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圆明园的毁灭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圆明园的毁灭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4 11:3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圆明园的毁灭
基础巩固
情境一:学习完《14 圆明园的毁灭》后,我能读准字音,正确运用词语,圆明园的前后对比我更能理解,不信请看!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瞒着(mán) 一勺(sáo) B.哽咽(ɡěn) 摄氏度(shè)
C.筷子(kuài) 牙龈(yín) D.哼歌(hnɡ) 炊事员(chuī)
2.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北京故宫博物馆里珍藏着许多奇珍异宝。
B.萤石因其晶莹绚丽、玲珑剔透,被宝石届誉为“软水晶”。
C.海洋对地球上的维持生命系统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D.那位衣着华贵的少年,被那个人众星拱月般簇拥而来。
3.本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文章却用较大篇幅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样写的目的是( )(多选)
A.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过人。
B.再现了圆明园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唤起人们对圆明园的留恋。
C.运用对比的写法,激发人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
D.这样写更能让我们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下面资料能说明圆明园的园子多的是( )
A.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
B.圆明园有“万园之园”之称。
C.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又称夏宫。
5.下面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是( )
A.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B.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C.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6.下列句子中顿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B.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C.圆明三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
D.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7.下列词语使用有误的是( )
A.大家在饭桌上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
B.九寨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
C.那些叶子四散而开,犹如众星拱月般环绕着中间那朵花。
D.他送我的这个礼物很华丽,可谓是金碧辉煌。
8.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是( )
A.干将发硎,有作其芒(一种刑罚) B.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光明)
C.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惊惶害怕) D.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9.《圆明园的毁灭》中作者之所以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下列选项中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写辉煌的过去,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样更能激起读者的爱国情怀。
B.课文用较大篇幅写圆明园的过去是为了让读者全面了解这座艺术园林,激发对艺术的热爱。
C.作者将圆明园的昔日与现在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填空题
10.培训人员展示了曾侯乙编钟的图片,下面是你查找到的相关资料,请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用“√”选出正确的字音字形。
jǔ shì wén míng( )的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文物,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jìng( )展(览 揽)的文物。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xián xuán)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按照音pǔ( )敲打,可以演(凑 奏)出美妙的乐曲。它高超的铸(zhù zhòu)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qí zhēn yì bǎo( )”。
11.课文直通车。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用大量的笔墨来描绘了圆明园昔日 的景象,展示了它 的价值,证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不仅是 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 不可估量的损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 ,对侵略者可耻的野蛮行径的 ,激发我们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2.先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众星( ) ( )剔透 奇珍( ) ( )辉煌
诗情( ) 举世( ) 天南( ) 不可( )量
(1)春天的杭州充满 ,吸引着 的游客来这里观赏。
(2)形容非常有名的词语是 ;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的词语是 。
(3)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选词语。
①圆明园中,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的殿堂。( )
②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无法计算的损失。( )
③我们小区里修建了一座非常小巧、精致的亭子,每到傍晚,好多人都到那里下棋聊天。( )
④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像许多星星托着月亮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
13.文化知识积累填空。
(1)圆明园坐落在 ,是一座举世闻名的 ,由 、 和 组成。 年 月被 联军烧毁。
(2)《七子之歌》中的“妈港”是指 ,它于 年 月 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3)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 年 月 日。
三、连线题
14.把下列词语搭配起来(用直线连接)。
举世闻名的   损失   维护    尊严
金碧辉煌的   亭台   维持   斗争
玲珑剔透的   殿堂   坚持   整洁
不可估量的   建筑   保持   秩序
四、判断题
阅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第五自然段,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5.1860年10月6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
16.这段话中表现侵略者贪婪、疯狂、野蛮行径的动词有侵入、闯进、掠走、破坏、毁掉等。( )
17.文中“凡是”“统统”“任意”这些词语可以去掉,不影响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
18.读第五自然段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段话时,应体现出痛惜、愤怒之情,语速稍慢,声调可提高。( )
阅读提升
情境二: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课内阅读理解的能力,请完成下面阅读习题吧!
五、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 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 (自 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 (自 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9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序号。
①田园风光 ②诗情画意 ③玲珑剔透 ④金碧辉煌
(2)选出第②段中括号里正确的用字。
(3)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由这一句可知第①段写的是圆明园的 ,第②段写的是圆明园的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4)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文中第①段中所说的“ ”这个景点就是以此为意境而建造的。
(5)以下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意思或情感,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再从每句话中分别找出两个传递这种意思或情感的词语,画上横线。
残暴 贪婪 痛惜
①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②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③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6)除了圆明园,中国还有许多举世闻名的景点,它们很多都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 ……选择你最熟悉的一处,仿照选文第①自然段划线的句子,来介绍它的特点。
拓展延伸
情境三:加强课外阅读,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提升语文素养。
六、课外阅读
市长的柱子
乌克兰的基辅市市政斤是一座距今已有100年历史的古老建筑。1918年十月革命胜利后组建的新政府对它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负责修缮的施工队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大厅中心的支柱和屋顶之间有1厘米的间隙。这是怎么回事呢?是支柱下沉了还是屋顶变形了?市长波尔金接到报告,立刻派人去把当年负责设计和建造这座大厦的工程师奥罗斯基找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奥罗斯基说:“市长先生,什么事情也没发生,当年建成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市长奇怪了:“建成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支柱没有顶到屋顶,那不是毫无用处吗?”“是的,市长先生,毫无用处。”市长越发地奇怪了:“既然毫无用处,你为什么还要这样设计?难道你觉得大厅里多一根柱子好看吗?你不嫌它碍事吗?”
奥罗斯基说:“是的,它很不好看,也很碍事,就是画蛇添足。我的设计里本来没有这根柱子,是后来接照柯蒙市长的要求加进去的,因为他认为没有这根柱子大厦会不安全。如果我不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他将不会采用我的设计,不让我来负责建造这座大厦。
原来是这么回事!波尔全一下子就明白了臭罗斯基的用意,他在屋顶和支柱之间留了1厘米间隙,是为了日后用它来证明自己原来的设计并没有错。臭罗斯基对这位新市长说:“现在柯蒙早就下台了,我们可以把那根毫无用处的柱子拆掉了。”波尔沉思良久,却说:“不,留着它,还有用处,让以后的市长和所有市政府的官员都能看到它。”后来,那根奇怪的柱子被保留下来了,人们称它为:柯家市长的柱子。
20.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修缮——( ) 良久——( ) 画蛇添足——( )
21.“支柱没有顶到屋顶,那不是毫无用处吗?”请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22.第1自然段中施工队发现的“奇怪的事情”是什么?请用“_____”画出来。
23.你认为设计师奥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24.波尔金市长知道这是根毫无用处的柱子后,为什么不拆掉,而把它保留下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考查汉字字音。
A.一勺(sáo)——(sháo)
B.哽咽(ɡěn)——(ɡěng)
D.哼歌(hnɡ)——(hēng)
2.D
【详解】考查词语搭配。
A.奇珍异宝:珍异难得的宝物。
B.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结构新奇,精巧美观。
C.不可估量:难以估计。
D.众星拱月: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一个人不能用“众星拱月”。
3.CD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第五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文章用反衬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故本题C、D选项描述正确。
4.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A.不正确。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这不能体现圆明园的园子多。
B.正确。圆明园有“万园之园”之称,说明了圆明园的园子多。
C.不正确。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又称夏宫,这不能体现圆明园的园子多。
5.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A.从“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可知,句子运用比喻的手法。
B.句子没有本体和喻体,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C.句子没有本体和喻体,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6.C
【详解】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掌握能力。
顿号、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A.例句中“东、南、西”表并列,本句应用“顿号”。
故本句叙述正确。
B.例句中“博物馆、艺术馆”表并列,本句应用“顿号”。
故本句叙述正确。
C.“圆明三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和”前不能用顿号。
故本句叙述错误。
D.“唐、宋、元、明、清”并列的词语,本句应用“顿号”。
故本句叙述正确。
7.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搭配。
A.天南海北:作宾语、定语、状语;指相距遥远。
B.诗情画意:富有诗歌和绘画那样的情感意境。形容景色很美,好像诗画中的境界。
C.众星拱月:比喻许多人共同簇拥一个人。
D.金碧辉煌:形容建筑装饰华丽,光彩耀眼的样子。不能形容礼物。
8.A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字义的理解。
A.“干将发硎”意思是:干将在磨刀石上磨剑刃。干将:铸剑师的名字,后泛指宝剑。发硎:刀刃新磨。硎:磨制。选项理解错误。
B、C、D三项理解正确。
故选:A。
9.B
【详解】本题考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用较大的篇幅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是为了与后面写的圆明园的毁灭形成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那么辉煌美丽的园林被侵略者肆意破坏,更容易激发读者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仇恨。
故A、C正确,B错误,答案选B。
10.举世闻名 境 览 xuán 谱 奏 zhù 奇珍异宝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拼写、字音与形近字的辨析。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结合语境,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境”“谱”容易写错,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展览:陈列出来供人观看。
悬xuán挂:通常用于描述将物品悬挂在墙壁、天花板或其他物体上。
演奏:用乐器奏出乐曲。
铸造zhù:把金属加热熔化后倒入砂型或模子里,冷却后凝固成为器物。
11. 辉煌 不可估量 祖国文化史上 世界文化史上 无限热爱 谴责与痛斥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煋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文结构清晰,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阐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以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文物,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丽。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讲述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课文用较大篇幅写圆明园的过去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这座艺术的园林,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反应出被毁前后的不同,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圆明园昔日何等的好看,越是被写得完美,世人对被毁的圆明园就越是痛心。不但用对比写出了差距,更反应出了破坏者对我们国家历史宝物的残忍破坏,反应出当时的残忍,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懦弱无能反抗。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让我们记住这段屈辱的历程,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12. 拱月 玲珑 异宝 金碧 画意 闻名 海北 估 诗情画意 天南海北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不可估量 玲珑剔透 众星拱月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补全词语。
对词语的空缺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所填内容要符合词组的完整性,不要写错别字,要注意平时对词组的积累。选词填空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填空即可。
众星拱月: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结构新奇,精巧美观。多指中间雕空的工艺美术品。
奇珍异宝:珍异难得的宝物。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
诗情画意:富有诗画的意境。形容自然环境或文艺作品给人以美感。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天南地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不可估量:难以估计。
(1)杭州的春天指的是自然环境充满美感,故使用词语“诗情画意”,游客可以是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距离的人,所以使用词语“天南地北”。
(2)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众星拱月: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3)①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
②不可估量:难以估计。
③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结构新奇,精巧美观。多指中间雕空的工艺美术品。
④众星拱月: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
13. 北京西北郊 皇家园林 圆明园 万春园 长春园 1860 10 英法 澳门 1999 12 20 2014 12 13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外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圆明园的毁灭》文章用反衬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可知其中答案。
(2)《七子之歌》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诗人在这一组诗作品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旅顺和大连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让他们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从而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振兴中华,收复失地。全诗整体构架均齐、各节匀称、富于建筑美,韵律回旋起伏、一唱三叹、饶有深致。
七子之歌中的“妈港”是指澳门。澳门回归时间:1999年12月20日。
(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每年的12月13日。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14.
【详解】略
15.× 16.√ 17.× 18.√
【分析】15.本题考查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第五自然段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可知,该题中“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说法错误。
16.本题考查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第五自然段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这些内容可知,表现出侵略者贪婪、疯狂、野蛮行径的动词有侵入、闯进、掠走、破坏、毁掉等。该题说法正确。
17.本题考查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第五自然段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这句话中“凡是”“统统”“任意”这些词语的使用,表现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憎恨,若去掉,就达到这种表达强烈的感情效果。该题中“可以去掉,不影响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说法错误。
18.本题考查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第五自然段中“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这句话体现出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阅读时语速要稍慢,声调可提高。本题说法正确。
19.(1)④ ③ ① ②
(2)自 至
(3)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建筑 历史文物
(4)武陵春色
(5)①贪婪 凡是 掠走
②残暴 破坏 毁掉
③痛惜 连烧 笼罩
(6) 故宫 长城里,有雄伟壮观的城墙,也有历史悠久的烽火台;有象征着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旗帜,也有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敌楼。
【详解】(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田园风光:通常指的是自然景观中以农村和田野为主要背景的风景。
诗情画意:是指如同诗歌般充满感彩的内容和如同绘画般优美的意境。
玲珑剔透:形容物体精致通明,结构细巧。
金碧辉煌:用来形容建筑物的装饰非常华丽,光彩夺目。
根据释义,“殿堂”可用“金碧辉煌”形容,故选④;“亭台楼阁”是结构精巧,可用“玲珑剔透”形容,故选③;“山乡村野”是农村和田野风光,可用“田园风光”形容,故选①;这里的景物各具特色,意境优美,可用“诗情画意”形容,故选②。
(2)本题考查选字填空。
自:介词。表示时间或方位的由始,相当于“从”“由”。
至:到。
根据释义,上从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下到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故选上自下至。
(3)本题考查找关键语句。
过渡句是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一般由一个内容转到另一个内容。分析文段可知第①段“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 诗情画意建造的”“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讲了圆明园的建筑特色。第②段“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可知讲了圆明园里的历史文物。故过渡句是: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第①段写圆明园的建筑,第②段写圆明园的历史文物。
(4)本题考查积累拓展。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意思是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林中花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杂乱繁多地散落在地上。《桃花源记》中写的是武陵人的经历,文中第①段所说的“武陵春色”这个景点就是以此意境而建造的。
(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残暴:残忍凶恶。
贪婪:贪心并且不满足。
痛惜:沉痛地惋惜。
①句他们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表达了贪心不满足的意思,句中“凡是”“掠走”表明他们的贪婪。
②句运不走的东西也不让保留,“破坏”“毁掉”表现了他们的残忍。
③句他们走后还放火烧了圆明园,让圆明园彻底消失,“连烧”“笼罩”表达了我们的惋惜之情。
(6)本题考查思维的拓展延伸。
根据题意,写出你熟悉的中国著名景点即可。如:杭州西湖、庐山等。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有……也有……有象征着……也有象征着……”的句式写出了圆明园中的建筑特色,仿照例句运用同样的句式介绍你熟悉的一处景点即可。如:杭州西湖有“两堤三岛”景观格局,也有“西湖十景”题名景观;有象征西湖文化的历史遗迹,也有象征着江南风韵的自然景观。
20. 修葺 很久 多此一举 21.支柱没有顶到屋顶,那是毫无用处的。 22.大厅中心的支柱和屋顶之间有1厘米的间隙。 23.设计师奥罗斯基是个聪明、坚持真理、相信自己的人。 24.波尔金市长把柱子保留下来,是想告诫后人,不要像柯蒙市长那样愚昧无知、傲慢蛮横、自以为是,要做到前事不忘,时时刻刻保持清醒。
【分析】20.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修缮:修理、修补(武器装备或建筑物等)。歌德学院设在建造于19世纪末修葺一新的大楼里。
修理:操持,料理;整理;整治,整修。你能修理这把破椅子吗?
良久:很久。他沉思良久后,回答了我的问题。
很久:很长一段时间。我在超市门口等妈妈很久,她才买好东西出来。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这也是一则事实,并非做书的人画蛇添足,为此奇谈。
多此一举:举:行动。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问起北京人来,只知道《三侠五义》,而南方人却只见有曲园老人的改本,此老实在可谓多此一举。
21.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本题的:“那……吗?”。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本句将“那不是”改为“就是”,“吗”删去,句末使用句。
2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从第三段中“大厅中心的支柱和屋顶之间有1厘米的间隙。”交代了施工队发现的“奇怪的事情”是什么。
2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句子“他在屋顶和支柱之间留了1厘米间隙,是为了日后用它来证明自己原来的设计并没有错。”可以看出奥罗斯基的聪明,自信。对于波尔金市长把它保留下来的原因,还可从警戒后人的角度分析。
24.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描写了柯蒙市长和波尔金市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专横无知,一个是聪明过人,而作者赞颂的对象是波尔金市长,据此分析理解文章的标题。对于体会,可从作者的安排及主人公的处事风格进行分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