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25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25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1 22:2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饥饿的盛世
帝国余晖——“康乾盛世”
盛世?!
第一,大清帝国几乎消灭了对最高权力的所有威胁,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稳定;
第二,经济总量巨大,国家财力雄厚,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第三,军事力量强大,对版图内的土地做到了有力的控制和管理;
第四,人口达到空前的数目,以10亿亩上下的耕地养活了30%左右的世界人口。
——摘编自张宏杰《饥饿的盛世》
盛世的表现?
①政局稳定、②经济繁荣、③疆域开拓并稳固
为何会出现盛世?
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尔即踣毙,必有更换者,惟从旁笑观,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康熙
1.勤政
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
4:00—7:00 朝祭,早膳,读圣训
7:00-10:00 重华殿茶宴
10:00—13:00 养心殿批览奏折
13:00—15:00 养心殿前殿引见臣工
15:00-17:00 晚膳,处理政务
17:00—19:00 养心殿三希唐鉴赏文物
19:00—20:00 休息
20:00 养心殿后殿东暖阁就寝
一、鼎盛——政局稳定
(1)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明朝
清朝
(2)特点:迅速、机密
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康熙年间,雍正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
一、鼎盛——政局稳定
2.奏折制度
(1)含义:
(2)特点:迅速、机密
雍正帝……藉奏折搜集情报……故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
——(日)佐伯富
(3)作用:
①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②提高了决策效率;
③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雍正奏折批示示意
一、鼎盛——政局稳定
2.奏折制度
养心殿
军机处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暴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庭,便于宣召。
——梁章钜《枢垣纪略》
内阁
3.军机处
一、鼎盛——政局稳定
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
时间:
职责:
意义:
清雍正年间
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依据材料及教材,梳理军机处设立的时间、职责及其意义。
3.军机处
跪受笔录
性质:中枢秘书机构
一、鼎盛——政局稳定
4.思想文化控制——文字狱
文字狱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咏黑牡丹》
“乱剩有身随俗隐,问谁壮志足澄清。”
目的:
影响:
处以死刑的占45.88%
处以流刑的占9.41%
处以徒刑和杖刑的占3.53%
处以戳尸的占9.41%
一、鼎盛——政局稳定
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②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①加强了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一、鼎盛——政局稳定
1.勤政
2.奏折制度
3.军机处
4.思想文化控制——文字狱
问:康雍乾时期政治发展特点?
学习聚焦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1688年
1820年
观察地图并依据教材归纳康雍乾时期巩固和开拓国家版图的措施有哪些?
二、鼎盛——疆域开拓并巩固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击败郑氏后裔,并于次年(1684)在台湾设府,隶属于福建省。
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
中国的领土。
◎郑成功
①康熙时期击败沙俄入侵势力。
意义:这一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②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治理蒙古
治理新疆
②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①康熙时期,平定准葛尔部叛乱;
①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②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共治西藏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金瓶掣签制
③驻藏大臣
④《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意义: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金瓶掣签制
改土归流
意义: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清朝疆域图(1820年)
中央:理藩院
(职能:掌管民族事务)
主要威胁 措施
东南
东北
西北 及 北部
西南
中央
郑氏后裔占据台湾
康熙时,1683年统一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
沙俄侵略势力
康熙时,雅克萨之战;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
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出兵平叛;
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任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西藏地区统治不稳定
土司割据
在西藏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在西南改土归流
设立理藩院,掌管民族事务
二、鼎盛——疆域开拓并巩固
清朝边疆统治特点:因地制宜,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
意义:①保证了边疆局势的稳定;②实现了疆域的开拓与巩固。
西跨葱岭
西北达巴尔喀什湖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包南海诸岛
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西 伯 利 亚
北接西伯利亚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任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虽然船不会立刻沉没,他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得粉碎……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 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一)内部危机
1、经济危机:
清朝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 ——(清)汪士铎
三、危机
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亩
规定农民不再为官府服役,改交役银。根据每户人丁、土地两项标准算出役银的具体数目,与该户的田赋合并,折银征收。
首先将役银中按人丁摊派的部分“丁银”加以固定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将这笔数额固定的丁银完全分摊到田赋当中
一条鞭法
(明朝后期)
摊丁入亩(清朝)
【补充拓展】明清赋税制度变革
(一)内部危机
1、经济危机:
我们喝过的茶叶,(百姓)贪婪索取。他们的主食包括一点米饭,一些菠菜和炒过的葱,一天只吃两顿。
——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嘉庆初年和珅被赐死,查抄家产的清单共109号...其中已估价的26号清单,即值银2亿2千多万两,全部家产当不下8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收入仅只4000多万两。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白莲教起义
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打斗所留下的痕迹
三、危机
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2、政治危机:
(二)外部危机:中西差距拉大
1、西方: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2、清朝:闭关自守的海禁政策
乾隆接见马戛尔尼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高宗实录》
广州十三行
天体仪、地球仪、新式机器、榴弹炮、毛瑟枪、军舰模型、有关城市、教学、陆战与海战等写生画等等
三、危机
间年外域有人来,
宁可求全关不开。
人事天时诚极盛,
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
1644建立全国性的政权
1688颁布
《权利法案》
1640年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1729设军机处
1765英国工业革命
1775美国独立战争
1689《尼布楚条约》
1757
一口通商
1793
马戛尔尼访华
1789法国大革命
1796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
1840鸦片战争
如今新生蓬勃崛起的工业文明
曾经辉煌逐渐落幕的农业文明
三、危机
(二)外部危机:中西差距拉大
与前代相比,康乾之时确实有一种盛世气象。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之后,整整100多年是休养生息的承平时期。但是,如果说汉唐盛世曾经是阳春天气的话,那么康乾盛世不过是晚秋晴日。
——陈旭麓
居安思危 顺应世界发展大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