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74页。
教材分析
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新航路被开辟后,世界由此开始打破以往孤立封闭的状态,增强了联系,逐渐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本课的内容包括探寻新航路的背景,以及几条著名的航路的探寻过程。关于探寻新航路出现热潮的原因和条件,教材分段列举,非常详细,通过自学学生就能很好地把握。对于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经历,则需要和相关的地理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讲解,才能让学生全面把握。
核心素养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池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教学目标
1.梳理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条件,并从中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唯物史观)
2.通过地图找出四位主要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及其开辟的新航线。(时空观念)
3.借助史料,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及对整个世界产生的影响。(史料实证)
4.以哥伦布发现美洲为例,借助史料阅读,客观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双重影响,能够解释相关历史问题。(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5.通过对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相关事迹的学习,认识到航海家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从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
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和影响。
教学突破
关于几名航海家所开辟的航线,可以通过引用史料、画航线图等方式带领学生进行梳理,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关于新航路的开辟所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不同影响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设想
本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二是四个著名的航海经历。对于第一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先自学梳理.理清哪些是原因,哪些是航海得以成功的条件,再补充交流,把握细节。关于四个著名的航海历程,需要与航海地图结合起来,使学生把握相关人物、航海路线、到达地点等,对几条新航路的探寻过程,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丰富学生认识。至于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教材只介绍了积极的方面,这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进行的客观的评价,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别从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的角度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可是在古代人们并不这样认为,他们通常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生:是方形的。
2.师:什么时候人们发现了地球是圆的.他们又是通过什么进行了证明 这一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新航路的开辟
二、教授新课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师:请大家先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探寻新航路 什么又为探寻新航路提供了条件
学生自读课文,梳理问题。
2.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5世纪欧洲掀起搜寻新航路热潮的原因,谁来根据课本说一说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梳理、补充讲解。
历史原因:
(1)经济根源: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2)社会根源:东方的商品受到欢迎,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昂贵,欧洲人想要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客观条件:
(1)地理知识的进步: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
(2)航海技术的进步:13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导航技术。
(3)造船技术的进步: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3.师:在上面这些原因中,历史原因讲明了探寻新航路的必要性,而客观条件则为探寻新航路提供了可能。我们来重点看一看历史原因中的“商业危机”,(对照“新航路的开辟”地图讲解,下同)我们知道,在15世纪前,欧洲和亚洲就有贸易往来。地中海东岸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当时东方的香料、丝绸等在欧洲市场很受欢迎,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必需品。但经过阿拉伯人和意大利人的转手,价格一抬再抬成为昂贵的奢侈品。当时的东西方贸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垄断。更严重的是,1453年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使正常的商业秩序遭到破坏,传统的东西方贸易几乎中断。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急剧减少,价格迅猛上涨。这迫使西欧各国纷纷采取行动,企图另辟蹊径寻找一条绕过地中海通达东方的新航路。(重点指出亚欧商路枢纽、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位置)
新航路的开辟
4.师:我们知道,欧洲人的本意是想开辟一条到达东方的新航线,那么他们应该往东走。可事实上并非如此,不少航海家是往西走的。这是为什么呢
生:他们相信地球是圆的,一直往西走也能到达东方
5.师:关于地圆说你们知道哪些
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以及“相交史事”的内容,观察学习托勒密的世界地图。
托勒密的世界地图
6.师: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大地是球体这一概念。亚里士多德也用观察北极星的方法证明了大地是球形:越往北走,北极星越高;越往南走,北极星越低,且可以看到一些在北方看不到的新的星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发现了古希腊的这些学说,当时已有不少人相信地球是圆的,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们就都怀着这样的信念,向西边去搜寻到达东方的道路。除了上述这些原因,当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统治者都支持航海行动,教会也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这些都激发了当时人们探寻新航路的热情。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1.师: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当时世界上的两大航海强国,他们的王室对新航路的探寻都 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但两国的探寻方向却不大相同。我们先来看葡萄牙。教材介绍了哪 两次航行 路线分别是怎样的 结果又如何 你能在地图上画一画他们的航海路线吗
学生自学课文,尝试画出航海路线。
2.对照地图讲解:
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好望角。(结合“相关史事”了解具体航行过程及“好望角”这一名称的来历)
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
3.师:达·伽马到达了印度西海岸,他带回了大量胡椒、肉桂等香料,还带回大量黄金,获得高出航行成本几十倍的利润。这刺激了西班牙人,他们也想寻求一条通往亚洲的航路。葡萄牙的航海家向南航行越过非洲到达印度西海岸,西班牙的航行家选择了向西航行,他们的结果如何呢 让我们先来看哥伦布。哥伦布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的航行历程是怎样的 试着在地图上画一画他的航行路线。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其航海情况。
4.结合地图梳理哥伦布的航海情况:
时间:1492年开始
资助者:西班牙王室
规模:87人,3艘船
路线:西班牙——巴哈马的圣萨尔多岛——古巴和海地(欧洲——美洲)
5.师:哥伦布先后三次西航到达了美洲,他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可是我们根据地图可以知道,美洲和印度差得还远呢。尽管如此,哥伦布“发现”的是以前人们所不知道的“新大陆”,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1.师:哥伦布的10年航海虽然都没能到达富庶的东方,给西班牙带来预想中的财富,但是向西航行寻找到达亚洲航线的梦想依然激励着欧洲人继续探险。当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经常为了争夺航海利益和殖民地发生冲突,后来罗马教皇为解决两国间的争端于1493年在没有任何地理根据的情况下在大西洋上划了一条线,把世界分为两部分,这条线以西为西班牙的探险范围,以东全部由葡萄牙进行探险活动。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接受了教皇的建议,约定从此以后西班牙向西,葡萄牙向东,两国从此“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互不相扰。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请大家对照地图看看他的航行经历又是怎样的。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观察地图,了解其航海情况。
2.师:对照地图我们可以发现,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其航线由大西洋到太平洋,再印度洋,又返回至大西洋,回到了西班牙,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这一壮举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可惜的是,麦哲伦本人未能完成这次环球航行,他在菲律宾群岛被土著人杀死,问到西班牙时,其船员也从最初的265名剩下18名。
(四)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1.师: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意义 你能分别从欧洲和亚、非、美洲不同的角度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学生交流探讨,站在不同的立场说出自己的看法。如:对欧洲来说,使其经济进一步发展;对美洲来说,给当地人带来了灭顶之灾;对非洲来说,黑奴贸易使当地损失大量人口等。
2.师:我们来看看教材是怎样介绍的
生: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师:你怎样理解教材所说的
学生发表看法,感受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三、巩固新知
(一)教材习题
1.教材第74页“课后活动”第1题: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87名船员分乘3艘船,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10月,他们到达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查阅资料,思考,15世纪,欧洲能够承载30人左右的船只是什么样子的 动力靠什么
【讲评】哥伦布船队的三艘船大小各不相同,在船上装有大炮,与当地土著居民做交易的物品以及6个月粮食和其他食品。旗舰圣玛利亚号排水量120吨,船长23.66米,船宽7.84米,吃水1.98米,有3根桅杆,并备有角帆,由哥伦布任船长。第二艘是平塔号,重90吨,速度快,船体长度只有旗舰长度的一半。第三艘尼娜号,重约60吨左右。它们都是帆船,主要以风为动力。
【答案】略
2.教材第74页“课后活动”第2题:下面是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不同看法,他们的看法为什么如此矛盾 请分析原因。
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
欧洲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
【讲评】对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历史学界一直就有争论,题目中代表两种对立的观点。“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恶魔,必须全盘否定。理由是他开辟的航路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破坏和掠夺。“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功臣,必须充分肯定。理由是他发现美洲新大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加强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从而推动世界的文明进程。历史评价要求全面、客观、公正。哥伦布远航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在客观上使掠夺的财富成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其进步性。
【答案】略
(二)课堂作业
1.读下图,结合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①②③④)四个数字序号里,分别写出四位航海家,它们是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2)西欧航海家向西航行是深受________学说的影响,_______率领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明了这一学说的正确性。
(3)葡萄牙国王把非洲南部称为_______,意思是为通向东方的梦想带来美好的希望,1497年_______实现了这一梦想。
(4)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5)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讲评】关于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不相同的一个是在财富的驱使下开展的航海活动,另一个主要是为了扬国威,传播文化。
【答案】(1)①哥伦布②达·伽马③迪亚士④麦哲伦
(2)地圆;麦哲伦
(3)好望角;达·伽马
(4)追逐财富,从东西方贸易中获利
(5)传播友谊、张扬国威。
2.《全球通史》说:公元1500年以前的世界历史实质上正如这里所阐释的,是欧亚大陆的历史。下列哪一事件打破这一状况 ( )
A.丝绸之路开辟 B.新航路的开辟 C.郑和下西洋 D.罗马帝国的扩张
【讲评】1500年以后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美洲大陆,将世界史扩大到了欧亚大陆之外。
【答案】B
3.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材料认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是( )。
A.满足了欧洲人对金银的渴望
B.使得欧洲各国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C.推动了欧洲小农经济的发展
D.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发展
【讲评】由“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D
四、课堂小结
15世纪以后,由于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等因素,欧洲掀起了探寻新航路的热潮。以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主的航海家们,在汪洋大海上开辟了多条通往亚非、美洲的航线。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探寻新航路
原因:经济、社会、商品危机
条件:地理知识、航海技术、造船技术
时间 航海人 路线 影响
1487年 迪亚士 欧洲一非洲好望角 发现好望角
497---1498年 达·迦马 欧洲—好望角—印度 开辟了到达印度的航路
1492年 哥伦布 欧洲—美洲 “发现”美洲
519---1522年 麦哲伦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一大大第西洋 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 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课中的四次航海经历,特别是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经历,有相当多的素材可以上学生去交流探讨,从而对他们的航行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本课教学前可鼓励学生去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课堂上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时间,甚至可以让他们上台来讲述相关史事,当小老师,并能在了解航海家航海经历的同时,评价他们的行为,感受人物精神。
- 1 -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