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书愤》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书愤》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1 16:0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书 愤
一、名篇名句默写
1.陆游《书愤》中运用白描手法回顾两次抗金之胜、表明收复之志的两句是:“          ,          。”
2.陆游《书愤》中“             ,            ”两句在今昔对比中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情怀。
3.陆游《书愤》中“             ,           ”两句表明自己仍以诸葛亮为榜样,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志向。
二、课文精读
4.下列对《书愤》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如山”比喻贴切,表现了诗人年轻时渴望收复失地的豪气。
B.颔联的意象组合未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显得大气磅礴。
C.尾联运用比喻手法表明心志,含有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之意。
D.此诗为七律名篇,以“愤”为抒情意脉,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5.赏析诗歌颈联运用檀道济典故的好处。
三、拓展阅读
[2023·辽宁沈阳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
弋阳道中遇大雪
陆 游
我行江郊暮犹进,大雪塞空迷远近。
壮哉组练从天来,人间有此堂堂阵。
少年颇爱军中乐,跌宕不耐微官缚。
凭鞍寓目一怅然,思为君王扫河洛。
夜听簌簌窗纸鸣,恰似铁马相磨声。
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四句写诗人傍晚时分行走在弋阳道中,弥天大雪如同气势雄壮的军队从天而降。
B.五、六句写诗人看到年轻士兵喜欢在军队中玩乐,放浪不羁不愿受到军官的管束。
C.七、八句写诗人倚鞍望天心中怅然,愿为君王收复中原失地的念头一直存于心中。
D.最后四句写诗人夜晚听到窗纸的簌簌响声联想到战马铁甲摩擦声而起来饮酒高歌。
7.诗人夜深难眠情绪激昂,又觉得胸中有“十万兵”,诗人产生这样的联想的缘由是什么 请结合本诗并联系陆游的《书愤》或其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诗歌简要分析。
书 愤
1.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2.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3.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4.C [解析] “运用比喻手法”不当,应该是“用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作用是以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形成对比,早年自许为“塞上长城”,而到了晚年却“镜中衰鬓已先斑”,表现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
6.B [解析] B项,“五、六句写诗人看到年轻士兵喜欢在军队中玩乐……”错误。五、六句并非诗人当下看到的情况,而是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以军营生活为快,但自己放浪不羁,不愿意做一个普通小官忍受束缚。
7.诗人产生这些联想的缘由在于“思为君王扫河洛”。诗人年轻时就以军营生活为乐(“少年颇爱军中乐”),从他的《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诗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年轻时曾自许为“塞上长城”,晚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临终前“但悲不见九州同”,悬系于心的是收复国土,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联想。
[解析] 在自少年时代就“颇爱军中乐”的诗人眼里,这漫天飞雪化作了白衣白甲从天而降的雄壮军阵。他从夜雪敲窗中听到的是金戈铁马衔枚疾走的撞击之声,从雪花飞舞中想到的是横扫敌酋收复北方失地的历史责任。陆游是终生向往担当起这种军人的职责的,所以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是能唤起他从军报国的冲天壮志。诗人倚鞍望天心中怅然,愿为君王收复中原失地的念头一直存于心中,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联想。诗人年轻时就以军营生活为乐,《书愤》中的“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晚年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人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临终前的《示儿》,“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因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