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2 00:2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以教材内容和地图为载体,简述七七事变,淞沪会战,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分析史料、自主探究,认识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认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理解国共合作的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感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平年代下正确认识抗日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 教学难点 国共合作
教法指导 创设情景、史料探究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史料研读
课程标准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残的侵略本质。
教学流程
具体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新课导入: 回顾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伤痛。播放“日本民众怎样看待这段历史”的街头采访。 开启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学习。 观看视频,表达内心感受。学生由此萌发牢记历史的决心。 情境导入,带入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七七事变,卢沟狮醒。 二、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三、淞沪会战、气壮山河。 四、血染山河、悼我同胞。 【展示1937年抗战局势图和卢沟桥地图】 引导学生回顾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吞并了中国东北地区。日寇的铁蹄不断南下,继续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占领中国大片土地。 教师展示卢沟桥对北平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知识梳理】 提供表格,引导学生化身战地小记者,调查事实真相 【提供史料,情境创设】 七七事变,开启了日本全面侵华的道路。经历了诸多磨难的中华民族又添新伤。当时的人们对于这场战争的前景又是什么看法呢。让我们重回1937年,看看日本、外国观察团和国民党高层,他们的预测是什么? 【情感升华】 教师讲述北平沦陷和二十九军将士殊死抵抗,赵登禹、佟麟阁张烈殉国的史实。 教师讲述国共领导人抗战宣言,过渡到国共合作。 【知识梳理】 呈现国共合作宣言相关材料,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分析。 【创设情境】 介绍淞沪会战背景,聚焦分析四行仓库战役,呈现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旗帜的精神含义和淞沪会战的影响。 【知识拓展,情感升华】 呈现视频资料,讲解南京大屠杀史实。补充本地史: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大轰炸和川军出川等史实。 观看地图,思考问题,分析北平面临的局势。思考日本在此发动事变的目的。 对事件进行梳理和汇报。 分析史料,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分析汇报。 通过学生的分析,中华民族面临“实力悬殊,孤立无援”的绝望境地,中华民族的至暗时刻到来了。 学生齐读赵登禹、佟麟阁的抗日宣言,感受将士们的抗日意志。 学生聆听。 阅读材料,思考分析,完成学案。 聆听讲诉,阅读资料,思考回答。 聆听讲述。 构建学生学习历史的时空观念 落实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史料分析和合作探究能力。 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调动情绪,过渡教学。 理解国共合作宣言历史意义、体会中共彰显民族利益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史料研读能力。 理解抗战艰辛,激发爱国热情,知道淞沪会战影响。 知道日军的暴行,了解本地抗争史。
以史为鉴、兴我中华。 【开放活动】 以跨越时空的重庆小女孩为引,过渡到开放性活动。“我想对你说”:任选一个对象,写出最想对他说的话。 教师总结:“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思考书写,完成学案,上台分享。 全体起立,举起右手宣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回顾所学,铭记并理性看待历史。
板书设计 结合历史地图做以上板书设计和小结
课后延伸 重庆是一座英雄之城,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作为抗战的大后方,这里有丰富的抗战史迹。风云人物在这里指点江山,文人墨客在这里以笔发声......请你调查走访身边的抗战遗址或纪念馆,并写下你参观的感悟。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永不屈服的抵抗精神。引导学生对历史的理性审视和反思。在尊重学生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性而不失理性地去认识南京大屠杀等历史真相,从而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历史观。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出材料,以材料展开问题,加上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培养了学生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良好思维习惯。 提供了多种教学材料,采取了问题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总结法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也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在以后在教学中,要更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自身的教学中的作用,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