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潮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3 17:0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同学们,你们看过海水涨潮吗?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1 观 潮
观 潮
题目是什么意思?课文要表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的美呢?
潮水之美
观看
背景资料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
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
形有关。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
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
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千米,
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千米。涨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受渐狭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我会写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潮 据 堤 盼 滚 顿 渐 堵 犹
崩 震 霎 余
阔 逐


左中右结构,注意三部分同宽。左中右结构汉字各部分瘦长并互相依傍,不能写“分家”。




左窄右宽



都是上下结构,且书写时上扁下长,上收下放,上下写得要紧凑一些。
书写指导
消除水滴













盐官镇 薄雾 屹立 昂首 顿时 横贯 震动 霎时 余波
人声鼎沸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字词学习
hào

zhèn
bēnɡ
yán
ánɡ
dùn
dǐnɡ
fèi
ɡuàn
shà


很薄 薄饼
薄雾 稀薄 单薄
báo


多音字

薄荷
天下奇观:
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
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
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
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词语释义
浩浩荡荡:
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
“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人声鼎沸:
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
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
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
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
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我们”
课文写了谁观潮?
什么时候,在哪里观潮?
农历八月十八
海宁市的盐官镇海塘大堤
钱塘江大潮
观的是什么潮?
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本句总写钱塘江大潮的“奇”,起总领全文的作用。“天下奇观”突出强调了钱塘江大潮的“奇”。
潮来时
潮去后
潮来前
时间顺序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由远及近
潮来时
读一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登上海塘大堤,看到了哪些景物?试着想象这些景物的画面。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想象画面读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横卧”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横卧” 一词写出了江的宽阔,又带有一种动感。
宽阔的钱塘江
平静的江面
屹立的古塔
人山人海的海塘大堤
云雾中的小山
等待观潮的人们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
人数之多
急切等待
默读3、4自然段,画出能让你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的词语和句子,轻声读一读。
远处
过了一会
再近些
越来越近
由远及近
千万匹白色战马
闷雷滚动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将“潮声”比作“闷雷”,暗示了钱塘潮宏大的气势。
比喻
潮声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江面: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形状
一丈≈3.33米
两丈≈两层楼房高!
大潮的气势排山倒海!
读这句话,
我仿佛看到了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为大家读一读:……
一堵两丈多高的银白色水墙,而且这堵墙横跨整个江面,宽达几千米。我深深感受到钱塘江大潮那排山倒海的气势。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
听到
看到
风平浪静→一条白线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充分表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比喻
夸张
比喻、夸张:这句话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把潮来时的声音夸张地说成“山崩地裂”,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临其境,充分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非凡气势。
再读一读,想象画面。读的时候语速加快,语调高昂,读出潮来时浩浩荡荡的气势。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感受潮来时声音的变化
潮来时
一条白线
横贯江面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两丈多高的水墙
画出描写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语,默读并想象画面
样子
潮退后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气势宏大、壮观
声音:风号浪吼。
江面:余波涌来。
漫天卷地
满天飞舞连地上的灰尘都被卷起。形容来势很猛,到处都是。
风号浪吼
形容风浪很大,比喻未来会遇到很多严峻的考验。
一线潮
交叉潮
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潮来前——江面平静
潮来时——声音、颜色、
样子、气势
潮去后——余波汹涌
盛赞钱塘潮
观潮
结构梳理
课文主旨
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朗读课文,然后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浪淘沙(其七)
[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中传统的观潮日。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阅读文段,思考交流。
三点二十分光景,潮水真个来了!楼内的人万头攒动,像运动会中决胜点旁的观者。我也除去墨镜,向江口注视。但见一条同桌上的香烟一样粗细的白线,从江口慢慢向这方面延长来。延了好久,达到西兴方面,白线就模糊了。再过了好久,楼前的江水渐渐地涨起来,浸没了码头的脚。楼下的江岸上略起些波浪,有时打动了一块石头,有时淹没了一条沙堤。以后浪就平静起来,水也就渐渐退却。看潮就看好了。
——丰子恺《钱江看潮记》
丰子恺所描写的钱塘江大潮和课文中的钱塘江大潮有何不同?
课文中的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气势充足。而丰子恺笔下的钱塘江大潮则平和多了,少了撼人的气魄。
从作者的描述中,你能体会到他当时怎样的心绪?
期待落空,有小小的失落、失望。
( )时 山( ) ( )颤
( )时 ( )波
dùn
bēng
zhèn
shà

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按( )( )( )写了这篇课文,着重写潮来时,先听见远处传来 ,好像 。过了一会儿,浪潮越来越近了,那声音如同 ,好像 。当潮头奔腾西去后,江面依旧 。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
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
山崩地裂
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风号浪吼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朗读指导:
潮来前——平静和期待
潮来时——声音宏大,气势如虹
潮去后——读出气势,感情略收
抓住由远及近的描写顺序和画面感极强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在理解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借助提取的关键词进行背诵。如第4自然段:很快地→水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背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