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 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抗日战争中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重要会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有着重大意义。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即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三次重要战役: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在时序上有先后关系,从日本战略目标看有延续性。 从本单元内容来看,本课内容,是19课“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是后面22课中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时,本课所讲的国民党正面战场与20课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支援、相互配合,都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单元四课在内容上有关联性。
2.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掌握:通过19、20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侵华过程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到日本侵华的残酷性,也知道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基本史实。 2、学生想探究:(课前调查代表性问题) 台儿庄是否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为什么要攻打台儿庄? 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台儿庄古城?有什么特殊的目的或地理意义吗? 武汉会战中国派出100万人左右,还具有地利,人和,为什么仍打不过日本?战场哪里不利? 为什么前两次长沙会战成功,而我们只详细介绍第三次呢? 为什么在人力和物力极其匮乏下还能在长沙会战中胜利? 抗日胜利明明近在咫尺,为什么国民党又要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策略啊?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啥国民党消极抗日? 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国民党前期积极抗日、后期积极反共,那在正面战场的对峙中,国民党起到了什么作用? 武汉会战对于中国有何意义? 为什么在武汉会战中,有很大的优势,缺依然失陷了,是指挥不当吗? 蒋介石花园口决堤明明损失更大,却还要这么做? 第三次长沙会战获得胜利后对中国有什么利处? ……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历史地图及资料的阅读,分析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的背景,了解这三次会战的经过,理解正面战场三次会战的意义; 2、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基本史实,抗战中国民党爱国将士的事迹,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3、通过综合阅读分析历史资料,评价正面战场,理解正面战场抗战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难点:通过地图、史料分析会战的背景,理解抗战的艰辛性。
5.学习评价设计 1、《同步学练测》第20课内容 2、 UMU在线每日一练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材料】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与日军交战的区域。正面战场是以国民党战场为主体。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先后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发动了全面进攻。国民政府组织了几百万军队在正面与日军对峙,组织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 ——章绍嗣等:《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武汉出版社,1995年 Q:阅读上面的词条,正面战场有哪些特点? (追问:正面战场一定只有国民党军队么?) 梳理正面战场的代表性会战,特别强调平型关大捷 【图】日本历年侵占中国形势图(1937年) Q1:1937年日军对中国侵占在地域上有何特点?日方下一步的战略计划可能会如何安排? 【图】《徐州铁路路线图》 【材料】日本侵略军这时把主力集中指向徐州,更有两个直接的原因:第一,可以打通津浦铁路,使北线和南线的日军连成一片;第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统率的中国军队二十多万人集结在这里,日军认为正是一举围歼中国军队的良机。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Q2: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徐州 台儿庄战役 对战双方+【台儿庄战役图】+过程介绍》 Q3:台儿庄战役获胜原因? 【材料】战后检点战场,掩埋敌尸达数千具之多。敌军总死伤当在两万人以上。坦克车被毁三十余辆,掳获大炮、机枪等战利品不计其数,矶谷师团的主力已被彻底歼灭。台儿庄一役,不特是我国抗战以来一个空前的胜利。 —李宗仁口述 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 台儿庄大捷在国内外激起了强烈反响,它极大的振奋了军心民心,横扫了抗战以来笼罩国内的失败主义情绪,国共两党对此战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英美各国新闻界亦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马振犊《惨胜—抗战正面战场大写意》 Q4:台儿庄战役获胜有何意义? 【花园口决堤】 南京失守前,国民政府迁至重庆,但其军事统帅部的军事委员会及许多重要部门迁至武汉领导抗战。 ——郭汝瑰 黄玉章《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日军大本营陆军部)“攻占汉口作战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 ——〔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武汉已为我抗战之政治经济及资源之中枢,故其得失关系至巨。惟武汉三镇之不易守,而武汉近郊尤以江北方面之无险可守尽人皆知,更以中隔大江,外杂湖沼,尤非可久战之地。”“应战于武汉之远方,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是为上策。”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Q5:中、日双方为什么都如此重视武汉? 武汉市市长吴国桢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保卫大武汉之战……我们的最高战略是在以空间换取时间……我们于人口的疏散、产业的转移、已经做的相当彻底,而且我们还掩护了后方的建设。” ——毛磊等《武汉抗战史要》 蒋介石《为放弃武汉告全国同胞书》: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 日军攻陷武汉后,指挥这次战役的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说:“我并不特别感到高兴。因为,这并不等于我军主力方面的战斗已经完成。” 冈村宁次确实无法特别高兴得起来:这时,日军的兵力已近用尽,他们进攻武汉时沿长江直进,置周围地区于不顾,而中国军队在武汉以外地区仍保持着不少兵力,如南昌、长沙、宜昌及豫南等,对日本侵略者控制武汉构成威胁。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Q6: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的战略局势有何变化? 【地图】大武汉+【图片】万家岭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空军海军表 【材料】武汉市市长吴国桢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保卫大武汉之战……我们的最高战略是在以空间换取时间……我们于人口的疏散、产业的转移、已经做的相当彻底,而且我们还掩护了后方的建设。” ——毛磊等《武汉抗战史要》 Q6: 武汉会战有何意义? 【图】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三次长沙会战国际影响材料 Q7: 从国际影响看,第三次长沙会战有何意义? 【材料】综合分析 Q8: 如何评价正面战场?
板书 一、台儿庄战役(背景、过程、影响) 二、武汉会战(背景、过程、影响)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背景、过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