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地球的历史
1.结合图文材料,识别地层和化石的特点,
2.分析地球的演化特征及古地理环境。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不同地质年代地球演化的特点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新课导入
作为容易辨认的恐龙之一,梁龙是巨型恐龙中的明星,它的体型巨大,最大的身长超过36米,脖子长度超过6米,尾巴长度更在10米以上。1.5亿年前,在北美洲大平原上,它们是最常见的巨型恐龙。然而,现在人们只能在博物馆通过化石骨架来认识它们。身材怎么庞大的动物为什么没能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来呢?地球上的环境都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
01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地球的历史
阅读教材P14的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地层的概念是什么?
2.沉积岩地层有什么特点?
3.沉积岩和化石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为什么沉积岩下层中的生物化石更低级?
自主预习
地层是指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新
老
新
老
1.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观看动画,思考描述:下图中的沉积岩地层有什么特点?
3.含有化石;
2.一般先沉积的地层在下,后沉积的地层在上。(下老上新)
沉积岩地层
上新
下老
化石生物
高级复杂
低级简单
鱼化石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
恐龙足迹化石
古植物化石
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
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思考:A、B两地地层对比
A、B两地存在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因而判断有同一时代的地层。
产生差异的原因:地壳运动过程中出现垂直运动以及外力作用。
地质年代表
5.41亿年,2.52亿年,6600万年
5.41亿年
2.52亿年
6600万年
①划分依据
②时间尺度
③重要的时间分界
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
宙、代、纪
若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天24小时,地球诞生于0点,你能算出图中的时间分别对应一天中的什么时刻吗?
思考
元
新
生
代
古
生
代
中
生
代
古
宙
太
古
宙
冥
古
宙
地球的诞生(46亿年前)
0:00
冥古宙·地球的雏形( 46亿年~40亿年前)
0:00~3:07
0:00
3:07
10:57
21:10
22:41
23:40
太古宙( 40亿年~25亿年前)
3:07~10:57
元古宙( 25亿年~5.4亿年前)
10:57~21:10
古生代( 5.4亿年~2.5亿年前)
21:10~22:41
中生代( 2.52亿年~6500万年前)
22:41~23:40
新生代( 6500万年前~至今)
23:58
地球46亿年浓缩为一天
地球周围逐渐形成大气,出现阴晴雨雪等天气变化,原始海洋慢慢形成。
出现单细胞生命。
原核生物出现,海藻、细菌繁盛,出现无脊椎动物。
古生代·奥陶纪(4.85亿年~4.43亿年前)
21:28~21:41
21:41分,地球上发生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奥陶纪生物大灭绝
中生代·侏罗纪( 2亿年~1.45亿年前)
22:57~23:14 恐龙鼎盛期
人类在最后2分钟才登上历史舞台
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
考古发现,距今5.41亿年前,地层中化石以藻类、软体动物的遗迹为主,生命形态简单,显生宙动物化石数量和种类都呈现爆发式增长,出现大量硬体生物,因此,将其划分为新的地质年代的标志。此前漫长时期,称为前寒武纪。
课堂小结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二)古生代
(三)中生代
(一)前寒武纪
(一)地层
(二)沉积岩
(四)地质年代表
(三)化石
(四)新生代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岩石地层示意图,在该地区发现了海螺的化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老的岩石大多在地层上部
B.沉积岩中均存在化石
C.组成地层的岩石多为沉积岩
D.不同地层的化石具有相似性
2.在该地区地层中发现了海螺的化石,说明该地层形成时期该地的环境特征是( )
A.浅海的海洋沉积环境 B.山麓地区的湖泊沉积环境
C.沿海地区的湖泊沉积环境 D.山麓地区的河流沉积环境
C
A
/ 02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球的历史
1.结合图文材料,识别地层和化石的特点,
2.分析地球的演化特征及古地理环境。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不同地质年代地球演化的特点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了解宇宙一百三十七亿年历史!
Understand the 13.7 billion year history of the universe!
隐生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古生
中生
新生
寒武奥陶志留纪,泥盆石炭二叠纪
三叠侏罗白垩纪,古近新近第四纪
3.科学家根据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阅读教材相关知识点,归纳不同地质年代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质年代 距今时间 海陆变迁 生命演化 矿产形成 备注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地球的演化历程对比表。(建议分组进行,限时5分钟)
前寒武纪: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90%。
特点:①大气含氧量增加,出现生命迹象。
②海洋、陆地初步形成。
③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金属矿成矿期。
1.前寒武纪
冥古宙
只有有机质,没有生命。
太古宙
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
元古宙
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改变,生物进一步演化出真核和多细胞生物。
早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特点:①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
升和下沉。到古生代后期出现
联合古陆。
②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
茂密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
③古生代末期,出现史上最大的物种
灭绝事件,95%的物种消失。
2.古生代
早古生代
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出现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
后期:陆地出现低等植物。
晚古生代
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
早期:鱼类繁盛;
中期:出现两栖类;
晚期: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
显生宙指寒武纪以来的时期。显生宙依次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意为“中间的生命时代”。
特点:①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
带形成高大山系和丰富的金属矿产。
②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也是主要的
成煤期。
③中生代末期,出现物种大灭绝事
件。恐龙消失,海洋一半以上的
无脊椎动物灭绝。
3.中生代
演化历程
①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大陆开始漂移。
②爬行动物盛行,代表性动物是恐龙。
③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与古生代同为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出现小型哺乳动物。
⑤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恐龙的灭绝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意为“最近的生物时代”。
特点:①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②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
现了灵长类。
③第四纪人类出现,并出现多次全
球气候冷暖交替。
4.新生代
演化历程
①联合古陆在新生代最终解体,漂移到现在位置,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②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生物界逐 渐呈现现代面貌。
③人类在第四纪出现,成为代表性生物。
④第四纪时期,全球气候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
温暖期。
联合 古陆
开始 解体
现代海
陆格局
海陆变迁
海洋陆地 慢慢形成
前寒武纪
新生代
中生代
古生代
藻类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植物演化
单细胞动物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
前寒武纪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中、新生代
动物演化
多细胞动物
脊椎动物(鸟类、哺乳类、人类)
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说明地球的演化历程伴随着生物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的进化(这是必然趋势),地质年代越古老,形成的生物越低级、越简单。
通过地质年代表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将以下选项分别填入图1.31中的文字空白中,以完成关于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和生命现象的描述。
①蓝藻 ②无脊椎动物
③蕨类 ④氧气
⑤联合古陆
⑥爬行动物
⑦两栖动物
⑧哺乳动物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活动
课堂小结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二、地球的演化历程
(二)古生代
(三)中生代
(一)前寒武纪
(一)地层
(二)沉积岩
(四)地质年代表
(三)化石
(四)新生代
1.关于该地区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岩石类型最有可能是沉积岩
B.丙地层可能形成于太古宙
C.甲、乙、丙三个地层由新到老的排序为甲-乙-丙
D.该地区的地层未受干扰
2.通过对该地区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得出的正确结论为( )
A.该地区的化石只由古生物遗体形成
B.该地区的动物演化顺序为鱼类—哺乳类—爬行类
C.哺乳动物在中生代快速发展
D.丙地层在地质历史时期为海洋环境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层示意图,科学家在甲、乙、丙地层中分别发现爬行类、哺乳类和鱼类等生物化石。据此回答下题:
A
D
当堂诊学
4.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最可能是( )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差异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读“某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3~5题:
C
3.图中最可能形成于古生代的地层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某地层分布有下图所示的化石。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的是( )
A.寒武纪 B.二叠纪 C.石炭纪 D.泥盆纪
A
D
当堂诊学
蓝细菌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大气环境变为有氧大气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蓝细菌需要移动到表层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据此回答(1)~(2)题:
(1)蓝细菌在地球演化历程中,最大的作用是( )
A.制造氧气 B.形成叠层石
C.形成煤炭 D.形成铁矿石
(2)叠层石的形成条件有( )
①蓝细菌的数量多 ②有一定数量的细小沉积颗粒 ③水底流速较慢 ④岩石增长速度慢于剥蚀速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提升题
A
A
当堂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