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能力提升】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8 13:5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能力提升】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6题;共6分)
1.(1分)下列对开幕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幕词是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在重大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幕时所做的讲话,旨在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指导思想、宗旨、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会议的中心任务和要求。
B.开幕词要求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在会议上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不论是赞成或反对,还是表扬或批评,均应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
C.开幕词由首部、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首部包括标题、时间、称谓三项。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结束语要简短、有力,并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
D.开幕词的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主体部分通常包括阐明会议的意义、指导思想,提出大会任务,说明会议主要议程和安排,提出会议的要求等内容。
2.(1分)选择题
①“诗意地活着”不但是一个诗人的生命与美学实践,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存境界与精神内涵的表现
②如以世俗眼光来看,这个时期也许是他们生命中、事业中最黯淡的岁月
③今天是一个需要诗的时代,因为这个世界太物质,太缺乏价值感、美感
④而诗人以优雅而真诚的语言,忠实地呈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最高的使命是“希望”
⑤但他们却活得有境界、有品位、有尊严,他们寂寞的生命点燃了历史上千万人心灵的光和热
⑥比如,陶渊明罢官之后“采菊东篱下”,王维晚年隐居终南山麓,杜甫因安史之乱流落成都
A.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⑥②⑤③④
C.③①④⑥②⑤ D.③④①⑥②⑤
3.(1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北京大学这所蜚声海内外的高等学府,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也____了一代又一代人。
②他不顾朋友的劝阻,____走入钱塘江观潮的禁区。浪头扑面而来,瞬间不见他的身影。
③中韩围棋再度交锋,韩国队实力不可小觑,中国队的水平____高超,行家估计中国队胜率较大。
A.抚育 径自 越发 B.抚育 径直 更加
C.哺育 径自 更加 D.哺育 径直 越发
4.(1分)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是(  )
A.近日,习总书记考查兰考,寄言广大干部,要以焦裕禄为榜样,不负众望,做一个对得住历史的好官。
B.孟子说的“毋忘”“毋助”,表达了一种成事态度:一方面要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挥而就的,另一方面要有笃定不移的毅力。
C.江西婺源既是一个合乎现代背景下城市人乡村情怀的秀美之乡,也是一处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光荣传统的革命胜地。
D.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集上网收发邮件看电影听音乐等功能为一身,真可谓无所不为。
5.(1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为了弄清一个大风口、一条主干河道的来龙去脉,他经常不辞劳苦地____,从黄河故道开始,越过县界、省界,____,方肯罢休。
A.①跟着调查队,追寻风沙和洪水的去向
②一直追到沙落尘埃,水入河道
B.①追寻风沙和洪水的去向,跟着调查队
②一直追到沙落尘埃,水入河道
C.①追寻风沙和洪水的去向,跟着调查队
②水入河道,一直追到沙落尘埃
D.①跟着调查队,追寻风沙和洪水的去向
②水入河道,一直追到沙落尘埃
6.(1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济全球化时代,不管传染性疾病发生在哪里,都是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的威胁。
B.新冠病毒从哪里来 因为需要探求困扰人类的这一问题,中国开展病毒溯源调查,与世界卫生组织率先展开联合工作。
C.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上的短板,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D.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二、问答题(共5题;共10分)
7.(2分)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两段文字(第3、4段)“回顾过去”?
(2分)《长征胜利万岁》文章开头说“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句中的“很有意义”指什么?
(2分)文章《大战中的小插曲》中,全文引述了“我”当时写给日军的一封信,占用了较大篇幅,将这封信的内容删除好不好?为什么?
(2分)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思考本段是如何刻画焦裕禄这一人物形象的?
那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过了会儿,他又走回来,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接着他要求县委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几件雪天工作。他说:“我说,你们记记: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访贫问苦,安置无屋居住的人,发现断炊户,立即解决。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深入牛屋检查,照顾老弱病畜,保证不许冻坏一头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内副业生产。第四,对于参加运输的人畜,凡是被风雪隔在途中的,在哪个大队的范围,由哪个大队热情招待保证吃得饱,住得暖。第五,教育全党,在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的情况迅速报告县委。”办公室的同志记下他的话,立即用电话向各公社发出了通知。
(2分)《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两篇课文,前者是新闻,以叙事为主;后者是通讯,以写人为主。为了生动形象,两者都进行了典型化选材,请你结合文本举例进行分析。
三、语言表达(共2题;共9分)
12.(6分)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疫情严峻。对此,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采取了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基本遏制了疫情蔓延扩散的势头,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无数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正是他们不避险、不畏难,激励着人们共同战胜疫情的斗志。
请根据所给的对象及对联的上联,拟出下联。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符合对联的特点。
(1)(3分)对国家:
上联:运筹帷幄举国战疫待云开雾散
下联:   
(2)(3分)对医护人员:
上联:心忧华夏大地呕心沥血定驱瘟魔凭妙手
下联:   
13.(3分)焦裕禄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为根治“内涝、风沙、盐碱”三害,集思广益,推广栽种泡桐树,使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因积劳成疾,刚迈入中年的他不幸患了肝癌,于1964年病逝。下图是焦裕禄陵园徽标,请介绍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不超过100个字。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成”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有删减)
材料二:
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
程龙
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邀请,备受瞩目的内地奥运健儿访港代表团近日访港,相关活动门票一经发售,几小时内几近售罄,体现的是香港民众对内地奥运健儿的喜爱、对祖国发展进步的关注。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前不久,在“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国建造主题展开幕式上,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的孩子们,手持鲜艳的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用普通话合唱了一首《龙的传人》,引来阵阵掌声。童声悦耳动听、感染人心,激荡着爱国之情。
大国建造,让香江更璀璨。从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香港临时医院项目和社区治疗设施项目,到改善民生的香港将军澳海水化淡厂、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工程,再到香港迪士尼乐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一直以来,祖国内地悉心支持香港建设发展,有关香港的重大民生工程,都离不开内地建造者的参与。一位建设者说:“祖国永远是香港最坚强的后盾。”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内地与香港的建设者们同心协力,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贡献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香港市民在深入了解国家发展、见证国家成就的过程中,不断筑牢国家认同、激发家国情怀。“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最近一段时间,“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在香港引发热烈反响。“月壤入港”活动,一票难求、场场爆满;“天地对话”现场,近300名香港大中学生、科技工作者踊跃参与,“大国航天”成为网络热词;短短6天的大国建造主题展,吸引了3万多市民、200多个团体参观……祖国内地与香港血脉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融,在同呼吸、共命运、齐奋斗中涌动着深厚爱国情感,凝聚着一股奋进力量,推动香港创造美好未来。
日前,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在香港上映,有香港观众观影后直呼:"这是最好的国民教育课!"”主旋律电影在香港受到广泛好评,反映的是香港观众“身为中国人的骄做”。香港同胞素来有爱国爱港的传统,爱国爱港是主流民意。近期,从《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刊宪生效,到香港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从学校课程增加国情教育、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内容,到公营学校新聘教师均须通过基本法测试;从国家“十四五”规划在多领域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爱国爱港,繁荣发展,在点滴行动中化作了具体的政策,于落地落实中收获实效。在“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上,在“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指引下,香港各界爱国力量广泛凝聚,爱国正气持续上扬,为香港重塑新优势、书写新传奇提供重要保障。
香江潮涌起新航,爱国深情永不变。一路走来,风雨兼程,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擦亮爱国底色,激发爱国热情,以奋斗者的姿态向未来奔跑,就一定能共享祖国的尊严与荣耀,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摘编自2021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14.(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面色凝重”既描写了港督彭定康的表情,又透露出他内心的失落和沉重,也让读者感受到港督府降旗仪式的沉重氛围。
B.材料一从“告别”切入,始终将笔墨聚焦于“历史的终结”这一主题,所有细节都服务于此,写得不枝不蔓,条理清晰。
C.材料二主体部分列举祖国支持香港发展的典型事例,充分证明了“香港同胞应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的观点。
D.材料二末段与题目相照应,在肯定香港同胞爱国深情的同时,号召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尽职尽责,砥砺前行。
15.(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郑重地记录下香港回归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表达了对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喜悦与自豪。
B.材料一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收束,语言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让人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
C.材料二写香港市民热烈欢迎内地奥运健儿访港、浸会大学附校用普通话演唱歌曲,充分展现出香港民众的爱国之情。
D.两则材料都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但因体裁不同,材料一侧重于描写,材料二侧重于议论。
(3分)材料一运用了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场景,反映事实。请概括文中的主要场景。
(3分)材料一的标题如果改为“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束了”,二者相比,原标题效果好在哪里?
(3分)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香港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的意义。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2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近代以后,中国社会内忧外患,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毛泽东把个人梦想全部汇入实现人民解放的伟大实践中。1925年,毛泽东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道出了他的雄心壮志。后来,他决心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改造中国社会。他坚信人民群众一旦觉醒并汇入中国革命的历史潮流,将凝聚成①____的磅礴力量。毛泽东带领广大劳动人民高举反帝反封建,终结了旧中国黑暗无边的噩梦,启动了新中国锦绣壮美的好梦。
回顾百年②____,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③____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④____的壮丽史诗。
(5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5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六、综合题(共5题;共4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21.(5分)对上述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排比 比喻 反问 设问
B.排比 借代 反问 设问
C.排比 比喻 反问 夸张
D.拟人 借代 反问 设问
22.(5分)这个语段在思路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包含几层意思?请简要说明。
23.(5分)请用文中原句概括长征的意义。
(5分)文中说“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5.(20分)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9~11段,回答下列各题。
(5分)请概括第10段描写的场景。
(5分)“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一句中“恢复”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5分)“不列颠尼亚”号既然有英国军舰“漆咸”号同行,为什么还要“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
(5分)第11段中写“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为什么要把过去的天数写得这么详细?
七、写作(共1题;共60分)
26.(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北京大学举办了第一届“争做数一数二的保安员”评选活动,20多名保安现场汇报,介绍了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许文龙考上本科,3年背诵了1.5万多个外语单词,能和留学生流利对话;焦森自学编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朝气蓬勃、身怀绝技的保安小哥引得网友纷纷点赞。
不只北大保安,近日来,越来越多心怀梦想、坚持努力的人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轻松爬上训练绳的特警基地保洁阿姨,不断学习花样滑冰新动作的老人,每日练球运球如飞的独臂少年……让人们不禁感慨: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梦想无关职业、年龄、境遇,谁都可以有梦想;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梦想成真。其实,也正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梦想和奋斗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时代。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以“梦想与时代”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
B.“在会议上交流思想,表达感情”错,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所作的讲话,旨在阐明会议的指导思想、宗旨、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开好会议的中心任务和要求。“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不符合开幕词的特点。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能力。解答时要了解开幕词的特点,再判断选择。
2.【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此段文字的逻辑是:先谈这是需要诗的时代及其原因③,紧接着该诗人的使命④,注意“因为”和“而”的衔接;接着谈诗人“诗意地活着”的意义①;然后举例⑥,而②⑤都是对⑥的分析,根据“也许是”和“但”的逻辑头系,应该先②再⑤。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3.【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①“哺育”和“抚育”都有照看抚养之意,但“哺育”侧重于“喂养”还用于比喻,而“抚育”侧重于“照料”,不能用于比喻,故选“哺育”;
②“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根据句意,他不顾朋友的劝阻,有擅自行动之意,根据语境,应用“径自”。
③“越发与“更加”都表示程度加深,用于两种事物比较时,必须用“更加”。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依据合乎语境理解词语。
4.【答案】A
【解析】A项,不负众望,不辜负众人的期望。与语境焦裕禄做一个好官,不辜负人民的期望相符;B项,“一挥而就”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不能指办事快,改为“一蹴而就”;C项,“胜地”指风景秀美的地方,而革命之地应为神圣之地,改为“圣地”;D项,“无所不为”贬义词,无恶不作的意思,词义色彩错误。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平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做题时联系上下文进行辨析,分清词语的分类,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此类题型用排除法是最好的方法。
5.【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
从语段中“为了弄清一个大风口、一条主干河道的来龙去脉”来看,他“跟着调查队”一起去调查了解情况更加合理,与上文相照应,可排除B、C两项。
根据前文的“风沙和洪水”,与下文对应的内容应为“沙落尘埃,水入河道”,可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复位句子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6.【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
A.语序不当,前后两个分句共用一个主语“传染性疾病”,应把“传染性疾病”放在“不管”前面。
B.介词不当,“因为”表原因,“需要探求困扰人类的这一问题”是目的,应用“为了”。
C.成分残缺,“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缺谓语动词,在“推进”前加“凸显了”
D.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等。
7.【答案】①特定时代背景的需要。②强调“团结”的写作目的的需要。③解释“政治协商会议”名称由来的需要。
【解析】旧的秩序被推翻,新的时代即将到来,破旧立新这一特定的时代环境,决定了作者要在开幕词中对“过去”进行回顾,所以这是特定时代背景的需要。
作者在文中多次强调“团结”,而“团结”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而“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又是实现全国人民大团结的重要前提。因此,回顾过去对反动派的斗争,就成为文章写作的必然。所以这是强调“团结”的写作目的的需要。
本次会议是政治协商会议,为什么叫“政治协商会议”?必然要写到“三年以前”那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及其结果。所以这是解释“政治协商会议”名称由来的需要。
故答案为:①特定时代背景的需要。②强调“团结”的写作目的的需要。③解释“政治协商会议”名称由来的需要。
本题考查重要语段的作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段落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来回答。要找到语段在文中相应位置,认真审读,针对问题回答,回答要全面精准。本题主要从内容上解答。
重要语段的作用一般包括:
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需具体内容具体分析;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
8.【答案】①八路军在战斗中救治两个日本小女孩,拯救了两条鲜活的生命。②以送还日本小女孩为契机,向日本侵略军展示、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践行的革命的人道主义,针对日本军队开展了一次有效的政治工作。③拯救日本小女孩的事情,战争结束后在中日两国引起巨大反响,促进了日本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认识,也促进了日本旧军人对侵华战争的反省与认识,对中日友好产生了积极影响。
【解析】故事的开端,写战争使日本小女孩成为孤儿,八路军战士救起了她们,因为孩子是无罪的,应当很好地安置他们,所以“很有意义”首先指八路军在战斗中救治两个日本小女孩,拯救了两条鲜活的生命。当决定把两个孩子送回日本时,给日本官兵写了一封信,目的是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所以“很有意义”还指以送还日本小女孩为契机,向日本侵略军展示、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践行的革命的人道主义,针对日本军队开展了一次有效的政治工作。1980年,报纸上发表了姚远方同志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在中国,在日本,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日本人民很受感动,那些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旧军人,得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非常感慨。他们说,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姑娘这件事,更使他们认识到侵华战争的罪恶,表示要道歉,要感谢,赞扬八路军的革命人道主义。所以“很有意义”还指拯救日本小女孩的事情,战争结束后在中日两国引起巨大反响,促进了日本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认识,也促进了日本旧军人对侵华战争的反省与认识,对中日友好产生了积极影响。
故答案为:①八路军在战斗中救治两个日本小女孩,拯救了两条鲜活的生命。②以送还日本小女孩为契机,向日本侵略军展示、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践行的革命的人道主义,针对日本军队开展了一次有效的政治工作。③拯救日本小女孩的事情,战争结束后在中日两国引起巨大反响,促进了日本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认识,也促进了日本旧军人对侵华战争的反省与认识,对中日友好产生了积极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中关键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必须回归文本,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分析概括。
9.【答案】不好。①给日军写信是“大战中的插曲”这一故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删除就损害了故事的完整性。②这封信是聂荣臻主张在战争中重视对敌人开展政治工作的体现,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表现聂荣臻的形象以及其政治、军事思想和主张。③信中提到的“国际主义之精神”是对文中所说“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的补充与佐证,保留信件原文有利于宣扬和展示八路军奉行的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④后文有两个小女孩送交给日军后日军表示“很感谢”的“回信”,这一内容与下文写战后日本人民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省和悔过形成有机关联。删除信件后,没有了前文的这些铺垫,后文的叙述就会显得比较突兀。
【解析】首先我们要明确,《大战中的小插曲》中,故事情节是聂荣臻救日本小女孩,但维系文章前后情节的关键却在于这封信,这封信写于小女孩被送回之时,又关联着后文政治工作的观点、寻找小女孩等情节,在结构上可以说承上启下,是全文的重头戏,删去它,情节将不完整;接着,从人物形象来说,如果没有这封信而只有故事,那么就无法全面展现聂荣臻“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整治工作”的思想,在这封信后,聂荣臻详细阐述了自己写信的原因,如果只有自己的阐述而没有信件内容作为印证,就会显得缺乏实际依据;因此这封信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全面地理解他的政治、军事思想;再从文章主旨上来说,救小女孩本身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信中也向日方指出“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与聂荣臻所说的八路军的精神“我们共产党人领导的八路军,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对被俘士兵我们绝不伤害,对日本人民我们不仅不伤害,还要尽最大力量给予爱护和照顾”相呼应,保留信件既是一种印证,也是告诉我们,不仅要这样做,还要宣传、展示,以便让中日双方都理解八路军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从结构上来说,这封信与后文“他们还回了信,说八路军这样做,他们很感谢”“美穗子这件事,对中日友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日本人民很受感动……他们说,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姑娘这件事,更使他们认识到侵华战争的罪恶,表示要道歉,要感谢,赞扬八路军的革命人道主义”等内容相呼应,保留这封信,能够更好地说明他们为何受到触动,从而让后文的叙述不那么突兀,顺理成章。
故答案为:不好。①给日军写信是“大战中的插曲”这一故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删除就损害了故事的完整性。②这封信是聂荣臻主张在战争中重视对敌人开展政治工作的体现,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表现聂荣臻的形象以及其政治、军事思想和主张。③信中提到的“国际主义之精神”是对文中所说“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的补充与佐证,保留信件原文有利于宣扬和展示八路军奉行的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④后文有两个小女孩送交给日军后日军表示“很感谢”的“回信”,这一内容与下文写战后日本人民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省和悔过形成有机关联。删除信件后,没有了前文的这些铺垫,后文的叙述就会显得比较突兀。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引用的作用。首先明确引用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内容的关系。还要注意其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10.【答案】“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焦裕禄对群众雪天生活的担心和忧虑;“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运用神态描写,表现出焦裕禄对群众雪天生活的担忧的真切;“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等运用语言描写,可看出他做事雷厉风行的精神和一心为群众着想的高尚品质。
【解析】由“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的动作描写,可看出焦裕禄对群众雪天生活的担心和忧虑;由“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的神态描写,可看出焦裕禄对群众雪天生活的担忧的真切;由“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我说,你们记记: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访贫问苦,安置无屋居住的人,发现断炊户,立即解决。……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的情况迅速报告县委”的语言描写,可看出他思路清晰、办事果断、雷厉风行的精神和一心为群众着想的高尚品质。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首先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再根据文中人物的具体言行综合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个角度进行概括。
11.【答案】《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选取四个典型镜头(也是四个典型瞬间,即第一次降旗、第二次降旗、政权交接仪式、“不列颠尼亚”号离港),对历史瞬间进行特写,贯穿起全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选取人物典型事迹集中塑造人物形象,如在激流中绘制洪水流向图、在灾害关头镇定布置工作、访问无依无靠老人、肝痛难忍仍坚持听取汇报、躺在病床预见兰考未来……
【解析】《别了,不列颠尼亚》是短新闻。文章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第1~3段),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第二层(第4~6段),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添马舰东面广场的告别仪式,象征着英国长达156年统治的结束。第三层(第7~8段),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第四层(第9段),“不列颠尼亚”号离港。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几次升旗与降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县委书记的榜样一焦裕禄》是人物通讯,选取了焦裕禄在河南兰考工作时的多个典型事例,如:面对大风雪的灾害天气给办公室的同志们布置工作;一九四六年春天,肝病越来越厉害,他用右膝顶住肝部坚持工作;同贫下中农一起,日夜奔波在抗灾斗争的前线,锁风沙,制洪水,带病察看水情等。这些典型事例,有的是正面描写,有的是侧面烘托,塑造了焦裕禄全心全意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众着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高大形象。
故答案为:《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选取四个典型镜头(也是四个典型瞬间,即第一次降旗、第二次降旗、政权交接仪式、“不列颠尼亚”号离港),对历史瞬间进行特写,贯穿起全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选取人物典型事迹集中塑造人物形象,如在激流中绘制洪水流向图、在灾害关头镇定布置工作、访问无依无靠老人、肝痛难忍仍坚持听取汇报、躺在病床预见兰考未来……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通讯,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12.【答案】(1)决胜千里全民防毒迎春暖花开
(2)情系天下百姓披肝沥胆必救苍生献真情
【解析】第一副对联是写给国家的。材料中讲在新型冠状病毒全球肆虐,疫情严峻的情况下,国家的一系列举措,彰显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分析上联,“运筹帷幄”指拟定作战策略;“举国”为全国;“战疫”为事件;“待云开雾散”为抗击疫情的效果,对未来的期待等。下联,结合事件、所写对象、期待等来写即可。第二副对联是写给医护人员的。材料提示“无数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正是他们不避险、不畏难,激励着人们共同战胜疫情的斗志”,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等。分析上联,“华夏大地”表示范围;“呕心沥血”写出了医护人员的辛苦;“定驱瘟魔凭妙手”为对未来的期望等。下联按照对联的要求来写即可。
故答案为:⑴ 决胜千里全民防毒迎春暖花开
⑵ 情系天下百姓披肝沥胆必救苍生献真情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此题已给出下联材料,只要按照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组合调整即可。
13.【答案】该徽标下方有黑体“焦裕禄陵园”五个字,其上采用“焦裕禄”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JYL进行图形创意。Y和上面的四片叶子为泡桐树形,寓意焦裕禄种树泽被后人。Y上部像书形,寓意其精神永载史册。
【解析】本题可由上到下介绍徽标的构图要素,徽标下方有黑体汉字“焦裕禄陵园”五个字,其上图采用“焦裕禄”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JYL进行图形创意。Y和上面的四片叶子为泡桐树形;寓意可联系社会现实及主题,是焦裕禄推广栽种泡桐树,寓意是盛赞焦裕禄种树泽被后人;Y上部像书的形状,寓意焦裕禄的精神流芳百世,永载史册。考生要注意“拼音字母”和“树”“书”的形状的分析。
故答案为:该徽标下方有黑体“焦裕禄陵园”五个字,其上采用“焦裕禄”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JYL进行图形创意。Y和上面的四片叶子为泡桐树形,寓意焦裕禄种树泽被后人。Y上部像书形,寓意其精神永载史册。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所要的构图的内容,然后联系社会现实及题干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最后运用简洁的语言将寓意概括出来。
【答案】14.B
15.D
16.港督府降旗。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举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或:米字旗降下,五星红旗升起)。 “不列颜尼亚”号离开香港。
17.原标题情感表达含蓄委婉,内涵更丰富。原标题采用倒装句式,将“别了”置于句首,强调了英国在香港统治的结束。原标题运用象征手法,“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殖民统治的象征,它的离去,标志着中国这一段屈辱历史的终结。
18.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升起五星红旗,意味着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是对香港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措施。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是香港中小学对《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的具体落实。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约定并理解文本,再在文中找到这些场景,最后用自己的话简练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句式、手法、情感等角度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出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14.B.选项中“始终将笔墨聚焦于‘历史的终结’这一主题”表述不正确。全文既写了“历史的终结”,又写了“历史的开始”,如“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故答案为:B。
15.D.“都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述不正确。材料一没有运用议论。故答案为:D。
16.结合“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可概括出,港督府降旗。结合“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可概括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结合“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可概括出,举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或:米字旗降下,五星红旗升起)。结合“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可概括出,“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17.题目是对《别了,司徒雷登》的套用,使用这一标题,情感表达含蓄委婉,内涵更丰富。这个标题让读者自然联想到《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联想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美国人黯然离去的历史时刻,从而表达中华民族在这一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从句式特点看,将“别了”提前,使用了倒装句式,能引人注意,并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强调了英国在香港统治的结束;“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写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的英国皇家游轮的离开,是对新闻事实的描述;但其还有另一层意思,英国的全称为“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的英国皇家游轮的名字为“不列颠尼亚”,在新闻中,这艘邮轮就成了英国的象征。所以,“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开,代表着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终结。它的离去,标志着中国这一段屈辱历史的终结。
18.结合“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可知,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升起五星红旗,意味着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是对香港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措施,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的内容就有对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的要求,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是香港中小学对《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的具体落实是对《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的尊重与认同。
【答案】19.①坚不可摧(势不可当);②峥嵘岁月;③义无反顾;④气吞山河
20.毛泽东带领广大劳动人民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终结了旧中国黑暗无边的噩梦,开启了新中国锦绣壮美的好梦。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决此类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19.第 ① 处,语境突出表现人民群众的力量之大,故可填“坚不可摧”“势不可当”之类的成语。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抵挡。第②处,语境讲中国近代百年岁月,突出其不平凡,可填“峥嵘岁月”之类的成语。峥嵘岁月:指不平凡的年月。第③处,语境讲中国共产党人肩负历史使命的果断、决绝,可填“义无反顾”之类的成语。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第 ④ 处,所填成语用来修饰“壮丽史诗”,强调气魄之大,可填“气吞山河”之类的成语。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故答案为: ①坚不可摧(势不可当);②峥嵘岁月;③义无反顾;④气吞山河
20.画横线句共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应在“反封建”后加“的大旗”。二是搭配不当,应将“启动’改为“开启”。
故答案为: 毛泽东带领广大劳动人民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终结了旧中国黑暗无边的噩梦,开启了新中国锦绣壮美的好梦。
【答案】21.A
22.此语段按总分总的思路展开。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总说所取得的史无前例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第二层具体说明长征的伟大意义;第三层说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可以战胜任何艰难困苦,战无不胜。
23.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24.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一路上教育群众,唤醒民众,撒下了革命的种子。这些种子将唤醒更多民众,革命事业将得到更多广大群众的支持,一定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解析】
(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借代等。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下面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其次要掌握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最后要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根据题目要求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4)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排比。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把“长征”比作“播种机”,比喻。
“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反问。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有问有答,设问。
故答案为:A。
2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语段按总分总的思路展开。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说所取得的史无前例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第二层,“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具体说明长征的伟大意义;第三层,“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说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可以战胜任何艰难困苦,战无不胜。
2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这篇文章以长征为背景,主要记叙了红军在吴起镇歼灭敌人追兵并消灭反动民团后前往陕北甘泉,最终胜利会师的故事;并回忆了在吴起镇附近召开的中共全军干部会议。本文描写了红军长征的艰难,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的喜悦与自豪之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
中心句在第一句,“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下文分开阐释,“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24.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可知长征“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一路上教育群众,唤醒民众,撒下了革命的种子。这些种子将唤醒更多民众,革命事业将得到更多广大群众的支持,一定能获得最后的成功。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25.【答案】(1)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2)不能删掉。“恢复”一词表明在英国占领之前,香港是中国的领土。
(3)因为这体现出中国对香港开始行使主权,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的高兴之情。
(4)把时间计算得这么详细是为了表现中国人受屈辱的时间长,而今天终于结束了屈辱,表达了人们的喜悦之情。
【解析】(1)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要交代清楚时间和事件。(2)此题考查对语言的赏析能力。应根据“恢复”的本义即把失去的收回来及语境思考作答。(3)此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开是在英国的军舰和中国的汽艇护送下,这里实际上表现了中国对主权的收回。这样的画面,让人觉得含蓄而又意味深长。(4)此题考查对构思的理解能力。这是用数字表现时间长,表现人们对这天的期盼久远,中国人屈辱的历史终于可以画上句号了。
26.【答案】【参考例文】 
以梦想为伴,与时代同行
今年我已经十八岁了,十八年间,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如五千年风霜未曾磨灭中华民族浸润在骨子里的精神,时代的变迁也一定会留下永恒的真理。于是,深深的凝望我们这个时代,那真理在我脑海中逐渐清晰:以梦想为伴,与时代同行。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痛苦与欢乐并存的时代,我们的一个梦想,叫做前行。2008年,当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我们默哀生命的消亡,也懂得了在灾难过后去负重前行。也就是那一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们的成绩令世界瞩目,51枚金牌,43项世界纪录,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坚毅与刚强。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一个历经磨难但砥砺前行的时代。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国计与民生共举的时代,我们的一个梦想,叫做发展。2013年,天宫一号在太空开启了首次太空授课,全国的青少年们第一次在电视前领略了太空的神奇。无疑,是中国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这样的机会。同一年,公路村村通工程接近完成,面对自己家门前风沙飞扬的黄土路变成了干干净净水泥路,村民们不仅看到了自己的村庄发展的希望,也深切地体会到了国家的力量。这也是我们的时代,一个国计民生同步发展的时代。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过去与未来交织的时代,我们的一个梦想,叫做富强。在2013年已然开始的“精准扶贫”,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每年脱贫人数最多的国家,无数外国官员前往中国乡村学习脱贫经验。过去曾积贫积弱的中国,正成为无数国家脱贫事业的典范。2017年,在中国“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发展迅速,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更由此催生了一系列行业的发展,未来中国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渐形成。这更是我们的时代,一个承前启后跨向富强的时代。
许文龙、焦森、保洁阿姨、老人、独臂少年等,他们都是这个时代心怀梦想、付出行动并坚持努力的人。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普通人的梦想和奋斗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时代。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对当代中国青年来说,以梦想为伴,与时代同行,就可能冲上时代的前沿。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青年人大有可为。
【解析】材料第一段概述北京大学举办第一届“争做数一数二的保安员”评选活动,重点介绍许文龙、焦森的事迹;第二段简述保洁阿姨、老人、独臂少年的事迹,他们都是心怀梦想、坚持努力的人。进而指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梦想无关职业、年龄、境遇,谁都可以有梦想,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梦想成真。其实,也正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梦想和奋斗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时代。材料引导我们思考个人梦想与时代的关系。写作任务是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以“梦想与时代”为主题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作的时候结合这一具体的任务进行表达即可。参考立意:
1让梦想跟上时代的脚步;
2.担当让梦想更加美丽;
3.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书写人生华章。
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再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运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