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2 17:5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朝代歌》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一单元
“文明”指的是超越蒙昧期(旧石器时代)和野蛮期(新石器时代)的历史阶段。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有文字发明与使用、金属工具发明与使用、城市和国家的出现等等。
——摘编自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
夏商周
(奴隶制社会)
秦汉
(封建国家)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渊源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百家争鸣是这一变动的思想,反映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特点:
不断发展,自成体系
多地
多态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问号的阴影下
我们是谁?
我们来自哪里?
我们要去向何方?
——房龙《人类的故事》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重点:
文化遗存、中华起源与私有制、阶级、国家关系。
难点:
早期国家特征。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夏 商 周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人群→
元谋人遗址中,有与人类化石、石器、动物化石等伴生的灰屑和烧骨。
遗址中发现,分属40多个个体的人骨化石、丰富的石制品、烧石、烧骨的痕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描述旧石器时代中华古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
北京人头盖骨 · 1929年
恩格斯《反杜林论》:火的使用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是人类最早的“技术革命”。
1.1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20万年
元谋人
北京人
分布特征
分布地区
集中在黄河和长江流域
星罗棋布
多源多元
分析我国旧石器时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
1.2 新石器时代
燕辽文化区
山东文化区
江浙文化区
中原文化区
红山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
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6500-4500年
龙山文化
距今约5000年
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7000年
仰韶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
良渚文化
距今约5300-4500年
距今约1万年
距今约7000-5000年
距今约5000年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
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
辽河上游: 红山文化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
分布特征
分布广泛
多元一体
【课堂探究】
以下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6件(套)新石器时期的文物,请你据此探究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状况。
磨制石器的应用
原始农业
陶器的发明与使用
更强大的征服能力
更稳定的食物供给
更宽广的取食范围
1.了解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以姜寨为例,描述此时期的社会状况。
以血缘为纽带聚居、祖先崇拜、生产力低尚未贫富分化、母系社会
壕沟
公共畜牧场
公共墓地
公共窑场
考古学家发现,这些房子按家族分成5组,都围绕着中间的大广场,房门都开向广场。广场是家族集会和祭祀先祖的地方。他们的公共墓地里,没有夫妻合葬墓,每个人都单独地按辈分的高度和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死亡的先后顺序埋在墓地里。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
P3
良渚文化新地里遗址出土的石犁
良渚文化莫角山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
仰韶文化晚期的115号窖穴中堆积的粟的朽灰,折算成新鲜小米有500多公斤。
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座窖穴中堆积的粟的朽灰,折合成新鲜小米约有2000公斤。
齐家文化46座墓葬中出土430块猪下颌骨,最多的一墓中有68块。
生产力的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制出现
2.了解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描述此时期的社会状况。
根据材料,概括新石器晚期-黄河中下游的社会状态?
手工业发展(技术发展、专业分工),阶级分化,不平等开始出现
龙山文化黑陶
龙山文化的代表是黑陶。陶制坚硬,表面磨光。经测量,蛋壳陶最薄处只有0.2-0.3毫米,最厚也不超过1毫米。杯注水后重心不稳,不是作为实用器使用。考古学家发现,在绝大多数墓葬中,只有一座墓中随葬一件,而三座龙山大墓中却随葬多件。
——《国家宝藏》
龙山文化——陶寺遗址:“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基层分化明显,有专家认为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私有制出现
出现贫富分化
生产力的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阶级分化(奴隶主及奴隶阶级)
国家出现,
原始社会解体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王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碧玉 C 形龙
【课堂探究】
以下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6件(套)新石器时期的文物,请你据此探究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状况。
磨制石器的应用
原始农业
陶器的发明与使用
更强大的征服能力
更稳定的食物供给
更宽广的取食范围
新石器时代特征: 1、人口规模增加、开始定居、修建村落;
2、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打制)
元谋人
约170万年前
约70-20万年前
北京人
约1万年前
约7000-5000年前
约5000年前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
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
辽河上游:红山文化
长江下游:良渚文化
新石器时代(打磨结合)
生产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
生产生活: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人类遗址:有数百处
彩绘陶器、粟
水稻、养蚕缫丝
黑陶
玉器、祭坛、神庙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旧石器时代
180——20万年——1万年—————————————7-5000年—————5000年
新石器时代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共劳、共享)→ 父系氏族(贫富分化、不平等)→部落、联盟
苏秉琦 · “六大区系理论”
旱地农业
稻作农业
狩猎采集
走向文明的不同道路 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山东文化区: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中原文化区: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江浙文化区: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辽河流域: —— 红山文化
植谷养畜
茹毛饮血
披皮挂羽
衣丝着麻
居巢寓穴
建屋筑殿
平等无别
尊卑等差
猎兽采果
瓦烹鬲煮




从部落到国家




禅让制

世袭制
材料一:《尚书·尧典》记载,为战胜前所未有的大洪灾,尧召集部落联合议事会议,与会者有“四岳”和“十二牧”等人。(四岳是四方部落首领的代表,十二牧是联盟内负责公共事务的人员)。尧在会上询问有谁能领导治理洪水,“四岳”都推荐了鲧,尧认为鲧能力不足,不足以担负大任。但“四岳“都说“试乃可已”,认为不妨试用一下。尧便接受了“四岳”的意见,任命鲧治水。
——李亚光《大禹治水是中华文明史的曙光》
材料二:昔禹致会群神(各部落联盟首领)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
——《国语·鲁语》
思考:比较两则材料,尧和禹的权力有了什么区别。
尧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做出决策需要考虑部落联盟成员的意见。
到了禹时期,禹的权力从广度和高度都超越了前人,禹可凭借个人意愿决断大小事务。之后,他将此权力世袭传子,建立了夏朝。
国家统治者权力的扩大是“公天下”到“家天下”转变的前提。
有人说,世袭制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体现出的是独裁,禅让制是选贤任能,体现的是民主,因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你是否认同此观点?
观点: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世袭制一直沿袭到清亡,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时间。
“禅”始而未“禅”终?
夏朝的国家治理
中央设机构与职官,直接统治
地方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实质上是一种松散的联盟
聚族而居
知识要点
夏 朝
夏 禹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1
2
3
权力继承方式:禹传启,传子代替传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中央机构: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地方官理:夏王直接统治夏后氏部落,其他部族实行间接统治(松散联盟)。
以夏部族为主导的国家
二里头遗址“中国之最”:
最早的宫城
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
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
二里头遗址宫殿复原
夏朝的记载,主要见于《尚书》《史记》《竹书纪年》等史书,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未发现当时文字记载。
根据《左传》、《孟子》等记载,夏出现了王权、刑罚、贡赋、官吏、军队等国家要素。
二里头青铜爵
商和西周

传说时代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夏 商 周
信史时代
(周武)王曰:“……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洛、伊,毋远天室。”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氏族部落
部落联盟
国家
互证
“中国”最早见于
西周初年青铜器 “何尊”
“余其宅兹中国”
形如旗帜,商王有事立旗召集,士众围绕听命,故“中”的含义由旗帜引申为中央。
“国”字与“邑”相同;“中”与“国”合为一体自然有中央区域之意。
阶级统治的工具,代表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巩固其统治地位而实行政治统治的暴力机构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
文字记载 + 考古发现:
龟甲兽骨——甲骨文 “后母戊”青铜方鼎 妇好鴞尊 兽型觥
(1)“甲骨文”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反映了商朝政治、军事、宗教等史实。
(2)殷墟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统治方式
内 服
外 服
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商族势力范围示意图
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
商朝
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商朝的疆土分为内服和外服。内服指王畿、商王直接统辖之地。
外服指王畿以外的臣属地区,散布着许多臣服于商的部落、部族,其中较大者被称为“方”,今天亦称方国。他们要为商王承担一定的义务,被赐予侯、伯等称号。
总的来看,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是完全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外服以至外服以外的方国,其经济多较商落后,故而也不时进入王畿抢掠。终商一代,与方国的战争十分频繁。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商朝内外服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何特点?
知识要点
商 朝
商 汤
约前1600 年,商汤建商朝
1
2
3
文字:甲骨文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国家机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
疆域:东到大海, 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BC 2070
夏(二里头)(可能)
约BC1600 商(殷墟)
1.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中央:夏王最高统治者
中央机构
3.地方:直接统治夏部族
间接统治其他部族
4.历法:《夏小正》
·逐渐形成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
·中央:商王最高统治者
中央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地方:内外服制度 (直接控制王畿、间接控制方国部族)
·历法:干支纪日法
·文字:不断成熟的甲骨文
·经济: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力扩大
武王伐纣
(武)王曰:“今商王受(纣),惟妇言是用,昏弃厥(其)肆祀(祖先祭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用)……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
——《尚书·牧誓》
如何加强族内联系?
如何加强族外联系?
分封对象 王族 功臣 先代贵族
诸侯国 鲁、燕、晋 齐 宋
特点:
①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以王族为主
国家管理:分封制
(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相结合)
西周治理国家的措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右图,鲁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B
周天子如何加强统治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形成金字塔形的等级结构
概念: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大宗小宗等级体系
(等级森严)
宗法制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对大宗而言,小宗就是他的臣属,要对大宗绝对服从;
同时小宗也是大宗的兄弟,具有血缘关系。
特点:
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②大宗与小宗有相对性;③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④形成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
庶民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奴隶
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积极:
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变大,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③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对诸侯国实行有效的控制;
消极:
④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带有家族 统治的色彩;
⑤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为割据混战埋下了隐患。
列鼎制度
九鼎
七鼎
五鼎
三鼎或一鼎
宗法制
分封制
礼乐制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统一的文化心理认同
确立秩序、巩固统治
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天下归姬
天下归嫡
天下归序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孟子》
井田制
殷墟甲骨文中有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協田”
土地国有、集体劳作
土地制度
财、贷、贵、贱、贫、贿、赂、赋、
账、购、赠、赊、赏、赐、赌……
工艺高超的青铜器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多个小共同体
(家)
一个大共同体
(国)
五帝



禅让制
每一部族机会均等
世袭制
以夏部族为主的部落联盟
内外服制
加强了对国家的有效统治
分封制、宗法制
家国一体,削弱了氏族部落的影响,极大加强中央集权
约BC1600商
BC 2070
夏(可能)
BC1046西周
BC771东周
春秋 战国
BC221秦朝
开创世袭制
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结合
内外服制度
王占卜理解天命
宗法制
宗法制
分封制
三代王朝借助哪些力量加强核心文化?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
权力的高度集中
神权与王权结合
大一统的
帝制时代
多元一体格局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