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1 19:2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选择加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稍逊(xùn) 风骚(sā0) 分外(fèn) 鲜妍(yàn)
B. 冠冕(miǎn) 汹涌(xiǒng) 摇曳(yè) 可汗(hán)
C. 妖娆(ráo) 呢喃(ní) 忧戚(qì) 丰润(rùn)
D. 娉婷(pīn) 枉然(wǎng) 滔滔(tāo) 红晕(yùn)
2.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嘶哑 略输 激荡 顿失滔滔
B. 粱间 悲愤 坟墓 稍逊风骚
C. 黎明 翅翼 曼游 原驰蜡像
D. 喉咙 腐烂 交织 一代天娇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岭南非遗文化展演别具一格,满满都是湾区特色,处处尽显湾区风采。
B.经技术人员不断尝试,妙手偶得,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成效显著。
C.广府庙会这场民俗文化大联欢热闹非凡,舞龙灯表演洋溢着天伦之乐。
D.广佛南环、佛莞城际正式开通,与已有城际铁路不期而遇,贯通运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广州打造“零换乘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将构建区域1小时生活圈。
B.为了防止风沙不进入封闭区,神舟十六号的每一层平台都加装了密封设备。
C.“广彩”是西关五宝之一,以色彩绚丽、工艺繁复的独特风格享誉海内外。
D.2023年5月我国科考队员再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提升了科学考察任务。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B.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待人处事就要宽容:宽者,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容者,海纳百川,不心胸狭隘。
C.C919大型客机上的旅客们在机舱内挥舞着国旗,齐声高唱《歌唱祖国》,高呼“东方风来,翼起翱翔”。
D.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6.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要咀嚼消化。换言之, , , ,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①有只须大体涉猎者②少数则须全读③有只须读其部分者
②③① B.①②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7.经典诗文默写。
(1)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后来啊/_______________/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4)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5)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
(6)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
艾青说:“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请结合《我爱这土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9、综合性学习
请你参加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活动一:书诗文】请在以下文字里寻找一句七言诗句,并且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琴 悠 羌 霜 悠 笛 管 地 一 满
【活动二:写对联】对联是一种备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文化形式。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 吟诵诗歌陶冶情操
下联 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荐佳句】为了达到“诵读经典诗歌”的目的,同学之间进行了经典诗词推荐活动。
你推荐的诗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推荐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巧填诗】班级模拟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综艺节目活动现场,请在诗句横线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被选字: 情 信 痕 声)
人似秋鸿来有,事如春梦了无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0、诗中的“土地”和“温柔的黎明”分别象征什么?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两节内容间是递进关系,第二节诗是第一节诗的升华。
B. 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不同的。
C. 诗中的土地、河流、风都是有象征意义的。
D.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12、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亲爱的三月,请进
艾米莉·狄金森①
亲爱的三月,请进
我是多么高兴
一直期待你光临
请摘下你的帽子
你一定是走来的 
瞧你上气不接下气
亲爱的,别来无恙,等等
你动身时自然可好
哦,快随我上楼
有许多话要对你说
你的信我已收到,而小鸟
和枫树,却不知你已在途中 
直到我宣告,他们的脸涨得多红啊
可是,请原谅,你留下
让我涂抹色彩的所有那些山山岭岭
却没有适当的紫红可用
你都带走了,一点不剩
是谁敲门?准是四月
把门锁紧
我不爱让人打扰
他在别处待了一年
正当我有客,才来看我
可是小事显得这样不足挂齿
自从你一来到这里
以至怪罪也像赞美一样亲切
赞美也不过像怪罪 
我的一个春天
顾 城②
在木窗外
平放着我的耕地
我的小牦牛
我的单铧犁
一小队太阳
沿着篱笆走来
天蓝色的花瓣
开始弯曲
露水害怕了
打湿了一片回忆
受惊的腊嘴雀
望着天极
我要干活了
要选梦中的种子
让它们在手心里闪耀
又全部撒落水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③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注释】①艾米莉·狄金森,美国女诗人。她诗歌中的意象很多来自对自然的观察,以此兴发情感,寄托哲思。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幽寂闲适、宁静淡远,或餐霞,或吸露,或掐花,或听风,或观鸟,或赏月,与万物悠然共逝,物我两忘。②顾城,我国朦胧诗派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在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充溢着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③海子,中国当代诗人。在孩子的诗里,有对珍贵的人间生活的眷恋,有对“幽深而神秘”的存在的沉思,有对爱情来临的幸福礼赞,也有对失去爱情时的痛苦凭吊。
13.诗歌的基调。
《春天的早晨》是一首轻柔欢快、清新空灵的钢琴曲,你认为最适合为以上哪首诗歌配乐朗诵?请说明理由。
14.诗歌的意象。
诗人常用意象营造意境,抒发情感。《亲爱的三月,请进》中,诗人选取了“鸟”“枫树”“客”等意象,描绘了(1) 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三月”的热爱之情和悠闲淡远的情趣;“(2) ”“腊嘴雀”等意象,流露出过去的事在诗人心里留下的阴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粮食”“蔬菜”等意象,指向了现实生活,表明诗人对平凡物质生活的否定,而“春天”“大海”则是诗人对幸福生活的想象之境,“明天”“我只愿”表明诗人(3) 。
15.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有“陌生化”的特点。请仿照示例,品析下列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示例:孩子诗中的“幸福的闪电”是陌生化的组合。“闪电”是一刹那的闪耀,辉煌而亮丽,对于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它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让人振奋,让人战栗。“幸福的闪电”其实是比喻的说法,在诗人眼中,“幸福”让人神往,但短暂又让人难以把握。
(1)你一定是走来的 / 瞧你上气不接下气
(2)天蓝色的花瓣 / 开始弯曲
16.诗歌的意义。
下面是某本诗集的导语,你认为上面三首诗歌,哪首最适合辑录在内?请分析说明。
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它在窗帘后面/在一个小站上/在大海旁边/亲爱的/我轻声告诉你/此刻/这盏灯就在一本诗集里/微光暖暖/给奔忙的灵魂片刻自由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④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⑤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⑥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⑦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得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⑧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选自“中外散文网”)
17.文章第②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18.文中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 请简要概括。
19.请对第⑦段画线句子作以简要赏析。
20.本文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的?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21.中秋节将至,皓月当空,本是阖家团圆,举杯欢饮的日子,可由于工作原因,你的爸爸妈妈、叔叔姑姑都未能回家团聚,只有你和70岁的爷爷奶奶吃着简单的饭菜。此时此刻,只见爷爷站在窗口唉声叹气,假如你上前安慰爷爷,你会说些什么?请结合阅读本文的感受,写一段不超过50字的话语。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1)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2)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3)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
(4)我不知道。
(5)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潮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6)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
(7)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当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已的根性。
(8)梦中常常出现的是江南。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9)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又听说洛舍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10)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11)我究竟来自何方?
(12)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13)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林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14)小小的脚印沉浮于无边的雪野之上,恰如我们飘泊动荡的青春年华。
(15)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16)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17)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18)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作者“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漂泊不定、浪迹天涯”,从而发出“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的疑问,正是这些疑问,使作者走上了对故乡探寻的心灵之旅。
B.文中一共描绘了作者经历的四个故乡:祖籍广东新会、外婆家-江南小镇洛舍、出生地-杭州和献出青春岁月的北大荒。这些故乡中惟有北大荒给作者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C.第(10)段作者主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杭州的喜爱,但自十九岁离开后,作者渐渐感到这里不属于她,回家探亲有了“生人味”而显得格格不入。
D.在文中作者将冰天雪地的寒冷的北大荒与温馨、湿润的杭州城进行鲜明的对比,主要目的是想表达自己年轻时曾对出生地杭州产生过强烈的思念之情。
E.本文与一般写思念故乡的抒情散文不同,作者借助于自己对几个故乡情感的体悟,更多的是在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一种理解,一种对“故乡”的更深意义的探求。
23、在写北大荒生活前,作者写了新会、洛舍、杭州三个故乡,请说说作者眼中这三个故乡的共同点。
24、身在城市,作者为何时时想起那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25、作者笔下的“故乡”究竟指什么?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三.作文
26.按要求作文。
进入初三,在学习生活方面肯定发生了不少改变吧!请根据自己的经历、感受等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题目:《初三,我来了》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答案
B 2.A 3.A 4.C 5.B 6.C
7.(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4)鸡声茅店月
(5)汉文有道恩犹薄(6)雪拥蓝关马不前
8、.诗人写《我爱这土地》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正在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他借“鸟”这个意象,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歌唱,坚定地把自己融进了民族解放的洪流中。在诗的最后,诗人宁肯“死”,甚至连“羽毛也腐烂”,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愿意为革命理想而死,甘心为民族利益而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9.【活动一】羌管悠悠霜满地
【活动二】示例:传承经典润泽后世。
【活动三】示例:推荐诗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理由:诗歌描写了远看似有,近看却无的早春景象,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活动四】信 痕
10、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11、C
12、(1)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
(2)对牡丹的喜爱,当然人很多了!
13.示例:我认为适合为《亲爱的三月,请进》配乐。因为这首诗歌整体的感情基调很欢快,读来仿佛让人看到一幅明丽的画面:在三月的春风里,诗人像个少女般地热情邀请另一个远道而来的可爱少女——“三月”进门做客,唠唠叨叨,朴素静美、轻柔欢快,与轻柔欢快、清新空灵的《春天的早晨》相得益彰。(能正确地分析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即可得满分)
14、(1)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2)太阳(或:花瓣、露水、回忆)(3)自己选择了离开、不介入、拒绝被尘世渗透的姿态和生存方式,只追求精神上的幸福。
15.示例1:“瞧你上气不接下气”是个陌生化的表达,春天是个季节,作者却运用拟人化手法,“上气不接下气”,修饰突破常态,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天到来的突然,表现了诗人对“三月”远道而来的体谅与惊喜。
示例2:“天蓝色的花瓣 / 开始弯曲”突破语义限制,引发人思考,“花瓣”应该说是“枯萎”或“凋零”,用“弯曲”其实是喻指花瓣遭到外力的摧残,作者以此表达自己的忧伤。
16.示例1:我认为《亲爱的三月,请进》最契合。这首诗给读者的感觉就像诗人与“三月”这个亲密无间的好朋友的对话,亲热友好,而诗人听风、观鸟、赏树、锁门,热情俏皮,与自然惬意交谈,物我两忘,全诗洋溢着一种温暖陶醉的现实情调,表达了对人与自然温馨和谐关系的向往和追求。诗集的导语告诉读者,诗歌“微光暖暖”,“给奔忙的灵魂片刻自由”,“我们去寻找一盏灯”给人温暖与希望,把这首诗收录在此诗集,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给人以温暖。
示例2:我认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契合。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抒情主人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愿意把“幸福的闪电”告诉每一个人,即使是陌生人,他都会真诚地祝愿他“在尘世获得幸福”。这首诗歌就像诗集导语中的那盏灯,温暖着尘世的人,在这盏暖灯的安抚下,不断奔忙的人们会放慢脚步,开始关注幸福生活,让自己奔波的灵魂得到片刻的休息。因此将这首诗歌收录在此诗集,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像“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样的尘世普通质朴的生活中的幸福,珍惜眼前的幸福。
17、由月亮总有陪衬,引出下文作者对故乡苇塘上和水中月亮的描述和怀念。 
18.①是躺在场院的地上数星星;②是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③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④坑边苇子丛里捡鸭蛋。
19.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描写生动。运用反衬的手法,极力描写现在居住地的景色之美,更反衬出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深切怀念。  
20.①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②拿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他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的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③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无限怀念。(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1.(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22.BD
23.都在温暖的南方,景色都很优美,充满诗情画意;但作者对这三个故乡的感受是陌生的,甚至有些隔膜。
24.因为那片北方的土地曾经是作者的第二故乡、作者的精神家园,那里的土地粗犷、质朴,融进了作者青春的血汗,并将纤弱的作者磨砺得柔韧、坚实起来。
25.①作者所说的故乡不仅指祖辈生活过的地方,更多是指一个曾留下自己奋斗足迹,能寄托和净化自己灵魂的精神家园。②作者笔下的杭州、洛舍、北大荒正是这样的地方。③现实生活中,不少打工者的生活使“背井离乡”成为一种常态,要想在流浪中不沉沦、不迷失自己,就要像作者一样不断奋斗,不断磨砺自己,让自己找到一种精神归属和感情寄托,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的故乡。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