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12.1简单磁现象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
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的是磁性物质,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磁场是本章知识的主线。本章知识及其应用在社会生活中有很重要的应用,知识相对比较抽象。本节《简单磁现象》是本章的第一节,内容包括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等概念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后续章节的知识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课本中已经学过关于磁体的现象,在日常生活的一些环境和用(玩)具上经常接触磁体的应用,如“门吸”、“磁扣”、“磁画板”等,所以学生对“磁”并不陌生,但这些知识点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印象,缺乏对理论、系统的归纳和整理,本节开始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场”概念,在教学环节上要设计借助转换等方式“形象化”地表现磁场的有无以及磁场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参与课堂中必要的实验,归纳、总结出相应的知识要点。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磁性、磁体和磁极; 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化现象。 2、感知物体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3、了解我国磁体应用成就,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磁体性质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磁性、磁体、磁极等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了解磁化现象
教学资源
学生小组实验资源: 条形、蹄形磁体,铁、铜、铝、木立方体,钢针,铁屑、瓷勺、塑料袋、气球、一元硬币、大头针,铁架台,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小磁针、干簧管简单电路。 教师演示实验资源。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条形、蹄形磁体、大头针、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引 入 新 课 同学们,周末我们去校外参加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时候,一般会选择坐地铁,因为地铁的路况不会堵,保证我们上课不会迟到。今年年末,在北京又有一条新线开通了,就是S1低速磁悬浮线,从一号线石景山的苹果园站到门头沟石门营站。列车运行过程,车身会悬浮起来,就像这样(演示磁悬浮笔)。 这就是磁现象,本章我们将一起学习磁现象,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简单磁现象。 观察磁悬浮 了解S1低速磁悬浮 从生活走物理
认识磁体 二、 磁性 三、 磁极 四、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五、 磁化 六、 磁体应用 提起磁现象不得不提磁体了,关于磁体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本古书《管子》上曾记载:有人发现了一种能吸铁的“石头”,它好象慈祥的母亲吸引孩子一样,所以,当时给它起名叫“慈石”,后来才改叫“磁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吸铁石、磁铁、磁体。 磁体按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磁体(比如天然铁矿石)和人造磁体,我们日常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我们还可以根据磁体的形状来分类,像这种长方形的磁体叫条形磁体,这种U型的叫U型磁体或蹄型磁体。还有环形磁体,这种长得长长细细的像针一样的磁体叫小磁针,我们先给他们一个力让它们转动。 大家知道磁体能吸引什么物质么?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请你动一动手,看看磁体到底能吸引那些物质。并完成学案内容。 提示:一元硬币主要物质是 镍。 磁体还能吸引钴,但钴有放射性,一般医学上会用到。 我们把磁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为了更好的探究磁体的磁性,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细铁屑,请将铁屑均匀的铺在实验盘中,将磁体平放在铁屑上,翻滚,让磁体的各个平面与铁屑充分接触,然后提起磁体,轻轻抖动,观察磁体上的铁屑分布情况。 这个现象是必然发生的还是偶然事件? 下面我们换一个同学再做一次!再次观察 磁体上两端吸引的铁屑多!如果我们再换一个同学再做一次,实验现象还是不是跟前两次一样呢?好,这次,我们换用U型磁体来试一次。观察一下这次磁体上吸引铁屑的情况。并完成学案内容 通过实验,我们确认,磁体两端吸引的铁屑多!能说明什么呢? 磁体两端吸引的铁屑多,说明磁体两端的磁性强。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每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这里有几个小磁体,我们先确认一下,它们是磁体(选其中一个磁针吸引铁屑)。下面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它们的磁极,它们静止的时候,观察两个磁极的指向。一个磁极指北,一个磁极指南。我们给一个力让它们转动,让它们自由静止再判断一下两个磁极的指向。 (可以多次转动,让磁针静止) 当磁体自由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北,一端指南,我们就把指北那端磁极叫北极,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 请同学们想一想南、北的英文拼写,它们的首字母分别是? 我们一般取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命名,所以,南极又叫S极,北极又叫N极。 根据磁体的这个特性我们的古人发明了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推动了航海领域的巨大发展。 请大家打开纸包装,认识一下磁体N极和S极。下面我们把目光再次集中到磁体的N极和S极,如果我们让磁体的两级相互靠近,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请利用手中的条形磁体和U型磁体动手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请一组同学,利用台上的磁体做汇报交流。 这个现象说明了磁极间有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个结论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类似,电和磁之间有关系么?我们今后再深入探究。 现在大家知道磁悬浮的原因了么? 老师给大家也提供两个环形磁体和一个橡胶棒,谁愿意尝试现场版磁悬浮? 在这基础上,我们可以研发很多磁悬浮的创意了,下面请大家欣赏生活中磁悬浮创意。 其实,磁悬浮的创意未来还有很多很多等着大家去创意,这需要考大家智慧的头脑和双手去实现。现在这个铁钉就需要大家的智慧。铁钉本身没有磁性,不能吸引铁屑,下面请开动脑筋勇于尝试,让铁钉获得磁性直接吸引铁屑! 让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有了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人造磁体是我国首创的,北宋以前发明的指南鱼就是用钢片制成的,欧洲至少过了400年之后才学会这种技术。 其实我们在初一科学课上已经经历过磁化, 这是我们以前科学课连接的简单电路,我们再一次审视它。其中这个密闭的长玻璃管叫干簧管,是一个开关,当里面的弹簧片触点接触,开关闭合,电路工作;当两个弹簧片触点不接触,开关断开,电路不工作。下面请同学们在不破坏电路的情况下想办法闭合开关,让小灯泡发光。并完成学案内容。 解释原因:当磁体靠近靠近干簧管时,两个磁簧片会被磁化,且靠近的那两个触点会被磁化成异名磁极而相互吸引,触点将会闭合,将电路接通。当磁体远离干簧管时,磁簧片的磁性消失,在弹力的作用下触点就会断开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磁体被更加广泛的应用在电子器材、通信、汽车和航空等工业领域和家用电器中,比如:公交卡、银行卡、火车票、计算机、核磁共振。其实我国还是磁疗治病最早的国家,明代注明的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医用磁石的详细记录。现在磁已经成为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和当代经济进步不可替代的材料了。 对于磁的认识和应用,远不止我们课堂提到的这些,所以同学们课下可以查阅资料,补充一些关于磁的更多的信息。 最后我们期待S1线开通后,体验悬空运行的感觉。 小结:学到了什么?对自己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作业: 列举一个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磁体的应用和一个电子通讯中的磁的应用,并写出工作原理 设计一个关于磁体的小魔术,下节课表演 3、思考:指南针(小磁针)自由静止时,为什么会指南北 了解磁体的起源 知道磁体的分类 铁。。。 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完成学案 发现:磁体能吸引铁、镍币 学习 磁性 学生实验: 铺铁粉、放磁体、滚动、提、抖 观察现象 回答:铁屑被吸引到磁体的两端 学生重复做一次 观察:磁体两端吸引的铁屑多 学生再一次实验 U型磁体两端吸引提铁屑多。完成学案 学生:磁体两端磁性强 经历建构磁极的过程,学习什么是磁极 观察演示实验,确定观察对象是小磁针的磁极。 描述实验现象:一端指北,一端指南。 经历磁极的命名过程 英文拼写 学习N极、S极 让学生确定观察对象:磁极与磁极 学生:N-N S-S,N-S之间靠近,感觉排斥和吸引作用。 学生:当NN,SS靠近时,相排斥。当NS靠近时,相互吸引 学生台上展示 学生可能:电和磁。。。 解释磁悬浮的原理 学生勇于尝试 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磁悬浮创意物品 学生实验,并展示 知道磁化是一种让磁性物质获得磁性的方法 学生认识干簧管 尝试方法闭合开关 :磁体靠近干簧管,灯泡发光,磁体远离干簧管,灯泡不发光。 完成学案内容 经历实验过程,发现真实的实验现象 经历实验过程,发现真实的实验现象 经历必然现象的建构过程 经历科学的实验过程,训练科学思维 为地磁场磁极做铺垫 传承传统文化 感觉到的实验现象转化成看的到的现象。为电和磁做铺垫 用理论解释生活现象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经历从物理走向社会。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反馈学生本节知识掌握情况、应用情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简单磁现象 一、磁性: 二、 磁极: 1、指向性: 2、 磁极的作用: 三、 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