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桥
穷人
金色的鱼钩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聚焦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品质
我为老支书写颁奖词
任务四:书写平凡的人物
完成任务, 走近故事
阅读读小说,发掘人性的光辉
任务一:凝望老汉的抉择
进入小屋,了解穷人之穷
感受人物形象,明确穷人不穷
完成任务, 走近海边小屋
任务二:端详穷人的矛盾
认识老班长,发现老班长的秘密
品评课题,铭记革命英烈
完成任务, 走进“草地”
任务三:发现老班长的秘密
六年级语文 上册
第一课时
桥
13
情境导入
01
感受现代大桥的雄伟壮观。
目录
01
.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0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03
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04
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05
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课前解析】
《桥》篇幅虽短,但情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山洪暴发,村民们慌不择路“逃”向木桥,与老支书如山般的“站”在桥前形成第一次冲突——老支书用自己的威信镇住了村民们的慌乱,为顺利逃生赢得了先机。第二次冲突,是老支书下令“过窄桥,党员排在后边”,从而引发其他党员认为“党员也是人”的抱怨,与老支书“一切为了群众”的党性原则产生冲突,老支书果决的一句话“可以退党”立即化解矛盾,为大家排队过桥维持了秩序。第三次冲突将情节推向高潮,写众人排队过桥时,老支书再次因党性原则,“揪”出了抢在队伍中的一个党员小伙子。第四次则是在木桥摇摇欲毁时,老支书与小伙子为推让对方过桥而再次冲突,但都不幸遇难。而老支书与小伙子的人物关系直至结尾老太太的祭奠才交代清楚,让人顿悟:最大的冲突并不是危险面前,自己如何抉择生与死,而是当亲人和群众的生命摆在面前时,党性的天平向谁倾斜。老支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群众,将党性和人性的光辉融合成一座永恒的“生命桥”。
关注叙述特点: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着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关注故事情节:
一座桥能连接两岸,一座桥能跨越天堑,一座桥甚至能带来生存的希望。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字词
0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朗读课文,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山洪爆发,老支书指挥群众从木桥撤离,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02
01
人物内心与外界
冲突类型
冲突作用
03
提升阅读深度
冲突分析
推动情节发展
狞笑 搀扶 祭奠 咆哮 惊慌 嗓子 拥戴 沙哑 呻吟 废话 吞没 猛然 蹿上来 跌跌撞撞 势不可当
níng
chān
diàn
xiào
yǎ
fèi
sǎng
cuān
mò
diē
shēn
dāng
咆
páo
哮
xiào
嗓
sǎng
瞪
dèng
哑
yǎ
揪
jiū
呻
shēn
废
fèi
fèi
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发”不要写成“犮 ”。
多音字
(dang)当之无愧 势不可当;
(dàng)当铺 安步当车。
当
词语拓展
① 含有“不”字的成语
势不可当 势不两立 邪不干正
手不释卷 泣不成声 漫不经心
词语注释
咆哮
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课文中是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狂奔(bēn)
迅猛地奔跑。课文中是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当。
势不可当
当:抵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跌跌撞撞
形容走路不稳。
词语注释
村庄惊醒了。
村庄被声势浩大的洪水“惊醒”了,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慌(huāng)]: 害怕慌张。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洪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惊慌”“你拥我挤”写出了人们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的样子。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只有”说明没有其他的出路,木桥是人们唯一的求生之路,突出了木桥的重要性。
死亡在洪水的狞(níng)笑声中逼近。
“狞笑”表现了洪水猛兽般狰狞的面目。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洪水魔鬼般凶残的面目,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突出了形势的危急,洪水随时对人的生命构成可怕的威胁。
再读课文,厘清结构
03
认真朗读课文,思考这篇小说向我们展示了哪些情节。
认真朗读课文,梳理小说情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山洪爆发,老支书指挥群众从木桥撤离,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5
26
27
山洪暴发
组织撤离
祭奠亲人
自主学习
读1—6自然段,思考:文中的村民遇到了一场怎样的天灾?在天灾面前,人们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请画一画相关词句并进行批注。
山洪暴发
形势危急
毫无防备
突如其来
害怕、慌乱
环境描写
动作描写
聚焦故事情节
感受人物品质
04
梳理小说情节,厘清文章脉络,培养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村民们一起奔向的是一座什么样的木桥?小说围绕木桥产生了哪几次冲突?
通过环境描写,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
环境情感融合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5
26
27
一个党员小伙子:排在前面——老汉:揪出小伙子
村民:慌不择路——老汉:如山般站在桥前
个别人:抱怨——老汉:坚持原则
老汉与小伙子相互推让,希望对方先过桥
村民们一起奔向的是一座什么样的木桥?小说围绕木桥产生了哪几次冲突?
村民们奔向的是一座窄窄的木桥。
深入理解
第10—13自然描写的是第二次情节冲突,个别人抱怨——老汉坚持原则。
第二次情节冲突
第6—8自然描写的是第一次情节冲突,村民慌不择路——老汉如山般站在桥前。
第一次情节冲突
01
02
03
围绕“桥”梳理四次冲突
第15自然描写的是第三次情节冲突,一个党员小伙子排在前面——老汉揪出小伙子。
第三次情节冲突
第16、20自然描写的是第四次情节冲突,老汉与小伙子相互推让,希望对方先过桥。
第四次情节冲突
04
05
自主探究分析,归纳总结
05
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厘清文章脉络,培养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文章开头如何形容雨势的突然和猛烈
文章开头用“像泼”“像倒”来形容雨势的突然和猛烈,表现了雨水的倾泻之势。
村庄居民面对洪水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村庄居民面对洪水时的第一反应是翻身下床逃跑,但遇到洪水后又折回。
洪水对村庄造成了怎样的威胁
洪水对村庄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肆虐,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为什么人们会疯狂地折回
人们疯狂地折回是因为东面、西面没有路可逃,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作为唯一的逃生通道。
木桥在洪水中的作用是什么
木桥在洪水中的作用是村庄居民逃生的唯一通道,是他们求生的希望。
老汉在洪水中的表现如何
老汉在洪水中表现出冷静、果断的品质,他站在木桥前组织村民有序过桥,并坚持让党员排在后面。
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06
积累本课学习的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习题1.1
对于课文题目“桥”,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 ()(多选)
A、桥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人们在危险时逃生的唯一途径。
B、洪水来临时,桥起到了自己应有的作用,挽救了村民们的生命。
C、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身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梁。
D、这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答案解析
答案:B、C、D
习题1.2
面对暴发的山洪,老支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多选)
A、沉着果决
B、忠于职守
C、大公无私
D、舍己为人
答案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本课写了老支书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沉着冷静地指挥村民有秩序地撤离的事。在生命的最后,老支书
考虑到的依然是让自己的孩子先撤离,自己留在最后。课文体现出老支书沉着果决、忠于职守、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品质。
谢谢
六年级语文 上册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