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10、爬山虎的脚
部编版.四上.语文
名字叫虎不是虎,
有脚但是不走路。
小小爪子有力量,
攀登高处本领强。
猜一猜
爬山虎
新课导入
刚刚视频里绿意盎然的植物是什么?
爬山虎
今天我们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爬山虎吧!看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爬山虎为什么有脚呢?
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
自己去文中找找看吧!
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亦称“巴山虎”“地锦”“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广见于我国各地。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果可酿酒。
爬山虎
0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代表作还有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边听课文,
边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边读边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初步感知
我会认
均匀 叶柄
蜗牛 弯曲 枯萎
jūn
bǐng
wō
qū
wěi
多 音 字
曲
_______弯弯曲曲
qū
_______歌曲
qǔ
虎
操
占
嫩
顺
均
隙
茎
柄
萎
瞧
固
叠
会 写 的 字
易错字
隙
xì
不要写成“小”。
不要写成“水”
近义词
反义词
均匀—平均
空隙—间隙
痕迹—印迹
逐渐—逐步
牢固—坚固
休想—别想
仔细—马虎
舒服—难受
弯曲—笔直
逐渐—突然
牢固—松散
中间空着的不大的地方。
物体留下的印儿。
引起别人的注意。
(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叶的组成部分之一,连接叶片和茎,长条形。
词语解释
【引人注意】
【叶柄】
【痕迹】
【重叠】
【空隙】
整 体 感 知
小组自由默读课文。
交流: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 为什么?
1: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2: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3:爬山虎脚的特点。
4:爬山虎脚爬的过程。
5:爬山虎脚的两种变化。(触着墙与没触着墙)
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现在让我们把可以合并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梳理出课文结构吧!
爬山虎生长的位置。
第一部分(1)
爬山虎脚的特点。
第三部分(3-5)
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二部分(2)
梳理结构
它生长得非常茂盛。
爬山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它是一种擅长攀爬的事物,大多生长在墙上、屋顶。
第1自然段
互动课堂
第1部分
第2部分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作者对叶子进行了连续观察。
嫩红
嫩绿
第2自然段
“嫩红、嫩绿”中的“嫩”,指颜色浅,是浅红、浅绿的意思;“嫩叶、嫩茎”的“嫩”,指新生长出来的,新鲜的,跟“老”字相对,有娇嫩的意思。
“嫩红、嫩绿”和“嫩叶、嫩茎”中“嫩”的意思相同吗?
小组讨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又多又密
绿
作者对叶子进行了细致观察。
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样的特点?
精 读 课 文
小组分读3-5自然段,思考问题:
1.找出第3段的中心句。
2.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3.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以手代脚演示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
5.作者需要经过怎样的观察,才能发现爬山虎往上爬的秘密?
位置
样子
颜色
爬墙动作
脚的变化
3
4
5
学习第三自然段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生长位置在茎上
脚是枝状,有六七根细丝
颜色是嫩红。
用蜗牛的触角来形容爬山虎的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细嫩、灵活的特点。
比喻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学习第三自然段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啊
学习第四自然段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抓动词
3.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脚触着墙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
巴住墙
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作者运用“触”“巴”“拉”和“贴”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向上攀爬的过程。从而看出作者观察的仔细!
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生动准确
从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要像爬山虎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生活中是这样,学习中更是这样!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把爬山虎的脚比作是蛟龙的爪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脚地样子。
描写生动准确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朗读指导
不同时间连续、细致观察
描述准确、细致
朗读这一自然段时,“触” 要读得轻一些,“巴”和“拉”要读得有力一些。
观察对象 观察记录
脚的位置 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脚的样子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脚的颜色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怎么爬墙
脚的变化
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逐渐“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
表达准确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要是……休想……”说明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都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脚触着墙变成灰色,不触墙,枯萎。
学习第五自然段
抓变化
1.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2.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3.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都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连续细致的观察
交流讨论
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先看到叶子,再观察到爬山虎的脚。
观察对象 观察记录
脚的位置 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脚的样子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脚的颜色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怎么爬墙 “触、变、巴、拉、贴、爬”
脚的变化 ①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
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②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课文运用的观察方法
连续的观察
细致的观察
方法归纳
触→变→巴→拉→贴→爬
没触着墙的 萎了
触着墙的 牢固
爬山虎的脚
叶子的特点
脚的特点
绿 又多又密 排列均匀
位置 样子 颜色
变 化
爬墙过程
结构梳理
生长的位置
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主题概括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本课共有16个重点词语,请你选择其中的词语,描述爬山虎的叶子和脚,说一说爬山虎往上攀爬的过程。
课堂演练
爬山虎 操场 嫩红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反面 触角 弯曲 细小 痕迹 瞧不起 牢固 休想
对比两种观察记录的异同。
形象直观
变化过程一目了然
实践活动
相同点:都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都发现了观察对象在状态、颜色等方面的变化,并用简洁的语言记录。
1、将今天所学关于爬山虎的内容说与父母朋友听。
2、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
3、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发现新鲜玩意儿,把你观察到的东西仔细记录下来。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