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2 00:0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教材分析 本课共包含三个子目: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红军胜利会师陕甘。教材紧紧围绕着长征的开始,艰难行进,取得胜利这一线索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述,介绍了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怎样进行长征,如何获得胜利等重要内容,着重讲述了党和红军历史上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同时,在这个震惊世界的伟大历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长征精神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具有非常浓厚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军教育的一次绝好机会。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在时空中认识历史,多角度评价历史的方法。对于本节课,学生在课外可能有一定的积累,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散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学生对长征精神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分析归纳长征胜利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影像资料以及《相关史事》等,让学生感知历史,认识时代特征,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悟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爱党、爱军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
教学难点 感悟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感受性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视频引入 师:播放《七律·长征》引出历史事件:长征设问:问题一:这是一条怎样的路?问题二:红军为什么要走上这条路? 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目光。引起对长征的兴趣且引导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一、 战略转移——探究长征之因教师出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及两则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情况,设置课堂思考题。问题:面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国民党蒋介石做出了怎样的决策?展示“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表”引导学生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让学生得出长征的原因及目的。 长征路线与经过——“图”走长征路(一)长征初期的情况1、展示图片,突出长征快开始的位置“江西瑞金”,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2、地图展示长征初期重要战役及受挫伤亡人数变化。3、阅读课本82页相关史事了解陈树湘的故事从而感悟长征精神。4、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教师展示关于遵义会议的图片,结合教材,学生总结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思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展示遵义会议前后革命形势的变化的材料,学生分析总结)(二)长征后期的情况1、展示“四渡赤水出奇兵”——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掌握了作战主动权。2、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讲关于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当时红军所处的艰难环境和不怕牺牲的精神。3、展示图片请学生讲述红军翻越大雪山、过草地的故事。进一步认识长征过程的艰难。小结:展示图片“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展示地图,形成对长征路的整体认识,展示红军长征不止一条线路三、 长征胜利的意义——艰苦卓绝谱史诗1、展示三则材料,让学生结合课本思考: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谈一谈:什么是长征精神?(观看视频、总结长征精神) 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的战略指挥的重要性,以及正确分析看待历史的唯物史观。用地图、箭头、图片按时间先后顺序展示长征的发展过程,树立时空观念。通过学生自己讲述长征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用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红军长征以及长征精神。论从史出,以史料分析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再进一步升华到今天的新长征精神上来,以达到家国情怀的培养。认识长征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
课堂小结 这一段长征路结束了,留下来的长征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我们,走好属于我们的新长征路。最后一段视频结束我们本节课
板书设计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