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同步训练
##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 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朗润(rùn) 酝酿(niàng) 抖擞(sǒu) 黄晕(yūn)
B. 婉转(wǎn) 应和(hè) 烘托(hōng) 稀疏(shū)
C. 风筝(zhēng) 静默(mò) 胳膊(bó) 抖擞(sǒu)
D. 嘹亮(liáo) 抚摸(fǔ) 嫩叶(nèn) 卖弄(lò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 健状 卖弄 朗润 呼朋引伴
B. 婉转 笠临 静谧 花枝招展
C. 缭亮 烘托 澄清 咄咄逼人
D. 抖擞 风筝 肌肤 淅淅沥沥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春天来了,大地万象更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B. 他在讲台上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C. 小明学习很认真,总是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一道题。
D. 花园里,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五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
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
B.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C.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D.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拟人、夸张)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 《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全文围绕“春”字,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独特,自成一派,语言简练、朴素,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为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6. 按原文填空。(10 分)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________________。
(5)看,像牛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6)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________________。
7. 仿照例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5 分)
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春》选段,完成 8 - 12 题。(20 分)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8. 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 分)
9. 第②段中“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哪些景物“睡醒”的情态?(4 分)
10. 第③段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偷偷地”和“钻”用得好,为什么?(4 分)
11. 第④段描写春花时,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请分别找出相关句子,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
12. 这几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3 - 16 题。(20 分)
①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②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13. 第①段中“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 分)
14. 第①段中“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15. 第②段中“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16. 两段文字都描写了雨,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8 分)
## 三、写作(30 分)
17. 请你以“春天的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春天的某一景物。
(3)表达出你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 参考答案
###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 B
2. D
3. C(“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一丝不苟”。)
4. D(应是拟人、通感。“卖弄”是拟人,“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是通感,把听觉上的“曲子”与触觉上的“轻风流水”相通。)
5. D
6.
(1)欣欣然张开了眼
(2)嫩嫩的 绿绿的
(3)吹面不寒杨柳风
(4)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5)像花针 像细丝
(6)在雨里静默着
7. 示例:柳树、杨树、槐树,你挨着我,我挨着你,都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 二、阅读理解
(一)
8. 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春天的盼望之情,“春天的脚步近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即将到来的趋势,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期待。
9.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山、水、太阳“睡醒”的情态。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脸红起来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10. “偷偷地”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表现了小草的俏皮可爱和生机勃勃,“钻”字则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破土而出的力量。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11. 实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虚写:“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好处:由实到虚,虚实结合,丰富了春花的内涵,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突出了春花的繁茂和香甜,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12. 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
13.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树比作人,“睁开眼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经过春雨洗礼后树的清新、明亮的状态,表现了春雨给树木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14.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珠子”比作“少女的眼泪”,突出了水珠子的晶莹、娇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后花苞上水珠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15. 总领全段,概括了夏天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同时引出下文对夏天雨的具体描写。
16. 第①段描写春雨,侧重于描写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和生机,如“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等,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细腻地描绘了春雨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②段描写夏雨,侧重于描写夏雨的热烈和粗犷,如“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等,通过对夏雨来临时的情景以及夏雨对大地万物的影响的描写,展现了夏雨的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夏雨的独特感受。两段文字都通过对雨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但描写的侧重点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 三、写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