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找寻中国的光明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6年
1920年
1924年
1912年
1928年
袁世凯当政时期
段祺瑞统治时期
直系掌权
奉系掌权
“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的很了”。
——鲁迅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中华民国建立后,未能在较短时间里重建社会秩序,很快便陷入种种混乱中。
未见“光明”
1915
1916
1917
1918
失望
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宋教仁案”
11月,解散国民党
5月《中华民国约法》
年底《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5月“中日民四条约”
10月“国民代表大会”
6月之后,军阀混战与割据
1912
1913
1914
5月“府院之争”
7月张勋复辟
7月段祺瑞公然破坏《临时约法》
阅读书本一、二两目,对照时间轴整理北洋军阀时期令人“失望”的事件。
“宋教仁案”
1912年12月开始举行的中华民国首次国会选举中,中国同盟会及其他政党组成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的初选和复选中获得巨大胜利。接替孙中山代理国民党理事长的宋教仁,准备筹划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1913年3月20日晚上,宋教仁由上海启程前往北京,被刺杀于上海沪宁火车站。“宋教仁案”是以宋教仁为代表的主张建立责任内阁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为首的政治势力激烈斗争的结果。对后来的证据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上)》P115历史纵横
概括袁世凯集团刺杀宋教仁的原因?
12月袁世凯称帝
“宋教仁案”
1912年12月开始举行的中华民国首次国会选举中,中国同盟会及其他政党组成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的初选和复选中获得巨大胜利。接替孙中山代理国民党理事长的宋教仁,准备筹划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1913年3月20日晚上,宋教仁由上海启程前往北京,被刺杀于上海沪宁火车站。“宋教仁案”是以宋教仁为代表的主张建立责任内阁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为首的政治势力激烈斗争的结果。对后来的证据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上)》P115历史纵横
这个袁氏“约法”把总统的权力扩大跟专制皇帝相似的程度;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首任国务卿是袁世凯的把兄弟、清末“相国”徐世昌。
——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参政院为袁世凯修改了《总统选举法》,其中规定:一、总统任期改为十年,连选连任无限制;二、总统任期届满时,若认为“政治上有必要”,不必改选,即可连任;三、总统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被推荐者并无限制。
——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独裁专制
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袁世凯什么政治企图?
未见“光明”
1915
1916
1917
1918
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宋教仁案”
11月,解散国民党
5月《中华民国约法》
年底《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5月“中日民四条约”
10月“国民代表大会”
6月之后,军阀混战与割据
1912
1913
1914
5月“府院之争”
7月张勋复辟
7月段祺瑞公然破坏《临时约法》
袁世凯看到西方列强正忙于欧战,在华势力相对减弱,而日本势力迅速扩张,只有取得日本的支持,才可以复辟称帝……经过几个月的秘密谈判,日本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迫使袁世凯于5月9日接受它的要求。
——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反映了袁世凯什么政治企图?为此他采取的方法是?
复辟帝制
卖国求荣
12月袁世凯称帝
未见“光明”
失望
1915
1916
1917
1918
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宋教仁案”
11月,解散国民党
5月《中华民国约法》
年底《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5月“中日民四条约”
10月“国民代表大会”
6月之后,军阀混战与割据
1912
1913
1914
5月“府院之争”
7月张勋复辟
7月段祺瑞公然破坏《临时约法》
独裁专制
卖国求荣
破坏共和
英美
日本
日本
12月袁世凯称帝
未见“光明”
失望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
再读书本一、二两目,对照时间轴整理在北洋军阀令人“失望”的统治下有哪些发光的行为。
1915
1916
1917
1918
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宋教仁案”
11月,解散国民党
5月《中华民国约法》
年底《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5月“中日民四条约”
10月“国民代表大会”
6月之后,军阀混战与割据
1912
1913
1914
5月“府院之争”
7月张勋复辟
7月段祺瑞公然破坏《临时约法》
找寻
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
云南独立,发动护国战争,
贵州、浙江等省纷纷响应。
护法运动,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孙中山为大元帅
12月袁世凯称帝
找寻“光明”
失望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于北如一丘之貉”。
——孙中山
你怎样理解孙中山的这则通电?
思考点
孙中山看透了西南军阀名为护法、实为争夺地盘的面目,认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新文化运动
民众
找寻“光明”
新文化运动
开始标志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找寻“光明”
北京大学
《新青年》
蔡元培
陈独秀
李大钊
鲁 迅
胡 适
钱玄同
刘半农
新文化运动
开始标志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青年杂志》创办 北京大学 《新青年》 蔡元培 鲁迅
我希望也有一种七百零七的药,可以医治思想上的病。这药原来也已发明,就是“科学”一味。只希望那班精神上掉了鼻子的朋友,不要又打着“祖传老病”的旗号来反对吃药,中国的混乱病,便也总有痊愈的一天。
——鲁迅《随感录》三十八,《新青年》第5卷第5号
赛先生(科学)
我翻看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到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新青年》第4卷第5号
德先生(民主)
民主
科学
找寻“光明”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我翻看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到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新青年》第4卷第5号
我希望也有一种七百零七的药,可以医治思想上的病。这药原来也已发明,就是“科学”一味。只希望那班精神上掉了鼻子的朋友,不要又打着“祖传老病”的旗号来反对吃药,中国的混乱病,便也总有痊愈的一天。
——鲁迅《随感录》三十八,《新青年》第5卷第5号
对比三则材料概括鲁迅文章的写作特点。
白话文(文学革命)
找寻“光明”
鲁迅在新时代前夕的“呐喊”,不仅“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而且也确实唤醒了“铁屋”里“熟睡”的人们。
——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妇女解放
婚姻自由
家庭革命
开思想
除陋习
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
改用阳历
剪辫易服
废止缠足
革除清代官场称呼
找寻“光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暂时的发展,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所增长。1914年3月15日,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成立。实力不断增强的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要求也日渐强烈。
——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 205元;而自1914 年8月至1920 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 117434500 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整理自《中国年鉴 第一回》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政府护航下的政策优势
世界大战下的喘息良机
民族意识下的抵制日货
时代感召下的爱国商人
找寻“光明”
迎接“光明”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光明是否实现?
合作探究
中国的光明能否实现?请根据所学内容给出证据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国产业工人人数
急剧增加(新阶级)
新文化运动
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新思想、新气象)
有识之士的推动
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
……
无产阶级壮大
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小结
未见“光明”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失望”
找寻“光明”
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影响:社会思想层面的新变化
根源: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军阀混战
独裁专制
复辟帝制
卖国求荣
孙中山等有识之士维护共和的斗争
政治
思想
新文化运动
经济
迎接“光明”
中国共产党成立
守护“光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的华工(P117)
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可谓一次重大“危机”……正是在这场决定西方文明生死存亡的大战之紧要关头,14万中国农民在中、法、英等国政府的安排下,背井离乡,远涉重洋,作为苦力来到战火纷飞的欧洲来到法国,为英、法的生存,为拯救西方文明赴汤蹈火,谱写了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一曲壮歌。
——徐国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西线华工与中美“共有的历史”
当获悉列强达成不平等的《凡尔赛和约》后,华工派代表致书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并置一手枪于内,宣示“苟签字承诺日本之要求,请即以此枪自裁,否则吾辈必置尔于死地”。
华工在回国途中,当轮船停靠在日本码头时,船上的华工坚决拒绝上岸,他们宣称日本对中国一向不厚道,作为中国人,他们绝不应该登上日本国土去享乐。
——徐国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西线华工与中美“共有的历史”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鲁迅
守护“光明”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