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1.3 1-5的加法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1.3 1-5的加法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0-01 10:3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单元“1~5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17~18页信息窗3红点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比多少”“1~5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红点1刚刚学习了把“两个量合并”的加法模型,学生初步感悟了“加法表示合起来”的意义。
根据前测,学生对于算式中“=”的理解还是无意识的状态。通过红点1的学习,学生能感悟到加法的意义是“合起来”,但对于等号“=”,学生的认识是“算出来的结果”,“左边加完等出来的”,显然学生对等号“=”的本质含义理解是模糊的。
本节课是从等量关系的视角,引导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加法的本质含义。史宁中教授在《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中指出原来的教材利用了定义的方法来解释加法,从自然数的定义知道4=3+1,所以利用对称性就有了3+1=4。但没有说清“相等”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进而没有涉及“等于”的本质,不利于以后方程的教学。教材红点2借助故事情境解释的加法就突出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左边=右边。进而揭示了等号“=”的本质含义:等号两边的量相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感悟到“量相等”的本质(这对学生未来理解方程是非常重要的),又可以让学生感悟到加法运算的本质特征:加上一个自然数比原来的数大。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从等量关系的视角,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体会等于号“=”是两个量相等的本质含义。学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通过讲一讲、摆一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学科育人。
[教学重点] 体会等号“=”表示两边的量相等,理解加法的本质含义。
[教学难点] 沟通联结“两个量合并”与“两个量比较”的加法模型。
[教 具]多媒体课件 磁扣等。
[学具]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合并”的加法模型,明确认知盲点——等号“=”的含义
师:小朋友们喜欢折纸吗?乐乐和丽丽也非常喜欢。(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加法了,一起来回顾乐乐和丽丽折纸飞机的小故事,谁来讲一讲?
师:结合图说一说算式中的3、2、5分别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预设:略
师:你们对加法挺有体会的。那“=”表示什么?
预设1:左边加完等出来的。
预设2:算出来的结果。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加法算式中“=”的理解还是模糊的,那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边讲故事,一边从另一个视角再来认识认识加法好吗? (板书课题:加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回顾,唤起学生对已学加法模型——“合并”的认知经验。 众所周知,学生对于“=”的理解也还很模糊,通过追问“=”表示什么?,从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从另一个视角探究等号“=”的含义。
二、图式联系、左右比较 ——突出“两个量”的相等关系
1.左右比较 等号联结
师:看,乐乐和丽丽折完了纸飞机,又在折什么?
师:仔细看一看,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师:丽丽做了4个纸风车,乐乐做了3个,。乐乐说他再做1个,就和丽丽同样多。
师:乐乐说的对吗?
生:对。
师: 怎么想的?
预设1: 3个再加上1个就是4个。
预设2:4可以分成3和1,所以乐乐再做1个,就和丽丽一样多。
师:看,又发生了什么事?(课件播放:乐乐又做了一个纸风车)
师:现在比一比,他们俩谁做的纸风车多?(课件播放一一对应比较多少)
生:乐乐和丽丽都有4个风车,数量同样多。
师:瞧,乐乐又做了一个纸风车,就成了一个从不一样多变成两边同样多的故事,谁来完整地讲一讲这个故事?用上“合起来”和“比一比。”
师:如果用一个圆片表示一个纸风车,这个故事也可以用图表示出来。
学生说着教师在课件上完成。
师:和丽丽做的数量比一比,什么情况?
预设:同样多。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一边摆圆片,一边讲故事。
师巡视,一生到前面边摆圆片边讲。
师:现在左右两边同样多,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呢?
预设:等于号“=”
师:这里的等于号“=”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1:同样多
预设2:相等
师:等于号“=”就表示左右两边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师引领学生做手势理解。
根据点子图用算式表示:3+1=4
师:左边的“3”表示什么?右边的“4”表示什么?“+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总结:把乐乐做的风车合起来以后,再和丽丽的比一比,发现同样多,所以就说3+1=4。(板书:合起来 、比一比 )
【设计意图】在回顾折纸飞机故事1的“加法模型” 后,通过讲折纸风车故事2“乐乐说的对吗?”自然引出故事2的“相等关系”,把加法含义的学习向前推进了一步。史宁中教授在《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中指出这样解释的加法突出两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左边=右边。进而揭示了符号“=”的本质含义:符号两边的量相等,既让学生感悟“量相等”的本质(这对未来理解方程是非常重要的),又可以让学生感悟加法运算的本质特征:加上一个自然数比原来的数大。为学生逐渐感悟数学运算的基本思想埋下第一颗“种子”——加法运算。
2.先合再比 故事建模
师:这个3+1=4可以讲纸风车的故事,还可以表示其他故事吗?用上“合起来”“比一比”试一试。
师:大家看,每个故事都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3+1=4来表示呢?
预设1:都是左边的少,又添上1个就同样多了。
预设2:都是合起来。
预设3:都是合起来后,再比一比。
师总结:大家看,尽管故事不一样,但都是原来左边有3个,右边有4个,后来左边又添上1个后合起来,再比一比,两边就相等了。
师:这节课讲的加法故事和以前讲的故事有什么不同?
预设1:多了一步“比一比”。
预设2:都有“合起来”。
师:上节课讲的加法故事只用到“合起来”,今天讲的需要先“合起来”,再“比一比”。
【设计意图】在经历从情境逐步抽象出算式3+1=4后,让学生在根据算式讲其他故事,感悟生活中只要是“3个添上1个后,和4比一比是相等的”的这一类问题,都可以用算式3+1=4来表达,通过应用内化3+1=4的故事模型,为培养学生体会概括一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埋下种子。
三、丰富情境 、 应用模型 ,联结两种加法模型
师:刚才我们通过讲故事,明白了加法算式中的等号“=”表示左右两边同样多,那生活中还有其他的加法故事吗?来看图讲故事写算式。
1.根据图讲故事、写算式
①一边摆圆片,一边讲故事,然后填一填算式。
②独立完成后,同桌俩讲一讲,说的指着图,听完说对错。
师总结:加法算式一般把几加几写在等于号的左边,方便书写和计算。
2.填“>”“ = ”“<”,讲故事。
①拿出作业纸和铅笔,自己做一做。
②对答案、说理由。
③根据算式“2+3=5”讲故事。
师总结:同学们会学会从不同的视角讲加法故事了,真不错。
3.口头作业: 用算式“4+1=5”讲生活中的小故事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练习题继续引领孩子走进丰富的生活情境,去讲不同加法算式表示的数学故事。一个算式、两种加法模型、n个故事的表达,在突破难点的同时,实现两种加法模型的联结,逐步丰富感对加法的感悟。
四.沟通联结、梳理提升,突出等号“=”的含义
师:为什么这么多不同的故事都用加法呀?(板书:□+□=□)
预设:都是左边再加上1个、2个或3个,合起来以后和右边比一比,两边都相等了。
师:为什么都用等号来连接呢?
预设:两边同样多就用“=”表示。
师: 下课!
【设计意图】概括联结本节课所有加法算式,帮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能用加法模型解释,感受加法模型的普适性。“敲黑板”式地提炼加法本质,明晰等号“=”的含义,既是对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画龙点睛,也是对导课的首尾呼应。
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