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2 00:1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十八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2.教材分析: (1)课为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1课,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了局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本课主要内容有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一二 九运动、西安事变。 (2)为理清各个部分内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将本课内容和子目重新整合,提炼出主线“危机-救亡-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进而制造华北危机,这场蓄谋已久的战争呈现出速度迅猛、步步紧逼、范围广泛、手段残忍的特点,此时中国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刻,而蒋介石此时采取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更加深了这一危机,中华民族到了生死攸关的关头;面对日本的步步侵略,中国共产党、东北军民、国民党爱国将领在东北各地乃至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抗日浪潮,率先拉开了全国局部抗日的序幕,但因为抗日力量分散在各地,缺乏统一的指挥,因此抗日力量不足以应对日军的来势汹汹,需要建立一个统一抗日战线; 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将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领导青年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号召全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 在民族危机步步加深和全国掀起抗日救亡浪潮的背景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斡旋下,西安事变得以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师扭转时局的关键。
学情分析 认知水平: 初二学生经过平时影视、网络等途径对于抗日战争这一段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由于知识接触的碎片化,学生的认识分析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基本史实。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较差,难以运用所学知识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渗透史料教学法。 2.心理特点: 初二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起引领作用,历史教学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无数先辈的浴血奋战,应继续从先辈手中接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情感的渲染,加强课堂的感染力。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 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面对民族危机不同的反应,理解其不同的阶级属性。 2.时空观念: 展示日本逐步侵略中国的形势图,初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3.史料实证: 通过一系列各个角度多样的史料来对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进行展示,培养学生从史料阅读和分析中得出结论。通过历史地图,当事人回忆录、口号等,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 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 能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认识日本侵略带给中国人民的巨大伤害,感受到中国陷入严重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为整个民族肩负的重任,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力;利用数字博物馆资源,品味东北抗日联军英雄人物英勇事迹,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无数先辈的浴血奋战;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张学良选择将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在面对国家利益和个人感情的时候,如何取舍。
重点难点 重点: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一二九运动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历史图片、文字史料、数字博物馆、希沃白板、授课助手 2.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法、问答法 (2)学法:史料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回答 设计意图 及信息技术体现
导入 [教师讲解]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日歌曲《松花江上》,前两句歌词之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描绘了我的家乡东北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但是,从一个悲惨的时候开始,我被迫离开了家乡,只能苦苦呼唤,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时间?是什么事件? 正是1931年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学生预设回答:九一八事变 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壹·山河飘摇国土殇 [教师讲解]简单讲解九一八事变经过、意义以及日本对中国侵略已是蓄谋已久的战争。 [教师讲解]简单讲解日军占领东北至制造华北危急的事件和经过 [教师提问]日军的侵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教师讲解]讲解日军在中国东北侵华暴行,以及中国人民面临的苦难与奴化教育。 [教师讲解]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危机,日本人抢占我们的土地,掠夺我们的资源,屠杀我们的百姓,甚至进行思想上的洗脑荼毒,企图吞并我们整个中国。 [教师提问]所以此时的中国人民已经面临什么样的时刻?但此时日本驻扎在我国的关东军仅有1.5万人,国民政府的东北军有16.5万,在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之下,为什么日本还能如此迅速地占领我国东北?与当时国民党采取的什么政策相关?什么是“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课本,梳理九一八事变的基本史实 学生预设回答:速度快、范围广 3.学生预设回答: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刻;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先解决内部敌人——共产党,再解决民族危机。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地图和时间轴展示日军局部侵华的经过,增强学生时空观念,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日军侵华来势汹汹、迅猛的特点。 3.通过图片史料和教师的叙述,进一步直观展示日本侵略者的行径。 4.总结日军侵华基本史实与特点,突出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刻,并通过日本与中国的兵力对比,说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更加深了这一危机时刻。
贰·抗日救亡掀狂澜 [教师讲解]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中国人民也奋起反抗,其中就有爱国将领马占山率领东北军在齐齐哈尔奋起反抗,有广大工农、学生、商人知识分子组织抗日义勇军决心抗日,有中国共产党组织东北抗日联军英勇抗日,还有国民党爱国将领国民党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领导十九路军英勇抗日。 那么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大家去到一个特殊的地方——东北抗日联军英雄人物纪念馆,品味抗日英雄人物的事迹...... [教师提问]今天的博物馆之旅就到这里,我们继续回到我们的课堂,大家观察这幅地图,思考这些抗日救亡运动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教师讲解]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那么,共产党号召的是什么 ——联合起来抗日,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所以他们紧接着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党的任务现在是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了主要矛盾。那么,我想问大家,之前的主要矛盾是?——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内战是吧 是政权争夺的矛盾。现在已经变成了民族危机的矛盾。共产党又领导一批学生,发动了这个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教师提问]那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这一场运动是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教师讲解]但是光靠共产党和学生、工人的力量不足以把全国力量号召起来一起抗日,国家最强大的实力和兵力掌握在谁的手里?——蒋介石,因此我们需要说服蒋介石抗日。说服蒋介石抗日正是需要一个契机,而这个契机就是由蒋介石的两位部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后出现了。 学生预设回答:参与阶级广泛,但力量分散,缺乏统一指挥。 2.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自主梳理一二九运动基本史实,并依据教师给出的史料,思考:为何一二九运动是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信息技术运用】:数字博物馆vr技术。并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品质,加强情感渲染,培养家国情怀。 利用“地图+人物事迹”更直观地展现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为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作铺垫。 通过教师讲述,学生了解到在民族生死攸关的关头,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利益视为主要矛盾,了解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首次提出。 通过教师展示史料以及引导,学生了解到一二九运动是在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领导的运动,明确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强大号召力与影响力,这是与之前抗日救亡运动相区别的特点,从而突破难点,理解“一二九运动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培养其“论从史出”的能力。
叁·全民战线众所望 [教师提问]张学良和杨虎城是蒋介石的两位部下,为何张学良和杨虎城敢“以下犯上”发动西安事变?从中你能体会到张学良什么样的情感? [教师提问]张、梁将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扣押,必将引起国内外的轩然大波。假如当时有这么一个群聊,你是群聊中的一员,你将会如何处置蒋介石?杀了蒋介石?还是放了蒋介石? [教师讲解]请同学们,跳脱出刚刚的角色,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你作为当时的一个中国人,你是要杀了蒋介石?还是放了蒋介石?能杀了吗?杀了对谁有好处?——日本和军阀,国内政局动荡,外敌乘机而入。放了对谁有好处?——美国等帝国主义,且张杨心血付之东流,民族危机依旧。所以该如何做?群聊中的第五人提出了他的解决办法——中国共产党提出:此事必要争取和平解决,说服蒋介石抗日! [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 [教师讲解]共产党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人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各方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因此,国民党和共产党由原来处于内战的状态,通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再度准备进行二次合作,也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学生活动:自阅读课本,自主梳理西安事变的基本信息。 2.学生预设回答:因为民族危机当前,国难当头;展现了张学良爱国、顾全大局、拥有民族大义的情感。 1.学生活动: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人物,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讨论结束,每个小组推举一位同学发言。提示:从每个人物各自的利益和立场出发,杀/放蒋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2.学生预设回答:民族利益;人民的利益。 1.通过《张、杨对时局宣言》的史料,让学生了解到张、梁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并从中体会张学良选择将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情感,引导学生在面对国家利益和个人感情的时候如何取舍,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2.通过设计学生活动与思考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诡云谲的国内外形势之下,从各方的利益出发,杀蒋或放蒋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在千钧一发之际,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一个明智的、从民族利益出发的重要决定,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突破本课的难点——西安事变为何要和平解决?和平解决后意味着什么?
肆·寻史悟今民族昌 [教师总结]所以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从九一八事变到呃华北危机,当时的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刻,但是在这样危急的时刻,中国的军民来奋起反抗,揭开了局部抗战的序幕。而华北危机之后,一二九运动的学生们齐聚一堂,促进了抗日民族救亡的高潮的来临。所以在全国形成了一致抗日的救亡浪潮。而在危机和浪潮之下,也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发生,张学良、杨虎城逼迫蒋介石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又意味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我们来回顾一下,在东北沦陷的时候,中国东北居民痛心疾首,杨靖宇这样的东北军民站起来说这个国家不能灭亡,我要保家卫国;在华北危机的时候,一二九运动的学生齐聚一堂说你们不要再打仗了,我们应该停止那战,一致抗日,石在火种就在,扛起了青年的担当,挺起了民族的眷梁;而张学良、杨虎城明知发动西安事变会影响他们的后半生和前途,但是他们依然选择去做这件事情,因为国难当头,展现了他的这个赤诚之心和民族大义。这些英雄人物他们展现了抗战时代时中国人气节,奋力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任务。 那么我们回想一下,我们的祖国经历了闭关锁国、内忧外、四分五裂,一路泥泞与泪水走到今天,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而你们今天和平安静地坐在这个教室里,不能够忘记你们要从先辈手里接过的接力棒就是继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们所在的地方是中国,你们未来是什么样子 ,中国便是什么样子, 你如果有光。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你们才是未来的脊梁和铠甲。 1.学生活动:朗读习主席讲话内容 通过教师总结,学生能够梳理本课的基本思路;同时,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让学生明白“我运即国运,国运即我运 ”,增强家国情怀的情感渲染。
板书
教学反思 优点:教学思路清晰,层层相扣,过渡自然,能够深入地备课本、备学情,突破了重难点,学生课堂生成基本能够达成预设的目标,同时引入数字博物馆,加强了课堂呈现效果,增强了家国情感的渲染。 不足:没有把握好时间,严重超时八分钟;并且在小组活动讨论杀蒋还是放蒋的环节中,应该采用真实的史料,体现历史的真实情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