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2 21:4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这首诗大家还记得吗?
梅花
王安石〔宋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解诗题,知作者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畦”读qí,“闼”读tà
/ / / /
/ / / /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说一说你对“书湖阴先生壁”这个题目的理解。
“书……壁”“书”在这里作动词讲,是“写”的意思,意为“在……墙壁上写诗”,与我们学过的苏轼《题西林壁》一诗中的“题……壁”是一个意思。
湖阴先生是杨骥(字德逢)的别号,是王安石退居江宁(在今南京)时的邻居。诗题的意思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墙壁上的诗。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知人论世
1
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
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在王安石晚年隐居于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期间,他频繁与周边居民互动,其中与湖阴先生杨德逢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夏初之际,诗人在一次拜访湖阴先生时,对这里的风光赞不绝口,即兴创作了一首绝句,并应主人之请,将其题写在墙壁之上。
看图画思考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在诗中圈出来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看图,发现诗人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由内到外,由近到远
(二)解词语,明诗意
01
书:书写,题诗。
02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03
无苔:没有青苔。
04
成畦: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05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06
排闼:开门。闼:小门。
07
送青来:送来绿色。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思考:
茅檐是谁家的?净,何意?诗人怎样写净的?“成畦”二字有何作用?
茅檐:是湖阴先生家;
净:是干净的意思;诗人用“无苔”表现干净。
“成畦”是指花草树木被整理成一排排的整齐模样。
湖阴先生的家美在哪儿?
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青苔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比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前两句的意思,从前两句可以看出杨德逢是什么性格?
勤劳,
爱整洁,
有生活情趣
译文:在茅舍庭园之中,主人勤勉地洒扫庭院,使得地面光洁如镜,青苔无处藏身。园中花木成排,布置得井井有条,均出自主人之手,可以看出主人对小院的精心照顾。
这一句中有一个诗歌经常运用的修辞手法,同学们说一说是什么?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其中“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这样两两相对,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偶也叫对仗,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一行;黄鹂——白鹭;鸣——上;翠柳——青天。)?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二水;半落——中分;青天外——白鹭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僧;宿——敲;池边树——月下门。)
读“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还有什么发现?
运用了拟人手法。
认识典故
王安石在后两句诗中所藏的玄机还不止于此(凸显“护田”和“排闼”),这两个词背后还有两个典故(出示典故)。
护田:出自《史记 大宛列传》,汉朝专门派遣官员使者,保护西部边境的农田,囤积粮食。
排闼:出自《史记 樊郦滕灌传》,汉高祖刘邦生病,下令不见大臣们,多日不上朝,大将樊哙无所畏惧,推门而入,说服汉高祖重新上朝。
请同学们结合典故说一说拟人手法的优点。
典故中“护田”的“汉朝使者”在王安石诗中成了“一水”,“排闼”的原本是“樊哙”,在王安石的诗中变作“两山”,将“一水”“两山”写的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充满了情谊。
我们看看庭院外面的美景吧,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庭院外的小河环绕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敞开怀抱给人们送去绿意。
此时此刻,看到两座青山,如同人一般,推开大门,呈现满目的苍翠,诗人心中会是怎样的感受?
喜悦,震撼和充满生机
全诗怎样表达了主人的品质高洁?
这首诗前两句写湖阴先生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运用拟人手法,把山水化成了具有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亲近,表现了湖阴先生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清静脱俗,又表达了诗人退居山林的恬淡心境。
(三)多诵读,悟诗情
王安石对主人生活大加赞赏,是为什么?
湖阴先生栽花植树,生活闲适,这样的日子过得悠闲自在、安逸闲适、自得其乐,也让王安石感到向往。
一个小小的乡间居士的生活竟让王安石如此羡慕、向往,这是为什么呢?
宋神宗时期,由于被贵族、地主豪强兼并,大批农民丧失土地,难以为生,国家税收流失,财政赤字。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主持变法。具体内容包括: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以较低的利息贷款、贷粮;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这些举措大大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极大地触及了权贵们的利益。权贵们组成“守旧党”不断攻击王安石和他的“新法”,动摇宋神宗的变法决心。1074年,王安石被罢官,第一次变法失败。1075年,王安石再次拜相,但已经难以得到宋神宗的支持,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新法“很难推行。1076年,王安石辞官,第二次变法失败。
“王安石变法”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伏的王安石最终乐享田园生活,读读诗人所写下的另一首《书湖阴先生壁》,与第一首相比,又让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呢?
书湖阴先生壁(其二)宋 王安石 桑条索漠栋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
2.感受王安石由变法失败到散居乡野的心态变化,完成一段会话。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