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广场“简单的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72~73页智慧广场
[教材分析]
“简单的重叠问题”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数的顺序、能正确读写、会比较大小,并且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智慧广场通过画直观图的方法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目标]
1.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直观图合理表达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初步形成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3.通过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运用直观图合理表达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教学难点]能借助直观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教 具]圆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问题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瞧,这行调皮的大雁正穿行在云朵里。
课件出示“大雁南飞图”(见图1)。
师: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哪些信息?
预设1:有1只大雁是黑色的,其他大雁是白色的,一共有6只大雁。
预设2:白云有可能会遮住大雁,不一定是6只大雁。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看,这只黑色大雁多么与众不同。而且大家对大雁的数量进行了合理的猜想,真是聪明。老师还得到这样一条信息。(课件出示文字信息,见图2)
师:根据这条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这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呢?
师:真会提问题。你们认为一共有几只大雁呢?
预设1:这行大雁一共有9只,6+3=9(只)。
预设2:黑色大雁不能数两次,这行大雁一共有8只。
【设计意图】通过大雁南飞的现实情境,引导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借助经验,方法初探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师:这一行大雁到底是9只还是8只呢?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1:用圆片摆一摆。
预设2:用图形画一画。
师:是的,摆一摆可是个好办法。我们可以用一个圆片代表一只大雁,请你们根据信息试着摆一摆吧。
(1)学生独立尝试用学具摆一摆,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展示汇报。
预设:
学生说摆法:从前往后摆6个,从后往前摆3个。
(3)学生修正。
师:对于他的摆法,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
预设1:从后往前再摆3个,黑色大雁就排在第4了,与信息不符。
预设2:从后往前再摆2个,黑色大雁重复摆了两次。
在修正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发现:黑色大雁重复摆了两次。
2.错位摆放,理解“重复”。
师:黑色大雁是怎样被重复摆的呢?我们借助小电脑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件演示1:“从前往后数排第6”,先从前往后摆6个圆片。
师追问:哪一个代表黑色大雁呢?(动态闪烁第6只)
课件演示2:“从后往前数排第3”,再从后往前摆,错位摆3个。
师追问:哪一个代表黑色大雁呢?(动态闪烁第3只)
师:上下对齐的两个圆片表示的是什么呢?(见图3)
预设:上下对齐的两个圆片表示的是同一只黑色大雁。
师:既然这两个圆片代表同一只黑色大雁,我们就要把它们合起来。
课件动态演示,黑色大雁放大强调。
利用错位摆法把两行演变成一行:
通过动态演示,进一步直观感知。
3.梳理过程,深化理解。
学生说摆法,教师黑板操作演示摆的过程:用一个小圆片代表一只大雁,先从前往后摆,摆6个,第6个圆片代表黑色大雁;再从后往前摆,摆2个,第3个圆片是那只黑色大雁。
学生一起数一数,这行大雁有8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进行操作验证,共设计3次操作活动:一是基于经验自主“摆一摆”,在纠错的过程中发现“重复摆”;二是课件动态演示“错位摆”,直观展现“重复”的过程,直观理解“重复”的意义;三是通过师生同摆的,梳理摆圆片表达“重复”的过程,避免学生“重复摆”。在操作过程中,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初步感受“简单的重叠问题”的特点,为接下来学习“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做铺垫。
三、教师引领,方法优化
1.自主尝试,画图表征。
谈话:刚刚同学们还想到了画一画的办法,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吧。请看操作要求。
(课件出示操作要求,见图4)
学生自主画图,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素材。
2.展示交流,感悟价值。
(1)学生展示交流不同的画法。
预设1:从前往后画,画6个;从后往前画,画2个。
预设2:从前往后画,画6个;从后往前画,画2个,把黑色大雁做出标记。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从后往前要画几个图形。
(2)对比两种画法,体会做标记的好处。
引导生生互评“做标记”的好处:方便找到黑色大雁的位置,避免将黑色大雁重复数……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感受标记“与众不同的黑色大雁”的便捷性和必要性。
3.梳理示范,掌握方法。
师:大家学会画图了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在黑板上画一画。
学生说画图步骤,教师板书,师生共同梳理、规范画图的方法。
用一个小方形代表一只大雁,从前往后数,黑色大雁排第6。那么从前往后画,画几个?黑色大雁排第几?一起来数一数。
(教师画,学生数)
预设:6个;第1,第2,第3,第4,第5,第6,黑色大雁排第6。
师:这是那只黑色大雁,老师用画斜线的方法来标记黑色大雁。同学们可以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做标记。
师:接下来,从后往前数,黑色大雁排第3。再从后往前画,画几个图形?黑色大雁排第几?
预设:2个;第1,第2,第3,黑色大雁排第3。
(教师画,学生数)
师生对照情境信息验证画图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经历基于经验自主画图的过程,通过展示对比,体会做标记的好处;再通过梳理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画直观图的方法,形成画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4.借助直观图,解决问题。
师:想一想,这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呢?我们刚才在摆一摆的时候,从前往后一个一个地数,谁有更快更方便的办法吗?
预设1:用接着数的方法。因为从前往后数,黑色大雁已经排第6了,所以“接着数”就可以了,第7、第8,这行大雁一共有8只。
预设2:用列式计算的方法。6+3-1=8(只)。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边圈边说,再次直观感知黑色大雁加了两次。(见图5)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这行大雁一共有8只。现在你们想一想,为什么不是9只大雁呢?
预设:黑色大雁重复数了两次,应该把重复数的一只去掉,即9-1=8(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借助直观图数一数、算一算,展现出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同时让学生体会用直观图解决问题的好处,深化对“简单的重叠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
四、回顾反思,感受价值
1.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把黑色大雁重复数两次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简单的重叠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重叠问题”)
2.回顾反思,感受画图的优越性。
师: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采用“摆一摆”、“画图”两种方法解决问题,你们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预设:画图比较方便、简单。
小结: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可以使解决问题变得简单明晰。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画图”方法的优越性:方便、直观、简单。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对比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法,让学生明晰解决同样的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对比“摆一摆”和“画图”两种不同的方法,进一步感受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优势,优化解决问题策略。
五、联系生活,应用方法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1.练习应用1(见图6)
学生活动:学生先画直观图,再解答。
重点交流:从后往前要画几个图形。
2.练习应用3
师:鸭妈妈正领着自己的孩子们在池塘里学游泳,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见图7)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展示,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见图8):“鸭妈妈从前往后数排第4”和“鸭妈妈的前面有4只鸭子”的不同。
强调:对比理解“排第几”和“有几只”表达意思的不同,在做题的时候要认真审题,根据题意正确画图。
3.链接生活
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重叠问题。有这样一个生活场景:两对父子去餐厅吃饭,但是服务员只收了3个人的费用,为什么呢?
预设1:爸爸和爷爷是一对父子,爸爸和儿子是另一对父子。爸爸重复数了两次,他们一共是三个人。
预设2:爸爸带着两个儿子去餐厅吃饭,两对父子是3人。
小结:生活中这样的重叠问题还有很多,希望大家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设计意图】生活化的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巩固画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理解“序数”和“基数”的区别,进一步感受画图解决问题的优势,深化对简单重叠问题的的本质理解,感受重叠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六、回顾反思,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多方面谈收获,以“丰收园送苹果”的形式体验学习的乐趣。(见图9)
师小结:让我们满载着收获走进生活,去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引领学生从“会标记”“会思考”“会画图”“会提问”“会表达”等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初步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