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预习自学
二、本课目标: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②理解:归纳、比较和分析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的土地政策。
③运用: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产党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和措施的对比,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史实分析、比较,找出中共为什么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2)情感价值观:从中共成长历程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学习积极进取精神和追求真理的作风。
重点:遵义会议、工农武装割据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
三、疑难解析:1、中国为什么要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②中外反动势力特别强大,并且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力量相对集中, 广大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的地方,易于突破。③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
【特别提醒】工农武装割据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的开辟,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吸收以往革命斗争经验与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的积极探索的结果。选择这条道路是中国革命的必然。
四、 检测反馈
知识点1 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1. 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军旗升起的
地方”。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是中共领导武装力量的开始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2.1927年毛泽东写过一首《西江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3.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发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几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均以夺取城市为目标。这表明 A.敌人在某些大城市兵力不足 B.党对敌我形势估计错误
C.党尚未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 D.党在城市拥有强大革命力量
4.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主要依据是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府 B.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地方 D.在这里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先后出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表明
A.中共尚不成熟 B.共产国际的指导对中国革命没有实际意义
C.中共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D.中共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6.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毛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谈话的依据和右图有密切的关系,这主要是指毛泽东
A.提出三民主义理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B.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C.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粉碎敌人的进攻
D.决定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以促进经济发展
★7.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得出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知识点2 红军长征及其意义
8.遵义会议
A.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 B.形式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C.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D.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 “铁流两万五千里”,“神兵飞夺泸定桥”源于历史上哪一事件?
A.红军长征 B.百万雄狮过大江 C.北伐战争 D.千里跃进大别山
10.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因素是
A.军事指导方针错误B.日本侵略者的进攻C.红军武器装备落后 D.敌人兵力的绝对优势
★11.某旅行社组团从江西出发开展“重走长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旅游探险活动,下列长征重要景点参观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遵义会议会址 ②泸定铁索桥 ③瑞金云石山乡 ④会宁城西关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12.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有 ①粉碎了敌人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②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
红军的精华 ③沿途宣传了中共的正确政治主张 ④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A.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 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D.中国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14.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 ( http: / / www.21cnjy.com )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遵义会议前的中国革命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15.北京奥运圣火在江西瑞金→井冈山→南昌传递。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请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每一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排序:图( )→图( )→图( )。
历史意义:
图一: 。
图二: 。
图三: 。
五、要旨默写
意义
胜利
① 等人犯了② 冒险主义错误,导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
⑴ = 3 \* GB3 ③ 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被迫长征。
⑵ = 4 \* GB3 ④ 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以⑤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⑴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⑥ ,与当地红军会师。
⑵1936年10月,红二、红四和红一方面军三路红军大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⑴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⑦ ;
⑵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⑧ ,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⑶红军长征一结束,⑨ 就开始了。
⑴南昌起义:① 年8月1日,② 、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③ 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④ 、创建人民军队和⑤ 的开始。
⑵秋收起义:⑥ 年9月,⑦ 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后来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⑧ 。
内容: ①
影响: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② ,经济上③ ,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⑴毛泽东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① ,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⑵根据毛泽东的② 、③ 和④ ,即“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到1930年夏,全国建起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⑶1931年, ⑤ 在瑞金成立。 毛泽东为⑥ ,⑦ 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红军长征
过程
原因:
国共的十年对峙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