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张PPT)
人教七上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上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范围:第三单元(1-3单元古诗文名著)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示例】润湿、沐浴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学习与成长”主题活动,小雨和小雯邀请你参加。
1.(2分)成长需要学习,学习促进成长。下面是小雨查阅到的资料,
请你帮他完善。
“需”,甲骨文为“ ”,字形是人身上往下滴水,表示__________
__________之意,是“濡”的本字。当一个人年幼时,称作“孺”;当一
个人“沐浴”了学识、德行,称作“儒”;当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时,称作“懦”。
【示例】内心害怕不安
2.(2分)根据上述资料,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
①相____以沫 ②温文____雅
③____弱无能 ④妇____皆知
濡
儒
懦
孺
3.(2分)学与思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丰盈精神,快乐成长。
小雯想从下面的句子中分别选出反映“学”和“思”的对联,请你帮她按
上下联的顺序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日省渐知功与过 ②感慨人无再少年 ③冬去春来年年有
④常思愈辨是与非 ⑤庆幸花有重开时 ⑥求知如大海纳流
⑦好学如春风采蜜 ⑧日新月异步步高
学:______ 思:______
⑦⑥
①④
4.(3分)同桌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小雨想做“小老师”给他讲解,可
好朋友小亮觉得这会影响小雨的学习。请你化身小雨,结合图中内容
对他进行劝说,做到有理有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小亮,你担心我的学习我很理解,但是科学研究显示,
学生通过听讲、阅读、听与看吸收的学习内容加到一起都不到百分之
四十,而通过转教别人的方式,学习内容的吸收率可达到百分之九十,
这说明我做“小老师”,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起到高效复习巩固
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5.(3分)小雨在活动中写了如下感悟,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忙修改。
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学以致用,躬行不怠”,
才能切实获得成长。学习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
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承受挫折,在各种磨lì中锻造本领。只要经历
得多一些、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就能够避免不陷入少知而迷、
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够切实将一切理论转化为自身能力。
(1)(2分)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怠( ) 磨lì( )
dài
砺
(2)(1分)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删去“避免”后的“不”
6.(8分)小雯在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两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
将其补充完整。
诗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有思乡怀人之音响起。王湾羁居他乡,
用“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表达对故
乡的思念;李益在边塞登楼远望,凄凉幽怨的笛声陡然唤醒他“
③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思乡之情;李白对朋友更是
情谊浓厚,他用“夜发清溪向三峡,④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相距
越来越远的朋友的思念;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以陶渊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不知何处吹芦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明为典故,用“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表现自己在战乱中
的凄清境况。
诗歌是一幅壮美的画,总有仁人志士的风骨显扬。曹操面对大海
的壮丽景象,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⑦__________,若出其里”展
现自己的阔大胸襟;《〈论语〉十二章》中,⑧“____________”告诫
我们要广泛学习,坚定志向。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星汉灿烂
博学而笃志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
宿牛群头
胡 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 供晚厨。
【注释】 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诗人自己。
7.(2分)《宿牛群头》中的“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两句
借干枯的树木抒情,《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8.(2分)《天净沙·秋思》中“古道西风瘦马”一句中的“瘦”字用得极
妙,由马之瘦衬出其人之瘦,可以看出作者旅途之艰辛。《宿牛群头》
中也有这样表现力强的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填“茁”或“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茁【示例二】满
【示例一】“茁”字有“茁壮”的意思,用
来修饰蘑菇,写出蘑菇长得旺盛,体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诗
人的愉悦之情和对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示例二】“满”是
“装满”的意思,蘑菇把箩筐装得满满当当,形象地写出雨后蘑菇长势
旺盛、繁多,体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诗人的愉悦之情和对充
满生机的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A)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
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普少习吏事,寡学术,(B)为相,太祖 常劝(C)读
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hé)户启箧 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 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释】 ①普:赵普,北宋初年宰相。②太祖:宋太祖赵匡胤。
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ɡ):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等去世。
. .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现代汉语组词法: 不亦乐乎 (1)______
参考成语法:日进斗金 吾日三省吾身 (2)______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普少习吏事 (3)____________
查阅词典法:①放下,舍弃; ②消除,解脱;③解说,解释 手不释卷 (4)______
(填汉字)
快乐
每天
年幼,年轻
放下
10.(2分)请将“以”“而”“及”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而
及
以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断两处)。
既 薨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则《论 语》 二 十 篇 也
[答案] 既 薨 /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 则《论 语》二 十 篇 也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到(他)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像流水一样快速。
13.(4分)《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的论述。请结合
【乙】文简要分析赵普在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两方面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学习态度:从他“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可见他
是一个态度专注且能够持之以恒的人。(2分)②修身做人:从他年少
时“寡学术”,后来在太祖的劝说下发奋读书,可见他是一个能虚心接
受别人的建议,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人。(2分)
[解析] 附【乙】文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的事务,但学问不多,等到担任宰相,太祖
经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他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家后,闭门打
开书箱取出书来,阅读一整天。等到(他)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
断像流水一样快速。(他)去世以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看,是《论
语》二十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照进心灵的那束光
何春奎
①人的名字与其性格、个性似乎有着天然的正相关。一次在楼顶纳
凉,我望着星空发呆,父亲忽然很正式地对我说:“奎儿,你可以自己
改名字。”我不知道父亲的意图,现在想来应该是“奎”与天上的星宿有
关,每天呆呆望着星星的我性格死板、不善交流。然而,奎星又是掌管
文脉的,父亲又很矛盾——既希望我改善性格,又期望我读书成才。
②就是这样一个呆板少年,却有幸被朱老师的那束光照亮着、温
暖着。朱老师名文刚,富有文气、为人刚直,这是我根据他名字做的
一番理解。
③我与朱老师相遇在37年前的那个9月。朱老师师范毕业分配到乡
村,教我们班的语文,斯斯文文,讲课很有节奏。他的板书规整美观,
作业本上每条批语都一丝不苟。数年前整理老屋,意外发现上学时的
作业本,每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虽然稚嫩但有棱有角,那一定是受
了朱老师的影响。我曾一度怀疑上面的字迹是不是出自我手,因为毕
业后我的字反而变得轻浮又潦草起来。
④那时下午的课外活动有一个半小时,同学之间互相“串门”成了
风气。一次,一个同学邀请我们去他家取东西,没想到走着走着玩兴
上来了,回到学校时已经快到晚自习时间了。校长把我们拦在校门口,
警告我们明天要处分。我们吓坏了,有人甚至啜泣起来。朱老师从寝
室出来,轻声细语地问明情况,让我们先回到教室学习。第二天班主
任只是批评了我们一番,他说“朱老师可是向校长下了保证的”。
⑤朱老师的寝室就在校门旁,原来是个杂物间,小得只能放一张
床、一套桌凳,腾挪的空间很少,但朱老师永远将屋子收拾得整整齐
齐、井井有条。回到寝室,朱老师便端坐在方凳上,备课、读书、批
改作业、练习书法。有时午饭时间,我端着饭盒路过朱老师寝室,透
着玻璃就能望见他用功的背影。
⑥一次上学途中,后面传来自行车的铃声和招呼声,同行伙伴对
我说“有人叫你”。回头一看,朱老师骑着自行车,微笑着招呼我,说
顺路带我去学校。在一阵羡慕的眼光中,我跳上后座,坐着朱老师的
自行车风一样地到了学校。现在都觉得奇怪,坑洼的土马路上,为何
一点都感觉不到颠簸呢?
⑦有时也莫名于为什么朱老师对我这么好——我第一次看到朱老
师穿着一双灰黄的凉鞋站在讲台上时,就觉得他很和蔼、帅气;我的
成绩从班级中下游跻身到前四名,我知道这离不开朱老师的鼓励;学
校不让朱老师教语文,改让他教地理后,朱老师噙泪解释的无措模样,
让偶然看到的我感觉无助和心痛……
⑧后来,区中学缺少美术教师,有书法、绘画特长的朱老师被调
去了。校门口的寝室空了起来,每每经过那里,我都会望上一望,但
只见到蛛网横陈。
⑨初中毕业,我考入家人期望的中师。一次经过区中学,想起好
久不见的朱老师,几经打听终于在一间小青瓦房里见到了他。那时,
朱老师正挥汗如雨地练习书法,听说我考上了中师,瘦削的脸上满是
笑容。“你站上了一个新台阶。”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我,“千万不要被别
人的一些言语所左右,学习方面一刻也不能放松。”
⑩区中学一别,我与朱老师再没有见面,只是听说他调进了县城
中学,然后是省城一所中学。几年前,无意间网络搜索,得知朱老师
已经举办了多场书法、美术作品展,在省城艺术界很是出名。我师范
毕业后,也试着走上了朱老师曾经走过的路,探索那条属于自己的教
育道路。
朱老师只教过我一年多,但照进少年心中的那缕亮光,却足以
温暖我的一生。
(选自《中国教师报》2023年9月6日,有删改)
14.(2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项是( )
C
A. 第②段画线句是下文的总领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点明文章的
主题。
B. 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疑问句式,侧面写出“我”当时坐在朱老师自行车
后座时的欢快心情。
C. 第⑦段画线句说明“我”始终不理解朱老师对“我”这么好的原因。
D. 第⑨段画线句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表现了朱老师听说“我”
考上中师后的喜悦心情。
[解析] C项,“我始终不理解”表述有误。
15.(2分)文章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请以其中一处为例说说这样写
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数年前整理老屋,意外发现上学时的作业本,每个字
都写得工工整整。”作用:通过“我”作业本上的每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
表明“我”在学习上受到朱老师的影响之大,从侧面烘托了朱老师一丝
不苟的教学态度。【示例二】“校长把我们拦在校门口,警告我们明天
要处分。我们吓坏了,有人甚至啜泣起来。”作用:通过描写校长的严
厉,衬托出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宽容。(共2分。找出原文语
句1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6.(3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寓意着希望,象征着未来。(1分)题目中的“那束光”,是指
朱老师富有文气的气质,和蔼刚直的为人,对学生的关爱和宽容,一
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教育事业的热爱。(1分)《照进心灵的那束光》
是指朱老师的言行温暖、激励、影响着“我”,引导“我”探索属于自己
的教育道路。(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花 园
汪曾祺
①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②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③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几进,是灰青色与褐色的。我自小养育于这
种安定与寂寞里。报春花开放在这种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致被晒得那
么多粉。
④曾祖留下的则几乎是黑色的,一种类似眼圈上的黑色,里面充
满了影子。这些影子足以使供在神龛前的花消失。晚间点上灯,我们
常觉那些布灰布漆的大柱子一直伸拔到无穷高处。神堂屋里总挂一只
鸟笼,我相信即是现在也挂一只的。那只青裆子(一种鸟)永远眯着
眼假寐。只有巳时将尽,它唱一会儿,洗个澡,抖下一团小雾,再伸
展到廊内片刻的夕阳光影里。
⑤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⑥“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
吧。有时什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
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
能听得见。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
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⑦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难闻得很。沾上身了,不要用手
指去拈,用刷子刷。这种籽儿有带钩儿的毛,讨嫌死了。至今我不能
忘记它:因为我急于要捉住那个“都溜”(一种蝉,叫的最好听),我
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啪,得了。
可是回去,我一身都是那种臭玩意。想想我捉过多少“都溜”!
⑧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
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除了苏东坡和
米南宫,还有许多济颠和尚说的话,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
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
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
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
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
蟀还没喂呢,于是赶紧回家。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
都要分给它一点。正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
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一捉蟋蟀,那就整个园子都得翻个身。
我最怕翻出那种软软的鼻涕虫。可是堂弟有的是办法,撒一点盐,它
立刻就化成一摊水了。
⑨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我觉得它在花朵上
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逗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
当作窠的。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
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
来的旁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
找到我掘的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气。
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
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
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休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
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
⑩我们那里有这么个风俗,谁拿着掐来的花在街上走,是可以抢
的,表姐姐们每带了花回去,必是坐车。她们一来,都得上园里看看,
有什么花开得正好,有时竟是特地为花来的。掐花的自然又是我。我
乐于干这项差事。爬在海棠树上,梅树上,碧桃树上,丁香树上,听
她们在下面说:“这枝,唉,这枝这枝,再过来一点,弯过去的,喏,
唉,对了对了!”冒一点险,用一点力,总给办到。
有时我也贡献一点意见,以为某枝已经盛开,不两天就全落在台布上
了,某枝花虽不多,样子却好。有时我跟她们一道回去,路上看见有
人看过这些花一眼,心里非常高兴。
(选自《汪曾祺散文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7.(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A.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童年时捉蟋蟀、喂蟋蟀、逗弄土蜂、院子里掐花
等几件趣事。
B. 第⑧段中“我”与父亲的交流场景,感受到了父子间默契无言的交流
及父子之情,更从侧面烘托出花园留给“我”记忆的美好。
C. 全文通过对花园生活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
D. 文章语言明白如话,令人感到朴素而不呆板,自然本色,舒爽清新。
[解析] C项,全文通过对花园生活的回忆,表现的是作者对花园的留
恋及对童年生活的追忆。
18.(3分)选文题为《花园》,但开头却写了整个家的情况,似与“花
园”无关。这一部分可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以删去。(1分)开头写家的情况是为了引出下文对花园的回
忆(1分);家在“我”的记忆里颜色是深沉的、黑色的,与花园给“我”
的印象是最亮的、红色的形成对比,突出花园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
乐(1分)。
19.(3分)按要求赏析语句。
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
追着扑。(从动作描写或句式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这句话运用“掏、扒、灌、蹦、扑”一系列动词(1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捉蟋蟀时的过程和情态,富有情趣(1分),表
现了童年在花园中的快乐(1分)。【示例二】这句话运用短句
(1分),节奏短促、简洁明快、活泼有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捉
蟋蟀时的过程和情态,富有情趣(1分),表现了童年在花园中的快乐
(1分)。
20.(3分)仿照示例,给文中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
【原文】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
嚯,蹦出来了。
【朗读设计】朗读时,“听,哪里”可以轻读,“这儿了”可以重读,
读出“我”认真聆听的状态和发现蟋蟀时的惊喜;整句话可以用欢快的
语气朗读,表现出“我”一心扑在游戏中的童真童趣。
【原文】这枝,唉,这枝这枝,再过来一点,弯过去的,喏,唉,
对了对了!
【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朗读时第一个“唉”可以轻读,读出可惜的感觉
(1分);第二个“唉”可以重读,读出认同、欣喜的感觉(1分)。整
句话可以用充满期待的语气朗读,表现出表姐姐们在花下指导“我”掐
花时的迫不及待。(1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3题。
【甲】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
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
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
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
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
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乙】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
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
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
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
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
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
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
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
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
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21.(2分)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C
A. 【甲】文主要讲的是父亲逼“我”背诵《鉴略》的过程以及“我”的痛
苦感受。
B. 从【甲】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C. 【乙】文选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美
女蛇的故事只是为了增添文章的神秘色彩。
D. 【乙】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我”的教训是: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
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解析] C项,美女蛇的故事还能说明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也
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2.(2分)【甲】文中的“我”为什么会感到“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
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因为看戏前“我”突然被父亲逼迫背书而导致看戏的兴致消失殆尽。(2分,意对即可)
23.(4分)请你从儿童的角度,简要评价【甲】文中的“父亲”和【乙】
文中的“长妈妈”不同的教育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中的父亲让童年鲁迅在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先
去背书,用自己的专制遏制了儿童的天性。(2分)【乙】文中的长妈
妈虽然没有什么文化,甚至还有点迷信,但她的朴实、善良却对童年
的鲁迅影响很大,让他保持了儿童的天性。(2分)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4.(5分)味道,不仅仅是指舌尖上能够感受到的那些味道。人生百
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听、所见、所想,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
特殊的味道。班级正在为以“味道”为主题的黑板报征稿,请你从下面
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积极投稿。
任务一:鲜果的味道、点心的味道、菜肴的味道,总会让你念念
不忘,请你选择一种,为它写一段推介语。(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这款月饼细腻的口感,香醇的味道,让人品尝后无不为
之倾倒,它的香气、口感与独特的风味,让人回味无穷。一旦品尝便
难以忘怀。
任务二:“味道”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请写一首小诗与同
学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十五圆圆的月亮含羞地远探/看元宵佳节彩灯高悬/烟花
在天空写满了光辉/喜庆的人间热闹非凡/活泼的少年们流连灯前/如花
的倒影让人沉醉/家乡的味道萦绕心间
25.(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成长的路上,有美不胜收的四时景物,有真挚动人的温
暖亲情,有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你感受到了吗?请以《成长路上,
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一个人要想进步,必须善于学习。孔子说:“三人行,必
有我师焉。”其实,宇宙万物,皆可为师。以书为师,可以丰富学识;
以人为师,可以完善自己;以自然为师,可以获取智慧;以社会为师,
可以增长阅历……请将《____也是我的老师》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
一篇作文。
任务三:在成长的路上,一路有你。你有不同的名字:父母、师
长、朋友……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
于 500 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
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 作文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第三单元检测02
范围:第三单元(1-3单元古诗文名著)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学习与成长”主题活动,小雨和小雯邀请你参加。
1.(2分)成长需要学习,学习促进成长。下面是小雨查阅到的资料,
请你帮他完善。
“需”,甲骨文为“ ”,字形是人身上往下滴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意,是“濡”的本字。当一个人年幼时,称作“孺”;当一个人“沐浴”了学识、德行,称作“儒”;当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称作“懦”。
2.(2分)根据上述资料,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
①相____以沫 ②温文____雅
③____弱无能 ④妇____皆知
3.(2分)学与思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丰盈精神,快乐成长。小雯想从下面的句子中分别选出反映“学”和“思”的对联,请你帮她按上下联的顺序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日省渐知功与过 ②感慨人无再少年 ③冬去春来年年有④常思愈辨是与非 ⑤庆幸花有重开时 ⑥求知如大海纳流⑦好学如春风采蜜 ⑧日新月异步步高
学:______ 思:______
4.(3分)同桌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小雨想做“小老师”给他讲解,可好朋友小亮觉得这会影响小雨的学习。请你化身小雨,结合图中内容对他进行劝说,做到有理有据。
5.(3分)小雨在活动中写了如下感悟,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忙修改。
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学以致用,躬行不怠”,才能切实获得成长。学习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承受挫折,在各种磨lì中锻造本领。只要经历得多一些、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就能够避免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够切实将一切理论转化为自身能力。
(1)(2分)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怠( ) 磨lì( )
(2)(1分)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8分)小雯在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两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其补充完整。
诗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有思乡怀人之音响起。王湾羁居他乡,用“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李益在边塞登楼远望,凄凉幽怨的笛声陡然唤醒他“③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思乡之情;李白对朋友更是情谊浓厚,他用“夜发清溪向三峡,④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相距越来越远的朋友的思念;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以陶渊明为典故,用“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表现自己在战乱中的凄清境况。
诗歌是一幅壮美的画,总有仁人志士的风骨显扬。曹操面对大海的壮丽景象,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⑦__________,若出其里”展现自己的阔大胸襟;《〈论语〉十二章》中,⑧“____________”告诫我们要广泛学习,坚定志向。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
宿牛群头
胡 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 供晚厨。
【注释】 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诗人自己。7.(2分)《宿牛群头》中的“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两句借干枯的树木抒情,《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8.(2分)《天净沙·秋思》中“古道西风瘦马”一句中的“瘦”字用得极妙,由马之瘦衬出其人之瘦,可以看出作者旅途之艰辛。《宿牛群头》中也有这样表现力强的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填“茁”或“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A)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普少习吏事,寡学术,(B)为相,太祖 常劝(C)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hé)户启箧 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 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释】 ①普:赵普,北宋初年宰相。②太祖:宋太祖赵匡胤。
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ɡ):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等去世。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现代汉语组词法: 不亦乐乎 (1)______
参考成语法:日进斗金 吾日三省吾身 (2)______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普少习吏事 (3)____________
查阅词典法:①放下,舍弃; ②消除,解脱;③解说,解释 手不释卷 (4)______ (填汉字)
10.(2分)请将“以”“而”“及”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断两处)。
既 薨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则《论 语》 二 十 篇 也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13.(4分)《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的论述。请结合【乙】文简要分析赵普在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两方面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照进心灵的那束光
何春奎
①人的名字与其性格、个性似乎有着天然的正相关。一次在楼顶纳凉,我望着星空发呆,父亲忽然很正式地对我说:“奎儿,你可以自己改名字。”我不知道父亲的意图,现在想来应该是“奎”与天上的星宿有关,每天呆呆望着星星的我性格死板、不善交流。然而,奎星又是掌管文脉的,父亲又很矛盾——既希望我改善性格,又期望我读书成才。
②就是这样一个呆板少年,却有幸被朱老师的那束光照亮着、温暖着。朱老师名文刚,富有文气、为人刚直,这是我根据他名字做的一番理解。
③我与朱老师相遇在37年前的那个9月。朱老师师范毕业分配到乡村,教我们班的语文,斯斯文文,讲课很有节奏。他的板书规整美观,作业本上每条批语都一丝不苟。数年前整理老屋,意外发现上学时的作业本,每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虽然稚嫩但有棱有角,那一定是受了朱老师的影响。我曾一度怀疑上面的字迹是不是出自我手,因为毕业后我的字反而变得轻浮又潦草起来。
④那时下午的课外活动有一个半小时,同学之间互相“串门”成了风气。一次,一个同学邀请我们去他家取东西,没想到走着走着玩兴上来了,回到学校时已经快到晚自习时间了。校长把我们拦在校门口,警告我们明天要处分。我们吓坏了,有人甚至啜泣起来。朱老师从寝室出来,轻声细语地问明情况,让我们先回到教室学习。第二天班主任只是批评了我们一番,他说“朱老师可是向校长下了保证的”。
⑤朱老师的寝室就在校门旁,原来是个杂物间,小得只能放一张床、一套桌凳,腾挪的空间很少,但朱老师永远将屋子收拾得整整齐齐、井井有条。回到寝室,朱老师便端坐在方凳上,备课、读书、批改作业、练习书法。有时午饭时间,我端着饭盒路过朱老师寝室,透着玻璃就能望见他用功的背影。
⑥一次上学途中,后面传来自行车的铃声和招呼声,同行伙伴对我说“有人叫你”。回头一看,朱老师骑着自行车,微笑着招呼我,说顺路带我去学校。在一阵羡慕的眼光中,我跳上后座,坐着朱老师的自行车风一样地到了学校。现在都觉得奇怪,坑洼的土马路上,为何?
⑦有时也莫名于为什么朱老师对我这么好——我第一次看到朱老师穿着一双灰黄的凉鞋站在讲台上时,就觉得他很和蔼、帅气;我的成绩从班级中下游跻身到前四名,我知道这离不开朱老师的鼓励;学校不让朱老师教语文,改让他教地理后,朱老师噙泪解释的无措模样,让偶然看到的我感觉无助和心痛……
⑧后来,区中学缺少美术教师,有书法、绘画特长的朱老师被调去了。校门口的寝室空了起来,每每经过那里,我都会望上一望,但只见到蛛网横陈。
⑨初中毕业,我考入家人期望的中师。一次经过区中学,想起好久不见的朱老师,几经打听终于在一间小青瓦房里见到了他。那时,朱老师正挥汗如雨地练习书法,听说我考上了中师,瘦削的脸上满是笑容。“你站上了一个新台阶。”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我,“千万不要被别人的一些言语所左右,学习方面一刻也不能放松。”
⑩区中学一别,我与朱老师再没有见面,只是听说他调进了县城中学,然后是省城一所中学。几年前,无意间网络搜索,得知朱老师已经举办了多场书法、美术作品展,在省城艺术界很是出名。我师范毕业后,也试着走上了朱老师曾经走过的路,探索那条属于自己的教育道路。
朱老师只教过我一年多,但照进少年心中的那缕亮光,却足以温暖我的一生。
(选自《中国教师报》2023年9月6日,有删改)
14.(2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画线句是下文的总领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点明文章的主题。
B. 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疑问句式,侧面写出“我”当时坐在朱老师自行车后座时的欢快心情。
C. 第⑦段画线句说明“我”始终不理解朱老师对“我”这么好的原因。
D. 第⑨段画线句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表现了朱老师听说“我”考上中师后的喜悦心情。
15.(2分)文章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请以其中一处为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3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花 园
汪曾祺
①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②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③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几进,是灰青色与褐色的。我自小养育于这种安定与寂寞里。报春花开放在这种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致被晒得那么多粉。
④曾祖留下的则几乎是黑色的,一种类似眼圈上的黑色,里面充满了影子。这些影子足以使供在神龛前的花消失。晚间点上灯,我们常觉那些布灰布漆的大柱子一直伸拔到无穷高处。神堂屋里总挂一只
鸟笼,我相信即是现在也挂一只的。那只青裆子(一种鸟)永远眯着眼假寐。只有巳时将尽,它唱一会儿,洗个澡,抖下一团小雾,再伸展到廊内片刻的夕阳光影里。
⑤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⑥“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有时什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见。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⑦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难闻得很。沾上身了,不要用手指去拈,用刷子刷。这种籽儿有带钩儿的毛,讨嫌死了。至今我不能
忘记它:因为我急于要捉住那个“都溜”(一种蝉,叫的最好听),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啪,得了。可是回去,我一身都是那种臭玩意。想想我捉过多少“都溜”!
⑧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除了苏东坡和米南宫,还有许多济颠和尚说的话,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呢,于是赶紧回家。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给它一点。正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一捉蟋蟀,那就整个园子都得翻个身。我最怕翻出那种软软的鼻涕虫。可是堂弟有的是办法,撒一点盐,它立刻就化成一摊水了。
⑨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我觉得它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逗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当作窠的。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气。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休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
⑩我们那里有这么个风俗,谁拿着掐来的花在街上走,是可以抢的,表姐姐们每带了花回去,必是坐车。她们一来,都得上园里看看,有什么花开得正好,有时竟是特地为花来的。掐花的自然又是我。我乐于干这项差事。爬在海棠树上,梅树上,碧桃树上,丁香树上,听她们在下面说:“这枝,唉,这枝这枝,再过来一点,弯过去的,喏,唉,对了对了!”冒一点险,用一点力,总给办到。有时我也贡献一点意见,以为某枝已经盛开,不两天就全落在台布上了,某枝花虽不多,样子却好。有时我跟她们一道回去,路上看见有人看过这些花一眼,心里非常高兴。
(选自《汪曾祺散文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7.(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童年时捉蟋蟀、喂蟋蟀、逗弄土蜂、院子里掐花等几件趣事。
B. 第⑧段中“我”与父亲的交流场景,感受到了父子间默契无言的交流及父子之情,更从侧面烘托出花园留给“我”记忆的美好。
C. 全文通过对花园生活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
D. 文章语言明白如话,令人感到朴素而不呆板,自然本色,舒爽清新。
18.(3分)选文题为《花园》,但开头却写了整个家的情况,似与“花园”无关。这一部分可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分)按要求赏析语句。
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从动作描写或句式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分)仿照示例,给文中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
【原文】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
【朗读设计】朗读时,“听,哪里”可以轻读,“这儿了”可以重读,读出“我”认真聆听的状态和发现蟋蟀时的惊喜;整句话可以用欢快的语气朗读,表现出“我”一心扑在游戏中的童真童趣。
【原文】这枝,唉,这枝这枝,再过来一点,弯过去的,喏,唉,对了对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3题。
【甲】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乙】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21.(2分)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主要讲的是父亲逼“我”背诵《鉴略》的过程以及“我”的痛苦感受。
B. 从【甲】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C. 【乙】文选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美女蛇的故事只是为了增添文章的神秘色彩。
D. 【乙】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我”的教训是: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22.(2分)【甲】文中的“我”为什么会感到“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3.(4分)请你从儿童的角度,简要评价【甲】文中的“父亲”和【乙】文中的“长妈妈”不同的教育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4.(5分)味道,不仅仅是指舌尖上能够感受到的那些味道。人生百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听、所见、所想,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特殊的味道。班级正在为以“味道”为主题的黑板报征稿,请你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积极投稿。
任务一:鲜果的味道、点心的味道、菜肴的味道,总会让你念念不忘,请你选择一种,为它写一段推介语。(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味道”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请写一首小诗与同学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25.(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成长的路上,有美不胜收的四时景物,有真挚动人的温暖亲情,有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你感受到了吗?请以《成长路上,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一个人要想进步,必须善于学习。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实,宇宙万物,皆可为师。以书为师,可以丰富学识;
以人为师,可以完善自己;以自然为师,可以获取智慧;以社会为师,可以增长阅历……请将《____也是我的老师》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在成长的路上,一路有你。你有不同的名字:父母、师长、朋友……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 500 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2024版七上语文第三单元检测02
范围:第三单元(1-3单元古诗文名著)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学习与成长”主题活动,小雨和小雯邀请你参加。
1.(2分)成长需要学习,学习促进成长。下面是小雨查阅到的资料,
请你帮他完善。
“需”,甲骨文为“ ”,字形是人身上往下滴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意,是“濡”的本字。当一个人年幼时,称作“孺”;当一个人“沐浴”了学识、德行,称作“儒”;当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称作“懦”。
【示例】润湿、沐浴
【示例】内心害怕不安
2.(2分)根据上述资料,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
①相____以沫 ②温文____雅
③____弱无能 ④妇____皆知
濡
儒
懦
孺
3.(2分)学与思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丰盈精神,快乐成长。小雯想从下面的句子中分别选出反映“学”和“思”的对联,请你帮她按上下联的顺序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日省渐知功与过 ②感慨人无再少年 ③冬去春来年年有④常思愈辨是与非 ⑤庆幸花有重开时 ⑥求知如大海纳流⑦好学如春风采蜜 ⑧日新月异步步高
学:______ 思:______
⑦⑥
①④
4.(3分)同桌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小雨想做“小老师”给他讲解,可好朋友小亮觉得这会影响小雨的学习。请你化身小雨,结合图中内容对他进行劝说,做到有理有据。
【示例】小亮,你担心我的学习我很理解,但是科学研究显示,学生通过听讲、阅读、听与看吸收的学习内容加到一起都不到百分之四十,而通过转教别人的方式,学习内容的吸收率可达到百分之九十,这说明我做“小老师”,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起到高效复习巩固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5.(3分)小雨在活动中写了如下感悟,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忙修改。
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学以致用,躬行不怠”,才能切实获得成长。学习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承受挫折,在各种磨lì中锻造本领。只要经历得多一些、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就能够避免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够切实将一切理论转化为自身能力。
(1)(2分)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怠( ) 磨lì( )
(2)(1分)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dài
砺
删去“避免”后的“不”
6.(8分)小雯在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两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其补充完整。
诗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有思乡怀人之音响起。王湾羁居他乡,用“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李益在边塞登楼远望,凄凉幽怨的笛声陡然唤醒他“③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思乡之情;李白对朋友更是情谊浓厚,他用“夜发清溪向三峡,④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相距越来越远的朋友的思念;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以陶渊明为典故,用“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表现自己在战乱中的凄清境况。
诗歌是一幅壮美的画,总有仁人志士的风骨显扬。曹操面对大海的壮丽景象,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⑦__________,若出其里”展现自己的阔大胸襟;《〈论语〉十二章》中,⑧“____________”告诫我们要广泛学习,坚定志向。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不知何处吹芦管
思君不见下渝州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星汉灿烂
博学而笃志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
宿牛群头
胡 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 供晚厨。
【注释】 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诗人自己。7.(2分)《宿牛群头》中的“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两句借干枯的树木抒情,《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桥流水人家
8.(2分)《天净沙·秋思》中“古道西风瘦马”一句中的“瘦”字用得极妙,由马之瘦衬出其人之瘦,可以看出作者旅途之艰辛。《宿牛群头》中也有这样表现力强的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填“茁”或“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茁【示例二】满
【示例一】“茁”字有“茁壮”的意思,用
来修饰蘑菇,写出蘑菇长得旺盛,体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诗
人的愉悦之情和对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示例二】“满”是
“装满”的意思,蘑菇把箩筐装得满满当当,形象地写出雨后蘑菇长势
旺盛、繁多,体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诗人的愉悦之情和对充
满生机的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A)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普少习吏事,寡学术,(B)为相,太祖 常劝(C)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hé)户启箧 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 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释】 ①普:赵普,北宋初年宰相。②太祖:宋太祖赵匡胤。
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ɡ):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等去世。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现代汉语组词法: 不亦乐乎 (1)______
参考成语法:日进斗金 吾日三省吾身 (2)______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普少习吏事 (3)____________
查阅词典法:①放下,舍弃; ②消除,解脱;③解说,解释 手不释卷 (4)______ (填汉字)
快乐
每天
年幼,年轻
放下
10.(2分)请将“以”“而”“及”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而
及
以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断两处)。
既 薨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则《论 语》 二 十 篇 也
[答案] 既 薨 /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 则《论 语》二 十 篇 也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等到(他)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像流水一样快速。
13.(4分)《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的论述。请结合【乙】文简要分析赵普在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两方面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学习态度:从他“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可见他
是一个态度专注且能够持之以恒的人。(2分)②修身做人:从他年少
时“寡学术”,后来在太祖的劝说下发奋读书,可见他是一个能虚心接
受别人的建议,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人。(2分)
[解析] 附【乙】文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的事务,但学问不多,等到担任宰相,太祖
经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他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家后,闭门打
开书箱取出书来,阅读一整天。等到(他)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
断像流水一样快速。(他)去世以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看,是《论
语》二十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照进心灵的那束光
何春奎
①人的名字与其性格、个性似乎有着天然的正相关。一次在楼顶纳凉,我望着星空发呆,父亲忽然很正式地对我说:“奎儿,你可以自己改名字。”我不知道父亲的意图,现在想来应该是“奎”与天上的星宿有关,每天呆呆望着星星的我性格死板、不善交流。然而,奎星又是掌管文脉的,父亲又很矛盾——既希望我改善性格,又期望我读书成才。
②就是这样一个呆板少年,却有幸被朱老师的那束光照亮着、温暖着。朱老师名文刚,富有文气、为人刚直,这是我根据他名字做的一番理解。
③我与朱老师相遇在37年前的那个9月。朱老师师范毕业分配到乡村,教我们班的语文,斯斯文文,讲课很有节奏。他的板书规整美观,作业本上每条批语都一丝不苟。数年前整理老屋,意外发现上学时的作业本,每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虽然稚嫩但有棱有角,那一定是受了朱老师的影响。我曾一度怀疑上面的字迹是不是出自我手,因为毕业后我的字反而变得轻浮又潦草起来。
④那时下午的课外活动有一个半小时,同学之间互相“串门”成了风气。一次,一个同学邀请我们去他家取东西,没想到走着走着玩兴上来了,回到学校时已经快到晚自习时间了。校长把我们拦在校门口,警告我们明天要处分。我们吓坏了,有人甚至啜泣起来。朱老师从寝室出来,轻声细语地问明情况,让我们先回到教室学习。第二天班主任只是批评了我们一番,他说“朱老师可是向校长下了保证的”。
⑤朱老师的寝室就在校门旁,原来是个杂物间,小得只能放一张床、一套桌凳,腾挪的空间很少,但朱老师永远将屋子收拾得整整齐齐、井井有条。回到寝室,朱老师便端坐在方凳上,备课、读书、批改作业、练习书法。有时午饭时间,我端着饭盒路过朱老师寝室,透着玻璃就能望见他用功的背影。
⑥一次上学途中,后面传来自行车的铃声和招呼声,同行伙伴对我说“有人叫你”。回头一看,朱老师骑着自行车,微笑着招呼我,说顺路带我去学校。在一阵羡慕的眼光中,我跳上后座,坐着朱老师的自行车风一样地到了学校。现在都觉得奇怪,坑洼的土马路上,为何?
⑦有时也莫名于为什么朱老师对我这么好——我第一次看到朱老师穿着一双灰黄的凉鞋站在讲台上时,就觉得他很和蔼、帅气;我的成绩从班级中下游跻身到前四名,我知道这离不开朱老师的鼓励;学校不让朱老师教语文,改让他教地理后,朱老师噙泪解释的无措模样,让偶然看到的我感觉无助和心痛……
⑧后来,区中学缺少美术教师,有书法、绘画特长的朱老师被调去了。校门口的寝室空了起来,每每经过那里,我都会望上一望,但只见到蛛网横陈。
⑨初中毕业,我考入家人期望的中师。一次经过区中学,想起好久不见的朱老师,几经打听终于在一间小青瓦房里见到了他。那时,朱老师正挥汗如雨地练习书法,听说我考上了中师,瘦削的脸上满是笑容。“你站上了一个新台阶。”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我,“千万不要被别人的一些言语所左右,学习方面一刻也不能放松。”
⑩区中学一别,我与朱老师再没有见面,只是听说他调进了县城中学,然后是省城一所中学。几年前,无意间网络搜索,得知朱老师已经举办了多场书法、美术作品展,在省城艺术界很是出名。我师范毕业后,也试着走上了朱老师曾经走过的路,探索那条属于自己的教育道路。
朱老师只教过我一年多,但照进少年心中的那缕亮光,却足以温暖我的一生。
(选自《中国教师报》2023年9月6日,有删改)
14.(2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画线句是下文的总领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点明文章的主题。
B. 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疑问句式,侧面写出“我”当时坐在朱老师自行车后座时的欢快心情。
C. 第⑦段画线句说明“我”始终不理解朱老师对“我”这么好的原因。
D. 第⑨段画线句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表现了朱老师听说“我”考上中师后的喜悦心情。
C
[解析] C项,“我始终不理解”表述有误。
15.(2分)文章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请以其中一处为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数年前整理老屋,意外发现上学时的作业本,每个字
都写得工工整整。”作用:通过“我”作业本上的每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
表明“我”在学习上受到朱老师的影响之大,从侧面烘托了朱老师一丝
不苟的教学态度。【示例二】“校长把我们拦在校门口,警告我们明天
要处分。我们吓坏了,有人甚至啜泣起来。”作用:通过描写校长的严
厉,衬托出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宽容。(共2分。找出原文语
句1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6.(3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寓意着希望,象征着未来。(1分)题目中的“那束光”,是指
朱老师富有文气的气质,和蔼刚直的为人,对学生的关爱和宽容,一
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教育事业的热爱。(1分)《照进心灵的那束光》
是指朱老师的言行温暖、激励、影响着“我”,引导“我”探索属于自己
的教育道路。(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花 园
汪曾祺
①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②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③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几进,是灰青色与褐色的。我自小养育于这种安定与寂寞里。报春花开放在这种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致被晒得那么多粉。
④曾祖留下的则几乎是黑色的,一种类似眼圈上的黑色,里面充满了影子。这些影子足以使供在神龛前的花消失。晚间点上灯,我们常觉那些布灰布漆的大柱子一直伸拔到无穷高处。神堂屋里总挂一只
鸟笼,我相信即是现在也挂一只的。那只青裆子(一种鸟)永远眯着眼假寐。只有巳时将尽,它唱一会儿,洗个澡,抖下一团小雾,再伸展到廊内片刻的夕阳光影里。
⑤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⑥“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有时什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见。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⑦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难闻得很。沾上身了,不要用手指去拈,用刷子刷。这种籽儿有带钩儿的毛,讨嫌死了。至今我不能
忘记它:因为我急于要捉住那个“都溜”(一种蝉,叫的最好听),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啪,得了。可是回去,我一身都是那种臭玩意。想想我捉过多少“都溜”!
⑧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除了苏东坡和米南宫,还有许多济颠和尚说的话,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呢,于是赶紧回家。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给它一点。正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一捉蟋蟀,那就整个园子都得翻个身。我最怕翻出那种软软的鼻涕虫。可是堂弟有的是办法,撒一点盐,它立刻就化成一摊水了。
⑨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我觉得它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逗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当作窠的。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气。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休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
⑩我们那里有这么个风俗,谁拿着掐来的花在街上走,是可以抢的,表姐姐们每带了花回去,必是坐车。她们一来,都得上园里看看,有什么花开得正好,有时竟是特地为花来的。掐花的自然又是我。我乐于干这项差事。爬在海棠树上,梅树上,碧桃树上,丁香树上,听她们在下面说:“这枝,唉,这枝这枝,再过来一点,弯过去的,喏,唉,对了对了!”冒一点险,用一点力,总给办到。有时我也贡献一点意见,以为某枝已经盛开,不两天就全落在台布上了,某枝花虽不多,样子却好。有时我跟她们一道回去,路上看见有人看过这些花一眼,心里非常高兴。
(选自《汪曾祺散文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7.(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童年时捉蟋蟀、喂蟋蟀、逗弄土蜂、院子里掐花等几件趣事。
B. 第⑧段中“我”与父亲的交流场景,感受到了父子间默契无言的交流及父子之情,更从侧面烘托出花园留给“我”记忆的美好。
C. 全文通过对花园生活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
D. 文章语言明白如话,令人感到朴素而不呆板,自然本色,舒爽清新。
C
[解析] C项,全文通过对花园生活的回忆,表现的是作者对花园的留恋及对童年生活的追忆。
18.(3分)选文题为《花园》,但开头却写了整个家的情况,似与“花园”无关。这一部分可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以删去。(1分)开头写家的情况是为了引出下文对花园的回忆(1分);家在“我”的记忆里颜色是深沉的、黑色的,与花园给“我”的印象是最亮的、红色的形成对比,突出花园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1分)。
19.(3分)按要求赏析语句。
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从动作描写或句式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这句话运用“掏、扒、灌、蹦、扑”一系列动词(1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捉蟋蟀时的过程和情态,富有情趣(1分),表
现了童年在花园中的快乐(1分)。【示例二】这句话运用短句
(1分),节奏短促、简洁明快、活泼有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捉
蟋蟀时的过程和情态,富有情趣(1分),表现了童年在花园中的快乐
(1分)。
20.(3分)仿照示例,给文中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
【原文】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
【朗读设计】朗读时,“听,哪里”可以轻读,“这儿了”可以重读,读出“我”认真聆听的状态和发现蟋蟀时的惊喜;整句话可以用欢快的语气朗读,表现出“我”一心扑在游戏中的童真童趣。
【原文】这枝,唉,这枝这枝,再过来一点,弯过去的,喏,唉,对了对了!
朗读时第一个“唉”可以轻读,读出可惜的感觉(1分);第二个“唉”可以重读,读出认同、欣喜的感觉(1分)。整句话可以用充满期待的语气朗读,表现出表姐姐们在花下指导“我”掐花时的迫不及待。(1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3题。
【甲】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乙】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21.(2分)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主要讲的是父亲逼“我”背诵《鉴略》的过程以及“我”的痛苦感受。
B. 从【甲】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C. 【乙】文选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美女蛇的故事只是为了增添文章的神秘色彩。
D. 【乙】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我”的教训是: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C
[解析] C项,美女蛇的故事还能说明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2.(2分)【甲】文中的“我”为什么会感到“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因为看戏前“我”突然被父亲逼迫背书而导致看戏的兴致消失殆尽。(2分,意对即可)
23.(4分)请你从儿童的角度,简要评价【甲】文中的“父亲”和【乙】文中的“长妈妈”不同的教育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中的父亲让童年鲁迅在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先去背书,用自己的专制遏制了儿童的天性。(2分)【乙】文中的长妈妈虽然没有什么文化,甚至还有点迷信,但她的朴实、善良却对童年的鲁迅影响很大,让他保持了儿童的天性。(2分)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4.(5分)味道,不仅仅是指舌尖上能够感受到的那些味道。人生百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听、所见、所想,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特殊的味道。班级正在为以“味道”为主题的黑板报征稿,请你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积极投稿。
任务一:鲜果的味道、点心的味道、菜肴的味道,总会让你念念不忘,请你选择一种,为它写一段推介语。(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这款月饼细腻的口感,香醇的味道,让人品尝后无不为之倾倒,它的香气、口感与独特的风味,让人回味无穷。一旦品尝便难以忘怀。
任务二:“味道”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请写一首小诗与同学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示例】十五圆圆的月亮含羞地远探/看元宵佳节彩灯高悬/烟花在天空写满了光辉/喜庆的人间热闹非凡/活泼的少年们流连灯前/如花的倒影让人沉醉/家乡的味道萦绕心间
25.(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成长的路上,有美不胜收的四时景物,有真挚动人的温暖亲情,有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你感受到了吗?请以《成长路上,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一个人要想进步,必须善于学习。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实,宇宙万物,皆可为师。以书为师,可以丰富学识;
以人为师,可以完善自己;以自然为师,可以获取智慧;以社会为师,可以增长阅历……请将《____也是我的老师》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在成长的路上,一路有你。你有不同的名字:父母、师长、朋友……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 500 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 作文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