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2.4 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2.4 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0-01 12:0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单元“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44~46页信息窗4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指出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教材编写与教学设计应当突出核心内容,呈现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实质性关联,展现内容与观念之间的融合,体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在小学“数与代数”领域,要让学生初步体会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感悟数的概念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教学中,也要沟通数的概念与数的运算之间的关联,突出“数”与“运算”的一致性。所以本教材把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进行了融合。
“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本单元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6、7、8、9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10”由数字1和0两个数字组合而成,学生认识它相对要难一些。同时,“10”是学习两位数的起点,它在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中有重要作用。10的加减法以认识10以内各数为知识基础,是前面已经学过的9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拓展和延伸。这部分内容也为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多位数做好了辅垫,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有关10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中省去了用学具拼摆的过程,变为让学生直接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在内容的呈现上,教材采用了逐步提高要求的做法,在2+8和10-2之后的算式中的数基本上要求学生自己去填写;直接让学生思考关于10的组成写出算式及得数。而后又渗透了统计表整理数据更加简洁清晰,这样体现了教材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也遵循学生的认知。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10的意义,学会数数、读数、写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及10减几的计算方法;掌握“一图四式或两式”,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3.通过比赛、儿歌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10的组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板贴等。
[学具] 计数器、任务单、笔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学生畅所欲言)
师:现在有没有新发现?(课件呈现一首诗)
预设生:一首诗。
师:在这首诗中,你们能找到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字宝宝?
预设生:1、2、3、4、5、6、7、8、9。
预设生:1、2、3、4、5、6、7、8、9、10
师:再找一找还有没有?都不见, 一个也没有了,这是哪一个数字宝宝?上节课刚学过,是谁啊?
预设生:0。
师:孩子们,这些数中有一个我们还没学过呢,是谁?
生:10。
师:10表示多少,怎么写,你们会吗?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就会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0的认识和加减法。(板书课题: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中,“现实情境”“生活情境”“具体情境”“简单情境”等词语出现频率都较高,特别是第一学段。这部分内容教学设计和实施时,要充分依托学生的现实背景,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回顾。
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师:今天,小猴子又去摘桃子啦。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这回小猴子决定不再三心二意了。看,小猴子把桃子摘回来了,猜猜摘了多少。[许多数学发现最初也是源于猜测,学习中要敢于猜测]
预设生:5、8、9。
师:数是数出来的,我们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一数。
预设生:1、2、3、4、5、6、7、8、9。
师:看,小猴子说了什么?谁来帮小猴子说出来?
预设生:我摘了9个桃子。(板贴9个桃子的图片)
三、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一)认识10
师: 我们对1~9这些数字已经非常熟悉了。瞧,它的好朋友来了,说它这里还有1个桃子。现在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板贴1个桃子的图片)
生: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师: 9个再添上1个是几个?[这个问题很有探究价值] 孩子们,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大就是9,再添1怎么表示?
师:我们可以借助圆片来探究,如果1个圆片表示1个桃子,让我们一起贴一贴。谁上来贴一贴?请你来。注意贴的时候,一个圆片对应一个桃子。孩子们,他来贴,我们一起帮他数。
学生贴,并且边贴边数。贴时注意一一对应。
预设生:1、2、3、4、5、6、7、8、9、10。
师:我们在贴圆片的过程中得知,9添1是多少?
生:10。(板书:9添1是10)
师:同学们,9添1是10,所以一共有10个桃子。
【设计意图】在数数的过程中,突出数数方法的指导,充分利用情境图提供的资源进行数数。从实物图半抽象出点子图,然后再进一步抽象出数,这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体现了一一对应、数形结合的思想。《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培养了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二)9与10的大小比较
借助计数器比较9和10的大小,知道9添1是10,9比10少1个珠子,所以9<10;反过来10比9多1个珠子,所以10>9。(板贴9和10 的横档计数器)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让学生再次认识10,在实践中深刻感受9添1是10,使学生一目了然,建立数感。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感知9和10的大小关系,这样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其知识系统连贯,进一步加深对10的理解。
(三)10的书写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刚刚我们认识了10并会比较大小,如何规范书写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课件播放书写10的视频教学)
师:看完视频,现在你们能规范书写10吗?
预设生:前面我们学习的0~9都是占前半格,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所以要占整个田字格,1占左半格,0占右半格。
师:说得真完整,请坐。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总结,请仔细看老师范写,先写1,再写0。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任务单,先描再写,比比看谁写的规范,开始。
教师巡视。
学生展示交流。
展示过程中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设计意图】数字书写的规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要求之一。10的书写与之前的一位数的书写有所不同,此处强调10的书写方法,并让学生写一写,通过知识迁移,有效落实新知识。教学通过组织写一写、评一评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以及给别人提出合理建议,培养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意识,体现学生的的主体性。
(四)生活中的“10”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10也很常见,一起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观:生话中经常把10个物品作为一组,这样数起来既方便又清楚。
师:那接下来我们用小棒代替这些物品再来数数。
【设计意图】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10,如双手手指数量、一盒铅笔的数量等,能够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五)10个一是1个十
师:看,这是1根小棒,表示1个一,我再拿1根呢?(课件动态出示一根根的小棒)
预设生:2个一、3个一、4个一……10个一。
师:现在把这10个一捆作一捆,记作1个十,即10个一是1个十。可见1个十是10个一累加而来的。(板贴10根小棒以及一捆小棒,中间画一个箭头)(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交流,能够使学生理解“十”的意义,对于学生以后学习11~20各数起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初步感知10个一是1个十。
认识计数器
师:除了小棒,我们还可以借助计数器。请看老师手中的计数器,你们看到了什么?
预设生:珠子、个位、十位。
师:同学们,就像我们在教室的位置一样,数也是有位置的。计数器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个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1个一;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1个十。跟着老师一起说,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1个珠子表示1个一;第二位是十位,1个珠子表示1个十。同桌之间也相互说一说。
学生拿出计数器互相说并且进行比赛,教师进行指导。
师:现在老师在个位拨了9个珠子,表示9个一,我们已经知道9添1是10,这个1添在什么位上,如何表示10呢?
预设生:添在个位上,加1个珠子。
师:我们数小棒时,把10根捆成1捆,用1个十来表示10个一,那这10个珠子能不能也像一捆小棒那样变成1个十呢?用你手中的计数器试着拨一拨。
师:你们是怎么拨的?说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生:因为十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1个十。我可以把个位上的10个珠子退回,换成十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1个十。
师:你的思路很清晰,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从10个一到1个十的转化过程。
师:计数器十位上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占位。1个十用数字符号10表示,读作:十。
师:我们再把小棒和计数器结合起来看一看。(指黑板)1捆小棒对应计数器上的哪一位?
预设生:1捆小棒对应的是十位。
师:那么,1根小棒对应哪一位
预设生:1根小棒对应个位。
师:想一想,“1”和“0”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生:1是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0表示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
师: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师:(出示课件)我们来看,这两个计数器上都只有1个珠子,它们表示的大小一样吗?请思考后填写在任务单上。
师生交流后小结。
师:同学们看,虽然都只有1个珠子,但位置不同,意义也不同,所以表示的数的大小就不同。
【设计意图】计数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学具,因而在教学时先对计数器进行了认识,并由计数器引出数位的概念,然后让学生亲自实践,有助于学生对计数方法的掌握和对数位的理解。通过操作明确在计数器十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1个十,渗透十进制的思想,同时深化对数位的认识。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数的组成知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比赛拨数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10与0~9的区别
想一想,10与前面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善于学习的人,总是善于思考]
预设生:0~9都只有一个数字,10由学过的两个数字组成。
(八)10的分成
师:前面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来帮小猴子分桃子吧。(出示课件)
师:10个桃子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独立在任务单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不着急动笔,思考很重要][讨论交流可以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教师巡视,对个别同学指导。
师生交流,展示不同的分法。
师:像刚才的分法,在数学上我们还可以借助这样的表格来记录,一起看。(课件出示表格)这样看起来更加简洁清晰,这是统计的范畴,以后我们还会进一步深入学习。这也说明我们的学习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师:同学们,对于10的“分”,我们还可以用一个简单方便的儿歌来记忆。跟着老师一起来说: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帮小猴子分了桃子,还用算式及表格整理记录了分桃子的过程,并借助儿歌加深了记忆,充分体会了数学的简洁性、趣味性和方法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教材中有关10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中省去了学具拼摆等内容,变为让学生直接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采用了逐步提高要求的做法,在2+8和10-2之后的算式中的数要求学生自己去填写;同时直接让学生想相应的10的组成写算式及得数。最后出示表格,体现数学的简洁性。教材这样安排,既反映了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也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及规律。最后把10的分与儿歌结合在一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儿童的心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0的加减法的理解。
四、练习应用,深化认识
(一)师:同学们认识这个可爱的吉祥物吗?这是冰墩墩。大家看到这个情境能不能快速地写出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呢?
预设生:4+6=10;6+4=10;10-4=6;10-6=4。
师:看来,你们对一图四式掌握得不错。
现在是流感高发季节,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看,小明已经剪好了4个指甲,还剩几个没剪呢?
预设生:10-4=6(个)
师:看来大家不但会学习,还善于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10的组成的掌握。练习题既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五、回顾整理,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孩子们表现特别棒,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老师相信大定一定有不少收获,谁来分享一下?
学生分享。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这节课我们通过创设具体情境,经历了数一数,拨一拨、写一写、分一分的过程;借助小棒和计数器理解了10个一是1个十;运用一一对应、数形结合的思想,认识了10和10的加减法。请同学们也当一次小老师回家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梳理和概括能力,有效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六、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