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4.1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4.1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0-01 10:3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74~76页信息窗1
[教材分析]
“11~20各数的认识”是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节课教材以“漂亮的粘贴画”这一趣味主题为线索,融入丰富的趣味元素,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字变得生动有趣,有效激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形成驱动学生积极探索数的概念的强大动力。教材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10以内数认识经验,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丰富的探究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理解数的概念本质。通过数树叶、数小棒、拨计数器直至数字呈现的系列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从实物到半抽象,再到完全抽象符号的过程,初步领悟数的表征形式及其内在逻辑。教材中将10根小棒捆成1捆的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从“一”到“十”的计数单位的生成,感悟计数单位含义。教材中“19再添上1是多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展示数小棒、拨计数器的操作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亲历从19到20“满十进一”的过程,理解“个位”与“十位”所代表的不同数值含义。教材对11~20各数的认识,覆盖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数序等核心知识,旨在系统构建学生对数认识这一领域的认知框架,为后续学习更大数搭建了坚实的阶梯。本节课教材设计结构合理,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完整的数概念,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并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及丰富的数数活动中体验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使其能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并正确地读、写11~20各数,会用11-2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认识“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3.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按群计数的优点,理解计数单位“十”,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则。
4.在研究数认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人文底蕴。
[教学重点]正确数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读写,掌握数位。
[教学难点]认识数位、计数单位“一”“十”、体会十进制关系体验位值制的作用。
[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呈现信息
课件出示树叶画。
师:根据这幅树叶画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这幅画一共用了多少片叶子?
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树叶画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到后面的学习活动。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用不同方法数叶子。
师:要想知道用了多少片叶子,应该怎么办?
学生可能会想到数一数。
预设: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学生充分交流数法。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
学生自主数叶子。教师巡视并搜集部分学生的记录并展示。
展示交流。
1~2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数法。组织学生对各种数法进行评价。
预设:1个1个地数到11。
2个2个地数到11。
5个5个地数到11。
……
先数10个再添上1个就是11。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样数的?
预设:从1开始1个1个地数,先数到10,再添一个就是11。
师:10再添上1个就是多少?
预设:11。
教师有序板贴叶子,并总结数法。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学生已经具有数数方面的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实物点数的方法,在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10添上1个就是11。
三、借助学具操作,探究感悟数概念本质
(一)合作探究认识“11”,理解数的意义。
1.数摆小棒。
师:如果用1根小棒代表一片叶子,需要数多少根小棒?
预设:11根。
师:小组合作对应树叶边摆边数同样多的小棒,数完摆完后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有多少根。
小组合作自主研究,教师巡视。
学生展示交流。
预设1:1根1根地数摆了11根。
预设2:1捆再加1根是11根。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更清楚。
预设:第二种。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样摆的?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将10根捆成一捆,10个一就是1个十,再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板贴:1捆小棒和1根小棒;板书:10个一就是1个十)
师总结。学生交流进一步理解11的组成。
学生捆小棒,进一步感知计数单位“十”的生成。
【设计意图】11~20各数对于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写,或者对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解释说明它的意思,会感到困难,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师必须把握的教学重点。通过数小棒、捆小棒、摆小棒等操作,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十”产生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以及计数单位“十”和“一”的重要意义。
2.拨计数器,从具体到半抽象,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
师:刚才我们数了11根小棒认识了11,你能不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1,同桌两人试
试看。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交流。
预设: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1个珠子。
师:为什么这样拨?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想法。
预设:十位上1个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1个珠子表示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
教师肯定,给予评价。通过计数器和小棒,感悟11的组成以及计数单位的意义,注意引导学生重新拨珠子,反复感知。(教师板贴计数器)
3.读写数字,抽象符号,感受位置值。
师:刚才我们通过计数器拨一拨深入认识了11,你们会写11吗?能对应计数器和小棒写出11这个数字吗?
学生尝试自己写数字。
一名学生展示交流写法。
预设:对齐十位写1,对齐个位写1。
师:大家有没有问题问他?
预设: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预设:不一样。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课件展示。
教师总结:同一个数字符号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引导学生感受数位的意义。
师:请大声读出这个数。
学生读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读一读的活动,初步感受认数的基本方法,通过数实物树叶、数小棒、拨计数器、读写数字经历从具体到半抽象再到抽象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
(二)认识12~19,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1.认识12。
师: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读一读的方法认识了11,还想认识其他数吗?这是刚才的11根小棒如果再添1根是多少?(课件出示)
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是12
引导学生交流,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
师: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2吗?学生拨出12,交流想法。
学生自行写出12。展示交流。(课件出示)
2.认识13。
增加一个小棒变成13,学生拨一拨,写一写,读一读,认识13。(课件实时出示)
3.认识14~19。
同桌合作,一名学生边摆边数小棒,一名学生拨计数器,认识14、15、16、17、18、
19各数。
认识20,建立数感。
师:同学们这是刚才我们摆出的19根小棒,如果再加1根是多少?
学生回答20。
师追问:为什么是20。我只看到了1个十和10个一。
引导学生发现;10根可以捆成1捆,因为10个一就是1个十。
课件展示捆小棒,又得到1个十,和原来的1个十合起来就是2个十也就是20。(板贴:2个十)
师:这是刚才我们在计数器上拨的19,怎么变成20呢?
学生自主操作,展示交流。
预设: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板贴:满十进一)
师:怎样写20?
引导学生对齐十位写2,对齐个位写出20,并表达出各数位的意义。
教师总结:个位即使一个也没有也需要用0占位。
【设计意图】本节课除了“11”外,“20”是学生的另一个学习重点。再次借助计数器和小棒理解20表示的意义,可以把10根小棒捆起来表示1个十,在计数器十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1个十,再次渗透十进制的思想,为之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基础。
数出11~20各数,形成初步的数感。
用计数器一边拨一边数,注意拐弯处的数法。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初步的数感。
联系生活,理解应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板贴课题:11~20各数的)其实生活中20以内的数无处不在,你们发现了吗?
学生交流,理解应用,进一步感受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练习交流,巩固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数了这么多数,你们学会了吗?那我们就用刚刚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下面的数学问题好吗?
自主练习第1题。先圈出10个再写出一共有多少个。
自主练习第2题。写一写、画一画。
自主练习第5题。数一数、填一填。
自主练习第7题。想一想,填一填。
(五)自主练习第8题。找出数学课本第9、13、17、20页。
(六)自主练习第10题。
六、总结交流
(一)数学文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数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很长很长的过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演示)。
(二)总结交流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交流。
七.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