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 量
—— 《毫米的认识与应用》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恰当地选择单位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建立较为准确的一毫米概念,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恰当地选择单位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学会进行测量。
教学环节设计
环节一:
课前自主学习
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课堂反馈
组织汇报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核心问题:1毫米有多长?
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环节二:质疑探究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体验1毫米有多长。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环节三:实践应用
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是先1厘米1厘米地数,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环节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疑惑?
环节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
巩固作业寻找生活中用毫米做单位的物体。
提升作业画出5毫米,13毫米,24毫米吧
环节六: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与应用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准时,可以用毫米(mm)做单位。
1厘米=1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