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2 00:2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以铁路交通视角为例》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正面战场的抗战》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第20课。从课程标准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列举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从基本史实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是十四年抗日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军无条件投降,抗战历时十四年。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指导下,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既独立又协同作战;后期,中国抗战还得到世界反法西斯西同盟的援助,最终取得胜利;中华民族这一旗帜下的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巨大牺牲和贡献。从教材内容看,编者按时序叙述了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这四个关联战役。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著名战役,万家岭大捷是保卫大武汉的经典战役,二者与平型关大捷一道被叶挺将军誉为“鼎足而三,盛名永垂不朽”。第三次长沙会战和豫湘桂战役都是进入相持阶段后的战役。所不同的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相持阶段前期的战争,取得重大胜利,振奋士气,提升中国国际地位;而豫湘桂战役爆发在相持阶段后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出现大溃败,不利于中华民族的抗战。总体来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体现出中国军队视民族存亡为己任、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于历史有很强的好奇心,但其对历史信息的获取途径除课本之外,一般还有课外书和影视剧。后者因史观差异而参差不齐,有的是按唯物史观拍摄,基本反映了客观史实;有的则是歪曲事实的“神剧”。那些将艰难抗战娱乐化的影视剧,往往严重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习本课的一个重要社会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正本清源,认识抗战胜利来之不易,唯物地认识历史。本课涉及到的重要会战地点有台儿庄、徐州、武汉、万家岭、长沙等地,要结合好地图,认识发生的时空,引导学生运用“时空”这个学科工具来认识探讨历史问题。2020年距离1945年有75年的历史,生活在今天和平年代涉世不深的八年级学生理解75年前的事有一定难度,得用适当的文字、数据、图片材料,创设历史情境,“以料证史”、“以史证史”。对史料的分析就是历史解释的过程。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对培养学生学习“证据意识”、“论从史出”等治史方法大有裨益,而且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锻炼了历史洞察、表达等能力。洗雪百年国耻的抗战胜利,是中国军人抛头颅、洒热血,临危不惧和视死如归换来的。这一切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现,是爱国精神的最高表现。所以,学习此课,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到抗战不易,在今天的和平年代,要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落实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万家岭大捷及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的基本史实;正确分析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通过研读材料,理解不同历史解释、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锻炼具体时空下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爱国情感,要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促使学生形成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万家岭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党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抗战。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贼心蓄谋已久——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津浦线英雄永垂不朽——台儿庄战役粤汉线鏖战功不可没——1.粤汉线保卫大武汉;2.南浔线万家岭大捷;3.粤汉线第三次长沙会战捍卫主权,坚持抗战任重道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出示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的地图引入新课 识别三个历史事件,并能从中找出主要铁路线。 结合史实,形成认识:近代日军侵华战事都跟一种近代重要的交通——铁路有关。
一、贼心蓄谋已久——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 用一段日本帝国主义企图通过占领中国铁路来达到侵略和维护侵略利益的目的的材料。在日军看来,可以利用铁路,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财富,还可以控制铁路沿线的地方,把它们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材料的解读:日军通过控制铁路以达到侵略中国的目的。 交代本课所学重要战役都与铁路线密切相关。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
二、津浦线上英雄永垂不朽——台儿庄战役 通过观察图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937—1945年)》,找出中国大陆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主要铁路线,可以看出日军希望通过控制中国的铁路交通线从而达到侵略中国的目的。 图一 2. 通过观察图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937—1945年)》,从津浦线上找出台儿庄、徐州,并思考其战略地位。找到津浦铁路、胶济铁路的位置。3. 通过出示池峰城师长肖像、中国和日本军队各自不同立场对台儿庄战役的文字记录,用史料实证表明:两段立场不一的材料,都体现出中国军人的爱国、视死如归的精神。 1.学生识别地图上重要铁路线、重要战役地点。2.阅读文字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1.学习历史,知道史实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至关重要的。台儿庄及徐州都位于津浦线上。徐州更是处于津浦线和陇海线的交汇处。了解台儿庄和徐州的战略地位,才能理解日军的作战意图,以及了解中国军队的反应。由此引出徐州会战期间著名的“台儿庄战役”。落实学生时空观。2.通过出示池峰城师长、中国和日本军队各自对台儿庄战役的文字记录,用史料实证表明:两段立场不一的材料,都体现出中国军人的爱国、视死如归的精神。落实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素养。
三、粤汉线鏖战功不可没——1.粤汉线保卫大武汉 1.通过观察图一及阅读关于武汉在抗战期间的地位的材料,知道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作为铁路线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连接点,九省通衢。战略地位重要。日军计划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控制武汉,尤其是达到政治上逼迫国民政府投降的目的。 1.阅读地图,提炼武汉、平汉铁路、粤汉铁路等地理位置重要的信息。 通过阅读关于武汉历史地位的材料,了解武汉保卫战的历史意义。落实学生时空观。
三、粤汉线鏖战功不可没——2.南浔线万家岭大捷 1.通过观察图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937—1945年)》。武汉会战期间,日军企图打通南浔线(九江到南昌),将长江流域的九江与南昌连接。为了保卫南浔线,在万家岭地区,中国守军与日军进行了殊死较量。2. 【观看视频】《万家岭大捷》3. 万家岭战役粉碎了日军控制南浔线的目的。但是整个战局对武汉不利。为避免更大的损失。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武汉会战从1938.6——10月,历时4个多月。日军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1.阅读地图,找到万家岭。2.观看视频并就视频谈谈自己的感想。 通过观看万家岭大捷视频,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万家岭大捷、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被叶挺将军誉为了叶挺将军誉为“鼎足而三,盛名永垂不朽”。使学生了解中国军人作战作战意图及勇敢精神。落实时空观和家国情怀。
三、粤汉线鏖战功不可没——3.粤汉线第三次长沙会战 1.通过观察图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937—1945年)》,在地图中找到长沙、武昌、广州、粤汉铁路的位置。2.阅读关于长沙的战略地位的材料。3.出示关于第三次长沙会战参战军人的家书、中国军队对日军作战和日军对英国军队作战的结果对比材料,体现出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1.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知道长沙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阅读材料,知道国际战场上日军作战战况,以彰显中国军队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国际国内意义。 1.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如果控制长沙和粤汉铁路,日军可以遏制中国政府的经济、军事命脉,政治上逼迫国民政府投降。所以长沙战略地位重要。1938年秋,日军从海上登陆广州,广州失陷,武汉失守,为了打通粤汉铁路,日军连续发动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间是1941.12——1942.1。这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前期重要的一战,也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仗。落实学生时空观。2. 通过阅读家书,感受作为中国军人的方师长也是普通人,也是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子者,方师长已经预料到长沙之战可能会战死沙场,战前写下遗书,交代后事,让家人对自己去世后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叮嘱妻子不要悲伤。当国家面临外来入侵时,军人的选择只能是战场!以方师长为代表的中国军人舍小家顾大家,先有国才有家,捍卫民族利益。落实学生家国情怀。3.通过对比日军与中国军队和英国军队作战的不同结果,看出中国军队和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落实学生家国情怀。
四、捍卫主权,坚持抗战任重道远 1. 观察图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937—1945年)》,根据图例找出1943——1945年中国军队反击日军的会战。请观察这几次会战日军的战果。豫中会战(1944.4—6)、河南全境沦陷,打通平汉铁路。长衡会战(1944.5—8)长沙、衡阳失陷,打通粤汉铁路。桂柳会战(1944.9-12)桂林、柳州失陷,打通湘桂铁路。这3次会战被统称为豫湘桂战役。日军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再次体现了日军重视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线达到对中国实施全面侵略的目的。到此,中国丧失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大片领土。2.阅读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对待抗战的政策变化导致正面战场大面积溃败的材料。 1.阅读材料,提炼信息:正面战场大面积溃败,日军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 1.通过阅读地图和史料,使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战略导致正面战场大面积溃败。引发学生思考,抗战的前途在哪里?——抗战相持阶段,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落实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2. 通过观察图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937—1945年)》,落实中日主要会战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时空观。并且通过地图能读出1943—1945年间三次会战的信息,学生知道日军的进攻围绕打通中国主要交通线,凸显了铁路交通线的控制权与战争胜负有密切关联。落实学生历史解释。3. 通过分析本课所学战争及认真观看地图,学生能理解铁路控制权与战争之间的关系。一个民族只有实现独立,才能捍卫主权。为了捍卫主权,必须实现独立。落实学生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 出示一段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军史研究所研究员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评价的材料,说明正面战场的抗战是值得肯定的。 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学生谈感受。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意识到中华民族在面临日寇入侵时,千千万万普通的中国军人抛头颅洒热血,与日寇厮杀,捍卫民族利益。一寸山河一寸血,他们是民族英雄,永垂不朽!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先人,创造性地努力学习、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落实学生家国情怀。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