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列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就其历史地位而言,隋朝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 B.开凿了大运河
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
2.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我国正在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A. 洛阳、涿郡 B.洛阳、大都 C.余杭、洛阳 D.余杭、涿郡
3.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贞观之治 D.陈桥兵变
4.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这说明他
A.鼓励手工业发展 B.善于纳谏
C.身为人君,不讲道理 D.关心百姓生活
5.武则天的统治,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其重要措施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创立行省制度
C.重视发展生产 D.开凿大运河
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7.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A.汉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8.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9.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A.西夏 B.辽 C.金 D.吐蕃
10.《西游记》中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广泛流传,它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当时的天竺指今天
A.日本 B.印度一带 C.伊朗 D.阿拉伯地区
11.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马可·波罗
12.现在世界各地凡华人居住的地方多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人常被称为“唐人”。这些名称的由来是因为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服饰流行世界
C.唐朝时大量瓷器运往国外 D.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13.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佳句最能体现唐代文学特色的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其中“画圣”和“诗圣”分别指
A.吴道子、杜甫 B.吴道子、李白
C.顾恺之、李白 D. 王羲之、杜甫
15.学完隋唐历史后,请你对这一历史时期进行概括,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特点的是
A.繁荣与开放 B.动荡与变革
C.分裂与融合 D.交往与冲突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小题18分,第27小题20分,共38分)
1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意大利人,著名的来华传教士)赞扬中国的某一考试制度时说:“他们(指中国)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称为儒生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着整个国家。”
材料二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考试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2分)正式形成于何时 (2分)武则天、唐玄宗对完善这种制度作出了什么突出贡献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考试制度的优点。(8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天拉萨市有著名的“一碑一鼎”——建立于公元823年的“唐蕃会盟碑” 和2001年中央政府赠送的“民族团结宝鼎”(青铜器),古与今跨越了一千多年。这是汉藏两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同时也见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不容置疑与更改的事实。
唐蕃会盟碑 民族团结宝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说唐与吐蕃交往的重要史实。(6分)
(2)透过汉藏关系史,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和民族关系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3)依据材料,从“唐蕃会盟碑”到“民族团结宝鼎”所蕴含的“民族的融合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意义?(6分)
三、探究题(本大题1小题,共12分)
18.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1)唐太宗为加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2)请你举出唐朝对世界影响的史实。(至少举出3件史实)(6分)
答案
单元测试卷:
1—5:CDCBC 6—10:DCBDB 11—15:ADBAA
16.(1)制度:科举制度;(2分)形成:隋朝(2分)(答隋炀帝时期也可给2分,答隋文帝时期不给分)
贡献:
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增加诗赋为考试内容,面试应试人员。(6分)(答对其中1项即可给3分)
(2)优点: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国家的行政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8分)
17.(1)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正式会盟并建立会盟碑;(每点3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特点:有战有和,以和为主。(4分)原因:统治者的重视和恰当的民族政策。(4分)
(3)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等。(6分)
18.(1)虚心纳谏(答出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重用善断大事的杜如晦等具体事例也可)完善科举制(6分)
(2)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到中国;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等。(6分)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