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散步 分层作业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 散步 分层作业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1 18:5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散步 基础诊断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咕咕(    )  熬过(    )  
一霎(    ) 拆散(    )  
委屈(    )  粼粼(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信fú(  ) 取jué(  ) 分qí(  ) 领xiù(  )
外tào(  ) 毕jìng(  ) 鱼táng(  ) dūn下(  )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B.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C.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D.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把“改善”改为“提高”)
B.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他们的成绩得到了很快的提高。(去掉“使”)
C.他不但能流利朗读英语散文,而且能准确发音。(把“流利朗读英语散文”和“准确发音”互换位置)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删掉“会不会”)
5.依次填在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_________她强壮的儿子。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_________,终不愿意。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_________:“还是走小路吧!”
A.听凭  各行其是  主意 B.听从  各得其所  主意
C.听凭  各得其所  主义 D.听从  各行其是  主义
第6课 散步 综合训练题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②摄影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些。
B.①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②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
C.①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②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
D.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2.下列关于《散步》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精心选材,以小见大,选取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散步的小事来叙写,表现了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B.本文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渐次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
C.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通过议论突出中心,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至诚孝心。
D.“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深切地抒发了“我”和妻子对生活的使命感。
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人间烟火气
王文一
①早晨上班,车载音响的随机循环播放突然唱起了《青花瓷》,“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听到这句的时候正好路过一家早餐店,包子出笼,整个店面都冒着蒸汽,我忽然想起了几十里外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
②故乡多山,虽不大却也将大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家家户户都藏在山坳里。一条公路沿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能看到的都只是片瓦只檐,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而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在这小路的两边,挨挨挤挤、泾渭分明地做着邻居。
③炊烟是不分彼此的。每到亭午日暮,或者晨光熹微,炊烟都会在家家户户的烟囱上轻轻巧巧地飘出来,这时候无论家宅广阔还是茅檐草舍,无论炊烟出来的渠道是敞亮的琉璃瓦烟囱还是泥坯堆砌的小筒,都不影响大家彼此温柔地打着招呼,然后炊烟融洽地汇聚到一起,变成一抹轻柔的云,低低地飘在村庄的上空。炊烟是不记仇的,就像村里的乡亲,虽然彼此偶尔会有一些口角,但是情绪从来不会隔夜。早晨起来烧火的时候你招呼我一声,我打趣你一句,情绪很快便随着柴火进了灶膛,一把火烧过,就随着烟气杳无踪迹了。
④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弥漫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萦绕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笼罩在整个村子的上空,凝结成一片小云,小村仿若仙境。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以及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彰显着村庄的活力,生机盎然又醉人眼目。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错落有致的房顶袅袅升起的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那小村落,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或者行走,或者“突突”地开着蹦蹦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⑤乡亲们或许不会关注司空见惯的炊烟,就像他们可能没有关注家里面那个总是起得很早、睡得很晚的女人。那个女人是老婆,是母亲。她们默默地见识着村庄最冷清的晨,熬着村庄最深沉的夜,却从来不会为自己的辛勤和劳累辩驳夸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女人的存在,这些小房子才会按时升腾起炊烟,才会有温暖的被窝和可口的饭菜,那是家的味道。
⑥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总会提及炊烟,悄悄地织构美好。比如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范成大有“指点炊烟隔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蔡襄有“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中国青年作家报》2019年12月17日,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引用《青花瓷》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子。
(3)阅读第④段,分别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早晨炊烟和黄昏炊烟的不同特点。
(4)文章第⑤段与链接材料都写到了妻子(老婆)与母亲,试分析其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莫怀戚《散步》
(5)作者为什么说“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请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4.关心、爱护、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应有的美德。班级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为使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举办孝亲敬老座谈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位同学为“孝亲敬老”专题板报摘录了一段文字,请你结合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补全语句,使之构成语言连贯的排比句。
百善孝为先。孝心、孝道、孝敬、孝顺……一个“孝”字,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亲敬长,就是多一些努力,全力实现长辈的期待;就是多一些感恩,真诚回馈长辈的恩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课 散步 能力提升题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步(sàn) 背起(bèi) 习惯 取决
B.蹲下(dūn) 霎时(shà) 水泡 空灵
C.分歧(qí) 嫩芽(lèn) 鱼塘 强壮
D.熬过(áo) 拆散(chāi) 铺着 毕竞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冬的早晨,大运河水波粼粼,雾霭在阳光中渐渐散去。
B.王家姊妹俩人品好,长得又漂亮,一个泼辣热情,一个温柔恬静,可谓各得其所,人见人夸。
C.在处理小区住户和跳广场舞的老人之间的关系时,应尽量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让双方都满意。
D.不要总想着来日方长,其实,我们每一天都在与时间赛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走进美丽的东湖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C.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D.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4.阅读课文节选文段,回答问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中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2)第2段中对“我”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含意是什么?
基础诊断题参考答案
1.【答案】
gū áo shà
chāi qu lín
2.【答案】
服  决  歧  袖
套  竟  塘  蹲
3.【答案】C
【解析】C项,句中第一个逗号应改为冒号。
4.【答案】D
【解析】D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的问题,应去掉“会不会”和“能不能”。
5.【答案】B
【解析】“听凭”指让别人愿意怎样就怎样。“听从”指依照别人的意思行动。根据(1)句的语境,用“听从”合适。“各行其是”指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根据(2)句的语境,用“各得其所”合适。“主意”指主见;办法。“主义”指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思想作风;一定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体系。根据(3)句的语境,用“主意”合适。
综合训练题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①副词,表示理所当然;②形容词,不呆板。B项,①形容词,小心;②形容词,认真、细心。C项,动词,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D项,①名词,情趣、趣味;②名词,语言文字等的意义,思想内容。
2.【答案】C
【解析】应为“通过议论表达了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
3.(1)【答案】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对故乡炊烟的回忆;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趣味和可读性。
【解析】第①段引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青花瓷》的歌词,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更有可读性;“炊烟袅袅升起”指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炊烟”的,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自然而然引出下文对故乡炊烟的回忆。
(2)【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炊烟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炊烟不分彼此,相互融合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炊烟、乡情的喜爱之情,表现故乡乡亲们的淳朴、和睦。
【解析】“都不影响大家彼此温柔地打着招呼”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炊烟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炊烟之间的亲密,表现了乡亲们和睦、温馨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其炊烟的喜爱。
(3)【答案】早晨炊烟:生机(或活力)。黄昏炊烟:朴实(或温暖)。
【解析】从“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弥漫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萦绕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笼罩在整个村子的上空”可知,早晨的炊烟是充满生机的。从“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那小村落,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可知,黄昏的炊烟是温暖的。
(4)【答案】本文通过写妻子、母亲默默地为家辛勤付出,表达了对妻子、母亲的敬爱、赞美之情。《散步》通过写妻子、母亲总是听从“我”的话,体现了妻子、母亲对“我”的信任与依赖,表达了“我”内心的责任感。
【解析】从“起得很早、睡得很晚”“她们默默地见识着村庄最冷清的晨,熬着村庄最深沉的夜,却从来不会为自己的辛勤和劳累辩驳夸耀”可知,这段话主要表现了妻子、母亲的辛苦付出,不求回报,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敬佩、感激之情。从“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可知,链接材料主要写了母亲、妻子对“我”的依赖和充分的信任,表现了“我”对家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答案】①炊烟体现了邻里相处的融洽,哪怕邻里之间发生了摩擦,情绪也不会隔夜,很快就消失了;②炊烟体现了农村的美,清晨淡蓝的细腻烟雾,傍晚则有着一种别样的艳丽,体现了乡村的朴实、单纯;③炊烟体现了家的味道,因为家中有了妻子、母亲的默默辛勤付出,房子里才会腾起炊烟,才会有温暖的被窝和可口的饭菜;④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无论是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均会给人以家的归属感。
【解析】从“炊烟是不记仇的,就像村里的乡亲,虽然彼此偶尔会有一些口角,但是情绪从来不会隔夜”可知,炊烟体现了邻里关系的和谐、融洽;从“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可知,炊烟体现了乡村的生机、古朴、恬静、温暖的特点;从“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女人的存在,这些小房子才会按时升腾起炊烟,才会有温暖的被窝和可口的饭菜,那是家的味道”可知,炊烟代表了家的味道;从“炊烟就是人,就是家”可知,炊烟带给人归属感。所以,作者说“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4.(1)【答案】示例:①举办孝亲敬老演讲大赛  ②举办孝亲敬老故事会
【解析】活动形式要紧扣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2)【答案】示例一:就是多一些理解,耐心倾听长辈的唠叨。
示例二:就是多一些尊重,虚心接受长辈的意见。
【解析】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句式、语气,写出“孝亲敬老”的表现,与前面的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即可。
能力提升题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项,“背”应读bēi。C项,“嫩”应读nèn。D项,“毕竞”应写作“毕竟”。
2.【答案】B
【解析】B项,“各得其所”的意思是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
3.【答案】C
【解析】A项,“驻足”的意思是停止脚步,与“停下脚步”语义重复,可删掉“驻足”。B项,搭配不当,应是“我们的先辈们开辟了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D项,关联词使用有误,可把“即使”改成“虽然”,或把“但”改为“也”。
4.(1)【答案】不能。因为母亲基于对儿子的信任,早就开始听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未长大,长大后也许会有自己的主张,就目前来看,用“还”字比较恰当。与母亲病弱的身体比,“我”的身体是“强壮”的;与儿子幼小的身体比,“我”的身体是“高大”的。
【解析】“早已”表明时间之长,说明母亲年老,对“我”依靠与信任;而“还”则表明儿子现在小,暂时听“我”的话,但是以后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样更符合人物的身份与年龄。“强壮”是从母亲的角度来看“我”,“高大”则是从儿子的角度来看“我”,是相对而言的,也符合人物的身份与年龄。
(2)【答案】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解析】第2段主要写了分歧的发生以及“我”的解决过程,主要对“我”进行了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3)【答案】作者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跌,非稳当不可。从深层理解来说,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担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
【解析】本文以散步时发生的事来表现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表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结合这一主旨来理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