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
18
课
辛
亥
革
命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第六单元第19课
辛 亥 革 命
一、何谓“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10.10
1912.1.1
2.12
3.11
武昌
起义
中华民国
成立
清帝
逊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
【学习任务1】参照p118—119“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目,按时序列举“辛亥年”中带有“革命性”的史实。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一、何谓“辛亥革命”?
1911.5
保路
运动
Q:辛亥年的这场革命有何特点?
8小时
→占湖广总督府
49天
→十几省区独立
83天
→中华民国成立
126天
→清帝下诏逊位
主要在南方各省;发展迅速
早在“辛亥”前,
革命能量已在积聚!
革命不只在辛亥年!
【学习任务2】参照p116—118“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目,按时序列举该阶段带有“革命性”的史实。
二、“辛亥”为何“革命”?
1905
1894
中国
同盟会
兴中会
振兴中华
10.10
1912.1.1
2.12
3.11
武昌
起义
中华民国
成立
清帝
逊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
1911.5
保路
运动
Q1:促使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
Q2:与兴中会的关系?同盟会的性质及纲领?
1903
邹容
《革命军》
【知识拓展】孙中山和三民主义(1905)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暴力推翻清王朝, 争取民族独立自主。 前提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 贫富分化与对立。 补充及发展
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奋斗目标鲜明
排满倾向,狭隘大汉族主义,未明确反帝(局限?)
对民生问题重要性和实现难度认识不足
【学习任务2】参照p116—118“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目,按时序列举该阶段带有“革命性”的史实。
二、“辛亥”为何“革命”?
1911.4.27
黄花岗
起义
1905
1894
中国
同盟会
兴中会
振兴中华
10.10
1912.1.1
2.12
3.11
武昌
起义
中华民国
成立
清帝
逊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
5月
保路
运动
1903
邹容
《革命军》
汝幸而偶我,
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吾幸而得汝,
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林觉民
(1887—1911年)
福建人,日本庆应大学,
革命党人、同盟会成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代表作 :《与妻书》
《禀父书》
Q1:《与妻书》(节选)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或词有哪些?它表达了林觉民怎样的情感?
Q2:一个如此挚爱妻子的青年,为何会选择舍妻儿而死,成为部分人眼中的“不负责”之人?
【材料解读】根据思考题,解读林觉民的《与妻书》。
Q3:他为何会面对这样艰难的抉择?
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顾肯从容就死,心之所摧割,肠寸断,木石有知,亦当为我坠泪,况人耶……顾谓吾辈死而同胞尚不醒者,吾绝不信也。嗟呼,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
——林觉民
早在“辛亥”前,
革命能量已在积聚!
汝幸而偶我,
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吾幸而得汝,
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二、“辛亥”为何“革命”?
只有当国家民族的命运已处于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别的办法都尝试过,都走不通,人们的忍耐程度已超出它的极限,这才会拿起武器来拼命,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高潮才会出现。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知识回顾】回溯历史,分析此时的中国已“万分危急”的外部原因。
1840~1842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1883~1885
中法战争
《越南条款》
1894~1895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1861~1895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1895~1898
维新运动
资产阶级
改良派
1911
1912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结合所学,按时序列举人们尝试过的“别的方法”。
历史的必然!
1899~1900
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
1901~1911
“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
清廷自救运动
1、时代背景:
2、经济和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
4、社会基础:
5、组织基础:
6、军事基础:
7、导 火 索:
民族危机深重,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探索均告失败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邹容等)及三民主义的提出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为革命到来准备了一些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和政党(同盟会)建立
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全国革命高潮到来
四川保路运动,武汉兵力空虚
二、“辛亥”为何“革命”?
历史的必然!
背景——
三、“辛亥革命”若何?
1911.10.10
1912.1.1
2.12
3.11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
成立
清帝
逊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
2.15
袁世凯被选举为
临时大总统
4.1 4.2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孙中山正式解除
临时大总统职务
材料1:孙中山认为“袁氏可为善,勿逼他为恶”“他不承认共和则已,既已承认共和,若是一朝反悔,就将失信于天下,外国人也有不答应的。”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第53页
材料2:清朝政府的被推翻,民国的宣告成立……许多革命党人认为大功告成,对革命的继续前进失去了方向。有的人以“功成身退”自居。
——胡绳武、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
Q:阅读教材119页第1段和上述材料,你认为孙中山为何会“让位”?
对 清:
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迫孙中山让位
迫于内外形势
(外国列强+立宪派)
革命派对革命结果
盲目乐观(局限?)
袁的个人威望和
军事实力
对袁认识不清
花落袁家!
时间: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定都:南京
纪元:公历,民国纪年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1911.10.10
1912.1.1
2.12
3.11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
成立
清帝
逊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
…—………
前221
1949
Q1:约法颁布的目的?
Q2:内容及体现的原则
Q3:约法的性质及在中国民主政治演进中的作用?
三、“辛亥革命”若何?
①主权在民
②三权分立
③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④责任内阁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从法律上:君主专制政体 → 民主共和政体
是民主政治发展中和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
1911.10.10
1912.1.1
2.12
3.11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
成立
清帝
逊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
…—………
前221
1949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乃至思想文化等等方面。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三、“辛亥革命”若何?
成功(积极作用/功绩)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政治: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建立共和政体
经济: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春天)
思想: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推动思想解放
社会:促进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新变化
对外:打击帝国主义
失败:
未解决根本矛盾,未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缺乏一个……革命政党领导
三、“辛亥革命”若何?
清末新政
编练新军
教育改革
废科举、办学堂、设学制
倡导创办
工商企业
改革官制
(外务部等)
官僚体制
近代化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思想传播
新式知识分子
清政府掘墓人
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革命”的新军
《神州日报》漫画“实行立宪”,1907年9月
新政(1901—05)+预备立宪(1906—11)
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军机处,实行责任内阁制(不同于原清朝内阁),任命内阁总理大臣和诸大臣;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即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竟然只有4人,时人讥之为“皇族内阁”。
【立宪派】20世纪初,反对清朝现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同时反对革命的政治派别。
三、“辛亥革命”若何?
【思维拓展】此时,世界上有哪些共和国?
由此认识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
辛 亥 革 命
1911
1912
…—………
前221
1949
时 · 空 · 人
林觉民
(1887—1911年)
孙中山
(1866—19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