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件(共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人教新课标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件(共2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2-12 20:4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简述建国初期我国取得哪些外交成就?1、建国第一年跟苏联等17国建交
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创始国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是恢复,不是加入1.未恢复的原因2.恢复(1)原因:①中国国力加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增强
③美国霸权地位衰落(2)时间:1971.10.25 第26届联大
美国阻挠 台湾占据
材料一:1970年4月24日 1964年10月16日 1966年12月28日 乔的大笑①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③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④中国国际地位大为提高。(3).意义:中美关系的清单:
旧中国: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844年,胁迫清政府签订《 》
(2)第二次鸦片战争,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3)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签订《 》。
(4)1941——194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共同抗日。
(5)抗争胜利后,推行 ,支持蒋政府打内战。
新中国:
新中国刚成立,美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看课本109页总结其表现)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原因:探究一: 阅读书上第113页的「学思之窗 」 ,结合下列材料,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材料三: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1.中国的力量加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力 3.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二.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 (1) 美国:
①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②美国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地位
③长期越战使美国经济衰退
(2) 中国:
①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②中苏关系恶化,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改善关系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结果2.正常化过程(1)1971.4 乒乓外交
(2)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3)1972.2 尼克松访华
(4)1979 中美两国建交时间事件1971年4月,“乒乓外交”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署联合公报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材料一: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材料三: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中美联合公报》1.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2.在台湾问题上:断交、废约、撤军。3.中日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清单
(1)1894—1895年,发动 签订《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1900—1901年参与 ,签订《 》。
(3)1937—1945年发动 。
(4)1949—1972年追随美国,敌视中国。1971年,在美国的支持下,提出在联合国“一中一台”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日本方面:(1)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美国谋求同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却避开了日本政府,这种“越顶外交”的做法,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直接原因:中美关系改善的推动)(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4)田中角荣的推动。
中国方面:(1)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2)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3)有利于对付苏联的威胁 (4)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和亚太地区的和平 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实现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名,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历史意义:中美正常化、中日建交后,各国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终于打破外交僵局,形成了外交的新局面。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成就: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外交活动
③积极发展同周边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意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为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贡献①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②国际形势的变化背景: APEC简介
成立于1989年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11月,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1993年6月改名。
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正式加入。该组织现有21个成员,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美国等12个成员是于1989年11月APEC成立时加入的;1993年11月,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加入;1994年智利加入;1998年11月,秘鲁、俄罗斯、越南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目的: 睦邻友好 周边和平创建: 2001 中俄哈吉塔乌 2001年6月,6元首首次会晤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互信求安全
互利求合作
新型区域合作
中国参与主导意义开创外交新局面恢复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未恢复的原因
恢复
历史意义原因
过程目标
成就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