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3 20:3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上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的第3篇童话,精读课文。本文选自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的作品集《在牛肚子里旅行》。故事主要描述了小蟋蟀“红头”不小心被牛吃进嘴里,他的好朋友“绿头”利用牛反刍的特点营救了“红头”,是一篇场面惊心动魄,语言生动、情节紧凑的科普童话。现将从童话教学及本课的教学价值等方面作如下分析:
(一)科普童话的阅读价值
本篇童话巧妙地将牛反刍的科学道理通过蟋蟀的一场历险让阅读的孩子就像一头栽进树洞的爱丽丝,在离奇的情节、神秘的环境和激情的语言中感受一番在牛肚子里历险的惊险刺激。童话的特点是想象丰富甚至天马行空,情节也离奇曲折,但科学道理又是经过反复论证得出的真理结论。“童话”和“科学”的融合彰显了作者对这两者的把握能力。张之路是现今我国儿童文学界著名的科普小说作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科幻小说作品《霹雳贝贝》被改编成电影,家喻户晓。甚至可以说《霹雳贝贝》开启了“八零后”孩子对科普文化的阅读。近年,张之路又先后出版了《乖马时间》《会飞的狗》《老爱哭和不在乎》《在牛肚子里旅行》等科普、科幻作品。
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无论情节怎样离奇、人物如何非凡,但创作归根结底都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经验之上。作品的可信性正在于作品是依据实际的客观规律创作的,基于现实生活编织的故事使得阅读者深陷其中也深信其中。就像阅读《在牛肚子里旅行》,阅读中学生会不断随着情节产生质疑,牛真的有四个胃吗?四个胃怎么排列?吞下的食物为什么还会送回嘴里……对故事的阅读可激发学生对其中科学原理的探究欲,从而推动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因此科普读物是儿童成长中认识世界的重要阅读渠道,其中,科普童话是孩子们都喜见乐见的文体形式。
(二)超现实作品的真情表达
本篇童话以两只蟋蟀的人格化形象在真实、平实的牛吃草、咀嚼的现实环境中的历险构造了一个超现实文学作品。整个故事像一组电影画面在有节奏地推进。前五个自然段就像一个长镜头勾勒了一个平常而又温馨的儿童生活场景。两只蟋蟀捉迷藏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一下子能将读者拉进童年的真实经历,就像两个小友在闲暇的时光里玩着游戏。镜头突然急速推进,在毫不经意间,“红头”已经进了牛嘴,他的历险开始了。“青头”营救“红头”的情节紧张、紧凑。命悬一线之时,语言简洁,对科普知识的表达部分准确、简练。当“红头”被大黄牛喷出后,好似镜头在渐渐拉远,又是一幅温情略带幽默的画面,让读者的心情随之平复。
这篇课文表达幽默,富有童趣甚至稚拙,但意义内涵积极,向儿童心中播撒美好的种子:友情、临危不惧、急中生智和救人于危难等。这些正是仅“科普”所不能及,加入童话的表达才描绘的这一程惊心的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三)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比《卖火柴的小女孩》和《那一定会很好》,这篇课文的语言表达节奏和情节都有所提速。好似学生正沉浸在“树”的温情中,一下子被带到了一场激烈的历险中。本课与《一块奶酪》构成第二组块学习材料,与第一组块的内容有着不同的风格。这也正丰富了学生对童话在题材上的认识,感受不一样的故事与情感体验。
对于科普童话的学习,目前在小学阶段对科学课的学习已普及至一年级,说明学生自入学就将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近年我国对科学类课程的重视也日益增强,随之在学生层面带来的效应是逐渐提升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对科学探索精神的日益增强。人教版原教材中没有涉及科普童话,本篇课文的学习对于学科整合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同时,本课及相关阅读难度水平的整本书阅读可有助形成小学阶段科普、科幻类文学作品阅读体系,为高年级阅读凡尔纳系列科幻小说及《三体》等大部头作品的阅读打好基础,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能体会人物的心情,有语气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在细节描写中感受到“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3.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能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了解牛胃的构造和功能。
4.在阅读和交流中感受课文所传递的友情、临危不惧、急中生智和救人于危难等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能体会人物的心情,有语气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科普童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课题质疑,引发阅读
【教师课堂行为】
1.引导学生走进第二组块课文的学习。
过渡语: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聆听了树的心声,同学们被一阵阵温情打动。今天,我们换个心情读童话,你会另有一番感受。
2.出示课题,引发质疑。
【学生学习活动】
预设:读了课文感觉很惊险,为什么课题不叫“历险”,却叫“旅行”?如果是真实情况,蟋蟀会有可能脱险吗?牛的胃很神奇,想知道是怎样的构造……
【设计意图】学生是在预习的基础上,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学习的,因此课题质疑要真到学生问“真问题”,了解学生预习阶段的思维参与度。
环节二:童话初感受
【教师课堂行为】
1.引导初读课文,抓住阅读感受。
提问:自己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后和同桌说说,这篇课文给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可以和前两篇对比想一想。
2.从学生的发言中提炼关键词,随顺板书。
板书:惊险、紧张、感动、友情……
【学生学习活动】
1.自主阅读课文,标自然段,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预设:这个故事很惊险、刺激;读的时候有些紧张的心情;青头的表现打动了我……
【设计意图】把握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抓住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和生长点,为指导阅读做好铺垫。
环节三:关注人物与情节,指导分角色朗读
【教师课堂行为】
1.关注故事情节,聚焦重点词句。
组织学习:找到感受“惊险”的情节,画下来,在小组里交流。
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播,指导朗读。
朗读指导举例(第11自然段)。
2.关注人物,体会情感表达。
组织学习:感受了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再来看看青头和红头在这个过程中心情如何?读6-20自然段的对话,完成心情变化曲线图(见备注)。
3.引导从“心情变化图”看出人物之间的情感。
提问:从大家标的图示中看出了什么相同点?有什么想法?
4.指导分角色朗读。
【学生学习活动】
1.预设:“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从“还没有来得及”可以看出当时危险的情况;拼命、着急、一骨碌等词语能看出红头已经命悬一线;红头在牛肚子里随时有被咀嚼、消化的危险……
例:从青头哪些表现能看出红头的危机?(“大吃一惊”“一下子”“不顾”“一骨碌”……)从这些描写能看出青头当时在想什么?(一定要救出红头。)他说话时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大声的,因为隔着牛肚皮,要让红头听见。速度非常快,因为时间紧急……)你就是这紧急关头的青头,带着感受朗读第10自然段。
2.预设:再读6-20自然段,抓住人物心情随情节的变化,在“心情变化图”中标出红头历险过程中,不同阶段两个人物的心情。从中发现情感的变化。
3.预设:红头的经历让他害怕、悲伤甚至绝望过。但是青头一直积极地鼓励他,积极想办法。从中可以看出青头对朋友的真情。
带着这番感受再分角色朗读6-20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和情节环境等方面感受童话情节的曲折。
运用“心情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人物心情变化背后心理的变化和发展,从而突显友情的真挚和相关品质。
备注:
1.“心情变化曲线图”说明:横坐标为情节发展,纵坐标为心情表现,越高于水平线说明积极情绪越高,越低于水平线说明消极情绪越高。根据理解和感受标出红头和青头在不同情节中的心情,再连起来。
2.指导阅读1~7自然段:
(1)通过朗读,我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7段)
(2)读读课文第7段,根据提示简练地说说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
课件出示:红头和草一起被 。
(3)课件引读:
红头和青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高兴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红头(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吞到嘴里了)。
(4)引导学生从“做梦也没有想到、突然、没有来得及”等词中体会红头的猝不及防。
环节四:默读课文,深化情感表达
【教师课堂行为】
1.提问:红头明明是经历了一场“历险”,为什么最后被青头说成是“旅行”?
2.引导默读全文,划出“作为非常要好的朋友”最被打动的语句(划出3处)。
3.小结:今天认识了一对蟋蟀好朋友,经历了他们不同寻常的旅行。为什么青头能成功救出红头,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学生学习活动】
预设:安慰受到惊吓的朋友。
按要求默读课文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
友情 惊险 神奇
第二课时
环节一:玩转口字旁
【教师课堂行为】
结合摘录笔记和“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内容,做“玩转口字旁”的识字复习。
组织学习:请大家交流预习作业中你是如何将文中的口字旁字分类的,说说分类的理由。
导语:正是这些内涵丰富的口字旁字使作者把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描写得更加生动。同学们在习作时也应学着巧用汉字。
【学生学习活动】
交流汇报预习作业中“口字旁大集合”的生字分类作业。
预设:
吃、咬、嚼、吞都是表示“吃”的动作;喷、叫、喊都表示嘴发出声音;听是简化字,繁体写法是"聴",用耳朵听;嘴是五官之一,名词;嚏表示一种声音。
【设计意图】结合预习作业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将口字旁字的分类学习与课文学习相结合,感受汉字表达意义的丰富及其妙用。
环节二:画一画,了解牛
【教师课堂行为】
1.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的科普知识。
提问:课前预习中有的同学对牛的胃很好奇,请你划出课文中有关牛如何消化的句段。读一读,小组合作理解,牛图上画出牛的消化器官和红头的逃生路线。
2.根据所画图示,指名讲一讲青头指导红头逃生的故事内容。
【学生学习活动】
1.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课文描述在牛的示意图中画出牛的消化器官和红头的逃生路线。
2.看图讲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的方式检验对文本的理解。不要求美观和位置的绝对准确,根据理解示意即可。关键在于能按图索骥,说清楚故事情节,助于叙述故事。
备注:
1.合作学习参考示意图:
2. 课件演示法:
(1)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是怎样的?
(嘴——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里)
(2)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
学生交流:课件演示,学生学做讲解员,向大家介绍。
A.牛的前三个胃都是用来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用来消化食物的。【牛肚子的构造】
B.牛在刚吃草的时候,它不会细嚼慢咽,而是直接把草吞进肚子里。【牛的吃食方式】
C.牛在休息的时候,会把吃下去的草再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牛的吃食方式】
环节三:认识作者,扩展阅读
【教师课堂行为】
1. 简介作者
导语:看语文书34页下方的标注,课文的作者是谁?(张之路)张之路爷爷写了很多有趣的童话和小说,老师小时候特别喜欢他写的《霹雳贝贝》,今天再向大家推荐一本他的作品《老爱哭和不在乎》。
出示图书简介:
老爱哭特别爱哭鼻子,不在乎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在乎。一天,一只漂亮的花蝴蝶把他们带到了一个神秘的山洞里。在那里,他们因为对人参爷爷撒了谎,被变成了毛毛虫那么小。接着,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地发生了。他们先是来到了蜜蜂王国。这里生活着许多勤劳善良的小蜜蜂。小蜜蜂练习飞行,采集花粉,历尽千辛万苦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老爱哭和不在乎不爱劳动、不爱学习,总是在蜜蜂王国里闯祸……
2.引导发现这个故事和《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相似之处。
提问:先来看看书中的几幅插图,结合简介思考和《在牛肚子里旅行》有什么相同之处?
出示图书内页插图(见备注)
【学生学习活动】
读《老爱哭和不在乎》的内容简介,说说自己的阅读期待。
预设:老爱哭和不在乎逃出来了吗?他们还遇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呢?他们还能再变大吗?
预设:都是关于历险的故事;主人公都是一对朋友;情节好像也很离奇;故事里的老鼠、蜜蜂和人参等人物都有思想,都会说话……
【设计意图】《老爱哭和不在乎》同是作家张之路的一部超现实童话小说。引导学生从一篇课文走进一本书,关注整本书阅读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环节四:自主观察,指导书写
【教师课堂行为】
1.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占格特点。
2.板书范写“旅”“算”。
【学生学习活动】
预设:本课生字均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注意:“旅”字的笔画,最后四笔是撇、竖提、撇、捺。“算”字书写时注意“横”要写长,托住上半部,注意字的整体占格。
书写生字,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具备自主观察和评价书写的能力,易错和结构较难字需教师指导。
备注:
根据故事情节,编写剧本,表演课本剧。
课堂总结
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你想对青头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10 在牛肚子旅行
害怕 绝望 悲哀 高兴
变成人,会说话
和人一样有感情
旅行曲折又离奇
想象丰富有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