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汽化与液化(二)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汽化与液化(二)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0-03 10:42:01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汽化与液化(二)
1.(2023·福清期中)炎热的夏天,教室里吊扇吹来的风使人感到凉爽,是因为吊扇吹来的风( )
A.使室内气温降低 B.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
C.温度比周围空气低 D.吸收了人体周围空气的温度
2.物质M因发生物态变化放热,M在该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这种物态变化为 (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汽化
3.在烧热的铁锅内滴入几滴水,会听到“呲呲”响声还看到水面上有一些“白气”,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汽化 B.液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4.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
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
C.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D.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被冷气对吹的车玻璃上有小水珠,小水珠主要集中在玻璃内侧
D.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
6.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温度和 体积。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办法来使它液化后储存在钢罐里的。
7.(2023·深圳期末)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冬天,小龙在浴室中洗澡时,看到浴室内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烫着而不敢摸。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出没有水滴的那根是 (选填“冷水管”或“热水管”),管壁上的水珠是由于热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雨雪天气,小龙爸爸作为路政工人经常在桥梁路面上撒盐降低雪的熔点,使路面积水在低温环境下 (选填“容易”或“不容易”)凝固。
8.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9.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0. (2023·无锡中考)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在水中。当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如图所示,说明水正在沸腾,沸点是 ℃。为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
11.在古代为了使箭射得更远,通常把箭头做得质量较大,使箭的重心前移。在开展“让纸飞机飞得更远”的兴趣活动中,放飞前,当我们对着纸飞机的机头“哈气”就可以使纸飞机飞得更远,如图所示。
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哈气”能使纸飞机飞得更远的原因。
12.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淇淋,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淇淋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13. (2023·泸州中考)如图,在两个大试管中分别加入的水,给左边的试管加热,把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引导到右边试管的冷水中,则冷水中的温度计示数会 ,冷水的质量会增加,说明了水蒸气进入冷水中遇冷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装置中左边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试管底部受热 。
14.用图甲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和冷却现象”。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 (选填“铁夹A”或“铁夹B”)的位置。
(2)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水在沸腾过程温度 。实验时大气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由图乙还可知,实验时环境的温度约为 ℃;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 第2课时 汽化与液化(二)
1.(2023·福清期中)炎热的夏天,教室里吊扇吹来的风使人感到凉爽,是因为吊扇吹来的风(B)
A.使室内气温降低 B.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
C.温度比周围空气低 D.吸收了人体周围空气的温度
2.物质M因发生物态变化放热,M在该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这种物态变化为 (C)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汽化
3.在烧热的铁锅内滴入几滴水,会听到“呲呲”响声还看到水面上有一些“白气”,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D)
A.汽化 B.液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4.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
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
C.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D.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被冷气对吹的车玻璃上有小水珠,小水珠主要集中在玻璃内侧
D.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
6.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 降低 温度和 压缩 体积。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 压缩体积 的办法来使它液化后储存在钢罐里的。
7.(2023·深圳期末)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冬天,小龙在浴室中洗澡时,看到浴室内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烫着而不敢摸。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出没有水滴的那根是 热水管 (选填“冷水管”或“热水管”),管壁上的水珠是由于热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雨雪天气,小龙爸爸作为路政工人经常在桥梁路面上撒盐降低雪的熔点,使路面积水在低温环境下 不容易 (选填“容易”或“不容易”)凝固。
8.如图所示,用电蒸锅蒸馒头时,电热丝加热使水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9.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 汽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0. (2023·无锡中考)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浸没 在水中。当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如图所示,说明水正在沸腾,沸点是 99 ℃。为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撤掉酒精灯,观察烧杯内的水能否继续沸腾 。
11.在古代为了使箭射得更远,通常把箭头做得质量较大,使箭的重心前移。在开展“让纸飞机飞得更远”的兴趣活动中,放飞前,当我们对着纸飞机的机头“哈气”就可以使纸飞机飞得更远,如图所示。
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哈气”能使纸飞机飞得更远的原因。
答:当我们对着纸飞机的机头“哈气”,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机头纸面时,液化成小水珠,水珠附着在机头上,增大了纸飞机头的质量,使纸飞机重心前移,于是纸飞行更远。
12.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淇淋,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D)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淇淋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13. (2023·泸州中考)如图,在两个大试管中分别加入的水,给左边的试管加热,把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引导到右边试管的冷水中,则冷水中的温度计示数会 升高 ,冷水的质量会增加,说明了水蒸气进入冷水中遇冷发生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装置中左边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试管底部受热 均匀 。
14.用图甲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和冷却现象”。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 铁夹B (选填“铁夹A”或“铁夹B”)的位置。
(2)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98 ℃,水在沸腾过程温度 不变 。实验时大气压强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由图乙还可知,实验时环境的温度约为 25 ℃;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温度下降先快后慢 。