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7 故事二则扁鹊治病》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拜见、理睬、敷烫、骨髓、无能为力”等词语的意思。 - 能够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 引导学生从扁鹊和蔡桓公的对话中,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 借助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让学生懂得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和蔡桓公的固执己见。 学习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明白防微杜渐的道理。 例如,在理解扁鹊的医术高明时,可以从他几次拜见蔡桓公时准确判断病情的发展来体现。课文中“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等语句,清楚地表明扁鹊能精准地察觉蔡桓公病情的逐步恶化,这就是他医术高明之处。而蔡桓公从“寡人无疾”到最后的“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则体现出他讳疾忌医的固执性格。 理解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 如何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将“防微杜渐”的道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这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比如,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类似讳疾忌医的事例,以及因为及时听取他人意见而避免不良后果的事例,从而加深对哲理的理解。 1. 朗读法 - 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点。例如,扁鹊的诚恳和蔡桓公的傲慢可以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表现出来。扁鹊的话应读得诚恳、关切,而蔡桓公的回应则可读出不屑、厌烦的感觉。 2. 讨论法 - 针对故事中的关键问题,如“蔡桓公为什么不相信扁鹊的话”“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境教学法 - 创设情境,如让学生模拟扁鹊和蔡桓公的对话场景,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内涵。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字母卡片。 1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月日 执教: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拜见、理睬、敷烫、骨髓、无能为力”等词语的意思。 - 能够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 引导学生从扁鹊和蔡桓公的对话中,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 借助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让学生懂得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1. 导入新课 1.1 故事导入 - 教师讲述一个因为小病不重视最终酿成大病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引导学生初步思考疾病与重视之间的关系。 - 接着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扁鹊治病》,这是一个古代著名的关于疾病与对待疾病态度的故事。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1 学生自读课文 -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特别是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中的障碍。 2.2 检查生字词 -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如“蔡桓公、拜见、理睬、敷烫、骨髓、无能为力”等,指名学生认读,其他学生跟读。 - 对于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如“髓”字,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强调其笔画顺序和读音。 - 然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字词释义提问,如“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用这个词说一句话,以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2.3 概括课文内容 - 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概括: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指出他身上的疾病,蔡桓公却不相信,最后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3.1 分析扁鹊的形象 3.1.1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扁鹊的语句。 - 如“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扁鹊是一个怎样的人? -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的人,因为他能够通过观察发现蔡桓公身体的小毛病,并且准确地判断出病情的发展趋势。 3.1.2 分角色朗读扁鹊和蔡桓公的对话 - 让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扁鹊和蔡桓公,进行对话朗读。 -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语气和表情。扁鹊的语气应该是诚恳、关切的,蔡桓公的语气则是不屑、不耐烦的。 - 朗读结束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3.2 分析蔡桓公的形象 3.2.1 同样找出描写蔡桓公的语句 - 像“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 教师提问:从这些语句中能看出蔡桓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 学生分析回答后,教师总结:蔡桓公是一个固执己见、讳疾忌医的人,他不相信扁鹊的话,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过于自信。 3.2.2 讨论蔡桓公的心理变化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蔡桓公从开始的不相信到最后的派人寻找扁鹊,他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学生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蔡桓公开始是盲目自信,认为自己没有病,还嘲笑扁鹊;随着病情的发展,他可能开始有些怀疑,但还是不愿意承认;最后病入膏肓时才感到害怕,想要寻找扁鹊,但已经来不及了。 3.3 理解故事的寓意 3.3.1 小组讨论 - 教师提出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学生小组讨论。 - 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观点,如“有了病要及时医治”“要相信医生的话”等,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这些观点归纳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这个核心道理上。 3.3.2 联系生活实际 -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蔡桓公这样讳疾忌医的情况。 - 例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小问题,如某个知识点没掌握好,但不愿意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结果问题越来越多;或者有些人在生活中发现自己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拖延症,但不愿意改正,最终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等。 4. 课堂练习 4.1 字词练习 - 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蔡( )____、睬( )____、髓( )____。 - 答案:蔡(cài)蔡国、睬(cǎi)理睬、髓(suǐ)骨髓。 4.2 句子练习 - 把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 答案:这些做医生的,总是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因为医治没病的人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4.3 阅读理解练习 -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 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 问题:扁鹊为什么老远望见蔡桓公就掉头跑了? - 答案:因为蔡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扁鹊无能为力了,所以他掉头跑了。 5. 课堂小结 5.1 回顾课文内容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 - 提问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5.2 总结学习方法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如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情感、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和行为理解人物形象、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寓意等,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这些方法。 6. 布置作业 6.1 书面作业 -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三遍,并选择其中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讨论从中得到的启示。 6.2 拓展作业 - 收集其他的寓言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朗读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调动。在理解故事寓意时,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这有助于他们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然而,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阅读理解练习的回答还不够准确和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同时,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