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二单元第 1 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
1.经济:
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商业日渐活跃.
2.政治:社会阶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化.
阶级关系的变化:
上层建筑的变化:农工商业的发展,促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
奴隶主贵族制度→封建专制统治;
选贤任能、奖励军功→世卿世禄;
俸禄制→封邑制;
中央集权制→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
3.军事:
春秋时期争霸:
战国时期兼并:
4.文化: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
背景:
表现: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动力.百家争鸣
(其中, 学说成为诸侯国变法的思想武器)经济发展、社会大变革、宽松的文化氛围.
社会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各国展开变法
封建制度确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结构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经.政.军.文)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改革:目的: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
内容: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军事;
特点: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鲁国改革:“初税亩”。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经.政.军.文)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改革
2.战国时期变法(改革):目的:建立、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完成统一;
内容: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特
权,实现中央集权;
特点: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背景
著名变法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动力:富国强兵,称雄天下。李悝在魏国变法(内容、作用);
吴起在楚国变法(内容、作用)。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商鞅变法的背景)
1.前提基础:
①秦穆公称霸西戎;
②秦献公改革。
2.主观因素:秦国国君权力较集中,旧势力相对薄弱;
秦国比较认同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
秦国充斥尚武精神;
秦孝公奋发图强并受到商鞅的辅佐。3.客观因素:前4C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分三家,力量大大削弱;
中原士人追求建功立业为秦国变法提供可能性。小结: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战争频繁思想文化繁荣春秋改革战国变法商鞅变法秦的统一练习题:1.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内容不同 B.方式不同
C.发动者不同 D.性质不同
2、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
3、管仲改革期间,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该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田亩数是( )
A、300亩 B、200亩 C、500亩 D、100亩DCC练习题:4、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
5、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国家是
A、晋国 B、魏国 C、卫国 D、秦国
6、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君是
A、秦穆公 B、秦献公
C、秦孝公 D、秦王赢政
ABC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出现并逐渐推广。牛耕技术,只有与铁器的使用配合方可发挥它的功能。当时,在人的姓名上把牛和耕一起使用说明牛耕在当时生活生产中十分普遍且十分重要。如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一大力士姓牛名子耕。
材料二:“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它给手工业工人提供一种其坚固和锐利非石头或当时所知道的其他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
——恩格斯手工业技术进步:战国晚期兽形足铜敦春秋早期重环纹铜鼎手工业技术进步:春秋晚期卷云纹填漆铜鼎 春秋时期蟠虺纹高蹄足铜鼎 商业日渐活跃: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异同:
相同点:1.都有扩大地盘、掠夺人口的目的;2.都是大吞小,强凌弱,减少诸侯国数量,加速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3.给人民生活生产造成巨大破坏。
不同点:1.争霸〞仅是奴隶主大国争霸的战争;兼并〞已具有封建兼并战争性质;2.争霸〞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成长;兼并〞在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导致一个封建大帝国的产生。《韩非子》书影孙子和《孙子兵法》竹简韩非子管仲齐桓公 姜小白春秋时期:
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即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实质上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前594年,鲁国改革:“初税亩”:
含义:“履亩而税”,即是按亩收税;
(公开承认土地私有)魏文侯 魏斯李悝战国时期:
前445年前后,李悝在魏国变法:
内容:
发展农业:“尽地力之教”;
保障百姓生活:“平籴法”;
加强法制和强化国家职能:制定《法经》
作用:
魏国率先强盛起来。魏文侯 魏斯吴起前382年,吴起在楚国变法:
内容:
限制贵族权力: 。
裁免无能官员;
削减官吏俸禄: 。
要求官吏秉公执法: 。
作用:
楚国在一段时间对外兼并战争连连获胜,成为强国。公元前7世纪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商鞅初到秦国时第一二次见到秦孝公,对他讲述学尧、舜等的帝王之道,孝公直打瞌睡;第三次他就与孝公讲述了富国图强之术,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商鞅“晋分三家”:韩、魏、赵。韩魏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