料三: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4.《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如“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一句中的三个动词“扑”“抓”“忍”,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母亲要“扑”灭儿子想死的心,“抓”住儿子活下去的欲望的急切心情。请你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人,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200字左右。
第5课 秋天的怀念 能力提升题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仿膳(shàn) 捶打(chuí) 墙壁 沈寂
B.整宿(xiǔ) 絮叨(xù) 决别 暴怒
C.侍弄(shì) 砸碎(zá) 烂漫 恢复
D.憔悴(jiāo) 淡雅(yǎ) 敏感 艰难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听说自己的作文获得了一等奖,小明喜出望外,赶紧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
B.妈妈现在真够唠叨的,一件事情可以翻来覆去地说很多遍。
C.星期天,小外甥央求我带他去游乐场玩,看着他那可怜巴巴的模样,我真不忍心拒绝他。
D.自从我瘫痪后,妈妈一心侍弄我,把自己的病都耽误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被视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通过读《秋天的怀念》,感受到了作者母亲的慈爱、细心、无私和坚韧。
D.母亲生长在戏剧之家,越剧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4.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选文第一段中,写“我”答应去看菊花,母亲喜出望外,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2)文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她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3)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4)如何理解“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句话的含义?
基础诊断参考答案
1.【答案】
tān  màn  xù
shì  cuì   shuā
xiǔ  wān  sǎ
2.【答案】
脾  敏  诀  望
昏  砸  艰  暴
捶  雅  央  覆
3.【答案】史铁生 作 示例: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命若琴弦 务虚笔记 我与地坛 合欢树  病隙碎笔
4.【答案】A
【解析】A项,句末的句号应在引号内。
5.(1)【答案】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2)【答案】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综合训练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引号里的句子是语言描写,“捶打”是动作描写。B项,引号里的句子是语言描写,“扑”“抓”是动作描写。C项,本句没有动作描写。D项,引号里的句子是语言描写,“挡”是动作描写,“央求般的神色”是神态描写。
2.【答案】B
【解析】B项,本文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3.(1)【答案】春天:糊纸袋。夏天:补花,洗菜。秋天:扫院子。冬天:灯下学习。
【解析】按照文章所写内容,从第③~⑥段中,将奶奶做的事情按照顺序进行概括即可。
(2)【答案】“张望”有期望、希望的意思。心理:希望有一份工作,希望跟上时代,希望自己对亲人和社会更有价值。
【解析】从第⑤段可知,奶奶希望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希望跟上时代,希望自己对亲人和社会更有价值。
(3)①【答案】“海底捞月”在这里形容一个由下往上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我”动作的敏捷和顽皮淘气的个性。
【解析】“海底捞月”在这里形容的是“我”接碗筷的动作,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表现出的“我”的个性特点即可。
②【答案】“终于”表明奶奶低头不语的时间很久,体现了奶奶因自己没有文化而惭愧、失落的心理。
【解析】“终于”体现时间之久,根据语境分析奶奶当时的心理即可。
(4)【答案】①都是文章的线索。“老海棠树”是本文的线索,它是时序更迭的标志,每件事都与它有关。《秋天的怀念》以“看花”为线索组织材料。②都有象征意义。“老海棠树”是奶奶人生的象征,象征着奶奶的勤劳和自强不息,渴望跟上时代的品格,也象征奶奶的命运。“菊花”象征母亲坚强、高洁的品格,也象征着母亲对“我”活出精彩人生的期望。③都烘托了人物形象,寄托了作者情感。“老海棠树”烘托出奶奶的形象,寄托了“我”对奶奶的思念和愧疚。“菊花”烘托出母亲的形象,寄托了“我”对母亲的怀念。
【解析】文章中物象的基本作用一般是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作为线索串联情节,具有象征意义等。本题可从文章线索、象征意义、烘托人物形象等方面分析其作用。
4.【答案】略。
能力提升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沈寂”应写作“沉寂”。B项,“决别”应写作“诀别”。D项,“憔”应读qiáo。
2.【答案】D
【解析】A项,“喜出望外”指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B项,“翻来覆去”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C项,“央求”指恳求。D项,“侍弄”指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不用于人。故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A项,应在“著作”后加“之一”。C项,应在“通过”或“感受”前加主语“我”。D项,应将“越剧对她”改为“她对越剧”。
4.(1)【答案】母亲觉得儿子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终于有了兴趣,因此她喜出望外。
【解析】在此之前“我”由于瘫痪而变得性格暴躁,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而这一次“我”居然同意去看菊花,母亲觉得“我”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终于有了兴趣,因此她喜出望外。
(2)【答案】示例:母亲的细心给我印象最深。为了不伤害到儿子,也为了让儿子尽情发泄,她经常是“悄悄地”出去、进来,“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还会“挡在窗前”不让“我”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甚至“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尽量细心地呵护着儿子的生存意愿。
(3)【答案】描写北海各色的菊花,写出了菊花深沉、热烈、蓬勃的生命力。各色菊花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解析】这句话描写北海各色的菊花,“淡雅、高洁、热烈、深沉”象征着母亲对“我”的期望。这时的“我”已走出绝望,决定坚强地生活,此时的景物烘托出深沉、热烈、蓬勃的气氛,表现了“我”走出低谷后内心的坚强与乐观。
(4)【答案】母亲牵挂的儿女已经长大,遇到生活中的挫折不会再悲观失望,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坚强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