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2015年单元测试卷(甘肃省庆阳市正宁三中)(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2015年单元测试卷(甘肃省庆阳市正宁三中)(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2-14 17:2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15年单元测试卷(甘肃省庆阳市正宁三中)
 
一、选择题.
1.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
 
2.将少量大豆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点燃,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冰冷的水面上,可观察到火立即熄灭.该实验证明,达到灭火目的方法之一是(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D.降低着火点
 
3.下列实验装置中,白磷能在水中燃烧的是(  )
A. B.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4.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严禁烟火 B.禁止使用手机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降低燃料着火点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物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快得多
B.一定量的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温度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的高些,这是因为前一种情况放出的热量多
C.物质的燃烧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6.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火灾时,只能用CO2灭火
C.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7.同时进行以下几个实验,蜡烛最先熄灭的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B.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8.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9.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易燃、易爆的是(  )
A.白磷 B.烟花爆竹 C.液化石油气 D.干冰
 
10.在空气中发生的缓慢氧化、自燃、燃烧和爆炸的相同点是(  )
A.都发光 B.都产生热
C.都很强烈 D.都需要达到着火点
 
11.目前缓解石油紧张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是将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调和而成的一种汽车燃料.乙醇汽油属于(  )
A.纯净物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无机物
 
12.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环境的气体是(  )
A.只有CO B.只有SO2 C.CO和CO2 D.SO2和CO
 
13.有些地区因大量焚烧秸秆,导致空气质量一度达到重度污染.下列有关处理秸秆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秸秆发酵产生沼气
B.秸秆腐烂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
C.秸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14.点燃下列气体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氢气和甲烷 B.氧气与二氧化碳
C.甲烷和氧气 D.一氧化碳与甲烷
 
15.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B.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C.蜡烛燃烧 D.农家肥的腐熟
 
16.能用于实验室制取H2,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C.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17.燃料的使用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下列污染不是化石燃料产生的是(  )
A.酸雨腐蚀金属设备
B.土壤酸化结板
C.电厂周围的河水温度升高,鱼类死亡
D.发生水华现象
 
18.我国已全面禁用含铅汽油,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的混合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使用它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B.燃料中的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或化工合成等方法制得
C.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汽油是石油炼制产品之一
 
19.不能在通风不良的车库中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这主要原因是(  )
A.会大大浪费汽油
B.会有发生CO中毒而死亡的危险
C.会发生二氧化碳窒息的现象
D.排除的汽车尾气中碳的沉积物会弄脏车库
 
20.2006年5月,三峡大坝顺利完工.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所提供的清洁廉价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5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所生产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的完成将有助于减轻(  )
①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②酸雨的形成 ③温室效应 ④白色污染.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21.煤的干馏属于      变化,石油分馏属于      变化.
 
22.生活和生产中常被人们利用的能源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增加,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新能源.如      等.(至少说出四种)
 
23.(2010 眉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气东输”是将新疆等地的天然气,通过约4200公里的管道向东输送.这一重大工程的实施将取代部分工业和居民使用的煤炭和燃油,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1)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滤,在煤气、天然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      .
(3)煤中含有硫元素,在燃烧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污染大气的气体,这种气体的化学式为      .
 
24.灭火时,常采取措施A~C,将下列过程中采取措施的标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隔绝空气
B.移开可燃物
C.使可燃物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1)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处周围将草割除,打出防火道      .
(2)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      .
(3)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
(4)将沙土铺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      .
 
25.据报道:2009年5月7日下午,宁波市某气雾剂长车间内铝粉起火,因工作人员缺乏消防知识,用水灭火,结果发生爆炸.小林查找了有关资料,发现氢气是可燃性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金属铝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水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2O2Al(OH)3+3H2↑
(1)发生这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其实,有些火灾也不能用水灭火,如      (举一例).
 
26.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校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1)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理想的制氢气方法是      .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      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好处(写两种)?      .
 
27.2005年12月7日,河北省唐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刘官屯煤矿发生了特大的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井下情况非常复杂,事故处理专家在处理瓦斯爆炸现场时,针对矿井既有瓦斯又有火且可能发生连续爆炸的情况,提出采用注水或注液氮的灭火方案.
(1)你觉得注入液氮可以灭火的原因是:①      ,②      .
(2)这一系列事故的发生也提醒我们在做易燃、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任写一点):      .
 
28.干粉灭火器中,干粉的主要成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碳酸氢钠(NaHCO3)爱热分解时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家中煤气若泄漏,应及时采取的措施是      .
 
29.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然气和      .美国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爆炸,大量石油泄漏燃烧造成严重污染,开发公司采用堵塞油管、喷水的方法灭火,其中喷水灭火的原理是      .
(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      等(请举1例).
(3)海底贮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如果开采和贮存方法得到突破,可以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如图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以下对乙醇作汽车燃料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原料来源丰富
B.是可再生能源
C.燃烧完全没有污染
②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烧碱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物质,并得到电能,请你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3O2+            +5H2O.
 
30.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在试管处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氢气选用的装置是      .
(4)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常选用的装置是      ,所选用收集方法的依据是      .
 
31.查阅资料知:①CuSO4是白色粉末,遇少量水可转化为蓝色晶体,在实验中常用于是否有水存在;②CH4与CuO不反应.又知某气体X是由H2、CH4、C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为了验证该气体的成分,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若甲装置中CuO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黑色变成红色,乙装置中CuSO4不变色.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X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      ,可能有      .
(2)若甲装置中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乙装置中CuSO4变成蓝色,丙装置中石灰水无变化,则气体X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      ,可能有      .
(3)若甲装置中CuO由黑色变成红色,乙装置中CuSO4变成蓝色,丙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X中一定有      ,可能有      .
 
32.秸秆是一种相对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均含硫量只有千分之三点八(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为百分之一(1%).某地燃烧秸秆的发电厂一年燃烧秸秆约2.0×105t,可节约煤1.0×105t.假设燃料中的硫元素经燃烧后全部转化为SO2,试计算该发电厂燃烧秸秆比燃烧煤每年少排放SO2多少吨?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15年单元测试卷(甘肃省庆阳市正宁三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公共标志型.
【分析】根据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①表示禁止吸烟;②表示节水标志;③是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标志;④表示可回收标志;⑤表示禁止烟火;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进行解题的能力.
 
2.将少量大豆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点燃,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冰冷的水面上,可观察到火立即熄灭.该实验证明,达到灭火目的方法之一是(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D.降低着火点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
【解答】解:将小铁盒放在冰冷的水面上时,水能够吸收热量,从而使得温度降低到大豆油的着火点以下,火焰很快熄灭.
故选C.
【点评】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要一个不满足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3.下列实验装置中,白磷能在水中燃烧的是(  )
A. B.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实验设计中的控制变量思想;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三个条件分析: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据此分析.
【解答】解:A、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不能燃烧;
B、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白磷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故不能燃烧;
C、白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不能燃烧;
D、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能够燃烧;
故选项为:D.
【点评】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
 
4.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严禁烟火 B.禁止使用手机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降低燃料着火点
【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严禁烟火、禁止使用手机、架高顶棚加强通风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
【解答】解:A、严禁烟火是防止引爆挥发出来的汽油,从而可以避免火灾.正确;
B、禁止使用手机是防止引爆挥发出来的汽油,从而可以避免火灾.正确;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时,汽油或柴油的浓度不容易达到其爆炸极限,从而可以避免火灾.正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燃烧的条件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物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快得多
B.一定量的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温度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的高些,这是因为前一种情况放出的热量多
C.物质的燃烧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A、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
B、根据燃烧的剧烈程度进行分析判断.
C、通常所说的物质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
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解答】解:A、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物质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快且剧烈,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定量的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相等,但是前一种情况时间用的短,温度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的高些,故选项说法错误.
C、通常所说的物质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在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概念、条件、燃烧时的热量变化、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火灾时,只能用CO2灭火
C.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A、根据燃烧的定义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
C、根据高楼发生火灾逃生的正确措施判断.
D、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及气体受热密度变小的性质判断.
【解答】解:A、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所以错误.
B、灭火的原理有三种,分别是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根据不同原理和具体情况,可采取多种形式,所以错误.
C、高楼发生火灾,跳楼逃生易摔伤或致死,所以错误.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7.同时进行以下几个实验,蜡烛最先熄灭的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B.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和B相比,A的烧杯容积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火焰上方二氧化碳浓度低,比B中的蜡烛晚熄灭;C和D相比,D中的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比C中的蜡烛晚熄灭;AB与CD相比,因为A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逸出,应该比CD中的蜡烛先熄灭.
【解答】解: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当烧杯倒扣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温度比较高,密度比空气小,聚集在火焰的上方,B装置空间小,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较快,很快能使B中的蜡烛熄灭.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烧杯的放置方法,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A、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B、溶洞里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C、沼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D、液化石油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解答】解: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既可以照明,又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偏高.故选项正确;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安全常识方面的知识,要充分理解爆炸的含义,即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
 
9.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易燃、易爆的是(  )
A.白磷 B.烟花爆竹 C.液化石油气 D.干冰
【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
【分析】易燃、易爆物是指以燃烧、爆炸为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特性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以及毒害品、腐蚀品中等化学物品,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易燃、易爆物是指以燃烧、 ( http: / / www.21cnjy.com )爆炸为主要特性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以及毒害品、腐蚀品中等化学物品.
A、白磷易自燃,属于易燃品,故选项错误.
B、烟花爆竹,属于易燃、易爆品,故选项错误.
C、液化石油气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易爆品,故选项错误.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属于易燃、易爆品,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很简单,掌握易燃易爆物的概念、特征、常见物质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在空气中发生的缓慢氧化、自燃、燃烧和爆炸的相同点是(  )
A.都发光 B.都产生热
C.都很强烈 D.都需要达到着火点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运用类比进行知识的迁移;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发光、发热的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甚至不溶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称为缓慢氧化;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都能放出热量
【解答】解:A、缓慢氧化不发光,不需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B、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都能放出热量,故选项正确;
C、缓慢氧化不发光,也不剧烈,故选项错误;
D、缓慢氧化不发光,也不剧烈,不易被察觉,不需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燃烧、爆炸 ( http: / / www.21cnjy.com )、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关系,要加强记忆它们的概念,相同点和不同点,在理解和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目前缓解石油紧张的有效办法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是将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调和而成的一种汽车燃料.乙醇汽油属于(  )
A.纯净物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无机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据此结合乙醇汽油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乙醇汽 ( http: / / www.21cnjy.com )油是将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调和而成的一种汽车燃料,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和汽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类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2.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环境的气体是(  )
A.只有CO B.只有SO2 C.CO和CO2 D.SO2和CO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碳的化学性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可以根据煤的元素组成、不完全燃烧时的产物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元素,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等物质.
故选D.
【点评】本题很简单,掌握煤的元素组成是解题的关键,还要注意现象是不完全燃烧,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有些地区因大量焚烧秸秆,导致空气质量一度达到重度污染.下列有关处理秸秆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秸秆发酵产生沼气
B.秸秆腐烂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
C.秸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秸秆发酵能够生成甲烷,腐烂后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成有机肥料;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秸秆燃烧能生成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能够污染环境.
【解答】解:A、利用秸秆发酵能够产生沼气.故选项正确;
B、秸秆腐烂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故选项错误;
D、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废物的再利用和环境污染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4.点燃下列气体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氢气和甲烷 B.氧气与二氧化碳
C.甲烷和氧气 D.一氧化碳与甲烷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运用类比进行知识的迁移;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爆炸是急剧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里,就会在短时间里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发爆炸;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
【解答】解:A、氢气与甲烷均是可燃性气体,但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不是可燃物,与氧气混合点燃也不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C、甲烷是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
D、一氧化碳和甲烷都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不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爆炸的条件,掌握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B.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C.蜡烛燃烧 D.农家肥的腐熟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化学反应需要吸收热量也就是该反应进行时需要加热完成,判断时可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规律进行分析.
【解答】解:A、植物光合作用是在光照的条件发生的,可见该反应需要吸收太阳能提供的热量,故此项正确.
B、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的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出热量,故此项错误.
C、蜡烛燃烧是放热反应,此项错误.
D、农家肥腐熟属于缓慢氧化,是放热反应,故此项错误.
故选A
【点评】关于解答化学中吸热或放热的类型题时,应该熟练记住吸热或放热的判断规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16.能用于实验室制取H2,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是(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C.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实验室以锌粒与稀硫酸为原料制取氢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应选择能够及时补充药品,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这样不但操作方便还能节约药品. 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只要保证关闭活塞后固体药品能与酸液分离即可.
【解答】解:A、反应一旦开始,就不能随意停止,故A错误;
B、能用于实验室制取H2,并能随开随用、随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随停,可以随时增加稀硫酸,具体操作是:关上止水夹,氢气将液体压出干燥管,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液体淹没固体,反应发生,产生氢气故B正确;
C、没有带孔塑料板,反应不能随时停止,故C错误;
D、也没有带孔塑料板,漏斗伸入试管内也太短,反应不能随时停止,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其中考查气体发生装置的题型不断推陈出新,且越来越注重装置的选择、评价、设计与完善.
 
17.燃料的使用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下列污染不是化石燃料产生的是(  )
A.酸雨腐蚀金属设备
B.土壤酸化结板
C.电厂周围的河水温度升高,鱼类死亡
D.发生水华现象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根据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炭粉、一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但是水华现象不是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进行解答.
【解答】解:
A、化石燃料含有硫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腐蚀金属设备,故A不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含有硫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土壤酸化结板,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化石燃料发电,电厂周围的河水温度升高,鱼类死亡,故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含磷洗衣粉,造成水污染,发生水华现象,不是化石燃料产生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料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化石燃料包括哪些物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18.我国已全面禁用含铅汽油,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的混合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使用它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B.燃料中的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或化工合成等方法制得
C.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汽油是石油炼制产品之一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石油加工的产物.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乙醇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发酵法制乙醇和乙烯与水直接反应,乙醇汽油同样会产生污染,其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含硫气体和一氧化碳,都属于污染型气体.
【解答】解:A、乙醇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它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还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故A叙述正确;
B、发酵法制乙醇是在酿酒的基础上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起来的,发酵法的原料可以是含淀粉的农产品,如谷类、薯类或野生植物果实等;也可用制糖厂的废糖蜜;或者用含纤维素的木屑、植物茎秆等.乙烯直接水化法,就是在加热、加压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是乙烯与水直接反应,生产乙醇.故B叙述正确;
C、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由此可知乙醇汽油是混合物.故C叙述不正确;
D、石油经分馏后会生成多种物质,如汽油、柴油等,故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C.
【点评】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不但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和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
 
19.不能在通风不良的车库中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这主要原因是(  )
A.会大大浪费汽油
B.会有发生CO中毒而死亡的危险
C.会发生二氧化碳窒息的现象
D.排除的汽车尾气中碳的沉积物会弄脏车库
【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汽油是一种含碳物质,碳的燃烧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两种情况:1、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有剧毒,容易使人中毒.
【解答】解:在通风不良的车库中让发动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时间空转,需消耗较多的氧气,而车库中通风不良极易造成炭不充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所以主要原因应是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的危险;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燃料的安全知识.了解一氧化碳气体的形成和中毒原理,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20.2006年5月,三峡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坝顺利完工.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所提供的清洁廉价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5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所生产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的完成将有助于减轻(  )
①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②酸雨的形成 ③温室效应 ④白色污染.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煤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
【解答】解:煤燃烧时能生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其中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重要物质,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所以三峡工程的完成将有助于减轻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酸雨的形成、温室效应.
故选A.
【点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要保护环境,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
 
二、非选择题.
21.煤的干馏属于 化学 变化,石油分馏属于 物理 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可以根据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石油分馏是指通过石油中含有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使各种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化学;物理.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对变化过程做出正确的判断,要知道煤的干馏与石油分馏的实质.
 
22.生活和生产中常被人们利用的能源有 煤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油、天然气 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增加,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新能源.如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合理即可) 等.(至少说出四种)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
【分析】根据生活和生产中人们常用的是化石燃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生活和生产中常被人们利用的能源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增加,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煤、石油、天然气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等(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新能源是中考的热点,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常见的新能源范畴与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2010 眉山)“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东输”是将新疆等地的天然气,通过约4200公里的管道向东输送.这一重大工程的实施将取代部分工业和居民使用的煤炭和燃油,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1)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滤,在煤气、天然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 氢气 .
(3)煤中含有硫元素,在燃烧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污染大气的气体,这种气体的化学式为 SO2 .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煤气、天然气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导致温室效应,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硫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
【解答】解:(1)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氢气燃烧的生成物只有水,不污染环境.故填:氢气.
(3)硫燃烧时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的物质二氧化硫.故填:SO2.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4.灭火时,常采取措施A~C,将下列过程中采取措施的标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隔绝空气
B.移开可燃物
C.使可燃物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1)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处周围将草割除,打出防火道 B .
(2)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 A .
(3)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C .
(4)将沙土铺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 A .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处周围将草割除,打出防火道,是利用了移开可燃物的灭火原理.
(2)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3)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是利用了水汽化时吸热,使可燃物温度低于其着火点的灭火原理.
(4)将沙土铺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故答案为:(1)B;(2)A;(3)C;(4)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据报道:2009年5月7日下午,宁波市某气雾剂长车间内铝粉起火,因工作人员缺乏消防知识,用水灭火,结果发生爆炸.小林查找了有关资料,发现氢气是可燃性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金属铝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水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2O2Al(OH)3+3H2↑
(1)发生这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2H2+022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其实,有些火灾也不能用水灭火,如 镁的燃烧 (举一例).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与社会突发事件;化学知识生活化;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1)根据发生爆炸的原因及反应物、生成物分析;
(2)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1)发生这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是铝和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和氧气剧烈反应发生爆炸造成的,其化学方程式为:2H2+022H2O.
覆盖沙土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2)镁发生火灾也不能用水灭火,因为镁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故答为:(1)2H2+022H2O;(2)镁的燃烧.
【点评】掌握可燃物与氧气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爆炸的原理分析本题.
 
26.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校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1)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理想的制氢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是 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 化学 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好处(写两种)? 节约化石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1)氢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节约化石能源、保护环境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寻找合适的光分解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
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除了氢能以外,我国现已经正在大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核能等,这些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能节约化石资源;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故答案为:(1)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化学;(2)节约化石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能源的制取方法、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新能源的优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2005年12月7日,河北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山市刘官屯煤矿发生了特大的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井下情况非常复杂,事故处理专家在处理瓦斯爆炸现场时,针对矿井既有瓦斯又有火且可能发生连续爆炸的情况,提出采用注水或注液氮的灭火方案.
(1)你觉得注入液氮可以灭火的原因是:① 氮气不可燃、不助燃 ,② 能隔绝氧气 .
(2)这一系列事故的发生也提醒我们在做易燃、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任写一点): 注意通风 .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1)液氮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隔绝氧气.可用于灭火,故填:氮气不可燃、不助燃;能隔绝氧气.
(2)在做易燃、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注意通风,使气体及时排出去,防止发生有害事故,故填:注意通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灭火的原理及其如何才能防止安全事故等方面的内容.
 
28.干粉灭火器中,干粉的主要成份中碳酸氢钠(NaHCO3)爱热分解时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Na2CO3+CO2↑+H2O ,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隔绝氧气 ;家中煤气若泄漏,应及时采取的措施是 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
【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由题意,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即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盖上锅盖可使锅内燃烧着的油因缺少氧气的支持而熄灭.
【解答】解: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通过锅盖盖在锅上而使锅内的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
煤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应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CO2↑+H2O;隔绝氧气;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点评】本题总体有一定难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稍大.解答此类综合题的关键是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灭火的原理及防治爆炸的方法等知识.
 
29.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然气和 煤 .美国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爆炸,大量石油泄漏燃烧造成严重污染,开发公司采用堵塞油管、喷水的方法灭火,其中喷水灭火的原理是 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或石油)的着火点以下 .
(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 风能发电 等(请举1例).
(3)海底贮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如果开采和贮存方法得到突破,可以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CH4+2O2CO2+2H2O .
(4)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如图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以下对乙醇作汽车燃料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原料来源丰富
B.是可再生能源
C.燃烧完全没有污染
②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烧碱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物质,并得到电能,请你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3O2+ NaOH  Na2CO3 +5H2O.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专题】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
【分析】(1)运用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相关知识解答.
(2)运用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风能、水能等都是当今世界的新能源解答.
(3)运用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解答.
(4)①运用乙醇做汽车燃料能减少污染解答.
②根据据文字表达和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只要破坏其中的任意一个就可以灭火,本题喷水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煤;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或石油)的着火点以下.
(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风能发电、水能发电等;故答案为:风能发电.
(3)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
(4)①乙醇做汽车燃料能减少污染,故答案为:C.
②因为乙醇与氧气、烧碱在燃料电池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物质,根据已给的方程式可知反应物还应该有NaOH,再根据元素守恒可知产物中还应该有Na2CO3,
故答案为:NaOH;Na2C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定要准确无误.
 
30.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长颈漏斗 ,b 铁架台 .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 A (填序号,下同),在试管处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氢气选用的装置是 C .
(4)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常选用的装置是 B ,所选用收集方法的依据是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制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a、b均为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确定收集装置;高锰酸钾加热时会飞溅;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确定收集装置.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确定收集装置.
【解答】解:(1)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可知a为长颈漏斗,b为铁架台.
(2)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固﹣固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高锰酸钾加热时会飞溅,因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答案为:A;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2KMnO4K2MnO4+MnO2+O2↑
(3)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C
(4)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件是常温,应选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B;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需要熟练掌握每种装置选取的依据.
 
31.查阅资料知:①CuSO4是白色粉末,遇少量水可转化为蓝色晶体,在实验中常用于是否有水存在;②CH4与CuO不反应.又知某气体X是由H2、CH4、C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为了验证该气体的成分,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若甲装置中CuO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黑色变成红色,乙装置中CuSO4不变色.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X中一定有 CO 一定没有 H2 ,可能有 CH4 .
(2)若甲装置中CuO由黑色变成红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乙装置中CuSO4变成蓝色,丙装置中石灰水无变化,则气体X中一定有 H2 ,一定没有 CO ,可能有 CH4 .
(3)若甲装置中CuO由黑色变成红色,乙装置中CuSO4变成蓝色,丙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X中一定有 H2和CO ,可能有 CH4 .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根据:①CuSO ( http: / / www.21cnjy.com )4是白色粉末,遇少量水可转化为蓝色晶体,在实验中常用于是否有水存在;②CH4与CuO不反应.H2还原氧化铜,可使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的铜,并生成水,CO还原氧化铜可使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的铜,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
(1)若甲装置中CuO由黑色变成红色,乙装置中CuSO4不变色.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氧化铜被还原成铜,并且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气体X中一定有CO一定没有H2,可能有CH4.
故答案为:CO;H2;CH4.
(2)若甲装置中CuO由黑色变成红色,乙装置中CuSO4变成蓝色,丙装置中石灰水无变化,则气体X中一定有H2,一定没有CO,可能有CH4.
故答案为:H2;CO;CH4.
(3)若甲装置中CuO由黑色变成红色,乙装置中CuSO4变成蓝色,丙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X中一定有H2和CO,可能有CH4.
故答案为:H2和CO;CH4.
【点评】熟记常见气体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2.秸秆是一种相对清洁的可再生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平均含硫量只有千分之三点八(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为百分之一(1%).某地燃烧秸秆的发电厂一年燃烧秸秆约2.0×105t,可节约煤1.0×105t.假设燃料中的硫元素经燃烧后全部转化为SO2,试计算该发电厂燃烧秸秆比燃烧煤每年少排放SO2多少吨?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硫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解答】解:2.0×105t秸秆中含有硫的质量为:2.0×105t×3.8‰=760t,
1.0×105t煤中含有硫的质量为:1.0×105t×1%=1000t,
1.0×105t煤中含有硫的质量比2.0×105t秸秆中含有硫的质量多:1000t﹣760t=240t,
解:设该发电厂燃烧秸秆比燃烧煤每年少排放SO2的质量为X,
S+O2 SO2,
32 64
240t X
X=480t.
答:该发电厂燃烧秸秆比燃烧煤每年少排放二氧化硫的质量是480t.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