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2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题特训-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读文章,完成练习。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diān)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标既不是贵阳,也不是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抵达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没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走了180里路,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但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未了,没有在意。军委干部团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5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途转到皎平渡过江。
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条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九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走得无影无踪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如梦初醒:
②日夜兼程:
2.如果红军过不了金沙江,会有什么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儿可以看出红军是巧渡金沙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表现了红军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乌蒙山, 峰高谷深, 如刀切斧削, 最高峰4000多米。1936年2月27日, 天寒地冻, 红二、红六军团西进乌蒙山区。红军一万多人在一座座大山中转来转去, 弹尽粮绝。这时, 国民党军派出10个师又1个旅, 一面尾追, 一面从南面侧击, 妄图将红军困死在乌蒙山内。
岷山全长约500千米, 有“千里岷山”之称, 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
由于海拔高, 气压低, 空气稀薄, 战士们胸口像堵着团团棉絮, 呼吸非常困难。再加上衣衫单薄, 靠姜汤、辣椒刺激起来的热量, 难以抵挡行军的疲惫, 倘若脚一软倒在雪山上, 就再也起不来了!部队在雪山地区减员2000多人。
【材料二】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①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①长缨: 这里指革命武装。本词写于1935年红军长征即将胜利之时。
【材料三】金沙江穿行于深山峡谷间, 江面宽阔, 水急浪大。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 戒备森严, 封锁各处渡口, 抢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1935年5月3日, 红军翻山越岭, 日夜兼程, 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 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乘船悄悄渡到北岸。对岸哨兵以为是探子回来了, 也不在意。
红军突然袭击, 一举消灭了敌军, 控制了两岸渡口。在百姓的帮助下, 红军又找到了5条船和30多名船工。7天7夜后, 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全部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 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
5.读了课文《七律·长征》和材料一后, 我认为: 五岭是 , 乌蒙山是 , 岷山是
A.B. C.
6.下面对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 突出了红军对长征必胜的坚定信念。
B.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C.说明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心, 就一定能攀登上长城。
D.告诉我们不登上长城就战胜不了自己, 就不算真的好汉。
7.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红军渡金沙江时遇到了很多困难, 却又巧妙化解。请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补充思维导图。
8.读了三则材料, 下列最不符合红军战士特点的是( )
A.英勇无畏 B.足智多谋 C.活泼开朗 D.坚毅果敢
课外阅读。
黄继光(节选)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指导员说:“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于是,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两颗手雷,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敌人发现他们了。几发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近了,更近了。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扫射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9.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 句,从中我们体会到 。
10.选文第2自然段中的数字和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这是黄继光第二次站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枪口,保证了战士们前进的步伐。
B.情况非常危急,黄继光用牺牲自己来保证战斗的胜利。
C.黄继光再次尝试着寻找机会完成任务。
12.你还知道哪些像黄继光一样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英雄?写出他的名字和主要事件。(一例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向国旗致敬
今天我们又迎来了祖国母亲的生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万人齐聚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向国旗致敬,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凌晨4时,天还黑着,夜凉如水,华灯倒映下的长安街已是人潮涌动。有欣赏沿街夜色的一家老小,有蹬着单车的小伙子,也有刚从北京站出站拉着行李箱行色匆匆的旅客。络绎不绝的人群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早已变成了节日的海洋,月光、星光、灯光互相辉映,以“祝福祖国”花篮为中心的摆花将广场装点得喜庆美观。
东方的天空由黑变深蓝,大家难掩兴奋的心情,纷纷起身,畅聊起看升旗的故事。
退休历史教师许雅娟带着全家人一起来看升旗,这是她连续三年观看天安门国庆升旗仪式了。“我教了十多届学生,给他们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每次来现场看升旗,感受会更加深刻、真切。我们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改革开放之后,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哪儿能想到今天国家能有这么强大?”她感叹道,“年轻学生们都应该来看升旗仪式,接受一下爱国主义教育。”
刚从安徽老家来北京旅游的郑英今年66岁了,头一次看升旗的她紧紧地搀着老伴儿的胳膊,语气激动:“我们是在家种稻子的农民,这些年日子过得好了,还有闲钱出来旅游了,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
快到6时,天微微亮,太阳露出了红色的面庞。天安门广场上,人群逐渐安静了下来,人们都不时低头瞅一眼时间,屏息期待着等待已久的升旗仪式。批注:读到句子描写的这个场景,我仿佛感受到人们 。6时5分,礼号手在天安门城楼吹响升旗号角,升国旗仪式正式开始!96名身着陆海空礼服的护旗队员挺拔威武,从天安门城楼券门出发,齐步通过汉白玉的金水桥。
6时10分,第一缕阳光掠过地平线,照耀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向国旗敬礼!”护旗队分队长下口令,同时行举刀礼。“接旗、转体、安旗、解旗、按钮、展旗、立正、敬礼”八个动作一气呵成,分毫无差。升旗手右臂一扬,鲜艳的五星红旗舒展在天空中,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迎风飞扬。
国旗缓缓升起,现场观众自发齐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随着国旗升至旗杆顶端,上万只和平鸽被放飞,绕着广场盘旋,广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祖国万岁”的欢呼声。
向国旗致敬。这一刻,十几万群众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欢乐,写满了骄傲和自豪。大家久久不愿离开,纷纷在天安门广场拍照留念,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向祖国送.上深深的祝福。
13.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空。
A.形容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的景象。
B.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14.短文是按照 顺序来记叙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能体现这种记叙顺序的短语。
15.认真阅读文章,完成方框中对画波浪线句子的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短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面,请找出一处,思考这种写法的好处,写下来。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点: →面:
→结合
这样写的好处:
17.观看升旗仪式,退休历史教师许雅娟忆苦思甜,对青少年充满期望;来北京旅游的郑英难掩爱国之情,激动万分。下面这些角色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作为防疫护士,看完升旗仪式
感慨万千:“
“
作为新世纪的少先队员,看完升旗仪式:” “
现代文阅读
十里长街送总理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①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批注: 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②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批注: 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18.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②泛指世界各地。
19.短文第1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场面描写,请你来分析。
地点:
环境:
气氛:
场面描写要注意点面结合。其中第 句是“面”的描写,第 句是“点”的描写。作者运用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是 。
20.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 → → 三个方面的内容。(填序号)
①送灵车
②等灵车
③望灵车
21.品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完成框内的批注。
现代文阅读。
卖蚯蚓的人
我每天到玉渊潭散步。玉渊潭有很多钓鱼的人。钓鱼旺季常可以碰见一个卖蚯蚓的人。
他慢慢踏着一辆旧自行车,有时扶着车慢慢走。走一截,扬声吆唤:蚯蚓来——
有的钓鱼的就从水边走上堤岸,向他买。来买的掏出一毛钱,他就从一个原来装油漆的小铁桶里,用手抓出三十来条,放在一块旧报纸里,交过去。有人只买五分钱的,也有人要求再添几条。
“添几条就添几条,一个这东西!”蚯蚓这东西,泥里咕叽,原也难一条一条数得清,用北京话说,“大概其”就得了。
这人长得很敦实,五短身材,腹背都很宽厚,看起来是不会头疼脑热、感冒伤风的。衣服都是宽宽大大的,褪了色,而且带着泥渍,但都还整齐。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只有他剃了头,刮了脸,才看到本来的肤色、新剃的头皮雪白,下边一张红脸,看起来就像一件旧铜器在盐酸水里刷洗一通,刚刚拿出来一样。
天天见面,熟了,我们碰到了总要点点头,招呼招呼,寒暄两句。有时他在钓鱼人多的岸上把车子停下来,我们就说会子话。我问他一天能卖多少钱。
“一毛钱三十条,能卖多少!块数来钱,两块,闹好了能卖四块钱。”
“不少!”
“凑合吧。”
“您一直就卖蚯蚓”
“不是!我原来在建筑工地上当壮工。退休了。退休金四十几块,不够花的。”我算了算,连退休金加卖蚯蚓的钱,有百十块钱,断定他一定爱喝两盅。我把手圈成一个酒杯形,问:“喝两盅”
“不喝。烟酒不动!”
那他一个月的钱一个人花不完,大概还会贴补儿女一点。
“我原先也不是卖蚯蚓的。我是挖药材的。后来药材公司不收购,才改了干这个。”他指给我看,“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
“您怎么会认药材的是家传是学的”
“不是家传。有个街坊,他挖药材,我跟着他,用用心,就学会了。这北京城,饿不死人,你只要肯动弹,肯学!”
“槐米?”我不知道槐米是什么,真是孤陋寡闻
“就是没有开开的槐花骨朵,才米粒大。晒一季槐米能闹个百儿八十的。这东西外国要,不知道是干什么用,听说是酿酒。不过得会晒晒好了,碧绿的!晒不好,只好倒进垃圾堆——蚯蚓!——蚯蚓来!”
2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①大概其:
②孤陋寡闻:
23.选文主要通过 描写刻画人物,第⑤段则采用了 描写来刻画人物。
24.选文中“我”与卖蚯蚓的人聊到卖 、当 、挖 、晒 。
25.结合语境,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你喜欢文中那位卖蚯蚓的人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写你的看法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从文章中,你一定能感觉到作者汪曾祺对社会普通劳动者的 。汪老虽已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但他的文学和人格,将永远散发着魅力。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2.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3.红军利用探子的船只消灭了敌人,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使红平主力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
4.表现了红军的机智、勇敢。
【答案】5.B;C;A
6.A
7.江面宽阔,水急浪大;敌人戒备森严, 封锁渡口,抢去渡船;日夜兼程;百姓的帮助
8.C
【答案】9.比喻;敌人的火力很猛,黄继光的处境很艰难
10.说明黄继光每向前爬一点都非常艰难。
11.A;B
12.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着身体一动不动。
【答案】13.繁荣昌盛;一气呵成
14.时间;凌晨4时、快到6时、6时5分、6时10分
15.对即将开始的升旗仪式那种期待、激动的心情
16.“向国旗敬礼!”护旗队分队长下口令,同时行举刀礼。;国旗缓缓升起,现场观众自发齐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既从整体上写了升旗仪式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又关注到升旗时护旗队分队长的坚定、一丝不苟,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整个升国旗仪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领略到国旗护卫队的整齐、训练有素。
17.示例:面对反反复复的疫情,我们始终义无反顾地奋战在防疫一线,这正是因为强大的祖国给了我们足够的底气啊!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大家健康平安!不禁欢呼;升旗仪式真是太壮观了!作为少先队员,我一定好好学习,掌握本领,报效祖国!
【答案】18.不约而同;五洲四海
19.长安街;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心情沉重、悲伤;②③④;⑤⑥⑦;让人感受到了沉重、悲伤的气氛。人们为失去这样的好总理感到悲痛。
20.②;③;①
21.①这些人物形象代表了全中国各个年龄段、各种身份的人们都来为总理送行。②从人们的这些举动中,可以看出总理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体现了人们对周总理的热爱和不舍,他为人民鞠躬尽瘁,人民也挂念着他,为他的死而悲伤。
【答案】22.不十分精确的或不十分详尽的。;知识浅陋,见闻不广。
23.语言;外貌
24.蚯蚓;壮工;药材;槐米
25.这句话写出了卖蚯蚓的人饱经风霜的形象特征。
26.喜欢文中那位卖蚯蚓的人。因为他卖蚯蚓时,随手一抓,有时添几条。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豪爽善良的人。他挖药材、卖蚯蚓,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吃苦耐劳、自食其力的人。
27.尊重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