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测试题02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 得分:________
请调整好状态,保持自信,冷静作答,把握好时间,祝你考出好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杰出首领是( )
A.元昊 B.阿骨打 C.阿保机 D.赵匡胤
2.岳飞墓门上的对联是这样写的:“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里的“佞臣”是指( )
A.赵高 B.安禄山 C.金兀术 D.秦桧
3.南宋抗金斗争的性质是( )
A.反对民族压迫的正义斗争
B.反对统治阶级压迫的斗争
C.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斗争
D.统治阶级争夺权利的斗争
4.北宋、辽、西夏、金四个政权,按建立的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 )
A.北宋 辽 金 西夏 B.辽 北宋 西夏 金
C.辽 金 北宋 西夏 D.北宋 辽 西夏 金
5.澶渊之盟属于( )
A.北宋与辽达成的和议 B.南宋与金达成的和议
C.北宋与西夏达成的和议 D.南宋与西夏达成的和议
6.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何时最后完成( )
A.五代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7.下图所示文物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在我国的什么时期( )
A.秦汉 B.隋唐 C.北宋 D.明清
8.岳飞抗金得到人民尊敬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 )
A.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B.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C.岳飞忠君爱国
D.岳飞与秦桧势不两立
9.宋朝时期,棉花的种植范围是( )
A.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B.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黄河流域
C.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黑龙江流域
D.由两广、福建扩展到全国各地
10.建立南宋政权的是( )
A.赵匡胤 B.元昊 C.赵构 D.阿保机
11.和南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蒙古政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12.下列哪一朝代的疆域最辽阔( )
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西汉
1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南宋灭亡 ②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③蒙古军队灭金 ④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14.你能认出下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吗( )
A.文天祥 B.忽必烈 C.铁木真 D.赵匡胤
15.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是( )
A.重视发展农业 B.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C.建立行省制度 D.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6.下列属于宋代文化成就的有( )
①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②赵孟頫的绘画作品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神品” ③词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成就 ④《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8.下图是我国北宋时期曾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著名历史学家,他是( )
A.司马光 B.司马迁 C.班固 D.郭守敬
19.北宋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词人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李清照 D.陆游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B.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青黑色衣服
C.宋朝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D.南宋时棉纺织业已发展到黄河流域
二、识图题(共8分)
21.如下图,请回答:
(1)图中的人物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4分)
(2)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4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2题13分,23题9分,共2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回答:
(1)这是我国古代哪位历史人物留下的名言?他生活在什么时代?(4分)
(2)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4分)
(3)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请回答:
(1)鉴真是何许人?他曾经做过什么有影响的事?(4分)
(2)“奈良城”在哪个国家?怎样理解“唐风洋溢奈良城”?(5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4.你能否举出三项发生在元朝时期推进中国历史进程的史实,并分析它们的意义何在?
25.简单概括宋元时期社会政治方面的特征,你能不能用实例来说明这些特征?
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请仔细做题之后再校对答案,我们力求答案完全正确,但答案仅供参考。
一、 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 ( http: / / www.21cnjy.com ).B 5.A 6.C 7.C 8.A 9.A 10.C 11.B 12.B 13.A 14.B 15.C 16.C 7.D 18.A 19.A 20.C
二、21.(1)铁木真,成吉思汗。
(2)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三、22.(1)文天祥,南宋时期。
(2)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3)文天祥作为南宋抗战派大臣,在南宋灭 ( http: / / www.21cnjy.com )亡后继续坚持抗元,表现了他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精神;被俘后,又坚贞不屈,表现了他慷慨就义、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
23.(1)鉴真是唐朝僧人,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
(2)奈良是日本的一座城市。鉴真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唐朝的文化深入到日本的各方面,故有此说。
四、24.①元朝统一中国,从而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建立行省制度,元朝统治者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元朝统一后,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这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是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突出贡献。
25.①政权由并立到逐步统一,如由辽、宋、夏、金并立到元的统一。
②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如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③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如北宋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等收归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④实行较开明的对外政策,如南宋外贸扩大到非洲,元朝时中外交往很频繁等。第二单元 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测试题01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 得分:________
请调整好状态,保持自信,冷静作答,把握好时间,祝你考出好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960年正月的一天,后周的边境传来敌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 )
A.赵匡胤 B.赵光义
C.赵普 D.石守信
2.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郾城大捷 B.宋金达成和议
C.澶渊之盟 D.岳飞被害
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5.从唐朝中后期开始一直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对这一巨大变化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
B.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C.自然条件变化,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
D.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
6.“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7.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8. “苏湖熟,天下足。”江南在什么时候开始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
A.东汉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9.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宋代,下列情景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
A.在夜市吃冷饮
B.达官贵人出门坐轿子
C.市民到娱乐场所瓦子听评书
D.老百姓普遍穿红色的衣服
10.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1.被毛泽东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 )
A.统一了蒙古 B.建立了元朝
C.灭亡了南宋 D.创立了行省制度
12.马可·波罗来华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他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并成为“宫廷中的意大利人”。此“宫廷”所处朝代是
(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3.右图所反映的行政制度的建立者是( )
A.宋太祖
B.元世祖
C.明太祖
D.清太宗
14.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A.尧舜时期的禅让制 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
15.右图印章是我国古代某朝代中央政府对某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见证,这个边疆地区是( )
A.台湾 B.海南
C.新疆 D.西藏
16.《金史》记载:“生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以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17.“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农业的发展
18.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最负盛名的剧作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 )
A.《窦娥冤》 B.《西游记》
C.《梦溪笔谈》 D.《水经注》
19.(2015·德州模拟 ( http: / / www.21cnjy.com ))陈寅恪先生评价宋朝文学艺术“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宋朝文学艺术的成就( )
A.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B.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C.李清照的《如梦令》
D.赵孟兆页号称“神品”的书法
20.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9分,第23题16分,第24题9分,共50分)
21.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6分)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店铺……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更以后还有夜市,通宵不绝。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6分)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北宋东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商业繁荣有哪些特点?(2分)北宋大画家张择端在他的一幅绘画作品中对东京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描绘,这幅著名的绘画作品是什么?(2分)
22.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①是唐朝的都城——,②是唐朝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僧玄奘西游到过的地方,当时该地称为——。玄奘回国后写的《————————》,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3分)
(3)元朝在交通方面得到了怎样的发展?(2分)
(4)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复杂多变。根据以上历史事件给你的启示,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处理与外国的关系?(1分)
23.我国的历史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原汉族政权的军事力量相对衰弱,这使汉族政权在处理同少数民族的关系时只能依靠“岁币”等方式。
(1)请你举出两宋时期“中原汉族政权”给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的史实。(4分)
材料二 蒙古族入主中原,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被汉族同化,称为“汉人”;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
——回族。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哪个朝代?此时期“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的表现还有哪些?(6分)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3)结合元朝疆域图说明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4分)
(4)纵观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我国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就用天然磁石制成了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期,人们又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材料二 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亚洲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5-17世纪,造纸术又横渡大西洋,传入美洲。
材料三 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叶,德意志人古腾堡等人受活字印刷术的启发,造出了合金活字印刷机。
材料四 火药是我国炼丹家发明的。唐末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蒙古军队在征战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1)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重要条件的是哪一项发明?(1分)
(2)根据材料二写出造纸术在各大洲的传播顺序。(1分)
(3)在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我国在隋唐时期就发明了什么印刷术?用这种印刷术印制的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什么?(2分)
(4)结合材料四说出我国的火药和火器是通过什么方式传到欧洲的。(1分)
(5)从上述材料中摘录两句话,证明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2分)
(6)哪些发明便利了人类文化的继承、积累和传播?(2分)
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请仔细做题之后再校对答案,我们力求答案完全正确,但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链接所学知识可知,与北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是辽和西夏,故选C。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岳飞班师以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辽、西夏、金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北宋、南宋并立,所以这一时期的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A、B、C都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D不符合史实。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商业”。四川地区出现纸币,有利于商业的发展。B是农业发展的表现,C是手工业发展的表现,D出现在唐朝。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记能力。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即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故选C。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宋代对各级官员的服色有严格的规定,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闲听瓦内讲评书”描述的是北宋出现的娱乐场所瓦子内讲评书的情景。故本题选B。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灭亡南宋、创立行省制度。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元世祖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居住了十几年。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通过识读图片和所学知识可判断是元世祖创设的行省制度。故选B。
【方法探究】图片型选择题也属于材料式选择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的一种,图片的类型有地图、人物图、实物图等。解答图片型选择题的关键是审读图片,明确图片反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图片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地再现史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题。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史实的有效补充。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识读图片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课本史实的有效链接和知识迁移,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来选择。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
【辨析错误】郡县制是秦朝以来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确保中央政令直达郡县,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形象地表示:中央→郡→县,直线行政。
元朝创设行省制度。行省意为行中书省,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实行分区统治,不是直线统治。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声如雷震”,可判断这项科技成就是火药。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成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说明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已超过北方,南方已经成为当时的经济重心。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关汉卿是元朝著名的剧作家,其代表作有《窦娥冤》等。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词人。赵孟兆页是元朝著名的书画家。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顾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可知,A是夏商周时期的基本特征,B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征,C是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D是宋元时期的基本特征。故选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第(1)题根据表中的时间
“960”,可知政权①是赵匡胤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立的北宋,政权②是女真族建立的金。从多个政权同时存在,到元朝完成全国统一,归纳出时代特征。第(2)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两宋时,国家财政收入、手工业中心、外贸港口、农业都集中在南方,说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从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等方面分析原因。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的“人口稠密”“最大的城市”“随处可开设店铺”“在白天、夜间交易”归纳概括其特点。
答案:(1)赵匡胤。女真。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2)现
象: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北方人)大量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特点:人口稠密;最大的都市;买卖区与居住区分不清;商品交易时间长等。(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相近也可)作品:《清明上河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识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可以归纳出对外交通的变化。结合宋代的社会背景,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原因。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长安 天竺 大唐西域记
(2)变化: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
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政府实行积极的航海贸易政策;北方民族政权并立,战事纷争。
(3)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
(4)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平等互惠,互相学习,友好交往。(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举北宋与辽、西夏的议和,或南宋与金的议和。第(2)题根据材料二“回族”,可知发生在元朝,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其他表现。第(3)题结合元朝对辽阔疆域的管辖措施回答即可。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北宋给辽、西夏岁币,南宋给金岁币。
(2)元朝;汉族人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人等杂居相处。
(3)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西藏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4)友好交往,和平相处。
【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四大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为主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用于航海事业”,可知是指南针。第(2)题依据材料二概括即可。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题根据材料四中的“蒙古军队在征战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可判断传播的方式是战争。第(5)题依据材料得出。第(6)题抓住题干中的“便利……文化的继承、积累和传播”,可知是造纸术和印刷术。
答案:(1)指南针。
(2)亚洲、欧洲、美洲。
(3)雕版印刷术。《金刚经》。
(4)战争(或暴力)。
(5)①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②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亚洲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6)造纸术、印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