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24 月亮上的足迹一、请在书本上给“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词注音,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找新学词语的解释
二、整体感知三、达标自测
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飞船像yí yè ɡū zhōu( )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
(2)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yáo yáo zài wànɡ( )。
(3)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便 jiǎn cè( )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
(4)“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的hǎi yù( ),被早已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一叶孤舟遥遥在望检测海域(5)三位宇航员到美国国会大厦,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chànɡ tán( )登月的感受。
(6)“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ánɡ shǒu tǐnɡ lì( )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7)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lǐ chénɡ
bēi( )。 畅谈昂首挺立里程碑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B.走到乡间的泥泞小道上,两旁的柏树昂首挺立,我丝毫不觉冬日的来临。
C.小明的妈妈一进来,我们寝室的人就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D.人生就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经历惊涛骇浪,何时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不谋而合: 不谋而合指主张、意见、计划等相同,应改为不约而同,“不约而同”多指具体行动相同。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立着。形容很有精神,很有气魄的样子。比喻屹立不摇,无所畏惧。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作为标志的大事。)C3.选出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 )
A.我们努力倡导读书之风,希望看到同学们课余不会只是无聊地说笑,学校里到处是琅琅的书声。(“学校”前应添上“听到”)
B.整栋教学楼的灯都亮了,隔壁班还是一片漆黑。(在“还是”前加上“几乎”)
C.城市景观花卉的装饰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后加“的标志”)
D.唐诗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把“长期”移到“受到”前面)(前后矛盾)B4.仿照下面句子,续写两句话。
人生的路,无需做过多的准备。只有启程,才能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拼搏,才能成功;只有播种,才能收获。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做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做出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氧气袋中只剩下够一个小时使用的氧气。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们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在写到火箭发射前的景象时,作者写道“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这表现了火箭高大雄伟的姿态,激发读者的想象。
B.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2段为第一部分,指出登月时间和人物;3~15段写登月的全过程;16~18段写宇航员谈登月的感受和意义。
C.这篇文章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气魄,赞美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D.登月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准备;(2)发射和进入太空;(3)月面工作;(4)登上月球;(5)对接和返回。D2.下列关于本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B.本文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阿姆斯特朗是一位著名的宇航员。
C.本文中不多的议论,却能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D.本文行文中没有太多的抒情,但字里行间却饱含了对人类登月这一壮举的赞叹之情。
3.文中出现了很多关于时间的数字,有的时间甚至精确到秒,有什么作用?
4.你是如何理解“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的?B3.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二是因为这些时间都有纪念意义。
4. “一小步”指宇航员从登月舱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很不容易,但是这一小步是人类向太空迈出的第一步,显示了人类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一意义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人类“巨大的飞跃”。“玉兔”自述
大家好,我是“玉兔”号月球车。终于从着陆器肩膀上走下来跟大家见面,心情很激动呢。听说江湖上有很多关于我的疑问,今天就由我来一一解答好啦。A.是不是只“胖兔子”?
大家都很关心我的长相。我有1.1米高、1.5米长、1米宽,体重嘛,是140公斤。虽然看起来分量不轻,但我并不是一只“胖兔子”,为了节约燃料,也为了轻柔着陆,我跟小伙伴着陆器都辛苦地进行了“瘦身”,没有一丝“赘肉”。跟其他国家的月球车兄弟相比,我也是非常精致轻巧的。苏联的“月球车1号”足足有756公斤重,美国有人驾驶的“巡行者1号”重量也超过了200公斤。虽然是只兔子,但我有一对漂亮的翅膀。不过这对翅膀不是用来飞的,而是获取和保存太阳能的帆板。到达月球表面后,我就张开翅膀,不断地吸收着太阳能。翅膀前面,是我的两只“前爪”,可以钻孔、研磨、采样。我的脑袋上还有一个定向天线和几个太阳敏感器。跟其他兔子不同,我有六只“脚”——六只小小的轮子;我还有四只张望月球的眼睛:一对导航相机,一对全景相机;最丰富的是我的肚子,里面装着红外成像光谱仪、避障相机、机械臂、激光点阵器……B.__________
跟我们国家研制的其他航天器相比,我最大的特点是能走动。虽然叫做兔子,但我没有能耐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很惭愧,我的移动速度基本上是“龟速”,平均每小时走200米。不管去哪儿,我都得分几步才能到达。走之前要看路、选路,可是导航相机只有在10米的范围内才能看得准,所以我每一步最远也只能走10米。路上遇到的小障碍我不怕,因为我除了可以接受地面的遥控操作外,还可以自主处理图像,识别障碍,甚至还能规划路径。说起来,我也算是一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哦不,机器兔子。专家说,走得不快不要紧,只要能顺利“翻山越岭”,我就是机智灵巧的“越野兔”。我的活动范围目前设定是10千米。据说除了美国“阿波罗号”的三辆载人月球车外,苏联的“月球车1号”和“月球车2号”也被留在了月球上。这里还有“嫦娥1号”英勇撞月留下的痕迹。虽然我也很想去看一看这些几十年前就来到月球的朋友们,但是月亮太大了,恐怕很难跑过去跟它们打招呼了。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我国的“玉兔”号月球车。
B.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使文章亲切自然,生动形象。
C.文中加引号的词语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我国月球车的特点。
D.本文是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C
2.下列有关短文的内容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仿照A处小标题在文中B处横线上拟一个小标题,可以拟为:“兔子”跑得有多快?
B.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玉兔”号与苏联和美国的月球车重量进行对比,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玉兔”号的精致轻巧。
C.文章主要介绍了“玉兔”两方面的特征:“玉兔”的体型大小与轻重方面的特征及结构方面的特征。
D.本文既准确严密,又形象生动,体现出生动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特点。
C3.“玉兔”在月球上遇到小障碍,有哪些解决方法?“玉兔”可以接受地面的遥控操作,还可以自主处理图像,识别障碍,甚至还能规划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