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4 08:1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
课程标准: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学习要点 水平1—2学习目标 水平3—4学习目标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能够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下,认识其背景、内容和意义;能够了解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成果及其意义 能够准确把握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在联系;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在回顾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联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此次会议的转折性意义
改革开放的主要进程和重大成就 能够运用历史年表、时间轴等方式,概述改革开放的主要进程;能够运用地图,掌握对外开放格局在时空上的推进;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能够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多个领域的成就;能够说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主要表现 能够准确把握改革与开放的内在联系,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增强全球化背景下的开放视野、世界意识;能够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原因
关键问题
01
02
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开辟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统一大业
PART 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开辟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开辟的
思考:两篇文章分歧的实质是什么?
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不同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开辟的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平反冤假错案,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改革开放
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背景
国内?
国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开辟的
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与“伟大转折”的关系看“转折性”意义?
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时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左”倾错误
“以阶级斗争为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僵化半僵化,封闭半封闭
全面改革,对外开放
纲上P167、纲下P124
纲上P167学思之窗
选必1P25
发展生产力
调整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PART 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在哪里
农村变革
1978-198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
1996 《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选二P16)
2006年 取消农业税
十八大以来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选一P106
选一P97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
(选二P14)
变式问题:新时期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政策支持
制度创新
农业科技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在哪里
城市变革(国有企业变革)
198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1993 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资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选二50
选二32
选二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在哪里
农村变革
1978-1983 家联/乡镇企业
1996 《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
2006年 取消农业税
十八大以来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城市变革(国有企业变革)
198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93 现代企业制度
提炼:概括背后经济管理体制和所有制变革历程?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单一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在哪里
 第一“特”:“特”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在哪里
对外开放
1980 年经济特区(作用)
1984年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建立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
2000年10月 中共十五届五中 走出去战略
2001年12月 入世(意义 选二52)
2013年 提出一带一路(概况/意义 纲下141/纲上181)
(2013)自贸试验区
2015年亚投行(纲下142/选二53)
2009-2016 人民币国际化(选二53)
2018年 上海进博会(选二50)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二“特”:“特”在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和平发展道路。争取和平的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在哪里
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一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党和国家推动改革开放的几个重要节点(主要决策/目标表述)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2年中国十二大:
1987年中共十三大:
1992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
2012年中共十八大: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选一26):
2017年中共十九大:
2019年中共十九大四中(选一26):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提出中特命题
1987年中共十三大 初级阶段 确立基本路线 三步走战略
1992年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明确目标
2012年中共十八大 确定建成……全面深化……的目标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 对深化改革总部署、总动员
2017年中共十九大 深化改革目标列为习思想内容并载入党章
2019年中共十九大四中 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部署,提出”两个一百年”
第三“特”:“特”在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在哪里
第四“特”:“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
PART 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统一大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统一大业
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
1951年葡方仍宣布,澳门是它的一个“海外省”。
实质:殖民历史遗留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统一大业
台湾问题的由来: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
荷兰侵占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 康熙统一台湾
1684 设台湾府
1885 中法战争后在台湾设省
1895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占台湾
1945 抗日胜利,台湾主权回归
内战结束,蒋介石败退台湾
实质:解放战争遗留问题(中国内政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统一大业
看图讲历史——“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统一大业
1999.12.20,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1997.7.1,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对港澳——
对祖国——
对世界——
对理论——
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国际地位、民族自信等)
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
是“一国两制”构想运用的结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港澳回归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统一大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统一大业
和平统一台湾的机遇和挑战
促进因素
(1)历史依据: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根本保证: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
(3)正确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经济联系:两岸经济联系加强;
(5)人心所向: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6)榜样借鉴:港澳的顺利回归和繁荣稳定。
阻碍因素
(1)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猖獗;
(2)国际反华势力的粗暴干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统一大业
【知识拓展】“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异同
比较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不同点 目的
制度
权限
范围
相同点 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的产物,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或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稳定社会解决民族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
根据本地区执行法律法规、政策的自治区
5个民族自治区
祖国和平和统一
资本主义制度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港、澳、台
发展经济促进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制度
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制度
5个经济特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